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云,龚财芳,游 川
1.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南充 637000)
2.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一科(四川南充 637000)
肝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有着全世界超过50%的肝癌患者,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二[1-3]。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肝癌首选的治疗方式,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占据主要地位[4]。术后疼痛是肝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对疼痛信号过度警觉,诱发恐惧回避行为,进而影响术后恢复[5]。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围术期疼痛管理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肝切除术后疼痛控制不佳会降低患者活动能力,导致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有效的疼痛控制可以改善术后恢复和长期手术效果。阿片类镇痛剂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常见药物,然而,阿片类药物与一些副作用有关,如增加镇静、嗜睡和瘙痒以及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的风险。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s,MMA)最早由Kehlet 博士于1993 年提出,是指全身给药≥2 种或联合使用≥2 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方式,如区域神经、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阻滞,通过不同的疼痛调节方式提高镇痛效果并将副作用降至最低,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创造有利条件[6]。MMA 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7-8]。然而,目前对于肝癌患者围术期MMA疗效的分析还很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 分析探讨MMA 对肝癌肝切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促进肝癌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循证依据。
1.1.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关于MMA 对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②研究对象:经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肝癌,无手术禁忌证并行肝切除术者;③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MMA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一镇痛方案;④结局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1.2 排除标准
①非中、英文文献;②数据不全或经转换仍无法满足要求的文献;③研究对象为肝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患者的文献;④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 等数据库,搜集关于肝切除围手术期行MMA 的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 年6 月,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方式,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文以多模式镇痛、无痛、疼痛管理、肝癌、肝切除、肝脏切除、肝部分切除为检索词;英文以multimodal analgesia、analgesia、pain management、pain control、hepatectomy、liver cancer、hepatic carcinoma、liver resection、partial hepatectomy、liver neoplasms 为检索词。以PubMed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框1。
由2 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提取资料。提取资料包括:文题、发表日期、第一作者、样本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研究类型及结局指标。对难以判断是否纳入的研究,与第3名研究者讨论后决定。
由2 名研究人员根据Cochrane 手册针对RCT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ROB 1.0[7],独立对所有纳入文献从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隐藏、盲法、结局数据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以及其他偏倚等7 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如遇分歧,与第3名研究者讨论解决。
采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表示,计算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纳入研究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同时结合I2值判断异质性大小,若P>0.1 且I2<50%,则认为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 FEM); 若P≤0.1 且I2≥50%,则认为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 REM),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通过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
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718 篇,经逐步筛选,最终纳入11 篇文献[8-18],其中中文文献8 篇、英文文献3 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所纳入的11 篇文献均为RCT,MMA 干预方式涉及切口逐层浸润[8-9,16]、静脉注射给药[8-10,13-14,16-17]、口服给药[13,17]、胸膜腔内镇痛[18]、疼痛教育[11-12,15]、心理护理[11-12,15]等。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5 篇[8,11,13,16-17]文献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1 篇[14]以计算机随机法进行分组;1 篇[17]以不透明信封进行分配隐藏,1 篇[17]对研究者、受试对象及结果测评者设盲,1 篇[9]对受试对象及研究者设盲,1 篇[16]对结果测评者设盲。纳入文献的基线资料均具有可比性,均具有完整的结局指标资料,均不存在选择性报道的情况,见图2。
图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图Figure 2. Risk of bia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2.3.1 术后疼痛
