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聪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朔州供电公司)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包含电厂、输电配网,还包含电站和终端用户等。电力配网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为终端用户的用电稳定提供支持,也为不同地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能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配网原本的运行过程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其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如,自动化水平较低等,都直接对各个地区的配电系统运行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对电网的整体服务水平产生影响。对于这一情况,工作人员有必要意识到电力配网工作的重要性,保证配电网结构的完善性,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引入更多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技术,从多个方面提升电力配网运行可靠性,一方面满足更多用户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为电力配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持。
随着电力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引入到行业发展中,我国电力技术也取得一定的进步,整体电力配网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电力系统架构中,电力配网作为“毛细血管”,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1]。但受到不同经济水平在发展中产生的影响,电力配网和电力设备、以及电力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成为影响用户电力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因此,工作人员有必要对电力配网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详细分析,才能促进电力行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配网设计缺乏合理性。技术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清楚电网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尤其在实施电网设计的时候,很多位置、理念都存在不足,实际设计和要求之间有差异性,容易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出现问题,不仅影响电力企业的自身形象,也影响电力企业的服务效果。若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缺少现场勘察工作,忽视实际条件,开展盲目的设计工作,就会导致配电区域存在不合理性,在投入使用的时候不仅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还会引发很多使用问题、安全问题,可能会受到用户投诉[2]。
其次,电压没有达到设计要求。配网运行的时候,会因为不同原因影响线路电压,导致电压无法满足规定运行要求,并且整体合格率也不高,即使对一些设备产生的影响较小。但对于电力配网中的一些关键设备,用户、工厂设备而言,这些设备对电压的要求较高,允许电压波动的范围也比较小,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例如,电压无法满足要求,就会导致电力设备无法处于正常运行这一状态。一旦电力配网受到的影响程度越来越严重,电力设备就会产生更大的耗能,对国家电能产生浪费。若这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进行解决,整个配电网就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的工作过程中,还会发生停电这一情况。一旦停电技术人员都难以掌控停电时间、停电范围,甚至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危险。
最后,配网自动化程度不高。对于一些特殊位置,如,乡村、城乡结合位置,因为位置的不便利,无法得到国家电力资金投入的全面支持,难以实现电网工作朝着自动化水平方向发展,导致在面临一些突发事故的时候,处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甚至在实施一些日常巡查工作的时候,工作完成效率、质量较低,甚至存在一定的不足[3]。如今,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都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这些地区和智能化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性,技术人员在对电能分配、符合控制的时候,难以对电压的稳定性进行保证,进一步增加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增加电网运行成本。
