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树艳
创新创业教育二十年研究现状与展望
许树艳
(广西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广西南宁,530000)
运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基于WOS核心文集和CSSCI的数据,分析近二十年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特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研究发现,国内的发文量自2017年以来一直走低,国际发文量自2017年以来迅猛增多,但2022年出现回落;国内的发文期刊主要集中于教育研究类期刊,国际的发文期刊更为多元化。展望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方法将更注重实证研究,创业意向、社会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创新创业教育;CiteSpace;研究方法;热点与趋势
有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 Cite Space 软件对国内外创新创业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内创新创业主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能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研究热点[2]。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在于承认每个人都具有创新创业的潜能和需求,并愿意为之提供合适的条件,其起点是探究兴趣的培养,条件是构建创新教学的文化氛围,本质在于形成科学思维习惯[3]。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方法对学术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前沿热点把握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本文将利用文献计量软件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工具。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的陈超美教授团队基于托马斯•库恩科学发展模式和普赖斯科学前沿等理论设计的,可以用于识别科学文献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知识图谱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被广泛应用于文献可视化分析。与其他软件相比,它能实现多数据库格式转换、图片动态调整、聚类算法优化等功能,该软件可形象直观呈现研究的总体图景、结构、发展规律。它既能直观展现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能在图谱基础上更为深入地进行相关研究。“一图谱春秋,一览无余;一图胜万言,一目了然”很好地概括了CiteSpace的基本特征[4]。
方法。从文献时间分布特征、核心作者与合作网络、研究机构、载文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维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探析其研究前沿与趋势。
数据准备。数据来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核心文集)。首先,关于搜索边界,重点放在学术期刊文章上,其他出版渠道,包括书籍、书籍章节、会议论文等,都被排除在外,这确保了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到验证。考虑到2023年时间上的不完整性,与其他年份不存在有效可比性,数据搜集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22年止,开始时间设置为2002年,时间跨度20年,维度上能够更全面涵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WOS核心文集的数据提取,以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或者AK=(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为检索式,共得外文文献5 078篇。为保证文献的准确性,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再次进行精减,检索共得文献2 666篇。选用CSSCI数据平台作为国内研究数据来源,在数据库检索时,优先保证查全率。采用的文献检索方法为:以篇名(词)=“创新创业教育”、关键词=“创业教育”、关键词=“双创教育”为检索条件,时间设置同上。考虑到期刊论文能够更明显地反映研究主题,将文献类型设定为期刊论文,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经手动去除评论、传记资料、征稿、卷首语等后获取1 165条数据,实际数据为1 000。检索日期为 2023年2月2日至3日。
1. 发文时间分布
整体发文量的年度变化从时间延伸的角度体现了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进展,反映了该领域的关注度。CSSCI和WOS的发文量如图1所示:
图1 2002—2022年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的发文量
注:数据来自WOS和CSSCI。
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17年,国内CSSCI数据库的创新创业教育发文量虽有起伏,但总是高于国际WOS数据库显示的发文量,2017年,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发文量迅猛增长,而CSSCI数据库的发文量自2017年开始一直走低。所以2017年是一个拐点,另一个拐点出现在2022年,WOS数据库的发文量开始出现回落。
2. 文献引用主题的学科分布
通过发文引用主题的学科分布可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被重点关注和集中研究的方向。基于CSSCI和WOS的发文引用主题情况,发现集中在教育和教育研究、人文学科、工程学和产业、经济学、区域与城市计划、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议题、心理学和跨学科、数学和跨学科、设计与制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众多领域,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3. 主要发文期刊和主要共被引期刊统计特征
