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的历代接受及当代价值

2024-02-04 13:40李雪
今古文创 2024年4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王维

李雪

【摘要】王维《使至塞上》在唐宋元时接受度甚低,至明代,一些重要唐诗选本才将其选录并简要评论,为清代进一步挖掘其艺术价值奠定了基础。明清文人认识到了《使至塞上》的独特魅力,许多重要的唐诗选本均收录此诗,并从创作技巧和气势风格作了细致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现在,《使至塞上》的接受度依然非常高,体现王维青年时期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成为盛唐气象的代表作。考察《使至塞上》在历代唐诗选本的接受情况,有助于重新认识《使至塞上》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王维;《使至塞上》;唐诗选本;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4-003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4.010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现存诗约400首,其中涉及边塞的诗作30多首,接近总数的十分之一。目前学界对王维的经典之作《使至塞上》的研究多是以单篇的解读或者教学设计为主,其接受研究尚处于发轫阶段,未见专文考察历代唐诗选本对《使至塞上》的接受。接受美学理论的创立者姚斯认为:“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富,一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就是在这过程中得以确定,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在这过程中得以证实。” ①一部作品的存在并不是只有一种特定的意义,它是具有开放性的,作品能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且不同的人对这部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本文将对历代重要唐诗选本进行统计,考察《使至塞上》在历代唐诗选本中接受程度和审美价值,确立其在当代的经典地位。

一、王维《使至塞上》在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情况

在文学史上,任何诗人的地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王维在盛唐时期的诗坛地位与李白、杜甫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两宋时期,人们心态难以平和,更加关注诗歌中内在的情感世界,或直面人生的苦难的诗歌,对于王维诗中的闲适心态难以欣赏,元代亦是如此。因而在经历了两宋和元代的低谷时期,王维直到元末明初才再次受到重视,受到明代“诗必盛唐”复古大潮的影响,恢复了其仅次于李白杜甫一流大诗人的地位,其影响力至于清代。在唐五代以前,各家对王维整体是排斥的,唐代选本中所选王维诗数量较少,这些作品多偏向于山水、应制和送别等题材,一些重要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国秀集》《极玄集》等均未收录《使至塞上》。宋代选录《使至塞上》的重要唐诗选本仅见《文苑英华》。元代方回《灜奎律髓》和杨士弘《唐音》均未选录《使至塞上》。由此看来王维的这首《使至塞上》在唐宋元时期并未引起文人的广泛关注。

到了明清时期,《使至塞上》的接受发生转变,也开始引起一些选家的注目。明代前期的唐诗选本较少,其中流传较广、成就较大的有高棅《唐诗品汇》《唐诗正声》以及康麟的《雅音汇编》。高棅的《唐诗品汇》是明初影响最深远的唐诗选本,选录王维诗共168首,其总数量居明代各选本之首。其中选录五律40首,《使至塞上》入选在内。《唐诗正声》二十二卷是《唐诗品汇》的精选本,选王维诗56首,其中选五言律诗七首,未选录《使至塞上》。康麟《雅音会编》编成于天顺七年(1463),选唐人的五七言近体诗共三千八百余首,其中选王维诗57首,未入选《使至塞上》。明中期《唐诗删》是李攀龙编选的大型选本《古今诗删》中的唐代部分而来,为明代众多唐诗选本中影响较大的一部,选王维诗74首。《唐诗选》是《唐诗删》的精选本,选王维诗31首,《使至塞上》入选在内。同时期的重要选本还有邵天和《重选唐音大成》和胡绩宗《唐雅》,均未选录《使至塞上》。明后期的著名唐诗选本有唐汝询《唐诗解》、陆时雍《唐诗镜》、周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汇通评林》以及曹学佺《石仓唐诗选》,以上均选录了《使至塞上》。清代的私人选录的诗歌总集王士祯《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徐增《而庵说唐诗》、王夫之的《唐诗评选》也选录此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如马茂元《唐诗选》、乔万民《唐诗选》、陈贻焮《历代诗歌选》、林庚《历代诗歌选》等均选录了王维的《使至塞上》。在本科“中国古代文学”配套教材,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使至塞上》也入选其中。在部编版、人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等中学语文教材中,《使至塞上》成为中学生必背篇目。

《使至塞上》在流传的过程中,其审美价值的接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使至塞上》与诗人王维在宋元时期被其他诗作、诗人遮蔽光芒,至明清时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其艺术价值一步步被挖掘。直至今日,《使至塞上》不仅被众多的选本选录,面向社会大众,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还对现今的艺术创作产生深刻影响。

二、王维《使至塞上》在不同时代的审美接受

正如唐宋两代唐诗选本忽视《使至塞上》一样,此时期的文人对此诗的关注度很低。《使至塞上》在唐宋元时期,除了宋元之际的刘辰翁若有若无地评了一句“亦是不用一辞”之外,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首诗的特别魅力。

