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灵
(南通玖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600)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日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积极从内部挖潜增效。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现代化经营理念和可行性战略有机结合的管理工具,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对于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当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积极进行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但是在知识理解和实践应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效用的发挥。基于此,探讨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资金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日常运营的血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行业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行业更新换代速度迅猛,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要全面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需求构建起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和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将成本支出费用进行科学分解,并对成本压缩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企业行业竞争水平的提高。同时,当前多数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始逐步改变过去的传统施工模式,向着EPC、PPP或者两者结合的模式转变,在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建筑施工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企业机构和项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统一调配和集中协调,将预算管理覆盖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各个岗位,使企业不同部门和项目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激发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加合理地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有利于企业工作效率和配置能力的提高。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效用并不是一时的,而是会覆盖到企业项目的所有环节,发挥其监督项目运行的效用。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预算管理人员可以对预算目标和实际发生之间的偏差进行比较,全面分析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状况、业务开展数据等,及时识别项目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动态监测预算执行效果,提高企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从而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施工方案的调整。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不会参与预算的编制,使得预算编制时缺少真实完整的数据作为支撑,未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有效融合。同时,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时间较长,政策方针、材料价格、人工价格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项目预算数据产生影响,增加了资源调配的难度,简单的财务数据汇总和编制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存在内容不合理、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在多个地区分布,这种现象增加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管难度。另外,公司赋予项目执行部门过多的权力,导致项目施工部分在实施相关规章制度时存在选择性。例如,在物资管理方面,企业通常会公布每年的周转材料和结构主材的损失率。然而,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却有意规避相关规定。在进行材料收取和使用时,只需要相关人员的签名,而不需要经过项目的主管领导的审核核准。有些材料的购买甚至出现多次递交的情况,这很可能导致材料的浪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制定的审批程序并不标准,从而影响了预算的实施效果。
建设施工企业的工程规模较大,工作面较零散,人员素质不均衡,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例如,在物料预算管理方面,企业的结构和周转材料会在不同的建设工程的相同施工阶段中使用,因此很难准确计算出工地上的用量。有些材料还可能出现多次重复领用的情况,导致预算目标与实际数值相差较大,而且无法及时修正。
由于一些建设工程位于偏远地区且交通状况不佳,工程管理人员无法实时进行数据信息交流。因此,企业总部无法实时监控预算项目的实际开支,导致无法及时纠正预算情况,并且缺乏对预算数据的反馈,从而影响了对预算的监督效果。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存在较强的流动性,会在不同的项目之间反复调动,使得企业无法及时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在各个项目施工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员工的调配,增加了企业对施工人员考核的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所构建的预算管理评价考核制度不够规范,在进行考核指标设置时将工作重心放在目标成本和经营利润上,缺乏全面性和权威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缺位是造成预算目标跟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成因。
建筑施工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采取上下一体的方式。首先,应全面搜集和分析业务人员的反馈意见,改变由财务部门独自制定预算的做法,促进各级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组织相关员工参与公司内部研讨会,以汇总各业务人员的合理意见,确保预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其次,在制定预算时,应尽量听取管理层的意见,将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各工作程序,以确保员工能有效实现预算目标。如需调整预算,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工作小组要发挥其带头作用,组织财务和业务人员共同进行预算的拟定,使企业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提高编制出预算的可行性和全面性。
最后,完成预算编制以后,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参与座谈交流会,对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和权力进行明确[2]。业务部门在进行业务申请报告时,要以有关的标准规范为基础进行预算的编制,财务部门对于其他部门提交的无预算或者违反标准的项目不可审核批准,从而有效规避超预算支出问题的出现。
假如某些特殊项目在预算范围之内但是未制定资金使用计划,需要填写申请报告提交给组织部门或者总经理,从而有效提高企业业务处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使预算管理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人员要对编制出的预算项目进行科学的细化,为后续差异分析奠定基础,比如通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沟通与高效协作,可以对费用类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监控分析机制及时发现存在实际发生和预算指标偏差较大的项目,制定出针对性的方案进行整改,不但可以避免各个预算单位在预算期末为了完成预算目标而出现大量资金支出,而且可以为下一阶段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避免同类问题的出现。
建筑施工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要积极构建和应用业财融合体系,有效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从而为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在开展项目招投标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隐患以及预期收益进行科学的调研和系统的分析,并对合作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保证甲方招标的项目不存在合规性问题,避免给企业经营管理埋下风险隐患。
在项目施工环节,企业要对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使每笔资金都有所记录,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同时,财务人员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利用成本管理措施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此外,财务人员要及时了解项目施工的进程,掌握市场环境发展趋势和甲方反馈的实际要求,从而通过科学的分析为业务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保证设备调配的科学性[3]。
财务部门要依据项目施工的实际需求进行限额的制定,比如办公用品的数量、耗材的使用、现场管理费用、业务费用等,从而更好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业务部门要在提交的预算结果中反映出员工的权力和责任设定、效益贡献等情况,将薪资待遇的调整与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风险的规避,保证资金在预算范围内使用,全面地提升合作企业的满意度,以免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出现。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预算监督与考核机制的构建和应用时,要以客户需求作为导向,遵守可行性和可量化性原则,从而保证企业构建的预算管理体系与自身实际需求相匹配,为体系长期高效地运行奠定基础。
在进行考核评价指标的设置时,要从财务管理、业务流程、仓储管理等不同的维度进行多元化设计,保证预算考核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在设定评价指标时,需要同时考虑到财务管理的监管功能和业务对企业的反馈作用。在业财融合的指导下,建立起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加分和减分四个方面入手。财务指标可以根据预算完成度评估各部门和人员,例如资产负债率、资金周转效率、人工成本控制情况、材料成本控制情况等。经营过程指数评价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实现情况,可以设定建设单位满意度、监理单位满意度、员工参与培训、员工满意度等。
附加目标包括员工获得的奖励,如出勤奖励、工资奖励、先进员工奖励等。而“扣分”则指企业因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或违规行为而受到的处罚,包括违章作业、安全隐患等。在业财融合的支持下,建立预算考评评估机制时,可以充分利用财务管理处的监管效能和业务过程的反馈效能,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考核指标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为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等工作提供支撑,使信息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传递,避免信息沟通不畅引发的各种风险问题,为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引入ERP系统,以综合集成业主结算、税务统筹规划、分包管理、工资待遇分配等相关财务和业务资料,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效用功能,避免重复工作,确保预算管理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该信息系统能够透明地展示各种信息材料,降低出错的概率,并有效避免人为失误。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建设企业必须按照业财一体化的思想来建设信息化平台,对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外部信息系统等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将各个系统进行充分的对接,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分享和调用,从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中的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为企业治理的提高奠定基础。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需要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能力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企业要对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全面分析,为了通过科学、高效的方式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各部门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整体能力,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业务财务融合的人才,为稳定地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方面,企业应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财务融合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对企业工作流程和重点环节有深入的理解,同时提升财务知识,明确他们在预算管理中的责任,并能主动反馈所需的预算管理资料。
另一方面,企业应从财政和营业两个方面选拔优秀人才,并对其进行评估,以增强他们参与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加深财务和业务人员对彼此工作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协同合作。预算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优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高效协同和积极配合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所以有关人员要在综合能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互相学习,为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全面审视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存在的问题执行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推动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整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要通过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考核等环节进行完善,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为企业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