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究

2024-01-31 12:02:31山东省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于瑞英青岛市即墨区潮海万科小学
家长 2023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山东省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 于瑞英 □青岛市即墨区潮海万科小学 盛 泽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最小教学单位,借助课堂上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教学活动来推动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也对大单元教学做过明确解释,将其定义为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的一种体现,与新课标中“推进综合学习、整体理解,融合知识学习和价值教育,发挥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的目标相符。在新课标导向下的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今天,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为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助力。在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先明确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再从大观念、大主题、大目标、大情境和大任务角度出发,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和递进性等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大单元教学的构成要素

(一)大观念

大单元教学中的大观念指的通常是课程单元的核心概念,主要起到的是统领整个课程单元和教学活动的作用。在正式开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前,教师需要先对教材内处于不同单元的核心概念、核心知识和核心价值等进行联结与整合,提炼出其中的核心思想与核心内容,并以不同知识点之间原本就存在的内在关联为基础,为课程单元内的知识内容建立相应的逻辑关系与结构关系,最大程度上挖掘与彰显学科本质、学科思想与学科价值。

(二)大主题

新课标与新课改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来设计与开展。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先为整体的教学设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核心构建课程单元和设计教学活动,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核心知识和传递思想价值。在大单元教学的大背景下,序列化、结构化的议题式教学活动需要由一个明确的主题来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方向指引,而大主题作为大单元教学的灵魂,主要起到的就是导向与引领的作用。

(三)大目标

在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中,目标的设定主要是回答和解决“教什么”与“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同时目标也可以被看作学生在学习后形成的认知、态度、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等一种素养表现。大单元教学由单元大观念和大主题引领,“大”是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引,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大观念和大主题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与课程内容,提炼和总结一套能够推动学生能力与素养发展的目标体系,用一个大目标来引领多个小目标,逐步将学生的学习由浅层导向深层。

(四)大情境

大情境是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元素,能够将抽象、扁平的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更加具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在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在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中赋予学生更加深刻和真实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实现对课程知识点的深入探究与精准解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其中提取出关键且有代表性的教学元素,为学生创设一个视野足够大且能够支撑实践持续发展的生活场景,为学生对课程知识展开系统性、深入式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大任务

大任务是大单元教学活动中驱动和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辅助工具,主要表现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形式。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在大立意和大目标的指引下,用大任务来承载大观念、大主题和大情境,以指向实践的主题式活动和项目来驱动学生展开对真实问题的探究、思考与解读,使学生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真实实践和真实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实现对学生应用知识与迁移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指学生道德与品行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有关学生道德素养与品行修养的培养需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这两个影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综合起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新时期的课程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目的是满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大助力。但从当前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实践来看,仍然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很难得到体现,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也很难得到发挥。这不仅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生身心发展速度快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时期,而生理上的生长和心理上的变化会让学生产生更多迷茫,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更为直接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与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学生在青春期过快的身心发展速度会给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更大挑战,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就很难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评价是完整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会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快且更好地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和完善知识体系,进而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而言,部分教师在开展课程评价时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调和评价方式不全面等问题,无法对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成长情况做出更准确和全面的评价。这种不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路径

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与新课改背景下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策略相比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整合性,对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和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聚焦初中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挑战,致力于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正确三观的树立提供推动力的课程。整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组织方式,尤其强调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基于此,教师在设计与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需要以教学的整体性作为基础,借大单元教学来引导学生站在整体视角下对课程内容展开综合的分析与思考,从单元逻辑框架的搭建到单元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坚守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基本原则,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站在整体视角下,搭建单元逻辑框架

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围绕存在关联的知识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先从课程知识内部必然存在的逻辑关联出发,站在整体的视角下完成课程单元的重构。在多数情况下,课程单元的重构需要从单元逻辑框架的搭建开始,因此教师在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就需要对课程内容展开细致的分析与探究,以准确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内部关联紧密的课程单元。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四个单元和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可以被整合到一个以“五位一体”为主题的政治知识体系中,因此八年级下册的四个单元的内容也可以被看作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究与分析同一个问题的教学内容。基于此,教师在搭建单元逻辑框架时,需要先确立一个更大的单元观念,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再将教材中的各个单元看作这个大主题下的一级主题分支,确立三个主题方向,即“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然后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单元的内容归到“人民民主”的主题下,同时将“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和“崇尚法治精神”这三个单元的内容归到“依法治国”的主题下。最后,以这些大主题和小主题之间的双向关联为依据,为具体的知识点建立联系,完成单元整体逻辑框架的搭建。

(二)巧用网络资源,扩充单元教学内容

网络资源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便利,尤其是在扩充教学内容和延伸教学内涵的层面上。对此,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需要正确看待网络资源的功能性和价值性,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更好地构建课程单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和成长的局限,实现更快、更好和更加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教学为例,教材将这一单元的教学拆分成了两个课时、四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法律在我们身边”统领的“生活需要法律”和“法律保障生活”,“法律伴我们成长”统领的“法律为我们护航”和“我们与法律同行”。基于此,在构建大单元教学所需的课程大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搜索一些与法律和尊法、守法、违法相关的时事案例,并从中筛选出一些与初中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相适应的案例作为补充内容,补充到课程大单元中,方便学生深入地探究和分析法律与法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来说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时事案例的补充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知识面和眼界视野的拓宽。

(三)创设多元情境,增强单元综合体验

情境是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元素,尤其是对于一些以人文性和理论性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来说。道德与法治学科就是这样一门知识内容繁杂、理论性强的学科,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法治层面的教学,都涵盖着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的抽象性和平面性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障碍。对此,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立足于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其创设多元情境,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沉浸式探究,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教学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视频或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公共交通为背景的社会情境,以如今屡见不鲜的“占座”为题引导学生展开对社会规则的探究与思考。假设一辆列车上有两位乘客正因为一个座位而争吵甚至动手,其中一个乘客明明买的是无座票却霸占着别人的座位不让开,道德绑架不成又开始无理取闹。在情境创设完成后,教师可以提出思考问题:“占座乘客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规则?违反的是道德规则还是法律规则?什么机构可以对其进行处罚?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处罚?”这种情境与问题相匹配的综合性活动更利于学生站在整体视角下理解单元知识,并在迁移与应用的过程中落实单元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依据核心素养,明确单元主题任务

大单元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围绕特定主题下设定的任务和问题链来开展的系列学习活动,以单元为单位,以单元内容为设计基础,以情境作为辅助和补充,最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培养。对此,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基于课程单元内容、情境和目标来设计任务及任务链,引导学生展开对单元主题和内容的综合性探究。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生命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为主题的一系列任务,如“探究生命对个体和集体的重要性”“探究个人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共性与特性”“探究生命视角下平凡和伟大各自代表的东西”等。通过对单元主题任务的探究,学生能够更快地将单元内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形成整体,进而完成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与新课改背景下一种常见且高效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桎梏与局限,为开放性、高效性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又提供了保障。在将大单元教学落实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之前,教师需要对大单元教学的几个构成要素展开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在对大观念、大主题、大目标、大情境和大任务形成准确且全面的认知以后,再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借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和探究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与思考,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此外,教师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