进入明代,王诗研究蔚然成风,文人对《使至塞上》的评论渐起。陆时雍《唐诗镜》评:“五六得景在‘日圆’二字,是为不琢而佳,得意象故。” ②他认为此诗“日圆”二字不需要任何的修饰已是极妙的。唐汝询《唐诗解》评:“李于鳞选律,多取边塞,为其尚气格也。此篇与《送平澹然》《送刘司直》三诗,才情虽乏,神韵有馀,终是风雅正调。起得便。蔣仲舒云‘孤烟如何直,须要理会’。夫理会何难,骨力罕敌。” ③唐汝询选诗标准多以“体格”“风骨”为主,认为《使至塞上》乃是风雅正调。徐增《而庵说唐诗》选唐诗301首,其中王诗29首,他认为《使至塞上》的“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明人的这些评价大多着眼于诗歌呈现的艺术效果,对诗歌的炼字等细节功夫作了肯定。明代对《使至塞上》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这引导了清代对此诗的艺术价值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清代诗人对《使至塞上》的分析更为微观、细致,也对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大加赞赏。王夫之《姜斋诗话》评:“因景生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 ④王夫之认为王维的诗将心中情和自然之景融为一体,体现了佛家的“现量”说。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评:“直字、圆字,炼到无痕迹处,可以为妙悟也。” ⑤潘德舆对《使至塞上》的炼字艺术极其赞扬。清代王士祯《唐贤三昧集》同样肯定了《使至塞上》的炼字技巧:“‘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⑥清代曹雪芹《红楼梦》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认为“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⑦此评仍从诗歌的创作技法角度观察《使至塞上》。

这些评论发现了《使至塞上》看似平淡乏味,实则高超巧妙,对这首诗的评价还是极高的。众多评论家都从炼字角度发现了此诗的妙处,并对诗中营造的意境也颇为赞扬。然而对《使至塞上》的评论中也不乏批评,李攀龙在《唐诗直解》中评:“此等诗,才情虽乏,神韵有馀。”言此诗才情虽有几分不足,但其中意蕴却值得细细品味。

进入20世纪,诗人和学者不再把重心放在炼字等写作技巧上,更多分析诗歌传达出的审美效果以及历史价值。现今众多学者赞叹《使至塞上》妙在意境壮阔宏大,气势磅礴,能展现王维惊世的才学,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不朽的经典。在中国知网上,在1985年至2023年期间,与《使至塞上》有关的分析文章有98篇。这些成果大致集中在几个方面:与诗歌教学相关的作品解读;《使至塞上》的情感内涵;《使至塞上》的译本研究;雄壮的风格分析;诗歌意境解读;诗中语言技巧分析等。《使至塞上》是一首经典的艺术作品,作为边塞诗代表了王维青年时期的超高艺术水准,对此诗有这样高的评价,是前所未有的。

三、对王维《使至塞上》审美价值的思考

现今对《使至塞上》的审美特征研究成果已经有许多了,其讨论主要集中在炼字艺术、“诗中有画”的意境、诗境富有禅意和哲理等方面。不同于山水诗的清新隽永,其中的自然景物大多也是娴雅澹远,而边塞诗中的自然景物则是以雄浑为主。并且王维的边塞诗多会利用动态化的场面来凸显阳刚之气,如《陇西行》就呈现了一幅让人震撼的动态画面,《从军行》也展现了男儿英勇杀敌的雄壮气势,但《使至塞上》则是一副恬静的画卷。

王维《使至塞上》是一首格律诗,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完美的融合,具体表现为篇章结构上的“起转承合”。格律诗歌的第一步是“起”,首联“单车欲问边,蜀国过居延”将所叙之事交代得清晰明了,写出了出使的目的与地点。“单”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王维出行真的是形单影只吗?其实不然,王维此次是奉命出使,不可能是一个人前往,但是诗人此刻的内心却是孤单寂寥的。而“欲问边”问的又是什么呢?是这漫漫出塞长路的边界还是人生的边界呢?王维此时不曾想到自己在面对这遥远无尽的出塞路途,会有不同于长安繁华生活的另一种生命体验。

在开篇的叙事之后,用具体的“事”和“物”来承接。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展现了一幅有情之景。以往都认为“征蓬”与“归雁”这两个意象多是作者在自比,其蕴含的情感是激愤和抑郁。“征蓬”用在诗歌中自古以来都是象征着漂泊孤寂,王维想要挣脱内心的孤独时,正好看到了这漫天飘零无处落脚的飞蓬。王国维有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⑧此时的王维将自己的心绪与自然景物相融合。文人的孤独寂寥往往蕴含在作品之中。如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的“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苏轼的“念无与为乐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与王维的“单车欲问边”有相似之处。这种孤独并不是没有人在身边,而是在一群人当中,自己和别人格格不入的悲伤之感。

