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农区防治害鼠效果及对家禽的安全性评价

2024-02-06 08:51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杨森宋英李宁刘晓辉王大伟郭永旺
植物保护 2024年1期
关键词:害鼠毒饵灭鼠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 杨森 宋英 李宁 刘晓辉 王大伟 郭永旺

摘要

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续投放毒饵10 d后,与溴敌隆防治区相比,杀鼠醚防治区的阳性粉块和无毒小麦取食量的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无毒小麦取食量下降的农户比例更高;且防治后褐家鼠比例更低,防治期间毒饵消耗量更高。连续单独投放溴敌隆30 d的灭鼠效果可达90.9%,但10 d溴敌隆与20 d溴鼠灵联合防治防效仅为65.9%。灌胃法测试表明,对当地家禽类的毒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因此,建议优选毒性较低的杀鼠醚或溴敌隆用于南疆农区鼠害防治。

关键词

抗凝血类杀鼠剂; 南疆; 鼠害防治; 家禽;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 482.55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6688/j.zwbh.2022678

Evaluation of control efficacy of three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against rodent pest and their potential lethal effect on poultry in Kashi

ABUDUKEYOUMU Kader1#, YANG Sen1#, SONG Ying2, LI Ning2, LIU Xiaohui2,WANG Dawei2,3,4*, GUO Yongwang5*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n Crops in Northwestern Oasi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Xinjiang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Biosafety, Urumqi 830091, China; 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Weed Science, Rodent Biology and Rangeland Protection, Beijing 100193, China; 3. Wester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ji 831100, China; 4. Institute of 

Grassland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ohhot 010010, China; 5. Nat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0125, China)

Abstract

To screen suitable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for pest rodent control in rural areas of southern Xinjiang, we tested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coumatetralyl, bromadiolone, and brodifacoum on pest rodents using three kinds of evaluation methods, including snaptrap, food consumption, and powder trace, in Shule county, Kashi. We also evaluated the safety of rodenticides for Gallus domestiaus and Columba livia by gav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coumatetralyl and bromadiolone reached a similar level 10 days after successive bait delivery, including 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 blocks and the consumption of normal wheat. In the coumatetralyl zone, we foun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households along with decreased wheat consumption and lower percentage of Rattus norvegicus in captured pest rodents, compared with the bromadiolone zone. However, the consumption of rodenticide was higher in coumatetralyl zone.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bromadiolone alone for 30 days reached 90.9%, while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only 65.9% using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10day bromadiolone and 20day brodifacoum. The toxicity level of rodenticides to local poultry, e.g., chicken and pigeon, from low to high followed the order of coumatetralyl, bromadiolone, and brodifacoum. Therefore, coumatetralyl and bromadiolone are suitable for rodent control in the rural areas of southern Xinjiang.

Key words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 southern Xinjiang; pest rodent management; poultry; safety

新疆有啮齿动物70余种,对农业、畜牧业、林果业均造成严重危害[12]。历史上,新疆地区鼠害曾多次暴发。20世纪60-70年代,小家鼠Mus musculus曾在北疆農区大面积暴发,1967年在天山北麓农业带造成粮食损失15万t,1970年在伊犁盆地平均夹捕率达到45.36%[3]。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发现侵入新疆北部,目前已扩散至新疆绝大部分地区,成为主要害鼠[4]。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自2011年以来新疆鼠密度始终处于较高状态[5],2019年-2021年鼠害持续保持偏重至大发生(4~5级)状态,农田鼠密度为5.0%~15.0%,农舍鼠密度为8.0%~25.0%,发生面积从76.7万hm2增长到82.7万hm2[69]。新疆南部(以下简称“南疆”)4地(州)农村鼠害尤其严重,农田和农户鼠害密度>15%,村屯农户鼠害发生率达到100%[9]。2018年-2019年,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约一半的受访农户损失超过500元[4],其中重要的损失来自于鼠害对家禽的为害。家禽饲养是南疆庭院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方式之一[10]。然而,许多农户因为鼠害问题而被迫放弃了家禽饲养,甚至有养鸽大户损失超过万元[4]。鼠害给南疆地区农业生产、庭院经济等扶贫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影响了南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我国杀鼠剂使用经历过很大变化。20世纪50-70年代,全国鼠害防治多使用急性杀鼠剂,如磷化锌、甘氟、氟乙酰胺等[1112]。但是,由于急性杀鼠剂产生的生态和社会安全性问题不断发生,2003年国务院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行动,到目前为止我国剧毒急性杀鼠剂均已禁用,全面退出市场。20世纪70年代开始,安全性更高的抗凝血类杀鼠剂逐渐占据市场,至80年代末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防治鼠害的主要药物[13]。抗凝血类杀鼠剂的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两类,主要原理是通过阻断维生素K循环,影响凝血因子的活化,造成凝血机能障碍,从而导致动物内脏出血死亡[13]。由于抗凝血类杀鼠剂适口性好、对非靶标动物相对安全和具有有效解毒剂(维生素K1)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近10年登记的主要杀鼠剂种类中,抗凝血类杀鼠剂占比达到近50%(7种/15种),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药物[14]。其中,第一代药物有氯鼠酮、杀鼠灵、杀鼠醚、敌鼠钠盐,第二代则包括氟鼠灵、溴敌隆和溴鼠灵。国外研究表明,第一代抗凝血类灭鼠剂的特点是慢性毒力大于急性毒力,灭鼠慢,但对非靶标动物更安全;而第二代药物的急性毒力大大提高,安全性下降[1518]。目前,我国鼠药使用中存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同时使用的现象。然而,目前国内杀鼠剂选择中缺乏评价环节,尤其是缺乏针对区域性鼠种和针对非靶标动物安全性的评价流程,选择和投放鼠药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对其生态副作用也缺乏研究和调查。

