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兴增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略,为我们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和总体实施路径指明了方向。大政方针已定,如何使其踏踏实实落实到基层,体现为基层政府和民众的需求及实践行动,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乡村振兴路径探索》一书的作者为此做出巨大努力,提出了一些卓有成效、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结论,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并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乡村振兴路径探索》一书,融合运用了社会学、经济学原理,对乡村的地位与特征,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意义、发展历程以及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改善、乡村产业振兴与发展、乡村生态宜居生活打造、乡村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与完善等作了深入研究和理性分析,其中既有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等众多科研人员多年乡村建设规划研究和实践的总结与提炼,又有学术价值的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细化实施具有明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该著作的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是直视和充分体现了人本视角的乡村建设基层需求。
首先,客观公正梳理现状,提出应对策略。作者通过大量调研,对与百姓切身利益高度关联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乡村道路、乡村给排水、乡村电力、乡村燃气、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农田、数字乡村7 个方面)和乡村服务体系提升(包括农村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输出、乡村快递、乡村金融、农村保险、乡村基础教育、乡村养老、乡村医疗8 个方面)进行了科学归纳和梳理分析,结合村民的现实生活状况、村民对乡村振兴政策的了解情况以及当地乡村建设的群众满意度情况等,直面潜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和政策举措。
其次,探索提出了基于生态平衡的乡村生态宜居空间规划与建设方法。根据乡村不同定位,以乡村居民的观念意识和聚落生活便利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现状及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面临的挑战,探索出乡村生态宜居空间规划编制思路与建设方法,对乡村公共空间的人本化更新营造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第三,遵循乡村产业发展演变规律,突出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农村是以从事农业产业为主的农民聚集地,农业是构成乡村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要素。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而这个产业又必然也必须要以农业为主导。本研究紧紧围绕第一产业振兴而展开,提出了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产业化倒逼农村工业化以及通过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等加持下的农业发展新动能、新活力,逐步形成环境提升、人口集聚、产业兴旺,推动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化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第四,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长效机制。包括对人们普遍关心的劳动力供给机制、资金供给保障机制、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机制、土地复合利用机制、特色产业链形成机制等均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在制度层面确保了本研究所提出的乡村振兴路径的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路径探索》是一部较为系统研究我国乡村振兴路径方面的高水平专著,期待该书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更期待通过乡村振兴,让农村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