统计数据显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CSSCI发文量前10的期刊是《中国高等教育》《江苏高教》《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教探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管理》;WOS发文量前10的期刊是(《社会科学教育与人文科学研究进展》)、(《教育与培训》)、(《心理学前沿》)、(《欧洲创业与创新会议记录》)、(《可持续性》)、(《工业和高等教育》)、(《管理评论》)、(《国际管理教育杂志》)、(《国际创业行为与研究杂志》)、(《小企业和企业发展杂志》)。CSSCI数据表明,发文排名前10的中文期刊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67篇,占比高达66.7%,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研究类杂志;WOS数据表明,发表排名前10名期刊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73篇,占比28.9%,包括管理类、经济类、教育类、心理学类杂志,更为多元化。
WOS获取的数据表明,共被引排名靠前的期刊是(《创业理论与实践》)、(《小企业经济学》)、(《教育与培训》)、(《商业风险杂志》)、(《小企业管理杂志》)。CSSCI 获取的数据表明,共被引期刊中心性排名靠前的期刊是(《商业风险杂志》)、《科学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政策》)、《中国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创业理论与实践》)、(《小企业管理杂志》)、《教育发展研究》、(《小企业与企业发展杂志》)。分析发文学科和期刊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主要关注教育领域,而在国际上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关注的课题。
4. 作者特征描述
在CSSCI 数据库中的高产作者及合作网络分布。运用CiteSpace软件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分析,黄兆信(39篇)、徐晓洲(20篇)、王占仁(19篇)、王志强(16篇)、严毛新(16篇)、施永川(14篇)、卓泽林(14篇)、梅伟惠(11篇)、曾尔雷(9篇)、黄扬杰(7篇)、倪好(7篇)、李亚员(7篇)、王洪才(6篇)、谢志远(6篇)等为主要发文作者,他们是研究该领域的主力军,并且已经形成团队。参考普莱斯定律,发文数量在4篇及以上的为核心作者,CSSCI的1 000篇文献满足该定律的作者共计36人,36人发表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共计287篇,占所选定文献总数的25.8%,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从图谱来看,研究团队多为星状或点状分布,网状分布依然较少,还未形成规模的合作网络。但是,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基本上形成了合作团队,特别是发文量多的作者已经处于合作网络中。
5. 国家(研究机构)的统计特征
研究机构类型和发文量。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WOS核心文集中创新创业教育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国家合作图谱。图2中,节点圆半径越大,表明该国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国家(机构)的合作情况,连线越多表示合作越多;连线越粗,代表合作发文量越多。通过节点半径和节点连线综合排名,考察高产国家或机构及其合作情况。根据WOS文献数据,美国发文量最多,达到402篇,排在前列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西班牙、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但从中心性的高低来看,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排在前列,意味着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的频次更高。
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蒙特雷科技大学(33篇)。发文量较高的依次还有:塞维利亚大学(22篇)、瓦伦西亚大学(20篇)、贝拉内陆大学(20篇)、温州医科大学(19篇)、普渡大学(18篇)、乐卓博大学(17篇)、斯坦福大学(16篇)、诺森比亚大学(14篇)。除了温州医科大学的文献集中在2020年前后,其他机构的发文主要在2010年前后。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机构合作网络分析表明,研究合作主要在机构内部,跨地域的合作数量有限。
图2 国家或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CSSCI数据,主要研究机构和发文量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42篇)、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34篇)、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28篇)、温州医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13篇)、温州大学(11篇)、温州医科大学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院(10篇)、温州医科大学创业发展研究院(10篇)。图2显示,机构之间的合作主要是高校内部的合作,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少见。国内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合作主体有待加强联系与互动。
分析WOS文献数据的国家合作网络可知,国家之间的合作表现得较为广泛,美国及欧洲国家是对外合作最广泛的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广泛寻求合作的道路上。整体而言,国家间的合作有区域特点,特别是面临共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开展近邻密切合作。图谱反映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国际视野、国际互动、国际合作。
6. 高共被引论文统计特征
