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陆媛,3*,高松,马佳,刘亚林,翟佳燚,于德华,3
1.200090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科
2.200090 上海市,同济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
3.200090 上海市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4.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201899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要求人们转变健康理念,发挥个人对健康的主动管理能力[2]。主动健康是指人群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并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保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3]。主动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4]。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脑健康更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部分。轻度认知障碍(MCI)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一种状态[5]。有研究显示,中国55岁以上社区人群MCI患病率为12.2%[6],上海市MCI患病率高达41.63%[7]。MCI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5],而痴呆疾病负担重且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8],MCI高患病率和转化为痴呆的明显可能性,提示MCI是认知障碍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的切入点,是实现脑健康的关键环节[9]。
疾病认知是人们基于个人知识经验及外部社会环境信息对疾病持有的一种疾病信念,其在个体疾病管理行为导向中具有关键作用[10]。社区人群的就诊意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疾病防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MCI的管理受到来自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患者、社区人群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有研究提示来自社区人群的主动健康因素在整个系统因素中作用最大[11]。而我国55岁以上社区人群的MCI患病率较高[6-7],这导致55岁以上人群对MCI的疾病知识与诊疗需求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而目前关于MCI疾病认知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影响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因素以及是否存在城乡差异,尚不清晰。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市城郊区55岁以上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了解其MCI疾病认知及就诊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提高社区人群对MCI的主动防治意识与能力,为早期针对性诊治策略制定提供探索,进而提高社区人群脑健康的主动健康能力。
样本量计算公式:n=(υα/δ)2p(1-p)。υα为正态分布中累积概率等于α/2时的υ值,p为预估的社区人群对MCI认知不足(问卷得分低于60分)的发生率,p=0.74,α=0.05,υα=1.96,δ=0.04,计算n为462名。考虑到研究过程中样本流失情况,适当调整样本量,样本量取480名。考虑到城区与郊区的差异性,本调查随机抽取上海市城区、郊区各一区(城区为杨浦区、郊区为嘉定区),每区随机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浦区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定区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纳入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居民进行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上海市55岁以上社区人群(在社区生活时间在半年及以上);(2)可与研究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能理解问卷题目;(3)知情并自愿参与该调查。排除有听力、视力障碍等影响问卷调查者。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过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L-2020-LW-006)。
1.2.1 问卷设计:(1)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参考《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2]及相关问卷调查,提炼出问卷设计的理论模型-MaccaT-T理论,该理论模型提供了一种半结构化的访谈程序,本研究参考MaccaT-T理论模型的思路与框架,把调查对象的思考过程融入问卷调查中,编制结构式MCI疾病认知问卷试用稿;(2)2020年12月,以上海市杨浦区161名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预调查。根据社区人群问卷回答情况进行文字描述方面的修订,获得MCI疾病认知度调查问卷修订稿;(3)2021年4-5月,采用电子邮件方式邀请全科临床、社区管理等领域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对问卷题目进行修订。本研究共邀请13名专家,第一轮回收咨询表13份,回收率为100.0%;第二轮回收咨询表11份,回收率为84.6%。专家判断依据系数(Ca)=0.969、熟悉程度系数(Cs)=0.754、平均权威系数(Cr)=(Ca+Cs)/2=0.862,说明该调查结果较为可靠。两轮咨询专家对各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在0.056~0.246之间,均<0.25,说明专家对各条目“重要性”评分意见的协调程度较高。第二轮咨询肯德尔协调系数(W=0.252,P<0.001)高于第一轮(W=0.197,P<0.001),说明第二轮咨询后专家意见更趋于协调。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组小组讨论后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MCI疾病认知度调查问卷终稿。
