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府 于岩 孙少君 李兴佐
摘要 介绍了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概况,阐述了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的特征,包括历史、种质和生物物种资源、风土适应性、活态生产技艺、梨文化、沙地-古树景观及政策、科技、产品开发、管理和销售等方面,提出了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莱阳古梨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2-002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2.0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ervation Practice of Ancient Pear Tree Group in Laiy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KONG Wei-fu,YU Yan,SUN Shao-jun et al
(1.Yantai Institut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670;2.Laiyang Pear Industry Association, Laiyang,Shandong 2652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verview of the ancient pear tree cluster system in Laiyang, Shandong, and elaborat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pear tree cluster system in Laiyang, Shandong, including history, germplasm and biological species resources, adaptability to local conditions, living production techniques, pear culture, sand ancient tree landscape.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technology,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sales,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the ancient pear tree cluster system in Laiyang, Shandong are proposed.
Key words Laiyang ancient pear tree;Agriculture heritage;Conservation practice
作者簡介 孔维府(1978—),男,河北沧州人,教授,博士,从事食品科学、果品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1-28
莱阳古梨树群位于胶东半岛中部盆地的五龙河畔的油沙地上,古树群核心区是以照旺庄镇为核心的周边19个村庄。种植历史悠久的古梨树群是河畔沙地生态、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研和旅游休闲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古梨树群极富代表性的果树类农业文化遗产。梨农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充分利用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形成重要的农耕技艺和文化遗产,并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管理组织和模式,保护着古梨树群的活态景观和文化价值。笔者对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的概况、特征及保护进行了探讨。
1 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概况
莱阳位于胶东半岛中部盆地,由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汇于莱阳五龙峡口后而成胶东地区第一大河流——五龙河。在五龙河与清水河、富水河围合区域,以照旺庄镇为核心的19个村中连片的古梨树群系统于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唯一以“古”字命名的项目。有文献报道,照旺庄镇芦儿港村“梨树王”已380 a,由于积年风沙,主干被埋入地下。2012年,莱阳贡梨园由国家文物局授牌使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成为山东省首个、国内第2个正式被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认可的古树园。在认定的6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共有11项以“古”命名项目,包括枣树4项、茶树3项、梨树2项、香榧和桑树各1项(表1)。
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生长在河畔沙地,树龄400 a以上的老梨树680株,200~400 a树龄1.5万余株,占该镇莱阳梨总数的18.9%。有些古梨树的根系暴露出来,而有些部分主干全部被埋,形成古梨树虬枝盘绕、形态万千的独特景观。同时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是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创新发展的典范,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振奋民族创造精神的活态博物馆,对研究胶东农耕文化、梨树生产技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的特征
2.1 悠久历史
莱阳梨,亦称茌梨,因产地在莱阳而得名。莱阳梨是胶东名果中的“长者”,据考证,历史已有300余年。1935年版《莱阳县志》“茌梨,莱梨名驰南北,为果品中上品者指此,相传邑人于茌平得来”。清康熙《莱阳县志》记载:“梨有香水平桑铁皮诸种”,但并未提及茌梨。而20世纪30年代《茌平县志》“并无此梨记载”。1912年,日本人恩田铁尼将其引入日本,并在《果树栽培学》中称为慈梨。自此,莱阳梨有“茌梨”和“慈梨”2种表述。因为莱阳梨极脆,落地可碎,也被称为瓷梨。茌梨、慈梨或瓷梨叫法莫衷一是,但是都指生长在这个核心区的古梨树上所长、与地名莱阳紧密一体的典型的地理标志品种。
