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辰 刘晓玲 梁龄予 朱美欣/南京农业大学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运用信贷担保等金融工具扶持“三农”发展。贷款是农企融资的主要方式,但银行往往偏向于为实力较强的企业提供贷款,难以真正做到“雪中送炭”。碳汇保险通过对农企碳汇的价值和远期收益提供保障,为碳汇质押贷款增信,提高农企贷款审批通过率。笔者通过分析碳汇保险的实践模式,进一步探讨碳汇保险应用于农企融资中的可行性,为缓解江苏农企的融资难问题提出建议,促进碳汇保险在农企融资中的应用。
农企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融资成本高,企业信用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较难获得贷款。2023年,江苏省政府提出要健全农村产权融资服务体系等,鼓励银行机构因地制宜探索科学合理的农村抵押物价值评估方式。农业本身具有碳汇属性,在获得农产品的同时也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种植作物、植树造林、农田管理等生产活动,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开展农业碳汇质押贷款,借款人以官方机构评估的预期碳汇价值进行质押,向银行贷款,既盘活了农企的闲置碳汇,也缓解了农企缺乏质押物的问题,使质押不再过度依赖房地产、设备和其他不动产。但由于碳汇的履约周期长,价格波动大,降低了商业银行扩大碳汇质押业务规模的积极性,客观上限制了碳汇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碳汇保险是一种用于农企风险管理的保险产品,对碳交易以及生态工程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该保险旨在为农企提供碳汇价值保护,帮助农企贷款增信,降低其获得融资的难度。
碳汇保险应用实现多方共赢。江苏省农业贷款目前主要以担保和抵押为主,农企可用于质押担保的固定资产较少,担保能力不强,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单一的融资方式制约了农企的生产发展。银保合作是解决农企融资问题的有效机制。使用“联保互保”方式,农企将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障作为有利的融资条件,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作为最初的资金提供者,潜在风险得到了有效预防。“政银保”合作弱化了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发挥了保险公司的融资增信功能。当银行向农企发放贷款时,以碳汇质押贷款合同为基础合同,银行、借款农企和保险公司三方共同签订保险合约。当借款农企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处置碳汇资产后,由保险公司向银行补偿碳汇价值波动带来的资金损失,保障质权人实现质权差额补偿。碳汇保险介入银企借贷行为,进一步满足了客户投保和融资的双重需求,提高了农企的担保能力,实现三方共赢。
碳汇质押融资业务的主体包括农企、商业银行以及具备碳汇质押登记权限的碳排放交易监管平台,其业务开展的基础是碳汇的交易价格。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得到碳汇保险在质押融资中已经形成的模式。
“碳汇质押+远期碳汇融资+价格保险”模式。2021年,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与兴业银行签订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远期约定回购协议,即“碳汇贷”。将森林和竹林两个林业碳汇项目存量未售的30万吨碳汇产品预期收益权作为质押标的物,向兴业银行融资2100万元。人保财险为该林场提供林业碳汇价格损失风险保障。开创“林业碳汇质押+远期碳汇融资+林业保险”绿色金融新模式,把碳汇转化为经济价值。同年,浙江龙泉农商银行推出林业碳汇银保联动金融业务。若农户需要贷款,银行将按照全国碳汇交易平台、浙江省排污权交易网的成交价等信息,参考林地未来收入,计算碳汇价值。同时,保险机构也将为其办理碳汇林的综合保险,使用预期碳汇价值保单进行质押贷款。新模式的出现将碳汇经营、碳汇质押、碳汇融资、碳汇保险有机融合,增强碳汇融资力度、为碳汇质押贷款增信。
“碳汇价值保险”模式。2022年,中国太保产险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生态环境局签发了全国首单单株林木碳汇保险,为柳州市乡村振兴碳汇项目提供保障。完成4个县5个村约380户林业种植户的单株林木碳汇开发,开发碳汇树木26万株,风险事故发生后,按保险合同约定赔付单株林木的碳汇富余价值。区别于只有大型林场才能达到计量标准的传统森林保险,单株林木碳汇保险计量的是个别种植户和农村较为零散的林木碳汇价值。
“碳汇回购履约保证保险+融资”模式。中国太保产险携手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于2022年为上海申能集团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碳交易保险服务,落地全国首笔碳汇回购履约保证保险业务,为碳汇持有人以较低成本获得短期融资的特定交易提供风险担保。这一业务增强了碳市场参与者的买卖意愿,促进了碳市场要素的流动。碳汇回购融资方法提高了碳汇融资的可行性,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金额。除了获得短期低成本资金外,碳市场管理公司还可以通过回购来锁定碳汇的长期成本,并降低期末合规价格波动的风险。
“指数保险+碳汇价值保障”模式。2022年,由平安财险提供的江苏省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在高邮落地,覆盖京杭大运河沿岸7658亩防护林的1.03万吨固碳量,可提供60余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以碳汇储量损失为赔付依据,可将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森林固碳量损失指数化。在关注林木损毁的物化成本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林业产生的生态环保价值,为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提供保障。
碳汇保险通过保障农企碳汇的价值和远期收益,在碳汇质押贷款中起到为农企增信的作用,缓解农企融资难的问题,应加强三方面措施,增强碳汇保险对融资农企提供的风险管理效能。
促进保险业、银行业和其他部门的合作。碳汇保险涉及自然科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需要培养更加综合的人才队伍。保险公司要加强与碳交易所、生态环境等部门联系,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提高风险评估专业能力,弥补银行现阶段对绿色信贷开放性的不足。结合各部门数据全面评价农企风险,为碳汇保险的设计、定价、承保、理赔等环节提供有力的保障,实现碳汇保险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改进。
农企应将贷款所带动的环境绩效进行度量。通过统计数据反映贷款对于环境目标的推进情况,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汇增加量等。同时,融资农企应将绿色信息予以充分披露,第三方可根据披露的信息对农企进行责任表现评估,助力资金投资向节能减排、绿色项目倾斜。我国的碳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数据基础,使得农企碳汇难以进行价值评估,也使得建立在保险精算基础上的碳汇保险产品面临定价难的问题,持续追踪碳汇保险在试点地区的运行情况,获得数据积累是很有必要的。
培育农业碳市场,形成多样的碳汇保险需求。江苏省的绿色贷款服务主要以大型企业和绿色能源项目为主,较少关注中小型农企,存在扶强难扶弱的情况。将农业碳减排和碳汇纳入碳交易市场,促进碳汇保险种类的研发,扩大可保风险范围,为农企质押融资提供担保,使银行贷款向农企倾斜。深入发展碳汇保险在农企融资中的应用模式,合作创新借助保险机制,使农企的融资资金得到有效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