共被引频次体现了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也反映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根据共被引的中心性,梳理出国内外的重要文献,分析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点。国内共被引中心性排名在前的作者有王占仁(2016)、田贤鹏(2016)、严毛新(2011)、李伟铭等(2013)、黄兆信等(2011)、梅伟惠(2008)、徐小洲等(2010)、黄兆信等(2012)、徐小洲等(2016)。分析高共被引文献发现,文献集中于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学习、问题分析、宏观战略与思考。来自WOS的高共被引文献比较集中于实证分析,且集中于创业意向的研究。2017,Nabi G等分析了 2004 年至 2016 年发表的 159 篇创业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的文章,进行了一个系统的综述,总结了研究的弱点,呼吁关注从意图到行为转变的研究[6]。Fayolle A考察了不同状况和环境条件下,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包括创业意向的初始水平、特定的教学和教学变量等[7]。2018,Nabi G等针对大多数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的研究都集中在大学生中后期阶段。他通过纵向调查,探讨了学习和灵感在高等教育第一年培养学生创业意向中的作用,解决了关于创业教育的早期大学经历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的研究不足的问题[8]。2018年,Barba-Sánchez V分析了创业动机对未来工程师创业意向的影响,特别强调了独立性需求是影响未来工程师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认为创业培训是有效的,但目前的形式需要改进[9]。整体而言,高被引文献突出反映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经验与现存问题,并朝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中最能揭示研究主题、反映主题信息特性的词汇,是文章的核心。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高,说明节点在该领域越重要。CiteSpace分析知网数据库中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得出高频关键词,如图3所示。
1. 关键词聚类分析
CSSCI 数据库中关键词聚类,采集日期为2023年2月3日,采用对数似然比检验算法聚类分析研究样本,时间跨度为2002—2020年,时间切片设置为6,将每个切片时间选择为Top 50/ 100 per slice,剪裁选择Pathfinder。共有297个节点,427条连线,密度=0.009 7,Largest C C:685 (81%)。CSSCI数据库中关键词聚类呈现为9大类,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就业、高校、地方高校、大学生、高职院校、生态系统、课程体系。聚类模块值=0.757 7>0.3,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0.925 9>0.7,聚类结果可信度高。Harmonic Mean (,)= 0.8334,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是“创业教育”,为0.93,其次是“高校”,为0.30。见图3(a)。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基础上,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在WOS数据库中,采用对数似比检验算法聚类分析研究样本,采集日期为2023年2月2日,时间跨度为2002—2020年,时间切片设置为6,将每个切片时间选择为Top 50/100 per slice,剪裁选择最小生成树。共有173个节点,730个连线,密度=0.049 1,Largest C C:138 (79%)。WOS数据库中关键词聚类呈现为6大类,分别是创业意向、学术创业、社会创业、创业学习、创业大学、创业教育。聚类模块值=0.6258>0.3,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0.811 9>0.7,聚类结果可信度高。见图3(b)。
图3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关键词聚类图(来自CSSCI的数据(a)和WOS的数据(b))
2.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是指共现频次在较短的某一时期内有很大变化的关键词,可以反映出该段时间内的研究前沿。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突变监测,分别对CSSCI和WOS数据库文献进行分析,其中,中文文献中没有产生突现关键词,WOS数据库中的2 666篇英文文献产生了20个关键词。通过观察图4可知,关键词的突现可分为3个阶段:(1) 2002—2007年为第一阶段,突现关键词有策略、创业学习、领域、工程教育、经济发展、人力资本。这一时段关注的焦点是宏观上构建创新创业的领域与战略。(2) 2008—2019年为第二阶段,突现关键词有创造、自营职业、网络、坚定等。这一时期出现了元分析、感知这样研究性的关键词。(3) 2020—2022年为第三阶段,动机、创新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是突现的关键词,至今延续。
发文量分析。来自CSSCI和WOS的数据显示,2002年国内与国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都较少,但国内(13篇)远远高于国际(4篇)的发文量,可能是因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试点和全面推进,其中2002年至2009年是中央组织和高校探索共同推进期[10]。2017年前,国内发文量总是高于国际的发文量,这可能是我国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导向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2017年后,国际发文量一路高歌猛进,可能是因为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的建立和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关于优质教育和充分的生产性就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国际教育与经济发展导向为研究指明了方向。2017年后国内的发文总量在CSSCI数据库中无法体现,可能一部分分流到国际刊物,还有一大部分发表在国内的除CSSCI数据库搜集的期刊以外的期刊上。来自WOS数据库的信息显示,发文量在2022年出现回落,但综合考虑研究趋势等信息,在短暂的缓冲之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可能会迎来新的增量,而且以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具价值性的指导方式出现。
图4 2002—2022年WOS中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突现探测图