2.2 多样的梨种质和生物物种资源
梨树是落叶果树,原生于我国的东方梨约14种,其中白梨、砂梨、秋子梨、杜梨和豆梨均原产于我国。很多梨古树群树龄老、数量大,是我国农民在当地特定风土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栽培实践,人为保留下来优势的优异品种。莱阳古梨树群中茌梨占所有品种株数的85%以上,其次是香水梨约占10%,其余品种约占5%。而且由于气候风土条件适宜梨生长,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模式引进种植的秋月、新高等新品种也迅速发展。
莱阳梨农历代管理梨树,在古梨树间隙采用间作套种方式,种植豌豆、芋头、油菜、韭菜、大葱、大蒜、菠菜、花菜、生菜、豌豆、豇豆等蔬菜,以及草莓、莱胡参、花生等经济作物并进行适当轮作,或放养鹅、鸡、鸭等。此外,油沙地上长有黄背草、狗尾草、马唐、鹅观草、知风草、山菊、刺儿菜、地丁、毛茛等草本植物及野生食用菌类,还生有燕子、仓鸡、百灵、黄雀、鼠类、蛇、蜥蜴、蟾蜍、青蛙、蟋蟀、蛴螬、蜜蜂、土元等野生动物,依托古梨树群形成独特的生物群落。
2.3 风土适应性
莱阳古梨树群生长的五龙河畔的油沙地是由上游冲下而淤积的细沙,含大量云母屑和腐殖质,土质松散,通透性好,对光的反射性极强,为梨树营造了良好的立地环境(图1),使得古梨树得以延生数百年,品质卓越并获得广泛声誉。莱阳古梨树群与黄河中下游鸭梨古梨树群、黄河故道砀山酥梨一样,都是河流冲积沙土地造就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五龙河畔的古梨树条带状、斑块状种植营造形成区域良好的生态系统。古梨树群起到了重要的防风固沙、蓄水保墒作用,与五龙河畔的沙土地、生物群落构建起良性的共生共促生态屏障和体系。而莱阳梨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观察总结,发现更多风土适宜特性和优势。依据莱阳梨品质将古梨园划片,如芦儿港村“梨树王”东南高沙丘片、北芦口村大屋片、机井片和河套片等。
2.4 独特的活态生产技艺
莱阳梨农在古梨树生产管理过程中形成很多独特的品种保护农艺措施,一直沿用并不断创新。包括嫁接、掐花儿和大梨吊枝等。如作为嫁接技术活化石的莱阳古梨树仍在进行老枝嫁接,即在古梨树内堂“见缝插针”进行老枝嫁接,使古梨树持续枝繁叶茂;为防止大梨压断树枝而进行吊枝,并跟进发展而进行工程化吊枝,保障了古梨树持续焕发生机。而莱阳古梨树群管理中,具独特性的是掐花儿。掐花儿,也称切萼,即在花凋谢后14~21 d时,将梨幼果萼端切至接近果核位置。掐花儿技艺使得莱阳梨人为形成较大面积机械伤,随着生长而形成萼洼处明显锈斑,也改变了梨本身的形状,形成莱阳梨固有的典型特点,让莱阳梨成为公认的外观(图2)。这些传统生产工艺措施多为劳动技术密集工作,费时费工,莱阳梨农在传承这些活态技艺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2.5 丰富多彩的梨文化
幾百年来,梨乡人在长期种植梨树、欣赏梨花、加工和食用梨果,以及利用梨树中,形成一系列梨文化。1950年春天,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故事片《农家乐》在照旺庄镇西陶漳村拍摄。莱阳1991年创办第一届“梨花节”,2009年创办“梨文化节”,两节已经成为梨乡人,尤其是莱阳梨核心产地——照旺庄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关键词”。2014和2016年“莱阳梨传说”“莱阳慈梨膏制作技艺”获得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照旺庄镇被授予“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梨树是长寿之树,且生长缓慢而质地致密,梨乡人以梨木为雕刻材料,广泛应用于刻制印刷雕版、印章和工艺品等。民国县志记载:“梨产蚬河和陶漳河沿岸……木可供雕刻”,今天仍有很多梨木雕刻作品。而胶东地区很多家庭使用的“面磕子”(一种面制品的模子)也多用梨木雕刻,使用多年后泛着红色油光,尽显雕工精美,现已列入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6 震撼的沙地-古树景观
莱阳古梨树多就坡就陇种植,稀植大冠,树形开张,有些古树主干被沙土掩埋只留2个、3个或4个大主枝如虬龙盘绕,有些古树立地沙土被风吹走露出古树基部嫁接加粗部如洪钟巨钮,也有梨农为保持古树健康生长,利用根蘖进行枝接-桥接形成榕树状(图3),古梨树各具风姿,春夏秋冬风景各异,蔚为壮观。
莱阳古梨树生长在沙地环境,有些地方风沙层不断加厚,部分古梨树的茎干被埋深1~3 m;有的古梨树根茎及根系被暴露在地表面,常年风沙、干旱环境,形成莱阳梨坚忍不拔、生生不息的生命印象。春秋季节,脚踩软沙漫步古梨园,犹如置身巨型盆景园,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农耕文化。
3 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的保护实践
莱阳梨品质优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梨农累世耕耘形成古梨树园,形成了村庄梨农—河畔沙丘—古树生物系统群落和独特宏大的文化景观,在世代耕耘过程中积蓄了成套的传统农艺和深厚的农业文化。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莱阳古梨树管理中很多农艺措施也需要整理挖掘和延续,如树盘内种植藠头和韭菜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图4)。
3.1 政策引领,完善规划和制度建设
莱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保护和发展好莱阳古梨树群系统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历史责任,并对比开展了大量工作。以“万亩古梨,魅力梨乡”的总体定位为依托,按照“一核引领、农旅一体、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以农业为基础、生态为依托、文旅为引擎,打造“智慧集约型农旅一体化产业集群”的齐鲁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2021年,烟台市出台《莱阳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莱阳市编制《莱阳梨产业发展规划》,从深化产业链条,开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方面明确提出支持发展莱阳梨产业,极大促进莱阳梨产业发展。莱阳梨产业协会组织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古梨树挂牌宣传认领,技术提升品质并进行统一包装宣传,提高古树梨附加值。