在新疆农区有利用抗凝血类杀鼠剂防治鼠害的零星报道。例如,在吐鲁番市鄯善县以高粱为基饵的敌鼠钠盐(有效成分含量0.05%~0.1%)毒饵进行防治,灭鼠效果可达88.9%[19];在吐鲁番农村葡萄农田混作区使用溴敌隆和敌鼠钠盐(有效成分含量0.005%~0.1%)进行防治,灭鼠效果可达90%以上[20]。本研究针对新疆南部农区,选择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杀鼠醚和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溴鼠灵,包括单独使用溴敌隆及其与毒力更强的溴鼠灵联用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比了3种杀鼠剂对当地常见的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毒性,从而为新疆南部农区鼠害防治工作提供安全用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区基本概况

本研究于2019年-2021年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进行,主要试验区域为相邻的库木西力克村和喀拉墩村。该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海拔为1 215~1 310 m,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多,降水少,蒸发强。1月平均气温6.5℃,7月平均气温25.8℃,年均无霜期约257 d[21]。库木西力克村共有433户,全村占地面积364 hm2,其中耕地面积230 hm2;喀拉墩村共有574户,全村占地面积467 hm2,其中耕地面积300 hm2。当地农业包括特色林果(核桃、西梅、葡萄、无花果等)、特色作物(制种小麦、西瓜、哈密瓜、谷子、高粱、玉米等)、畜禽(牛、绵羊、家鸡、鸽子等)。当地主要害鼠种类为褐家鼠、小家鼠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褐家鼠主要分布于农户家中,小家鼠家野两栖,乌拉尔姬鼠则主要分布于农田中,偶尔也进入农户[4]。

1.2 供试杀鼠药剂

本研究选择3种抗凝血类杀鼠剂,即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均为市售杀鼠剂,共计6个商品种类,4个厂家(表1)。

1.3 鼠密度评估及灭鼠效果计算

采用了食饵法和粉迹法2种常用的居民区鼠密度评估方法来进行灭鼠效果测算[1],并采用夹捕法辅助调查群落结构,以避免由于捕杀造成的局部鼠密度降低,影响结果。

食饵法以小麦作为食饵,采用毒饵站投放以避免非靶标动物干扰,在试验区随机投放一定数量,统计24 h害鼠取食的饵堆数(阳性堆数),计算取食阳性率,从而获得防治前后的取食阳性率计算灭鼠效果。公式为:灭鼠效果=(防治前阳性率-防治后阳性率)/防治前阳性率×100%。同时,还称量了防治前后害鼠3 d取食饵量,作为害鼠为害指标。本研究中毒饵站采用小型和大型2种,小型毒饵站为购自市场的“灭鼠毒饵盒”(北京隆华新业卫生杀虫剂有限公司,黑色塑料筒状),规格为20 cm×10 cm×8 cm,两端开直径6 cm圆孔,毒饵站中放置100 g小麦(最多可盛放200 g)。大型毒饵站以整理箱加工,长×宽×高为50 cm×36 cm×45 cm,在紧贴长边一端的两侧开直径6 cm的圆孔,箱中放置1 kg小麦(最多可盛放5 kg)。小型毒饵站每户投放2个,每个处理区投放10~20户;大型毒饵站每户投放1个,载饵量1 kg;毒饵站均放置于仓库、牲畜棚等明显有鼠类活动处。