10 项研究[8-17]报道了实施MMA 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根据不同时间点(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进行亚组分析,见图3。①术后12 h疼痛评分:8 项研究[9-15,17]报道了MMA 对患者术后12 h 疼痛的影响,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1,I2=71%),采用REM,结果显示MMA 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SMD=-1.57,95%CI(-1.90,-1.25),P<0.001]。②术 后24 h 疼 痛 评 分:10 项研究[8-17]报道了MMA 对术后24 h 疼痛的影响,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01,I2=89%),采用REM,结果显示MMA 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SMD=-1.57,95%CI(-2.04,-1.11),P<0.001]。③48 h 疼痛评分:9 项研究[8-9,11-17]报道了MMA对术后48 h 疼痛的影响,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01,I2=85%),采用REM。结果显示MMA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SMD=-1.09,95%CI(-1.48,-0.69),P<0.01]。
图3 术后疼痛评分森林图Figure 3. Forest plot of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s
2.3.2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3 项研究[8-9,16]报道了MMA 对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影响,研究不具备显著异质性(P=1.00,I2=0%),采用FEM,结果显示MMA 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MD=-6.21,95%CI(-8.15,-4.26),P<0.01],见图4。
图4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森林图Figure 4. Forest plot of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2.3.3 住院时间
4 项研究[8-9,16,18]报道了MMA 对住院时间的影响,研究间异质性较小(P=0.14,I2=45%),采用FEM,结果显示MMA 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MD=-3.36,95%CI(-3.63,-3.09),P<0.01],见图5。
图5 住院时间比较森林图Figure 5. Forest plot of the hospital stay
2.3.4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7 项研究[8-10,14,16-18]报道了MMA 对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间不具备显著异质性(P=0.94,I2=0%),采用FEM,结果显示MM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RR=0.65,95%CI(0.50,0.85),P<0.01],见图6。
图6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森林图Figure 6. Forest plot of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events
术后疼痛评分的异质性较大,通过逐一剔除法对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术后12 h 疼痛评分的异质性来源于贾莲明等[9]的研究,剔除后研究[10-15,17]间不具备显著异质性(P=0.58,I2=0%),采用FEM,结果仍显示MMA 组术后12 h 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SMD=-1.70,95%CI(-1.89,-1.51),P<0.01]; 术 后24 h 疼 痛评分的异质性来源于贾莲明等[9]及柯琦等[10]的研究,剔除后研究[8,11-17]间不具备显著异质性(P=0.13,I2=38%),应用FEM,结果仍显示MMA 组术后24 h 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SMD=-1.83,95%CI(-2.01,-1.65),P<0.01];48 h疼痛评分在剔除贾莲明等[9]和Wang 等[17]的研究后异质性仍较高(P=0.006,I2=67%)。
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未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MMA 方案在缓解肝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缩短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镇痛模式。研究表明,近60%的肝癌患者在术后24 h~72 h 内会经历中度甚至重度疼痛,术后疼痛管理不佳不仅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延迟肠道功能恢复,还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引发焦虑和抑郁,影响患者术后身心恢复[17-18]。本研究Meta 分析显示,与传统镇痛方式相比,MMA 在术后12 h、24 h、48 h 疗效明显,表明MMA 对术后早期急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与Toleska 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MMA充分发挥了通过切口逐层浸润、静脉、口服给药、胸膜腔内镇痛、疼痛教育、心理护理等不同镇痛方式的协同作用,从而改善了术后急性疼痛。
早期排气是肝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主要指标之一,术后早期排气可以减少肠粘连、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预防术后腹胀等并发症[20]。有研究指出,下床活动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呈正相关,即下床活动时间越早,排气越早[21]。有效的疼痛管理是患者早期活动与进食的前提,术后疼痛得到控制,患者才敢于进食及下床活动[21]。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与Geng 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MMA可以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使患者早日经口进食,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康复。
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常出现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尿潴留、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MMA 作为超前镇痛技术的一部分,证明了在有害刺激之前进行镇痛干预能够防止疼痛加剧,减少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16]。本研究结果也表明,MMA 能够有效降低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与Guo 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MMA 能够有效缓解肝癌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12 h、24 h、48 h 的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快速康复。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只纳入了中英文文献,容易造成检索不全;第二,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较低,整体质量不高;第三,关于术后疼痛评分的文献异质性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MMA 开始的时间、镇痛药物类型存在差异,且不同医院的医疗及护理水平均可能对术后疼痛产生影响。未来需要增加客观指标的测量及纳入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RCTs 以验证MMA 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