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智慧 李欣宇 管明龙
(1.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2.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3.临沂职业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红色场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百年以来党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党和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是党史学习中最直观最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深入开发红色场馆的党史教育功能,有助于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了解党史、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性,“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红色场馆利用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受众讲解党的百年历史,带领观众体会党的光辉历程,见微知著,深入人心,能够使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史,教导党员干部强化初心使命意识,引发受众强烈情感共鸣,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觉悟,做到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红色场馆是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对丰富党史文物资料的陈列与详细解说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场景,生动展现党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红色场馆的党史教育功能要更加注重弘扬其中蕴藏的红色文化,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感,更加自觉地传承发扬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崇高品质,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加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信念。
红色场馆中展示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不仅是育人的生动教材,也是进行党史研究的一手资料。红色场馆通过对馆藏文物进行系统地整理与保护,开展党史学术交流与研究,能够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内涵与当代价值。通过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握好运用红色资源的方向和着力点,使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同时,红色场馆能够发挥自身平台优势,推动学术研究成果不断转化,让红色文物资源背后的深厚内涵走进社会各个领域,扩大教育效果。
拉斯韦尔5W 传播模式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从这五维度出发,可以对红色场馆开发党史教育功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表1 红色场馆党史教育功能开发中的5W 分析
红色场馆通过展示文物让受众直观地了解真实的历史轨迹,感悟民族精神。目前,红色场馆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进行统筹管理,导致场馆运营模式相似、研究与宣教相对脱离;讲解内容多为革命史与党史,要求讲解内容符合历史真相,真实可靠,对讲解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红色场馆讲解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许多讲解员只能完成基础的讲解,很难做到深入浅出地专业讲授。
如何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是开发红色场馆党史教育功能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红色场馆在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时停留在表面,文化内涵挖掘相对不足,使得受众将红色场馆看作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和展示,只简单了解文物符号,而不能理解在文化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这样,红色文化难以真正发挥引领力和影响力,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也难以彰显。
我国的红色场馆数量众多,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仍然主要采用通过实物展示革命文物并配合解说的传统方式。这种馆内传播的方式过于单一化,受众广度小,展览项目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受众并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大多数博物馆对新媒体认知不足,没有与时俱进并缺乏统筹规划,导致新媒体传播缺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传播趋势。从而导致红色场馆只能依靠接待旅游团体参观、依靠政府扶持来维持运营,不利于红色场馆的长远发展。
红色场馆在发挥自身党史教育功能时,通常选择采用灌输的形式,对受众不进行详细地划分。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受众展现出更为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场馆如果一成不变地延续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观众很容易产生观看和听取的被动感,在整个参观学习过程中缺乏体验感、参与感和收获感。从而导致社会参与度与满意度不断降低,难以真正发挥红色场馆的党史教育功能。
目前,红色场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主体,受众作为客体,主客体间出现了并不对等的现象。红色场馆缺乏广泛有效的评价途径与渠道,缺乏与受众的双向互动。受众的党史学习效果如何,对红色场馆的评价如何,红色场馆的党史教育是否对观众产生了深远影响,红色场馆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与评估,也难以根据观众的评价进行调适与改变。
红色场馆在继续开发自身党史教育功能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尝试从自身建设、内涵挖掘、传播方式及活动形式创新、完善反馈评估机制等方面不断发力。
一是要建立专业人才研究队伍,邀请党史研究专家,为馆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专业的学习平台,提高专业素养,立足丰富红色资源开展学术研究,积极探讨红色文化传播发展新方法新途径;二是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保护好、研究透、利用好文物的能力,鼓励不断创新运营模式,着力推动红色场馆以展览为中心,积极推动研究与宣教相结合;三是要提高宣传讲解队伍素质,讲解员自身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与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为受众搭建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使受众产生共鸣与共情。通过开展专家讲座、模拟讲解、参观优质博物馆等活动加强讲解员的专业知识与讲解技能培训,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
红色场馆要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一方面要深入搜集、保护原始文物史料,“摸清家底,科学保护”,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延长珍贵文物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要着眼于发掘文物蕴含的独特红色文化内涵,了解红色文物中的党史故事,增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让红色场馆对受众的党史教育形式不断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采取短视频、微电影、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呈现。要真正发挥党史教育功能需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传播方式,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助力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红色场馆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打造完善的新媒体矩阵。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完善在线预约、数字化展览、红色文旅路线推荐等服务,与受众进行更直接、广泛的沟通。同时,采取Vlog、直播等新形态展示红色场馆的突出亮点,挖掘细节,提升内容吸引力,寻找红色文化与公众生活的契合点,中和严肃色彩,实现红色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拓宽党史教育的范围。
红色场馆要针对不同的受众,要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和内容,对受众进行细致分析,根据不同受众类型来提供不同的教育形式,更有利于观众深刻了解红色文化,最大限度加强党史教育的有效性。红色场馆可以将观众群体细分为“未成年人、成年人、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等”几大类,并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在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开展多样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党史学习的需求达到润物无声的党史教育效果。
传播效果一般体现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与行为层面三个维度。认知层面的效果即了解观众通过参观红色场馆是否了解到了相关知识,情感层面的效果即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是否具有良好的体验感,行为层面的效果则是了解红色场馆的党史教育是否对观众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色场馆要从评估党史宣传教育的效果,需要健全完整的反馈机制,鼓励观众对场馆设施、文物史料、参观流程及内容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红色场馆以此为依据进行改进。第一,畅通与观众沟通的渠道。鼓励观众对党史教育学习的方式进行提议,定期对意见进行整理并分析讨论,及时进行调整,让党史学习教育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第二,设计调查问卷。红色场馆通过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在观众参观并充分了解场馆的基本情况后,客观公正地对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内容、方式与方法做出评价,场馆针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出及时调整。第三,开展调查活动。场馆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征集“观后感”作品,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作品,分别了解他们在参观后学习党史的成果,对红色场馆党史教育功能的发挥进行评估。
充分运用好红色场馆中丰富的红色资源,发挥红色场馆的党史教育功能,教育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色场馆要立足于自身定位,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需求。让红色场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讲好党史故事,使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