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
高校班团组织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和育人工作的基层单位,也是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支点。《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可以为团组织的基层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完善班团一体化机制,要结合支部设置、支部组织生活开展,也要思考给班团组织提供保障,实现提升基层活力、筑牢基层根基、赋能基层建设的目的。
灵活设置团支部,激发基层活力。目前高校团支部主要设置在班级,但是随着大类招生的推进,班级的概念也随之变化:在大类招生时设立“行政班”,经过1至2年培养进行专业分流成为“专业班”。行政班和专业班往往会同时存在共同发挥联系学生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团支部的设置就会面临行政班还是专业班的抉择。为破解这一难题,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探索围绕专业分流对支部设置进行灵活调整的方案,在专业分流的实验班设立新的团支部,其他团支部建制保留在原有行政班,这一做法不仅更好地适应了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原有团支部能充分巩固建设成果,围绕实验班建设的新支部又能充分利用好實验班资源;班团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机自1808班全班保研的事迹被广泛报道。
组织生活标准化,筑牢基层根基。组织生活标准化是团组织管理和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从流程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两方面考虑。围绕“三会两制一课”标准化,团组织可以从以上两方面出发,制定明确的组织生活标准和规范,包括团员参与的基本要求、活动的执行流程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一份组织生活手册,帮助团干部规范活动的开展,提高组织生活效率、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筑牢基层根基。组织生活标准化,更是为了统筹力量将团的组织生活落到实处,提升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团委在学习党的二十大主题团日活动中,联动材料学院团委共同开展了“建设材料强国,打造大国筋骨”示范性团日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帮助学生形成科研报国情怀,得到青年学生的热烈反响。
建多元保障机制,赋能基层建设。建立多元的支持和保障机制,能为基层团组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实现为基层赋能。首先可以通过培养和发展优秀的青年干部和团干部,实现班委会和团支部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例如,吸引优秀干部加入“青马工程”培训班,或建设特色的干部培训体系,帮助干部实现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多重提升,当好“领头羊”。其次可以通过搭建平台和机制,组织各类培训活动、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进不同团组织之间资源共享和合作,让基层团组织通过互助共赢将问题化解在基层。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荣誉体系,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营造竞争激烈的氛围,使班级和团支部成员在提升自身的同时也更加有动力和热情地投入班团建设,激发基层“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