国家合作网络分析。从全球范围来看,发文量最大的是美国。中国也进入了高产国家行列,但从文献共被引来看,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最大引用频次来看,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排名靠前。从国家合作的情况看,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比较广泛,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关系错综复杂。而广受关注的研究一般是多国合作的研究,欧洲国家基本上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在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作者分布较为零散,并没有形成非常核心的作者群体。但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合作团队,其中形成了以某几所大学为核心的凝聚子群,国外有蒙特雷科技大学、塞维利亚大学、瓦伦西亚大学、贝拉内陆大学,国内有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温州医科大学创业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团队。但国内主要集中在少数作者,且主要集中在高校或高校内部合作的机构。今后的研究趋于跨区域、跨机构之间的合作,产学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的研究团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合作网络,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基本上形成了合作团队,特别是发文量多的作者已经处于合作网络中,这对于今后的研究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
综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外研究情况,对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作如下分析。
1. 研究方法的转变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新的范式会产生新的理论。科学发展的本质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积累范式与变革范式的交替运动[4]。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走过了从新概念的阐述与政策解读到学习与模仿再到艰难的探索的历程,现在正朝着寻求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前进。实证研究和理论基础是新的着眼点。国内实证研究较少,国外研究的实证比例较高,创业教育研究科学化取向明显,但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研究发现该领域存在四个常见的方法论弱点:自选偏差、过度使用调查、干预措施描述不当及缺乏实验设计,无法就创业教育结果做出因果断言[5, 11]。这说明研究范式需要更注重科学严谨的研究范式。
2. 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的关键词聚类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创业意向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最受研究者欢迎、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话题是创业意向[12],大量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13]。但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对创新创业意向培育表现得非常不满意[14]。一项元分析表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呈现显著正向影响[15]。但创业教育的影响是可变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创业意向的下降[8]。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当以前的创业经历很少或不存在时,创业教育的积极影响更加明显。相反,对于那些以前曾大量接触过创业的学生,结果突出了创业教育对这些参与者的显著反作用[7]。已有研究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解释创业培训对创业心理和企业创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后的创业意向过程是动态的,而创业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培训后保持高激情非常重要。培训后保持高度的激情最终会导致企业的创建[16],因此使用与情绪和心态相关的新影响指标,关注从意图到行为转变相关的影响指标,并探索影响研究中一些相互矛盾的发现的原因,将是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需要。
从独立性需求的创业动机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创业意向的各个层面[9]。研究发现影响创业意向涉及三个变量,即个人层面变量、创业教育背景因素变量、制度变量。在每个变量中,自我效能等认知因素、性格和心理变量等有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创业教育似乎影响最大,至少它有助于培养更大的自我效能感或对创业更有利的态度。此外,风险倾向、控制点、积极主动的性格以及拥有的技能和能力对创业意向有明显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提出,考虑到风险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和开始时的失败比例,在关于创业意向的研究中牢记“韧性”将是很有趣的[17]。心理韧性从心理学概念扩展到社会管理的层面,已成为一种创业技能,使公司能够在面对挑战时适应和调整,提供更多并使专业人员具备适应危机的技能。心理韧性、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未来显然需要实证研究来探索和发现。
从关注传统的创业教育手段转向输出导向的创业教育因素,如意图、动机、态度和行为,与之相关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感知行为控制等也与创业意向相关[12]。甚至有研究认为创业意向可能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产物,未来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取得成功的原因,认为这与创业意向和自我效能感有关,因此,创业意向有可能纳入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
3.社会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创业为一个集群概念,它不仅包含与商业和可持续创业等其他研究领域相关的问题,还包含与创新等创业社会维度相关的问题。社会创业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具有多学科性。社会心理因素和教育对社会创业意向发展都有影响,但定量研究少,且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度较低,在这个主题下还有一些探索较少的领域,如社会企业家参与解决与贫困、健康、教育和失业相关的重要社会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改善社会创业领域的研究状况,因为该领域仍然缺乏足够的大规模定量研究基础[18]。