粉迹法是在农户中布置一定量的粉块,统计 24 h 后出现害鼠脚印的粉块(阳性粉块)的比率,作为相对鼠密度指标。以滑石粉于墙根处布置面积为20 cm×20 cm的粉块,每15 m2不超过1块,每户布置5块,每个区域布置100块,分布于庭院、住所、仓库、畜棚等位置。

夹捕法是布置鼠夹进行夹夜捕捉,每日黄昏布夹,次日上午收夹,统计捕获害鼠数量,并以百夹捕获率(捕鼠数×100/有效夹数)作为相对鼠密度指标。每户布夹5个,布放位置与粉迹法相似,置于农户不同环境中。

1.4 不同药剂的灭鼠效果及对家鸽和家鸡的毒性试验

1.4.1 杀鼠醚和溴敌隆灭鼠效果对比

于2019年9月-10月在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开展杀鼠醚和溴敌隆灭鼠试验。在村内设置杀鼠醚防治区和溴敌隆防治区,每区约100户,两区相距超过1 km,毒饵以小型毒饵站投放,投放时间为10 d,记录每天每个毒饵站中的毒饵消耗量。鼠密度以食饵量法进行评估,防治前3 d和投药15 d后随机在20户中布置40个小型毒饵站盛放小麦,以取食阳性率和3 d取食量代表相对鼠密度,计算灭鼠效果。同时,在未布置采集取食量数据的农户中布夹调查害鼠种类和数量。

1.4.2 单独使用溴敌隆及其与溴鼠灵联用的灭鼠效果对比

于2021年春季(4月-5月)在库木西力克村和喀拉墩村开展试验。在2个村分别设置溴敌隆防治区(86户)、10 d溴敌隆+20 d溴鼠灵联合防治区(84户),以大型毒饵站50%覆盖率(每2户设置1个)投放毒饵进行防治。投药期为30 d,每10 d记录毒饵消耗量,在防治前后以粉迹法评估鼠密度,计算灭鼠效果;并以取食法评估害鼠为害变化。

1.4.3 3种杀鼠剂对家禽的毒性测试

于2021年8月-9月进行了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对家鸡和家鸽的毒性测试。供试家鸡(日龄60 d)和鸽子(日龄50 d)购自农户,每种各24只,雌雄各半,健康无损。将供试家禽先单只饲养3 d,以适应环境,饲喂小麦和清水。灌胃前,通过测量3 d取食量计算出日均取食量[家鸡:(71.0±12.4)g,n=8;家鸽:(33.6±13.3)g,n=6;平均值±SD]。灌胃量模拟超量摄食下杀鼠剂对家禽的毒杀作用,因此家鸡按每天2倍毒饵取食量(150 g)、家鸽按每天1.5倍毒饵取食量(50 g)进行折算,结合投放药物有效浓度计算出灌胃药剂量(表2)。每种家禽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3种药物处理组;每组6只,灌胃前禁食12 h,只供清水。药剂经纯净水稀释后,采用每日经口一次性灌胃法给药,灌胃剂量见表2。连续7 d灌胃,同时自由取食,灌胃结束后开始观察,观察期为14 d,统计杀鼠剂对2种家禽的毒杀率。

1.5 统计分析

食饵与粉块的阳性率、群落组成对比使用卡方检验,食饵和毒饵取食量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统计计算使用SPSS 23.0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鼠醚和溴敌隆灭鼠效果

在杀鼠醚防治区和溴敌隆防治区各布置20户收集数据,由于在杀鼠醚防治区的3户小麦被牲畜破坏,删除后的有效户数分别为17户和20户。两区的取食阳性率在防治前分别为76.5%和68.1%(卡方检验,χ2=1.922,df=1,P=0.166),防治后分别降至28.4%和33.3%(χ2=0.947,df=1,P=0.330),较防治前均呈极显著下降(杀鼠醚区:χ2=50.193,df=1,P<0.001;溴敌隆区:χ2=28.838,df=1,P<0.001),防治效果分别为58.6%和51.1%(表3)。