MCI疾病认知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慢性疾病史、吸烟状况(吸烟定义:每天吸烟≥1支,持续≥1年)、饮酒状况[饮酒定义:每周至少饮酒5 d(>30 g/d)且持续6个月以上,酒精量(g)=饮酒量×酒精浓度×80%]、认知障碍家族史、居住地区。(2)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水平:包括社区人群对MCI概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疾病的理解情况以及相关个人经历情况;共14道题目,包括9道是非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得0分;得分越高表示社区人群对MCI的相关知识知晓越多,疾病认知水平越高),2道量表题(量表题按程度分为0、1、2、3分,得分越高表示社区人群对MCI相关知识的理解越客观准确,疾病认知越高),3道多选题(多选题选择1项得1分,得分越高说明社区人群对MCI知识了解越充分,疾病认知水平越高)。问卷总分为0~28分,百分制得分=问卷得分/28×100,百分制得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问卷得分越高说明社区人群对MCI疾病认知水平越高。(3)社区人群疾病就诊意愿,根据有无MCI就诊意愿分别赋值(有就诊意愿=1,无就诊意愿=0)。
1.2.2 问卷发放与回收:2021年10-12月,由2名调查员进行现场问卷资料收集。包括预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70份,回收问卷970份,问卷回收率100.0%,缺失值>10.0%的问卷为无效问卷[13]。调查过程中有19名受试者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调查,问卷缺失值>10.0%,视为无效问卷。因此,最终问卷有效回收率98.0%。
调查员为2名经过培训的课题组在读研究生,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由调查员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说明研究目的、解释填写方法及研究对象提出的问题,随后进行问卷填写。每份问卷的填写时间为5~10 min,问卷填写完成后,由调查员及时收回并妥善保管,现场及时核对问卷中有无缺损、漏填等相关问题,并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现场请研究对象进行完善,以尽可能保证问卷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由课题组两名成员采用Excel进行数据双录入,以保证数据准确性,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缺失值,本研究用可能值插补缺失值的方法来处理,即以最可能的值来插补缺失值。本研究问卷中的缺失值是非定距型的,因此根据统计学中的众数原理,用出现频率最高的值来补齐缺失的值。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各项变量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951份。951名社区人群中,女608名(63.9%);65~75岁469名(49.3%);初中文化程度430名(45.2%);已婚806名(84.8%);非独居851名(89.5%);患有1种慢性病者436名(45.8%)(慢性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其他);无吸烟史者741名(77.9%);无饮酒史者748名(78.7%);无认知障碍疾病家族史者837名(88.0%);嘉定区489名(51.4%),见表1。
表1 社区人群的基本情况(n=951)Table 1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population
951名社区人群问卷得分均分为(14.55±5.24)分,百分制均分(51.98±18.71)分。
51.3%(488/951)的社区人群听说过“轻度认知障碍”,听说途径以媒体途径为主(61.7%,301/488);59.9%(570/951)的人群认为“年纪大了都会出现轻度认知障碍”;14.1%(134/951)的人群参加过相关筛查活动;6.2%(59/951)的社区人群曾因记忆障碍或怀疑有认知障碍而就诊。69.7%(663/951)的社区人群表示如果有记忆障碍或认知障碍愿意就诊(表2)。
表2 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情况及就诊意愿[例(%),n=951]Table 2 The perceptions toward MCI and medical willingness among community populations
不同性别、认知障碍家族史情况及问卷得分及格情况的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慢性病史种类、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的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以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为因变量(赋值:无就诊意愿=0,有就诊意愿=1),以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变量为自变量,对社区人群认知障碍就诊意愿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家族史、疾病认知问卷得分及格情况是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willingness to attend MCI in the community population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指出,在非传染性疾病盛行且相应成本逐渐增加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主动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来管理自身健康[14],这是其健康素养的体现,也是实施全民健康战略的重要措施。主动健康是一种多主体参与,通过居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健康行为的整体医学模式[15],探索调动居民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主动健康的关键环节。社区人群的主动健康观念与其健康知识的掌握、对健康知识的批判与理解以及健康相关实践经历有关[3]。因此,建议从影响人群主动健康的视角出发改善社区人群MCI整体认知及就诊意愿,以促进人群主动健康行为改善,推动认知障碍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本研究的MCI认知度调查问卷得分尚未达到及格水平;对MCI的具体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提示,社区人群对MCI的相关知识知晓不佳、对MCI的理解存在偏差,并且相关实践活动的参与率较低。张洁等[16]、刘丹等[17]研究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人群MCI知识问卷的正确回答率均未达及格水平。可见,我国社区人群对MCI的总体认知水平普遍较低。