创业教育逐渐扩展到可持续和社会创业领域。社会创业可以采用多种法律形式(非营利、营利、混合),法律结构的选择对社会创业的管理和生存能力具有战略影响[19]。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无法就教学法的最佳形式、课程设计和开发、教学方法的参与、系统组成和必要性以及其他社会创业教学和培训推荐提供确凿的证据。因此,社会创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教学和学习框架有限。最重要的是,将重点关注社会创业主题,鼓励学生产生社会创业商业创意。课程的重点集中在社会创业的显著特征、创新、机会识别、资源获取、社会价值创造、可持续商业模式、社会创新等。这些想法应该是实用的,并且与社会经济和环境部门解决社会问题的机会直接相关。
4. 教育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离不开课程、学习方式和形式等。课程设计、体验式学习、商业计划、产学合作是教育创新可以继续关注的重点方向。进一步研究鼓励教育创新,有助于拓宽创业教育研究的范围,培养创业教育的创新能力,这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课程体系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生态系统优化必须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属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和联动性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需求与市场需求导向相结合,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要素入手,强化课程顶层设计,大力探究模块化、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并实现学科融合,提高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如何有效地实现课程计划和目标,他们必须首先定义这些目标是什么,以便能够创建相关的学习计划和流程[20]。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仅要关注多学科间的联系,权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关系,还要保证学生在具备创新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技能的习得[21]。这些都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每一项的实施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创新来自实践,如何将之落实到位,检验的标准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体验式学习。学生需要有时间尝试利用机会,并且需要能够体验创业。体验式学习产生更大的创业能力和倾向,传统商业计划课程如果不包含高度体验性的活动来加强学习,就不会有效[20]。即使是同一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体验式模式也可以有多种创新,可以通过创业日记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创业者的反思能力,并将之理论化。创业日记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如何基于教学方法在需要经验的创业项目中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还需要实践。无论如何,体验式学习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针对不同的专业、科学与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教育创新要思考的问题。
商业计划。有研究认为,传统上强调在商业计划书竞赛模型中制作正式的书面商业计划,与支持新企业创建和个人创业学习的支持理由恰恰相反。可以通过效应主导的商业合作教育的媒介在创业教育背景下转移和应用,商业计划制定行动被商业实施行动取代,竞争被合作竞争取代[22]。大赛是创新创业教育瞩目的项目。创业教育工作者一直将重点放在创业教育中的商业计划和商业计划制订上,将其作为提供此类机会的核心。传统的商业计划书竞赛模型中对商业计划制作的高度重视,引发了对其释放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创业潜力并为他们提供真实且相关的创业学习体验能力的质疑。我们可以进行一定形式的改进,比如商业计划制订研讨会,以便计划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并进行学术评估;可以通过工作组、头脑风暴等方式开发创新项目,以便随后对其进行分析并讨论结果;可以组织校际商业计划竞赛,寻找合作机构的资金,设立奖项。
产学合作。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产学合作已成为共识。但研究认为目前的合作存在与动机、能力、治理相关的障碍。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覆盖率仍然较低,教育合作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今后要特别关注教育合作机制,因为这种形式是产学合作的首选[23]。产学合作最全面的是双向、传统、商业和服务渠道。研究发现,商业渠道被工业界和学术界列为最不重要和最不被合作者偏好的渠道。教育合作、学术创业、研究相关合作是产学合作实施过程的三种主要形式。在具体环境和行业,产学合作的具体形式还有待探索。
总之,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经历了探索期、快速发展期。虽然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但近年来发文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随着新研究方法和范式的转变,研究方法的转向实证研究,且与理论相结合是今后研究的趋势,研究内容更精细,研究发文量将迎来又一轮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有较为稳定的作者群和机构群,国内外都以大学和创业教育机构为主,目前仍然在形成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机构群的路上。更广范围的跨学科、跨地区的合作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从关注传统的创业教育手段,转向输出导向的创业教育因素,如意图、动机、态度和行为。创业教育逐渐扩展到可持续和社会创业领域。进一步研究鼓励教育创新,有助于拓宽创业教育研究的范围,培养创业教育的创新能力,这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1] 李志芳. 国内外创新创业研究热点与特征分析[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1, 12(1): 29−37.
