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看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建构

2024-02-01 13:16
新疆艺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朝歌封神史诗

□ 张 渊

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精致的服化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电影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风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

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是在中国电影工业化生产崛起的背景下,新一代中国电影人取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为目标的一种特定影片类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对电影行业而言,生产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式现代化影片势在必行,特别是要改变国内电影市场史诗大片稀缺的情况,让观众在视听语言所带来的震撼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文明,在有关人类命运的追寻和探索中体悟先民的哲思。

(一)中国史诗电影概述

中国电影界对于史诗大片的追求从未间断,早在1947 年,就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以家庭为核心展示时代巨变的电影诞生,据相关记载,影片一经上映就打破票房纪录,观影人数达71 万余人次②。新中国成立后,更有《南征北战》这样的影片,聚焦重大历史题材,将人民群众置于叙事主体的光环中,人民性成为情节设置的首要参考坐标。20 世纪80 年代上映的影片《孙中山》,聚焦历史关键性人物,再现重要历史事件,沿着人物进行探索延展,展示出广袤多元的认识视角。20 世纪90 年代上映的影片《大决战》,拍摄时动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还原历史场景,再现震撼场面。辅以旁白话语进行引导,全方位塑造了历史感较强的战争场景。21 世纪以来,资本的涌入与新特效技术的提升使电影创制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将东方古典美学与西方大片模式融合,呈现出更富有美感的史诗级大片场面。随后,中国影坛涌现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主旋律电影,这一类影片以宏大历史背景激发了广大观众的强烈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系列电影,更是将中国史诗大片推向了新的高峰,影片将小人物的成长经历与国家前途命运交织在一起,家国情怀得到深刻诠释。

通过这些实例不难看出,中国电影诞生至今,对史诗大片的探索从未停止,史诗大片也始终承担着指引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作用。整体来看,中国史诗大片具备一些鲜明的特点:一是往往聚焦重大历史背景、重要的历史人物,较强的历史性为影片内涵提供底蕴支撑;二是制作经费高以及参演规模庞大,影片丰富的细节增强了可信度;三是主题范围集中,均为体现家国动荡、时代变迁等,立意宏大,意蕴深刻。

中国史诗大片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同时,史诗大片往往承担着宣扬审美共识和情感认同的任务,并对社会心理认知偏差进行微调,使得核心价值理念获取社会认同和民众支持。可是,在社会多元发展趋势下,单一价值观引导的史诗大片难以应付多元且口味多样化的受众,传统中国史诗大片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疲势。

(二)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的生成

为有效应对日渐激烈的国际纷争,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做到应对自如,构建起国家共同意识形态就显得极为重要。电影作为当代文化景观中绕不开的重要地带,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元素,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高度可视化的视觉效果,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一类影片以弘扬家国精神、强化民族凝聚力为目标,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叙事框架,以传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文化符号重新编码的过程,在广为接受并认可的符号中介入新的生成性要素,以新视角去重新解读旧符号,打破原有符号组合顺序,以一种特定排序标准重新合成,以求达到新旧两种符号的重构。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的特有价值也正体现在这里,让历史悠久的文化素材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具有更多时代性的思考和探究。

电影特效制作

通过传承和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对未来的愿景,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不仅能够强化国家文化自信,还能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通过将现代化进程置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探讨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国家命运与个体人生的互动,为现代化路径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深刻而综合的视角。

二、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审美探究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成功进行了神话历史题材的现代化改编与创新,展现出强烈的史诗品格,是中国式现代化史诗片的重要实践。《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将叙述的焦点放在殷商更迭时期,青年历史学家李硕将这段历史定义为“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新生”③,在这样一个时局动荡与革新的关键时期,去探究民族精神的浇筑与塑造是具有较大意义的。