3.2 科技赋能,强化交流合作促进技术升级
莱阳市农业局、莱阳梨产业协会等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加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政府、企业、农户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探索合理的保护与发展措施。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针对莱阳古梨树群系统农艺技术、土壤生态、园艺植保、果品加工、社会人文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开展古梨树起源与演变,产业规划和三产融合,古梨树群工程化改造(图5),古树梨品质提升,古梨树保护等方面进行专题调查研究,为古梨树群动态保护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发展动力。
3.3 加工企业引领促进产品开发
莱阳是首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依托莱阳梨,域内拥有一品堂、圣丰、鸿杰等梨加工企业,以及莱阳宏达、莱阳多健、莱阳裕润等10余家重要加工企业,在梨膏、梨酒、止咳糖浆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生物制品、医药、保健品等衍生产品,实现莱阳梨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提高莱阳梨产品附加值。莱阳将依托莱阳古梨树群突出挖掘药用、鲜食、加工、休闲食品4个层面,不断开发不同种类产品,突出多元化休闲食品、养生产品系列,深入挖掘古梨树各类文创产品,突出加工引领莱阳梨产业链延伸。
3.4 产业组织、服务机构和新型梨农涌现,管理技术和销售全面升级
出生并成长于照旺庄镇叶家泊村陈代涛,201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修完果树专业本科、土壤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业后回乡创业,加入了莱阳市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出“梨乡梨源”微信小程序,编制完善了《莱阳市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莱阳梨品控与追溯体系》和《莱阳市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莱阳梨分级及包装标准》等系列标准性文件,流转近百亩古梨树,采用生产资料、储存、商标、销售“四统一”模式,通过专业所学不断提升莱阳梨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能力。
近2年,除陈代涛一样回乡创新人员外,很多村镇成立梨种质合作社进行古梨树经营管理,很多外地企业在莱阳成立梨合作社,依托秋月梨、信高梨等建立现代梨园,但是尤其关注莱阳古梨园发展,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古树梨园流转,建立起现代梨园和古树梨园2种梨园管理模式和团队,突出古树梨的品质提升、轻简管理和文化宣传,莱阳梨产业协会更是不遗余力地加强组织和管理,促进古梨树群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语
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是莱阳历代梨农经过长期不断观察、选择、嫁接等培育而成的古树群,成为莱阳地区独特的地质环境、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的特优梨品种群,是中国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珍贵样本,是人类改造自然所留存的宝贵财富,具有多样的梨种质和生物物种资源、独特的活态生产技艺、丰富多彩的梨文化、震撼的沙地-古树景观,为当地村民的饮食健康、生计保障、文化娱乐和社会福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鲜明而重要的综合价值。莱阳古梨树群管理政策制度建设、企业组织引领、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各方参与,进而促进古梨树群保护和发展,不仅有利于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绿色发展力量,而且可以促进遗产地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作为中国梨典型代表,莱阳古梨樹群将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果树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树立中国农耕文化典范。
参考文献
[1]李宁,岳冬梅,田文侠,等.山东古树名木调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96,26(S1):1-53.
[2]董新云,李梦,邹刚.千树梨花千树雪[J].走向世界,2016(22):40-45.
[3]赵瑞雪,李绍信,李国栋,等.莱阳市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落叶果树,2021,53(5):36-38.
[4]山东莱阳古梨树群栽培系统[J].农产品市场周刊,2021(23):26.
[5]烟台地区出版办公室.烟台风物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108.
[6]邵达元.山东梨树资源中存在一个“茌梨系”[J].中国果树,1980(3):24-29.
[7]莱阳农学院园艺系果树教研组.莱阳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0.
[8]孔维府,江鹏飞,李兴佐,等.中国古梨树群农业文化遗产现状及发展[J].果树资源学报,2022,3(3):1-7.
[9]毕长海.山东莱阳梨的土宜讨论[J].土壤,1962(2):44-45.
[10]中国药材公司国家医药管理局中成药情报中心站.全国中成药产品集[M].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9:303,393.
[11]魏树伟,戴振建,宋建忠,等.莱阳梨的品牌现状及发展对策[J].落叶果树,2019,5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