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昌
(福州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与以往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现阶段的企业成本管理在成本核算上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也因此越来越多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中应用作业成本法来增强其管理效果。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盈利空间,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以往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分摊存在的缺陷性问题,有效提升企业成本管理质量和水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围绕企业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展开剖析。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作业和产品或服务上,来更精确地衡量和管理成本,这种方法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企业界,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并将成本分配到这些作业上[1],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能够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因为它考虑了所有的作业和资源消耗,而不仅仅是直接材料和人工。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决策等多个方面。例如,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外部决策方面,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制定产品定价策略、市场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然而,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因此需要认真考虑和准备。
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无疑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产品的成本与销售利润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同时,企业成本的管理水平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唯有加强成本管理,合理控制费用支出,避免资源浪费,才能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2]。而在成本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作业成本法,并发挥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具体体现如下。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产品的成本。因为这种方法假设所有的成本都是直接成本,所有的成本都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的产品。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的间接成本往往占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这些间接成本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的产品,导致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低估了产品的实际成本。作业成本法(ABC法)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作业成本法将企业的所有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按照不同的作业中心进行归集。对于每一个作业中心,都会计算出其单位作业成本,然后将该单位作业成本乘以产品的作业数量,从而得出产品的作业成本。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不仅考虑了直接成本,还考虑了间接成本。因此,它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产品成本信息,这有助于企业进行更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决策[3]。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将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面,对每项作业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核算,从而得出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在预算控制方面,作业成本法也具有很大的优化作用。首先,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只关注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而忽略了每项作业的成本,这种方法很难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真实的成本情况,也难以对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作业成本法则深入到作业层面,对每项作业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核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每项作业的成本,从而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其次,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预算控制。通过对每项作业的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各项作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预算控制。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每项作业的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优化,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将成本分配给具体的作业和流程,而不是传统的以产量为基础的成本分配方式,使得产品产销和定价更加科学合理。
首先,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核算产品成本。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只考虑直接成本,如原材料、人工等,而忽略了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等,作业成本法则将所有成本都分配到具体作业和流程中,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核算产品成本,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真实成本,为制定定价策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4]。其次,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地支持产品决策。通过将成本分配给具体的作业和流程,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浪费,从而更好地优化生产流程和降低成本。再次,作业成本法还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预测和计划,为企业的产品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最后,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地支持定价决策。通过更准确地核算产品成本,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在定价决策中更好地平衡成本和市场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价格策略。而且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利用协同效应,提高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它能够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精度、优化产品决策、支持定价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运营情况和市场需求,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制定标准成本是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步骤,它对于精确控制成本、评估实际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具体策略,用于指导企业制定标准成本。
首先,企业应该深入分析历史数据,这包括对成本、生产量、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等关键指标的细致研究。这些数据提供了企业在制定标准成本时的关键参考依据,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历史成本构成,为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提供基础。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制造和运输成本等。这些成本元素是构成标准成本的关键部分,确保标准成本的全面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将所有这些成本元素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其次,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深入分析也是制定标准成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包括对竞争价格、市场需求、供应链状况等因素的细致研究。了解市场现实并准确把握竞争状况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出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标准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还需要充分考虑采用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成本水平,因此选择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方法对于降低标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在制定标准成本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权衡精确度和可行性之间的平衡。标准成本应该足够准确以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但也要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过高的标准成本可能会导致实际操作困难,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因此,企业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生产和经营情况,确保标准成本的可行性。
最后,企业需要确保制定的标准成本与企业的预算和目标保持一致。标准成本应该在企业的预算范围内,同时也要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强化作业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有助于企业深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结构,进而寻找成本节省的机会。在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时,企业需要明确作业定义,确保每个作业都有清晰的标识和目的,以便将成本与特定的活动或产品相关联。接下来,需要追踪每个作业的各项成本元素,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成本等,并确保每项成本都得到适当分配。在选择成本分配方法时,企业需要考虑不同作业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分配方法,如直接成本法、活动基础成本法等。
另外,企业需要精确记录每个作业的相关成本和资源使用情况,包括编制详细的作业成本卡和成本表。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工具,企业可以建立自动化的成本核算系统,以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度和效率[6]。通过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企业可以评估作业的绩效和成本效益,及时发现成本超支或节省的机会。此外,企业可以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决策制定,根据成本核算数据优化资源分配、价格制定和产品/服务策略。同时,企业需要定期审查和调整成本核算方法和结果,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实际适用性。如有必要,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核算方法,以反映实际变化。
重视执行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确保预算的实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一,明确责任与授权。在每个预算项目或活动开始时,确保相关部门或个人对其负有明确的责任,并获得适当的授权,以增强责任感,确保项目的顺利执行。
第二,做好目标设定与监控。企业为每个预算项目设定明确的目标和绩效指标,以便实时监控其实际执行情况,这些指标应与项目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包括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通过定期评估和比较实际支出与预算,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定期审查和报告。建立定期审查和报告机制,以跟踪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包括定期的经理会议、绩效报告和审计,以帮助管理层了解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并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第四,制定资源分配和优先级。根据战略目标和预算优先级分配资源,以确保关键项目得到足够的支持,资源的优先级制定应与预算的目标保持一致,并考虑到项目的紧急程度和长期效益。
第五,进行绩效奖励与激励。建立绩效奖励制度,奖励制度可以包括奖金、晋升机会等,以表彰那些在预算执行方面表现出色的员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第六,变动管理。对于不符合预算的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变动管理措施,如成本削减、资源重新分配或调整项目计划等,以助于确保预算的执行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并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在作业成本法中,事后控制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事后控制机制的合理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首先,事后控制需要从整体上对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业成本法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或误差,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例如,如果发现某项作业的成本数据存在误差,可以及时调整该项作业的成本分配;如果发现某项作业的效率低下,可以及时重新评估该项作业的流程并进行优化。再次,事后控制还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企业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对那些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励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7]。最后,事后控制还需要对整个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避免因资源浪费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同时,对于那些无法避免的损失和浪费,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总结,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它可以通过成本库的建设和资源动因的确定等措施使成本管理模式得到有效落实,这样不仅使企业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时,应当对作业成本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进行不断的革新与完善,切实有效地将其应用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的持续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