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晨 徐凤英 邵 宁
(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99)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国土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2],是加强和改善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2017 年10 月甘肃省三调工作启动,2019年12月31日全面完成三调工作,通过翔实的调查和汇总分析,全面掌握了我省各类土地的利用现状。根据《三调技术规程》附录B 中规定[3],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建设用地急剧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快速城镇化阶段的重要特征[4]。建设用地作为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其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5]。
针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展过相关研究。赵振智等对2011−2020 年长江经济带内110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估计,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6]。王亚楠等研究了2000—2020 年陕西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和驱动机理[7]。王巧玲等对环境约束下的江西省11 个设区市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得出江西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8],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及对策。魏建飞等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2009 年和2018 年中国市域尺度下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进及耦合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9]。
本文对三调省级数据成果在处理及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展示了甘肃省建设用地的结构比例及分布情况,并选取相关指标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为促进建设用地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10],贯彻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确保土地资源向着稳定、长期以及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理位置为:北纬32°11′到42°57′,东经92°13′到108°46′之间。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类型齐全,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省土地面积42 万余平方公里,东西蜿蜒1600 多公里,东接陕西,南邻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钥之地和黄金路段,也是我国西北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贯通东亚与亚洲中部、西亚与欧洲之间的陆上交通通道。
(1)建设用地数据:采用三调建设用地数据成果。
(2)其他数据:包括2019 年人口数据;甘肃省及各市(州)2009 年和2019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区财政收入数据,均来源于《甘肃发展年鉴》。
三调将建设用地细分为3个一级类和12个二级类,如表1所示。
表1 三调建设用地分类
三调成果显示,甘肃省建设用地中村庄面积最大,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1.93%;交通运输用地占12.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仅占0.94%,如图1 所示。
图1 甘肃省建设用地结构图
从全省三调建设用地布局来看(如图2),建设用地规模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庆阳和定西,主要原因是两地的村庄面积在全省占的比重较大;酒泉市国土面积位居全省之首,各类建设用地面积相对也较多;省会兰州,建设用地规模也位居全省前列。建设用地面积较小的是嘉峪关、甘南州和金昌。
图2 全省建设用地布局
(1)城市
如表2 所示,我省城市用地主要分布在各地级市市区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如省会兰州及酒钢集团驻地嘉峪关市,共占全省城市总面积的43.52%。受经济、人口、地形、气候等因素限制,庆阳、临夏、定西、甘南、陇南的城市面积较小,仅占全省总量的10.64%。
表2 各市(州)各类建设用地占比(%)
(2)建制镇
我省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酒泉市及城镇化率较高的兰州、定西、武威的建制镇面积较大,共占全省建制镇总面积的45.39%。受人口及行政区域面积等因素的影响,金昌、甘南、嘉峪关的建制镇面积较小,共占7.28%。
(3)村庄
村庄用地主要分布在我省中东部,如庆阳、定西、平凉、天水,共占全省村庄面积的50.39%,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甘南、金昌、嘉峪关的村庄面积较少,合计仅占4.08%,甘南和金昌主要是因为人口密度偏低,嘉峪关主要是因为城镇化率较高。
(4)采矿用地
全省采矿用地规模较大的是酒泉、白银,占全省采矿用地总量的33.01%。酒泉有亚洲第一大钨矿塔尔沟钨矿、我国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老君庙及黑沟铁矿等大型矿产;白银市辖区内主要有南北两条成矿带,南矿带主要产有色金属铜、铅、锌等,北矿带主要有靖远煤矿。定西、天水、平凉、甘南、临夏、嘉峪关的采矿用地面积较少,合计仅占16.19%。
(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我省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地区,共占全省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总量的65.03%,其中酒泉占比最大。河西地区有我省著名的月牙泉景区、嘉峪关文物景区、张掖七彩丹霞、金塔胡杨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区、平山湖大峡谷等。
(6)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的规模与行政区域的面积、经济发展呈正相关性,我省交通运输用地面积较大的有酒泉、兰州、武威,共占全省交通运输用地总量的43.35%。交通运输用地面积较小的依次是嘉峪关、金昌、临夏、甘南、平凉,共占17.06%。
(7)水工建筑用地
三调建设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只包括水工建筑用地。我省水工建筑用地面积较大的是酒泉、张掖,共占全省水工建筑用地总量的35.67%,主要原因是这两市地处我省河西,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为了解决农业灌溉等缺水问题,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水工建筑用地面积较少的依次为嘉峪关、金昌、甘南、兰州,共占10.50%。
建设用地是人口及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8]。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阶段,对建设空间的需求非常旺盛,而建设用地不可能无限供应,必须通过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完善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空间不断增长的需求[9]。
不同地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本节以三调建设用地数据成果为基础,选取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财政收入4 个指标,从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面积的匹配程度、建设用地上的资金投入水平和经济产出水平等方面来分析各市(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见表3。
表3 各市(州)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指标
截至2019 年,我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达425.38m2,有7 个市(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建设用地总量的49.42%。人均建设用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酒泉、嘉峪关、金昌、武威、张掖、庆阳和白银。兰州、天水、平凉、定西、陇南、临夏、甘南人均建设用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建设用地稀缺度较高,这些地区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区,单位面积内承载的人口规模较大,故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相对较低。
从建设用地的资金投入情况来看,2019 年我省平均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62.60 万元/hm2。其中,兰州、嘉峪关、天水、酒泉、甘南州的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省会兰州,达到160.39万元/hm2,表明这些区域建设用地投入较大,土地利用效率较高。
从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和地均财政收入来看建设用地产出水平。2019 年,我省建设用地平均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为50.65 万元/hm2。其中,兰州、嘉峪关和甘南的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全省建设用地平均地均财政收入为6.64 万元/hm2。其中,兰州、嘉峪关和金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综合指标可以看出,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其建设用地承载人口程度、单位建设用地的投入产出水平均较高,反映其建设用地利用相对比较集约。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建设用地逐渐扩张,掌握建设用地现状及其利用效率,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本文利用三调建设用地成果,从建设用地分布、规模、构成等方面,对我省建设用地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及建设用地经济投入产出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全面掌握了全省建设用地的资源数量及分布利用情况,为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科学优化建设用地资源配置等研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