人群疾病相关知识知晓不佳会影响其主动健康信念,进而影响健康行为,提高人群MCI疾病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人群MCI知识的获知途径以媒体途径为主(61.7%),社区途径比例较低(19.9%)。刘丹等[17]研究者的结果显示,61.6%的人群愿意选择网络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因此,有必要在继续发挥媒体途径宣传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社区途径的宣传,因为以社区为基础的医疗保健体系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主战场[18]。MCI常与社区常见慢性病相关[4,19-20],而本研究显示社区居民对于MCI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卒中、代谢综合征的知晓率分别为42.6%、33.9%,提示社区人群对MCI相关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付彬彬等[21]研究者的调查发现,MCI 危险因素总知晓率仅有41.89%。这就需要加强家庭医生在社区的健康宣教作用。家庭成员也是MCI相关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个人健康信息获取发挥驱动与支持作用。家庭成员对于MCI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及时发现认知状态、改变并督促及时就医。因此,正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鼓励和引导社区-家庭-居民多方行动,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健康管理[18]。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38.8%的人群认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是MCI的临床表现,而相关研究指出,保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区分MCI与早期痴呆的重要标准[22],这提示社区人群对MCI存在认知偏差。提升人群对MCI的科学认知,纠正社区人群对MCI的误解,有利于消除疾病歧视,营造社区人群对MCI早防早治的积极态度,避免人群对疾病产生误解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已成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23],净化网络卫生信息环境,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质量,有利于正确引导人群疾病认知,提高人群疾病认知科学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69.7%的人群表示有认知障碍就诊意愿。相关研究指出,93.3%的人群对MCI早期筛查有意愿,86.9%希望进行早期干预[21]。本研究进而对社区人群的MCI就诊意愿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家族史、疾病认知问卷得分及格情况是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问卷得分情况反映人群MCI疾病认知,疾病认知作为可改变因素影响着社区人群的就诊意愿。疾病认知水平较差,知识知晓不佳、对疾病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及相关实践经历缺乏的社区人群,其疾病防治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可能更低,因而主动就诊意愿缺乏,主动健康促进观念及干预行为缺乏。可通过提高人群MCI疾病认知水平、增加相关实践经历,改善人群的就诊意愿,进而促进人群的主动健康行为。
主动健康的可及性是实现主动健康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提示记忆门诊匮乏等外部因素限制社区人群的就诊意愿,合理完善的认知障碍筛查、干预途径可促使人群的就诊意愿得以满足,进而提升社区人群的主动健康能力[24]。因此,建议强化与完善认知障碍防治相关实践活动,如开展认知障碍筛查活动、开设记忆门诊等为社区人群提供便利的就诊环境。MCI具有发病率高、不易被觉察的特点,增加外部环境支持,促进人群主动筛查是早期识别MCI及延缓其向痴呆转化的重要突破口[25]。2022年最新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南[26]中建议各地要优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服务,对初筛结果异常的老年人,指导其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复查。
上海市民政局自2019年开始推进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工作,鼓励社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全过程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搭建认知障碍筛查、诊断及早期干预平台,营造关注、关怀、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一项目是优化认知障碍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议政府在对相关项目及政策进行评估与接受反馈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持续优化机制,不断完善并大力推广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等项目。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55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不足,疾病就诊意愿不强烈,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对疾病认知的科学性以及相关经历体验会影响个人的疾病就诊意愿。通过多角度宣传提高疾病认知度,多方位支持提高主动健康可及性,有利于推进认知障碍疾病管理工作的进展,提高社区人群疾病认知及健康信念,共同促进主动健康,进一步实现健康中国建设。今后可进一步针对性开展MCI疾病的知识宣传,提高人群MCI疾病的认知度和主动健康行为。
本研究局限性:本研究调查对象的MCI知晓率等结果处于既往相关研究的中上水平,考虑可能与本研究中部分调查对象来自社区门诊,故全人群的研究结果可能比目前调研结果形势更为严峻。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抽样上海市城区、郊区各一区,对社区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期需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相关调查。
作者贡献:张敏、陆媛、于德华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张敏、陆媛进行专家咨询问卷设计;张敏、高松、马佳、刘亚林、翟佳燚进行专家咨询问卷收发及数据整理、分析;张敏撰写论文,进行论文的修订;陆媛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