防治后两区的小麦被取食量均显著降低(MannWhitney U test:杀鼠醚组,Z=-3.061,P=0.002;溴敌隆组,Z=-2.053,P=0.040);杀鼠醚防治区的小麦平均每户3 d被取食量下降了64.2%,而溴敌隆防治区则下降了61.7%(图1a)。但是,在杀鼠醚防治区防治后17戶中有14户(82.4%)小麦被取食量出现了下降,而溴敌隆防治区的20户中则只有13户下降(65.0%;图1b)。

在10 d投药期内,害鼠对2种毒饵的取食量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图2)。杀鼠醚防治区的毒饵消耗量从第2天最高(96.6 g±25.2 g),到第9天降至最低(29.8 g±8.3 g),降幅虽高达69.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Wilcoxon test:Z=-1.610,P=0.107);溴敌隆防治区的毒饵消耗量从第2天最高(53.8 g±15.3 g)降到第5天最低(17.6 g±4.5 g),降幅达67.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Z=-2.213,P=0.027)。然而,两区在防治后期毒饵取食量均有所

回升:杀鼠醚区和溴敌隆区分别在投药后第10天(50.9 g±14.7 g)和第9天(43.6 g±12.7 g)恢复至第2天毒饵消耗量的52.7%和81.0%,差异均不显著(杀鼠醚:Z=-1.509,P=0.131;溴敌隆:Z=-0.448,P=0.654)。另外,害鼠对杀鼠醚的取食量显著高于溴敌隆。在杀鼠醚防治区,害鼠在投药第1天(MannWhitney U检验:Z=-2.069,P=0.038)和10 d内毒饵总取食量(Z=-2.192,P=0.028)均显著高于溴敌隆区。对比每户10 d毒饵总消耗量,杀鼠醚防治区(609.4 g±100.7 g)约为溴敌隆防治区(330.4 g±53.1 g)的1.84倍。

图2 杀鼠醚和溴敌隆10 d防治期内的消耗量

Fig.2 Consumption of coumatetralyl and bromadiolone in 10 days

防治前在全村随机夹捕结果表明,全村优势害鼠100%由褐家鼠组成(2019年6月-8月,布夹232个,捕获褐家鼠25只)。防治后结果表明,杀鼠醚区夹捕率高于溴敌隆防治区,但未达显著水平(χ2=1.042,df=1,P=0.307)。但是,杀鼠醚区褐家鼠比例显著低于溴敌隆区(χ2=7.879,df=1,P=0.005),小家鼠和乌拉尔姬鼠的比例则无显著差异(表4)。

2.2 单独使用溴敌隆及其与溴鼠灵联用的灭鼠效果

以防治前后粉块阳性率来评估防治效果。防治前两区粉块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2.474,df=1,P=0.116),但溴敌隆防治30 d后阳性率显著低于溴敌隆10 d+溴鼠灵20 d联合防治区(χ2=6.669,df=1,P=0.010);溴敌隆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更是达到90.9%,而联合防治区仅为65.9%(表5)。

在2个防治区内,防治前后测量害鼠3 d内对毒饵站中小麦的取食量后发现,防治后小麦取食量均下降。但是,取食量均值下降幅度较小,溴敌隆防治区和联合防治区分别为47.3%(35.4/67.2)和49.0%(42.2/82.7);而取食量中位数下降幅度较大,分别达到92.66%(1.6/21.8)和89.14%(2.4/22.1)。在防治后虽然取食均值仍然较高,但是中位数却处于1~2 g左右,说明大部分毒饵站中的取食量较低(图3)。

在30 d防治期内,前10 d均为溴敌隆投放,两区消耗量基本相当。但是,在联合防治区更换溴鼠灵后,10 d取食量显著降低(150.2 g±153.7 g;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test,P=0.002);虽低于同期溴敌隆防治区,但未达显著水平(P=0.148)。在最后10 d中,害鼠对溴敌隆和溴鼠灵的取食量又趋于一致(表6)。结合防治前后小麦取食量来看,在两者灭鼠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溴鼠灵的用药量要少于溴敌隆。

