高职院校“五步循环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2-08 14:04高燕徐勇军阎汉生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政核心职业

高燕 徐勇军 阎汉生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阐释了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内容等,尤其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也提出“專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以上论述,为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设定育人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凝练案例与素材——实施多元化教学——抓好评价与反馈”的“五步循环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明晰课程定位,构建“1+3+N”的育人目标体系

课程的定位和目标指明了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占据的位置和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一种结果状态。结合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特点,可将该类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设为“1+3+N”三个层次。

(一)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特点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将各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是体现专业特色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重要的课程。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岗位指向性。专业核心课程是依据岗位任务要求围绕完成任务的专业能力出发而确定教学内容,突出了本专业涉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实用性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是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岗位任务的课程。二是实践性,是指课程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设定的任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任务的进行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力求独立完成整个任务。三是综合性。由于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岗位指向性和实践性,使得课程的学习需要先修其他课程,并与其他课程为基础,将各门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点等各种要素联系起来,考查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来解决现实问题。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预期在学生身上实现的变化,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其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高职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可分为“1+3+N”三个层次来设定。“1”是鉴于此课程的性质和培养对象的发展定位,课程总体思想政治目标;“3”是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划分出“三位一体”的二级目标,即对国家——培养家国情怀,对职业——做到爱岗敬业,对自我——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任一方面都不可能脱离另外两方面而独立存在,其中一个方面的养成和提高也会同时带动另外两方面的提升。“N”是在三个分项的下面不断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通过多次迭代、积累形成课程思政的多个方面。如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代码:460113)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为该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可定为:了解国家战略、行业发展、法律法规, 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为核心,培育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应具备的家国情怀有爱国爱党、民族自尊、社会责任等,爱岗敬业包括职业荣誉感、工作责任心、工匠精神等,职业能力包括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思维、积极人生态度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思政三级目标体系见图1所示。

二、把舵思政目标,“三个融入”方式挖掘思政元素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其自身知识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及学习的辅导者。高职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教学需秉承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教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感知——表达——升华——内化”课程中蕴育的家国情怀,做到爱岗敬业,提高职业素养。

(一)将家国情怀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育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将个人、家庭与国家连接起来,个体成了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这三个维度。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岗位指向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家需求、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使学生领悟家国同构精神内涵;在培养共同体意识方面,可将课程中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延伸拓展,类比说明国家民族团结、社会共建共享,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增强学生牢固树立各民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培养仁爱之情方面,以高职专业核心课对应岗位如何服务社会、集体、家庭、他人的角度,挖掘儒家人格思想的核心——“仁”,使学生具备“爱亲、爱众、爱物”的仁爱之心。

(二)将爱岗敬业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育

爱岗敬业有四方面的要求,即正确的职业态度、正确的职业理想、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纪律的行动自觉。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程中可渗透实施职业试探及职业辅导,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职业理想教育紧紧围绕专业岗位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课程、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激发从事未来职业的荣誉感,使学生找到个人的职业追求与社会需要和谐统一。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在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强调遵守职业纪律的重要性,通过头脑风暴、案例讲解、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等,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纪律是调整职业实践的行为方式,是保证行业内部行为一致并履行自己业已确定的职业道德规范的一种条件机制,是兼有法制、行政规范强制性和道德规范感召性的多重特质。

(三)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育

职业核心能力是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核心能力,即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能力;二是拓展核心能力,即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延伸核心能力,即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行为的改变,需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内化。高职专业核心课程一般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化课程,通过模拟职业项目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如在培养解决问题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可将教学任务设计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与“解决问题六步法”对比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注重总结凝练,以“三化”建设完善思政教学素材库

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各种形式的载体,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模型、音响资料和多媒体等形式。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素材,以不同的形式包装,不同的方式方法呈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优秀的专业核心课程思政素材庫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学资源。

(一)专业核心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的必要性

思政素材库建设是课程思政教学重要资源和保障。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不仅关系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未来。但由于课程思政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方法、机制等多方面创新,教师无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经验可直接照搬照套,需要自己根据所讲授课程特点,逐步摸索、创造性地工作,增加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难度。而思政素材库建设可以助力教师组织思政教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如协同理念下多名教师共同建立的思政素材库促进了教师的教学交流和避免了重复劳动,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可在思政素材库基础上进行素材修改,形成新的满足自己课程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思政素材库建设也是树立教师思政意识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的推进,教师是关键,但是部分专业课程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还有偏差,认为思政教育是马列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的事情。教师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社会政治热点事件分析,在建立思政素材库的同时,也是自我学习、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和受教育的过程。

