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窗

2024-01-31 13:08:49主持人沈伟民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沪剧浦江上海

主持人:沈伟民

紫竹声声申曲情,为你打开一扇窗。推“窗”远望:沪剧,承载着多少代上海人的乡恋,多少上海市民的乡思。它是上海的声音,是萦绕于上海这座城的乡愁。相信这座城中的不少人,一提起沪剧,缕缕情思自会悄然涌上心头。根据各种沪剧史料上提及的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松南乐府》中就已有记述”一说算起,沪剧至今已有近230 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吴淞江和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语,一路走来,栉风沐雨,涌现了丁是娥、石筱英、杨飞飞、汪秀英、顾月珍、筱文滨、施春轩、解洪元、邵滨荪、王盘声、袁滨忠、赵春芳、筱爱琴等一批前辈著名沪剧艺术家,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早已深深留痕于沪剧的长河中。它流派纷呈,丁派、石派、杨派、解派、邵派、王派、袁派等交相辉映,流传至今。它最擅长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折射出百姓的喜怒哀乐、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创作的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及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位列于中国戏曲的长廊、留存在人民心间。它平和素雅、朴实无华的风格,一袭烟火味、散发出独特的上海气息和江南意蕴。沪剧,恰如浦江之水向东流,波浪滔滔永不休……

今天为你打开的沪剧这“一扇窗”,读者可以通过王建华先生的《浦江水滋养我身心》一文,从剧目创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角度,较为全面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沪剧发展历史。文中提到,沪剧生于斯、长于斯,从一株田头阡陌的小草,如今长成亭亭玉立的江南戏曲名花,以其特有的江南清秀之美,称誉我国348 个地方戏曲剧种之列,她正是在浦江水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褚伯承先生主要围绕丁是娥在沪剧《罗汉钱》《雷雨》《鸡毛飞上天》《芦荡火种》中对小飞蛾、蘩漪、林佩芬、阿庆嫂这4 个经典形象的精心塑造展开文章,透析了一代沪剧大师丁是娥和她创立的丁派艺术在沪剧表演艺术方面的创新、突破及开拓。褚伯承认为,丁是娥精心塑造的这4 个人物形象,是丁是娥在新中国沪剧舞台上创建的一座座艺术丰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沪剧艺术紧跟时代巨变、及时实现转型腾飞做出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沈鸿鑫、周峰先生及严蓉女士的文章,循着王盘声、杨飞飞、石筱英的艺术人生轨迹、探究了三位沪剧大师在沪剧舞台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流派的形成和特色。“我身只为沪剧生”“表演艺术费琢磨”“沪剧就是我的生命”,这样的初心和追求,使人由衷地对这些沪剧前辈心生敬意。笔者的拙文,试图就目前沪上几个主要的基层沪剧团体,自进入21 世纪以来,聚焦当代题材开展的创作演出情况作一粗略梳理,以呈现沪剧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沪剧坚持编演现代戏的优良传统,在原创现代戏进程中的可喜气象。毛时安、荣广润、方家骏先生的文章,不仅对成功举办的2023 上海沪剧节作了积极评价,同时对沪剧艺术作了深入思考和理论概括,让人从中感受到对沪剧的殷殷之情。毛时安说:乡音,是积淀在每个人心里的乡愁,是一种对于家乡的声音,听觉记忆。方家骏说,沪剧浸润了我们的生活,沁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无数生活于此地的人们,梦乡里萦绕不去的温暖歌谣。荣广润认为,结伴“回娘家”,体现了沪剧界对艺术来自人民,艺术为人民的使命的认识和自觉。

窗外,秋色渐浓。为你打开的沪剧之窗,风景这边独好!

猜你喜欢
沪剧浦江上海
初中艺术教育沪剧非遗传承的实践探索
上海电力大学
浦江游览
小主人报(2022年7期)2022-08-16 06:59:24
上海之巅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连长帮我卖牛肉
兵团工运(2019年12期)2019-12-13 07:29:36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原创大型沪剧《担当》演出成功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