2.3 3种杀鼠剂对家禽安全性评价

按每日摄食量的1.5~2倍折算杀鼠剂有效剂量,连续7 d灌胃,14 d后观察,对照组和杀鼠醚组均未出现死亡, 而溴敌隆和溴鼠灵组均出现了死亡(表7)。在7 d灌胃期间,溴鼠灵灌胃对家鸡和家鸽的毒性均高于溴敌隆灌胃,其中家鸡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χ2=5.333,df=1,P=0.021)。各组死亡时间均为灌胃期第5~7 天,而在灌胃结束后的14 d观察期内各组均无个体死亡。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3个试验比较了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杀鼠醚与第二代溴敌隆和溴鼠灵灭鼠效果及家禽毒性的差异,并为制定南疆农区害鼠防治方案中保障家禽安全性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南疆农户中害鼠对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毒饵的取食量呈现依次降低趋势,这与已有的室内大小白鼠和野生害鼠(如褐家鼠、黑线姬鼠等)种群的研究结果相符[2224]。这可能是由于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毒性较强,灭鼠较快,造成其毒饵消耗量较低。据已有报道,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对于褐家鼠的LD50分别为16.5、1.12 mg/kg和0.32 mg/kg,而对于小家鼠的LD50分别为155、0.99 mg/kg和0.85 mg/kg[1]。因此,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的毒力和毒性普遍强于第一代药物,还可用于灭杀连续使用第一代药物后产生的抗药性种群[13]。另外,不同杀鼠剂对灭鼠后害鼠群落的影响也不同:杀鼠醚防治区的褐家鼠比例显著低于溴敌隆防治区,而小家鼠比例则更高。参考2018年-2019年数据,南疆农户中褐家鼠的比例达到75%以上[4],而在库木西力克乡及邻近地区阿克陶县的农户中其比例更是高达98%以上(共采集144只害鼠)。结合本研究防治后結果,可以认为杀鼠醚对褐家鼠的防治效果比溴敌隆更好,但对小家鼠的灭杀作用较差;而溴敌隆则对褐家鼠和小家鼠的防治效果相当。从两种鼠的LD50可以看出,小家鼠对于抗凝血类杀鼠剂的耐药性要高于褐家鼠,尤其是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杀鼠醚的耐性相差10倍左右,这也可能是造成使用不同杀鼠剂导致防治区优势害鼠比例差异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对于南疆农户普遍养殖的家鸡和家鸽的安全性上,杀鼠醚的安全性最高,其次是溴敌隆,而溴鼠灵的毒性则最强。在本研究中,我们模拟家鸡和家鸽的2倍和1.5倍摄药量,杀鼠醚处理无死亡,而溴敌隆的死亡率也仅有16.7%~33.3%,但是同等剂量的溴鼠灵对家鸽和家鸡的毒性均大于60%。溴鼠灵的毒力远高于其他抗凝血类杀鼠剂,而半衰期可达其他药物的至少3倍以上,其在世界各地的4 790份非靶标动物死亡案例中的检出率高达31%[18]。一些欧美国家对杀鼠剂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德国规定在没有抗性鼠存在的地区只能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25],英国由于抗性鼠种群泛滥,规定优先使用第二代中低毒的种类[26],溴鼠灵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的评估中被列为对鸟类及非靶标动物综合危险最大的杀鼠剂[26],在澳大利亚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需要向农药和兽药管理局(APVMA)提出使用申请[27]。我们在南疆农区防治过程中也观察到溴鼠灵防治区有家猫疑似取食毒死的害鼠,产生二次中毒导致死亡的现象。另外,在家栖害鼠中,褐家鼠对家禽为害最重,甚至可以咬死成年鸽子,应作为主要防治对象[4]。本研究也表明,毒性较低的杀鼠醚和溴敌隆对于褐家鼠的灭杀效果较好。因此,在南疆农区应避免或谨慎使用溴鼠灵;如果必需使用,应做好使用前后的宣传和管理工作。

雖然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适口性好、对非靶标动物较安全,但缺点是低毒导致害鼠需要连续摄入较高剂量才能引起中毒死亡。因此,如果害鼠中途停止取食毒饵,或者人工未能持续加入足量毒饵,就会导致防治效果难以达到90%以上的防治要求[2829]。南疆农户家中害鼠主要是褐家鼠和小家鼠[4],其均为家野两栖,可在农户和农田中频繁交流,因此短期压低局部鼠密度后周围高密度区域害鼠会填补生态位空白,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因此,需要应用毒饵站技术进行连续投药,以保证药物作用效果,并减少非靶标动物误食[30]。针对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载药量仅为200 g的小型毒饵站而言,连续加药需要人工繁琐操作,从而导致灭鼠效果不佳[31]。即使是本研究中载药量为1 kg的大型毒饵站,在连续防治30 d后仍有一些毒饵站的日均食药量可达80~100 g,说明鼠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下一步需要在南疆农区探讨载药量更高、连续投饵、灭鼠效果更长的方式,才能达到长期控制鼠害的目的。