对于《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认识可以从历史性和诗性两个维度来展开,从历史性层面来看,影片对某些历史人物形象进行了发掘和丰富,使之更接近历史本来面目,同时删改了原著中与现代价值观不符的内容,增强了历史故事的当代意义。在诗性层面上,影片构建了线性而连贯的叙事框架,塑造了英雄成长的过程,运用中国传统伦理关系推动剧情发展,增强了中国文化特色,空间对比带出历史发展和价值变迁的主题,富有诗意,大量运用中国古典文化元素,提升了文化底蕴和仪式美学意境。

(一)历史性探究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采用了简洁、朴素的叙事风格,以最基本的电影语言讲述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导演乌尔善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本片使用的是“最基本的电影语言,正常地讲故事”④,并没有采用很多华丽的叙事技巧,而是直接清晰地讲述情节发展。这与神话史诗类型片的属性有关,简洁的叙事更有利于直抒胸臆,减少观众的认知负担,让观众全神贯注于历史故事本身。

采访中,导演乌尔善说:“做《封神三部曲》这样非常中国的神话史诗故事,视觉体系一定要全部来自中国传统,这是创作原则。”⑤为了追求历史感的细节,电影自筹拍阶段起就投入了大量精力,不仅制作团队规模庞大,前后参与的工作人员超过8000 人,而且各个部门之间按照电影工业化的流程划分工作,各司其职,配合协作。这反映出中国电影产业在组织协作能力方面的进步。影片在细节方面下足了功夫,比如认真考究服装、道具、布景,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还原度。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还得益于项目开发前期准确的类型定位,以及类型定位是如何准确传达到包括编剧团队在内的各个部门并落实的⑥。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大量运用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但这种虚构又往往植根于历史,两者实现有机融合。如“质子旅”的设定,通过观众对历史的共识进行想象延伸。这种虚构手法赋予了神话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使其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哲理意蕴。电影中部分角色的最初形象和观众之间的刻板印象有着天壤之别,例如:在大众的认知中,商纣王是一个昏庸无道、鱼肉百姓的暴君,是一个单纯的、负面的形象,但荀子曾有商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的描述,《史记》中也有商纣王“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记载,这些商纣王形象的正面部分也要加以刻画,从而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作为商业类型片,完成了古老神话题材的创新性改编,使之符合现代审美和情感需求,又不完全抛弃历史文化积淀。它吸收了好莱坞史诗片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模式,并融入中国元素,完成了中国神话的现代化传承创新,实现了历史故事的当代价值最大化。

(二)诗学探究

从诗学角度看,电影最大的创新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神魔小说中“横云断岭”式的叙事逻辑,构建起符合史诗叙事规律的线性故事框架,这为观众更好地进入史诗的情感世界提供了可能。在人物塑造上,电影注重刻画英雄成长的过程,姬发从一个迷茫的青年成长为拯救民众的英雄,完整呈现了他的人生轨迹,这种线性成长使观众能够与主人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导演乌尔善接受采访

影片还通过父子、君臣关系的设置,强化了中国传统伦理秩序,使这种秩序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动力。姬发与姬昌、殷寿的关系是影片的核心纽带,这种关系的变化推进了剧情。姬发与亲生父亲姬昌原本关系亲密,但在朝歌做“质子”后,姬发却对养父殷寿产生了崇拜之情。这种从血亲父亲向养父转移的依恋,预示着姬发内心的变化。殷寿作为养父,本应对姬发疼爱有加,但在获得王位后变得残暴骄奢,最终要置姬发于死地。这种从慈父到暴君的变化,推动姬发认清殷寿的本质。殷寿作为君主的昏庸使姬发决心反抗,选择与亲生父亲姬昌站在同一阵营。姬昌看清殷寿的本质后,决心讨伐他,拯救百姓于水火中。养父子关系从和睦到决裂,成就了姬发终结殷寿统治的使命。可以看出,姬发与两位父亲关系的变化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他从迷茫到觉醒,从服从到反抗,最终完成了父亲们赋予的历史使命。这种伦理关系的变化造就了英雄的成长。