(二)以“三化”建设完善思政教学素材库

思政教学素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的建设体系。“全员化”是从实施主体的覆盖面而言,需要相关课程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库建设中,尤其是实施实践性教学的实训指导教师。建立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定期研讨、分工协作、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思政素材收集和制作方式。“全程化”是指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全部过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环节,都应该有思政元素的融入和课程思政的开展。通过课程教学团队将课程颗粒化和对颗粒化课程资源进行思政元素再造,达到思政素材建设全程化。“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教学要求,将思政教学素材精心建设成为形式多样、内容系统、方便网络碎片化教学的教学资源。以图片、微课视频、动画VR等教学载体建立思政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润物无声地方式达到教学效果。

四、重塑教学过程,实施“讲、查、做、演、评”多元化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坚持“三学”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策略,“以生为本,少讲让学”,让学生灵活采用“自学——合学——展学”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活动,实施“讲、查、做、演、评”多元化教学,提高育人效果。“讲”主要指课堂讲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之间内在联系,精心选择思政教学素材或设计思政教学的融合点,通过问题、情景、启发、引申等方式,合理引入思政案例,做到有预设但不突兀。“做”主要指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社会调研实践,做出调研报告,微视频、课件等。“演”主要指学生自己或团队通过演讲、发言等形式将做出来的材料展示出来。“评”主要指组织实施的教师结合学生对思政融入的反馈信息和学生在“查”“做”“演”时的表现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引导和总结凝练、深化思政教学内容的思想内涵,使得思政教学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上五个教学过程并不需要在每个教学案例或教学内容中实施,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挑选“查”“做”“演”其中一些环节,但“讲”和“评”的环节必不可少。

五、着眼育人效果,建立考核评价反馈机制

(一)创建“2+3”维度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其明确学习方向。同时也帮助教师根据考核结果总结课程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除了考核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两个维度外,还应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表现出和体会到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职业素养三个维度考核,引导学生理解和深化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科学精神,增强爱岗敬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思政目标的达成内化成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

在具体的考核方案中,可以将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定为20%-30%,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占比为80%和20%。思政考核的过程性评价指标是由课程团队在家国情怀、爱岗敬业、职业素养三个维度下,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定义的下一级指标和可操作、可量化的评分标准。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评三部分组成,构建一个包含实训操作过程、小组讨论、态度与文明、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安全意识、考勤等内容的思政评价体系。终结性评价可采用撰写课程思政学习心得、相应思政内容调研报告、汇报总结等方式开展。

(二)反馈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最后,设计一份好的调查问卷评估与反馈思政育人效果。调查问卷的内容最少应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年级、专业、性别、政治面貌、年龄、生源类别等(高职生源多样化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生源背景,对于课程试卷的实施效果会产生显著影响);二是学生在上此课程前对于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如“你能够区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概念吗?”“你对于课程思政了解吗?”“你对于课程思政内容进入专业课程的态度如何?”等;三是学生在上完融入思政教育专业课程后的情况。如“你觉得课程思政对你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无影响?”“你喜欢老师在专业课中讲授思政内容吗?”“专业课程中哪些内容对你影响最大(多选题)?”“你希望专业教师在讲解思政内容时,以哪种是哪种形式呈现(多选题)”等。以上问卷内容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部分,它反映了学生对课程思政育人有效性的态度和课程思政促进专业学习有效性是否认同。通过梳理问卷反馈的信息,应重新对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素材、教学实施过程等进行全面的反思和优化,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燕鹏,张志田,郭骞慧,等.高职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2,31(3):53-58.

[2]梁鹏,张华丹,林贤明.《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6(16):290-295.

[3]夏凤.高职院校嵌入式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三维模式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8):42-46.

[4]杨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医学心理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5):61-64,74.

[5]陈志佳.新时代高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育人目标与多维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22(7):153-160.

[6]郭和才,朱德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与教育逻辑[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5):44-54.

[7]许祥云,王佳佳.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 CIPP 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1):47.

[8]宸叔说教育.论家国情怀的养成[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5490552961650612.html,2017-1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新时代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H2021020101,主持人:何汉武)、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重点课题“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GZ04,主持人:徐勇军)。]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思政核心职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