综上分析,本研究表明,第一代杀鼠醚或低毒的第二代溴敌隆应作为南疆农区鼠害控制的优选药物,而且防治时间应尽量延长。可考虑在农户中长期设置大容量毒饵站,药物定期轮换使用以避免产生抗性鼠种群,并定期收集样本开展抗性监测,还应从行政层面组织整村、整乡、整县范围内的定期统一灭鼠行动,真正实现对南疆地区鼠害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郑智民, 姜志宽, 陈安国. 啮齿动物学[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2] 努尔古丽·马汉, 焦淑萍, 梁瀛. 新疆鼠害发生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 新疆林业, 2009(6): 3839.

[3] 新疆鼠害研究组. 新疆北部农区小家鼠(Mus musculus L.)大暴发的一些资料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1985(2): 8692.

[4]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 王大伟, 杨森, 等. 新疆南部农区鼠害调查与成因分析[J]. 植物保护, 2023, 49(2): 316321.

[5] 郭永旺. 2011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 31(3): 3233.

[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9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预报[J]. 中国植保导刊,&nbsp;2019, 39(2): 4042.

[7]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0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预报[J]. 中国植保导刊, 2020, 40(2): 4042.

[8]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预报[J].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41(1): 4042.

[9]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全国农技中心倾心帮扶南疆四地州防控鼠害助力扶贫产业发展[J]. 中国农技推广, 2019, 35(5): 7172.

[10]叶一霏, 王霄煜, 任晋兰, 等. 南疆地区庭院经济发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7): 242243.

[11]金善科, 马勇, 韩存志, 等. 新疆北部地区的主要害鼠及其防治[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79.

[12]赵新春. 根田鼠危害林木原因的分析及防治方法[J]. 新疆林业, 1987(1): 3738.

[13]宋英, 李宁, 王大伟, 等. 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抗药性的遗传机制[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6, 46(5):619626.

[14]刘晓辉. 我国杀鼠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植物保护, 2018, 44(5): 8590.

[15]RUIZSUREZ N, HENRQUEZHERNNDEZ L A, VALERN P F, et al. Assessment of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 exposure in six raptor species from the Canary Islands (Spain)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4,485486(3): 371376.

[16]THOMAS P J, MINEAU P, SHORE R F, et al. Second generation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in predatory birds: Probabilis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oxic liver concentr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edatory bird populations in Canada [J]. Environ ment International, 2011, 37(5): 914920.

[17]RATTNER B A, HORAK ;K E, LAZARUS R S, et al. Toxicity reference values for chlorophacinone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assessing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 risk to raptors [J]. Ecotoxicology,2015, 24(4): 720734.

[18]NAKAYAMA S M M, MORITA A, IKENAKA Y, et al. A review: poisoning by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in nontarget animals globally [J].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2019, 81(2): 298313.

[19]侯蘭新, 沙依拉吾, 倪亦非, 等. 鄯善县农田鼠类的秋查及防治试验[J]. 新疆农业科学, 1985(5): 4142.

[20]廖力夫, 赵永生, 张亮生, 等. 吐鲁番农村葡萄农田混作区鼠害特点及防制[J]. 地方病通报, 1999, 14(2): 7578.

[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1.

[22]董天义. 抗凝血灭鼠剂应用研究[M]. 1版.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3]胡春, 谭晓东. 溴敌隆和杀鼠醚毒饵的适口性比较[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5, 16(6): 2324.

[24]王晓东, 赵明凡. 实验室二种试验方法研究四种抗凝血灭鼠剂适口性的比较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1997, 13(6): 321323.

猜你喜欢
害鼠毒饵灭鼠
新疆南部农区鼠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TBS围栏灭鼠技术
灌阳县稻田害鼠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调查①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对策
浅谈毒饵站灭鼠技术
灭鼠记
2015年云霄县农区鼠害监测结果
灭鼠记
不同材料毒饵站诱杀害鼠效果对比试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