针对电力配网运行可靠性中存在的不足,倡导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更多新进技术,实现配网自动化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特点,不仅增加技术的针对性,也提升运行的可靠性。开展工作实践中,技术人员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远程控制技术、数据技术等,保证技术的同时引入新进配电设备,才能保证电力配网在运行过程中凸显实时性特点,提升管理过程的针对性[4]。引入自动化技术开展工作,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技术特点,可以通过控制中心直接掌握配电网络出现的故障位置,进一步完成对故障原因的分析,在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例如,远程控制技术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成功将故障转化成瞬时故障,促使配电网可以处于正常运行,降低故障对电力配网产生的直接影响。一旦出现永久性故障,可以通过跳闸操作将故障进行隔离,采用电网重构这一方式,促使没有发生故障的位置处于正常运行。保证地区贡献稳定的同时,第一时间对故障问题进行处理,从根本上保证配电网运行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其次,通过引入技术优化电网结构。通过科学运用技术方式,实现对电网结构的改造与优化,例如,电网结构不合理,要结合设计情况对供电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从整体性这一角度出发,遵循科学分配电能这一理念,将构建稳定、安全的电力系统作为目标,这一过程可以发挥GIS起到辅助作用,如下图所示,进一步提升电网结构改造效果[5]。
图 GIS配电网规划结构
电力配网中电力等级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直接影响配网运行的可靠性。工作人员在优化电力配网电力等级的时候,可以从管理内容这一角度入手,实现运行管理水平提升,增强电力配网的可靠性。从如今的电力配网情况进行分析,电力配网中的传输、配送工作,是遵循“层级”结构实施,通过一层一层的方式,完成电压等级降低,进而形成电能资源,将电能资源输送到每一个家庭当中,提升配电环节的有效性。例如,110kV电力配网运行实践中,做好不同用户的电压等级需求标准,通过降压设备完成降压工作,再将符合要求的标准电压完成输送。这种配网运行方式存在一定不足,成本较高电能损耗较大,会造成一定的电力资源浪费,甚至埋下安全隐患。作为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配电方案,才能简化电压等级,为电力配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持。其次,技术人员也要重点关注配网运行技术细节,进一步提升电力配网可靠性。第一,工作人员结合电力配网实际情况,选择性安装消耗线圈,可以有效降低单相接地所产生的故障。第二,工作人员对电力配网负荷情况做出详细分析,利用更换具有一定遮断能力断路器,安装重合闸装置解决突发停电故障,保证电力配网可靠性,为人们提供稳定电力服务。第三,做好电力配网工作状态检修,掌握电力配网运行的实时状态,进一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维修计划、检查计划[6]。
全面深入优化电源,创新供电输送方式。电网企业可以对供电输送方式进行创新,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最终实现电力配网可靠性提升。提升线路传输容量,是一种高效方法,结合电网输电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对电网元件、以及输电设备进行更新,有效提升导线截面积。例如,可以在变电站之间加入联线路,做好分段控制工作,有效降低不同供电站承受的负荷压力,环节断电情况的发生,供电稳定性的提升。增加10kV开关站点的数量,有效减少线路供电半径,针对性增加线路出口数量,同时提升对预防工作的重视,才能保证设备故障的减少,保证设备长时间处于稳定运行状态[7]。其次,电力企业要注重检查工作,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能提升设计的合理性。第一,提升安全合理设计。保证线路在运行中,可以满足电气以及机械要求,并且安装避雷器,确保不同塔之间的距离、线路合理。为减少外界干扰因素,可以运用绝缘导线替换裸导线增强配电网可靠性。第二,工作人员提前设置两条以上线路,做好突发情况的准备工作,减少停电故障发生几率,实现供电目标提升可靠性。同时考虑线路长度,通过掌握配网负荷情况,以及供电实际范围,对线路分布进行优化,科学选择环通开关、配置杆开关等,增强电力配网线路分段比例,提升环通的整体效果,最终缩小故障隔离范围。
提升电力配网运行可靠性,工作人员也要做好管理工作,关注运维管理制度这一因素,通过建立多项管理制度完成运维管理机制,有利于电力配网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加强对电力配网资料管理,保证资料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智能化管理工作的优势[8]。工作人员也可以将有关资料、配电需求以及电力等级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运行管理制度以及故障检修制度、远程监控制度,真正通过制度提升电力配电运行的可靠性。提升配网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也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工作人员详细梳理电力配网的不同管理工作内容,致力于构建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天遇到的配网故障问题、抢修情况、运检投诉以及配网线路过负荷等情况做好第一时间的记录、检查工作。其次,县区单位要定期召开例会分析,结合工作人员上报的有关数据以及资料信息,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法,为电力配网的基础运行工作提供支持。最后,省级、市级工作领导人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针对这一周期的电力配网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制定具有可行性的预防对策,提出运行巡视要求以及应急抢修要求,致力于构建运维一体化设计,是真正提升电力配网运维水平。
综上所述,在电力配网工作开展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影响电力配网可靠性,还影响电力工作运行效果,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为提升电力配网可靠性,就要详细、认真对电力配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引发问题的原因,对电力企业中运行的机械设备、结构规划进行优化,提升电力设别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保证电力配网供电质量,才能促使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在不断改善工作运行的同时,奠定电力配网工作基础,致力于为更多用户带来高质量的供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