[2] 张薇, 胡雪梅, 李志广.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1, 12(4): 1−7.
[3] 王洪才. 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本质及其实现[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0, 11(6): 1−9.
[4]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5] 高俊宽.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 2005(2): 14−17.
[6] NABI G, LIÑÁN F, FAYOLLE A, et al.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2017, 16(2): 277−299.
[7] FAYOLLE A, GAILLY B.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s and intention: Hysteresis and persistence[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5, 53(1): 75−93.
[8] NABI G, WALMSLEY A, LINAN F, et al. Do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first year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The role of learning and inspiration[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18, 43(3): 452−467.
[9] BARBA-SÁNCHEZ V, ATIENZA-SAHUQUILLO C.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European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conomics, 2018, 24(1): 53−61.
[10] 李凤云, 董志杰.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扩散:过程、机制与展望[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1, 12(6): 21−29.
[11] CARPENTER A, WILSON R. A systematic review looking at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22, 20(2): 100541.
[12] MUHAMMAD S S, FATIMA B, ARSHAD M. Trend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Higher Education, Skills and Work-Based Learning, 2022, 12(6): 1040−1056.
[13] DONALDSON C. Intentions resurre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research from 2014 to 2018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9, 15(3): 953−975.
[14] 房宏君.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 13(5): 18−22.
[15] 葛艾红.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基于元分析的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 13(3): 29−35.
[16] GIELNIK M M, UY M A, FUNKEN R, et al. Boosting and sustaining passion: A long-term perspective on 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7, 32(3): 334−353.
[17] NOEMÍ P M, JOSÉ-LUIS F F, ANTONIO R V. Analyzing the past to prepare for the future: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factors with influence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22, 20(1): 52−114.
[18] GIUSEPPINA M C, BRIZEIDA R H S, ALCIDE A M, et al.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tellectual structur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Sustainability, 2021, 13(14): 15−34.
[19] SHAHID S, ALARIFI 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review[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021, 19(3): 1−15.
[20] KASSEAN H, VANEVENHOVEN J, LIGUORI E, et 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need for reflection, real-world experience and 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15, 21(5): 690−708.
[21] 郭子萌, 李倩倩, 高艳贺. 以色列理工学院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对我国创业教育建设的启示[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1, 12(5): 127−131.
[22] WATSON K, MCGOWAN P. Rethinking competition- base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wards an effectuation-informed coopetition model[J].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9, 62(1): 31−46.
[23] NSANZUMUHIRE S U, GROOT W. Context perspective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process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58(12): 22−45.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 o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XU Shuyan
(Department of Public Basic Education and Research, Guangxi Police College,Nanning 530000, China)
Using visual literature analysis software an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WOS core collection and CSSCI, we analyzed the exi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and looked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rend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domestic publications has been declining since 2017, and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2017, but has declined in 2022.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empirical research,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innovation will be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iteSpace; research methods; hot spots and trends
2023−05−31;
2023−06−21
许树艳,女,湖北潜江人,广西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联系邮箱:949591578@ qq.com
G640
A
1674-893X(2023)06−0018−10
[编辑:胡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