如果此诗只是为了写作者的孤单哀伤,绝对不会有传唱的意境。诗人在看到“征蓬”与“孤烟”后产生的忧伤寂寥,在这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冲击下,让整首诗的情调发生了“转”变。王维用线条与色彩渲染了一幅大漠孤烟的壮观场景,面对这样的壮丽景象,人的孤单哀伤仿佛都消逝了,只留下面对自然的震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称为千古名句,必然有其独到之处。王维描写“漠”是大的,“烟”是“孤”的,“大漠”和“孤烟”的组合相得益彰,“孤烟”使“大漠”变得辽远,而“大漠”的空阔辽远使得“孤烟”呈现出一种孤寂压抑的美感。“长”字写出了边塞天空的清明,以至于让人可以看到长河的边际,感叹长河之长,直至落日的边际。此联写边塞风光,景物如画,气象雄浑,表现了诗人豪迈豁达的胸怀,更凸显了蓬勃向上的盛唐精神。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再次从人物和地点的角度回扣题目的“出使”和首联的“问边”之事。这也是“起转承合”中的“合”,其中包含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融合。

王维信奉佛法,又以儒家的立身准则来约束自身,往往在诗歌创作中融入儒、释两家的思想。佛教信仰虽然使得王维在观察周遭景物时带有一种特殊的视角,但是在《使至塞上》景物的描写和抒情中,他并未刻意说理。他将情感的变化轨迹与不同色调的景物相融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这首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创作的边塞诗,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当读者身处在任何一个相似的环境,这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会映入脑海,与此情此景相重合。

四、当代教育价值

王维《使至塞上》不仅有高超的艺术魅力,也有深刻的当代教育价值。王维一生写过多首边塞诗,但仅有《使至塞上》多次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也成为现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代表,盛唐气象又是诗歌中的精粹,而《使至塞上》体现了雄浑壮阔的盛唐气象。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此诗,意在将王维慷慨悲壮、豁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传达给读者,当面对逆境时,也用豁达坦然的態度去面对,不畏艰难险阻。细细品味《使至塞上》时,可以感受青年王维的胸襟气度和格局,进而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昂扬的精神境界。王维的《使至塞上》成为全社会众所周知的名篇,这种良好的社会传播能让《使至塞上》中大气磅礴的精神传达至每一个人的心中,激发全民族蓬勃向上的意志,凝集起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王维在展现边塞壮阔雄起的场面时,可以看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保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展现出一种文化自信。

此外,王维的作品记录了当时人们对渴望建功立业的追求,和满足对美好平静生活的渴望。他的诗中往往体现着对各种思想的包容和吸收,对文化艺术开拓创造的热诚追求。大唐是一代盛世,文学作品蕴含着浑厚和深沉。当代社会同样是一个繁荣富强的盛世,但文学作品中的气势与盛唐气象还有一定的差距。故带有盛唐气象文学范式的《使至塞上》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能启迪当今文学艺术创作朝着展现崭新时代面貌的方向发展。总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盛世时期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都应展现这个时代特有的生命力与精神气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五、结语

回顾《使至塞上》的接受轨迹,从唐宋时期的“默默无闻”,至明清时期“声名鹊起”,再到20世纪后成为王维诗歌的代表,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期间对其评论不同,自然和不同时期的时代风尚有关。《使至塞上》流传千百年,至现在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名篇,主要归功于此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孔子说诗歌具有“兴、观、群、怨”的功能,作为唐诗典范,《使至塞上》对当代的艺术创作和民族精神塑造仍有借鉴意义。

注释:

①(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页。

②(明)陆时雍著,任文京、赵东岚点校:《诗镜·唐诗镜》,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30页。

③(明)唐汝询著,王振汉点校:《唐诗解》,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42页。

④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2页。

⑤(清)潘德舆撰,朱德慈辑校:《养一斋诗话》,凤凰出版社 2020年版,第451页。

⑥(清)王士禛编:《唐贤三昧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⑦曹雪芹、高鶚:《红楼梦:三家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70页。

⑧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16年版。

参考文献:

[1](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5.

[2](明)陆时雍著,任文京,赵东岚点校.诗镜·唐诗镜[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530.

[3](明)唐汝询著,王振汉点校.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842.

[4]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52.

[5](清)潘德舆撰,朱德慈辑校.养一斋诗话[M].南京:凤凰出版社,2020.451.

[6](清)王士禛编.唐贤三昧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9.

[7]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三家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770.

[8]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6.

[9]荣小措.王维诗歌明代接受研究[D].西北大学,2017.

[10]李宛颦.自然对人心的抚慰—— 《使至塞上》定篇型文本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9,(32):60-61.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偷袭与反偷袭
谁是谁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