在时空表达上,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朝歌”这一空间作为殷商的都城,被描绘为华美而冷酷无情的商业都市。宫殿之内权力斗争残酷,父子兄弟相残。空间充满了血腥、阴谋和暴力。而“西岐”作为周文化的发源地,则被描绘成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姬昌与儿子们和睦相处,空间中到处透露出仁爱与善意。“朝歌”的奢靡与“西岐”的简朴形成强烈对比,寓意着两个不同文明价值观的对立。商朝重视权力、财富,周文化强调仁德与孝道。这种价值观的对立推动了姬发由“朝歌”到“西岐”的转变之路。“朝歌”的覆灭与“西岐”的崛起,喻示着古代从神权到人权、从武力到文德的进步。空间的对比成就了历史转折,带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空间的对比,电影叙事的历史沉重感与哲理意味油然而生。

三、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的思考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作为“标杆”,也为中国“神话史诗片”的发展和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⑦。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影片,具有丰富的可能性。首先,通过创新的叙事方式和视觉效果,这些影片能够将历史与当代相融合,呈现出更加立体丰满的故事世界,引发观众的共鸣。其次,借助现代技术,影片可以打造震撼的视听体验,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转折和发展脉络。但在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时,也面临无法避免的一些瓶颈与问题。

(一)可能性

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要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独树一帜,就必须抓住中国文化的特色,将中国式的价值追求、伦理规范、人生哲学等蕴藏于影片中。要以电影为载体,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翱翔于史诗大片所创造的神话世界。数字技术为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使得一切史诗大片可以具备更加奇幻的色彩。数字技术打造出逼真细致的数字环境、人物,为电影呈现史诗级的场面提供了可能。这种由震撼场面带来视觉冲击力,极大地提升了电影的感染力和观赏性。数字技术使神话世界具备了真实质感,这为史诗大片提供了实现电影真实感和虚拟想象的双重功能。

影片中质子旅龙德殿战舞

基于数字技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种种元素都可以进行虚拟重构和细致描绘,为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的想象世界构建提供强大支撑,数字技术成为史诗想象的“倍增器”。

(二)瓶颈与问题

在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时,也面临一些瓶颈与问题。一方面,如何在影片中平衡历史的真实再现与艺术的创意表达是一个难题。影片需要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融入创意元素,使影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史诗大片常常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高水平的制作团队,如何在成本控制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在现实导向与商业导向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现实导向与商业导向在题材选择、价值取向上都是存在差异的,难以完全兼顾。如果过于考虑票房,可能同主旋律规范出现一定偏差;如果过于教条,则不利于电影的传播,甚至出现电影票房遇冷的情况,该类型电影在市场上的健康生存将遇到问题。

此外,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准确地把握文化的精髓,避免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也是一个挑战,影片需要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时,准确地表达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使其与现代化进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总结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也将继续蓬勃发展。通过继续探索新的叙事形式、创新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类影片将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同时,影片也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现实导向与商业导向都有其合理性,电影工作者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找到平衡点。既要考虑市场,也要传播主旋律,同时保持足够的艺术性。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史诗大片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有力呈现,也是电影产业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通过创新和合作,我们有信心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作出更多贡献。

注释: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 页。

②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 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年版,第222 页。

③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版,第543 页。

④⑤乌尔善、陈晓云、李之怡:《〈封神第一部〉:神话史诗的现代讲述——乌尔善访谈》,《电影艺术》2023 年第5 期,第73-79 页。

⑥于帆:《〈封神第一部〉:神话史诗的本土探索》,《电影艺术》2023 年第5 期,第64-68 页。

⑦苏豪强:《中国“神话史诗片”的“封神”之路——从〈封神第一部〉说开去》,《中国电影市场》2023 年第9期,第40-44 页。

猜你喜欢
朝歌封神史诗
乌尔善 封神U23,制造新惊喜
七月,票房“封神”
朝歌情
美丽朝歌我的家
《封神三部曲》开始配音工作 李雪健与乌尔善现身
会替女生打伞的男生,加1000分
云纹铜禁
2013史诗之战
战后好莱坞编剧作家的封神之路
史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