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2024-01-31 20:28吴星星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泥炭当量排放量

吴星星

【热点聚焦】

当地时间11月16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习近平强调,中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持续作出中国贡献。

【热点解读】

地理学科的核心是人地关系,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发展问题,引领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高考地理试题的区域背景多落脚在中国区域,聚焦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人口和城镇化等主题,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并为国家发展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品质。试题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的相关素材,充分彰显我国当代伟大建设成就,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控制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氣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社会作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体现了大国的担当和作为。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37题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观测为切入点,创设了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必备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地球上的碳以不同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湿地(泥炭地是分布较广的湿地类型之一)是目前已知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的碳库,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现有湿地约5 635万公顷,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例题分析】

下面以有关泥炭地碳排放的试题(2022年高考山东地理卷第19题)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2022年高考山东地理卷第19题,从碳排放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从三江平原某湿地的小尺度区域切入,以生产模式的改变和退耕还湿的现实为背景,设置了有递进关系的两个问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计算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题还从不同泥炭地开发利用模式对环境和国家安全不同影响的角度,考查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第(1)题,学生刚看到模式图时,有的摸不着头脑,看不懂图的意思,不明白二氧化碳当量是什么意思。二氧化碳当量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例如,化肥、饲料等物资的二氧化碳当量是16.7,意思就是在使用化肥、饲料等物资的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当量是16.7。在计算的时候,还要知道关键的信息,即应该将保存的碳当量减掉,如在b模式中应该减掉保存在泥炭地和新型隔音板中的碳当量。在a模式中,碳排放量为:16.7+32.7+2.7=52.1。在b模式中,碳排放量为:23.8+7.9+11.1+2.6-9.1=36.3。所以,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应为52.1-36.3=15.8。由此可知,相对于牧场生产模式,香蒲生产模式的碳排放量较少,更有利于环境安全。

第(2)题,退耕还湿,意味着耕地减少,短期内粮食减产,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退耕还湿,意味着湿地增多,湿地对于改善水质、调节气候、调蓄径流、蓄洪抗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退耕还湿,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安全。退耕还湿的前期,用水量会大量增加,短期内不利于水资源安全,但是长期来看,湿地能够涵养水源,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猜你喜欢
泥炭当量排放量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污泥炭的制备及其在典型行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超微粉碎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研究
泥炭产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主流媒体聚焦泥炭产业发展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超压测试方法对炸药TNT当量计算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