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胜 邓刚 郭雨庭
摘 要:研究和制定科学、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农业科技成果领域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层次结构,首次提出多级分类逐级构建元指标动态集合的模型,以种植类成果为例采用德菲尔法给出了指标权重示例。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指标层次结构,元指标集合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3.015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ynam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Application Valu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 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GUO Wen-sheng1 Deng Gang2* GUO Yu-ting3
(1. Sichuan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2. Sichua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3.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 cance to study and formulate a scientifi c and practic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improve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uch achievements,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Based on the classifi cation of fi eld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 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evaluation index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odel of multi-level classifi cation and hierarchical construction of meta-indicator sets for the fi rst time. Taking achievements in planting as an example, the index weight example is given,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Key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 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dex hierarchy, meta indicator set
0 引 言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很多,但是真正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占比不高,对农业生产需求的满足能力有待提升。
供给方面,我国每年面世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7000项,但实际转化较少,成果的转化率仅为30%~40%[1]。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地域性特征明显、受众类型多样、成果转化周期长、不确定性和风险大、基础性与公益性突出等特点[2],如何科学、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是成果转化交易的关键。为此,国家发布了GB/T 32225-2015《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规定了应用开发类、软科学类和基础研究类成果的二級评价指标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最低要求。本文在GB/T 32225-2015基础上,针对有形的应用开发类成果应用价值评价,将二级扩展到三级指标体系,建立适用于农业种植类、养殖类、农机类、农资类的多级动态指标体系数据库,为更精准的农业成果应用价值评价打下基础。
1 成果领域分类
由于农业涉及行业或细分领域宽泛,不同领域指标定义及其评价方法差异极大,科学定义分类是前提,本文依据GB/T 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成果领域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四个层级。
大类分为种植类、养殖类、农机类、农资类四类。
中类是大类的子类,对应GB/T 4754表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的中类,例如大类为种植类的下属中类代码名称,如表1所示。
小类是中类的子类,对应GB/T 4754表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的中类,例如中类为谷物种植的下属小类代码名称,如表2所示。
细类是小类的子类,例如稻谷种植按品种可分为籼稻谷、粳稻谷、糯稻谷、籼稻粳稻等细类,如表3所示。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规范化原则。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政策的要求建立,以便快速推广和应用。
多级覆盖原则。指标体系应全面覆盖农业科技成果的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并且按照不同级别的类别分别形成对应的指标体系,例如按种植类、谷物种植、稻谷种植、食用稻建立指标体系模板;上一级类别的指标是下一级类别的通用指标,最终形成多级指标数据库。
分类评价原则。应按照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形成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类评价。
客观性原则。指标项的定义和设计应能反映成果的客观状况、用户需求,应有科学合理的数据来源。
可量化原则。指标项目应能定量评分。
3 评价指标模型
3.1 指标层次结构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价值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其结构特征:(1)指标体系由四层指标构成,指标结构的组织是一棵倒置的树;(2)按照指标在结构中的位置,分为根节点指标(目标指标)、中间节点指标(第一级和第二级指标)、叶节点指标(第三级指标);(3)第一级和第二级指标是指标的一级和二级分类,第三级叶节点指标实际用于打分评价并且不可往下再分的指标,称为元指标,元指标是基础打分项的评价指标。
在GB/T 32225-2015基础上,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价值评价第一级指标和第二级指标如表4所示。
3.2 元指标分类
按照多级覆盖原则,第三级指标应该按照成果领域分类进行存储和标识:
全类通用指标。适用于描述全部种植类、养殖类、农机类、农资类成果的指标项。
大类通用指标。适用于描述种植类、养殖类、农机类、农资类之一的通用指标,其定义覆盖对应的中类、小类和细类。
中类通用指标。适用于描述某中类的指标项,例如谷物种植(A011)。
小类通用指标。适用于描述某小类的指标项,例如谷物种植(A0111)。
细类指标。适用于某特定品类成果指标,例如食用稻(01)。
3.3 元指标集合
3.3.1 集合构成
按照全类通用、大类通用、中类通用、小类通用、细类的原则定义和建立元指标,形成元指标集合,示意图见图2。
(4)等式右边表示集合中元指标可能为空,或者编号为n的指标序列。
3.3.2 集合之间的关系
全类通用、大类通用、中类通用、小类通用和细类指标之间定义应该完全没有重叠,并且本级指标集合包含了所有上级指标的集合。
4 元指标模型库的构建
按照本文建立的按类别元指标集合模型,以种植类为例,其部分有代表性的全类通用指标、大类通用指标、中类通用指标、细类指标见表5、表6、表7、表8、表9所示。
5 应用示例
5.1 评价对象
以评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应用价值为示例,评价对象选取稻渔综合种养中稻渔种养适用稻。
5.2 指标选取
按照本文指标结构选取了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4个元指标如下:技术水平选取稻瘟病、稻曲病、抗倒伏、耐淹性、豐产性、食味品质、食用稻品种品质元指标,知识产权选取品种权保护期、品种权元指标,技术风险选取稳产性、适应性,经济效益选取适宜区面积、成果研发团队品牌、平均每公顷净收益率、平均每公顷种子成本元指标,社会效益选取农户收入提高率、就业带动情况指标,生态效益选取节肥性、节水性、节药性元指标,市场需求选取市场需求规模元指标,市场风险选取竞争性成果数量元指标,自然风险选取地理因素、气候因素元指标。
5.3 评价方法
评价方式采用APH层次法[3],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以德菲尔法专家群决策方式综合构建指标权重。
5.4 指标权重
邀请5名专家参与指标权重的构建,其中包含2名种植业专家、1名农业经济专家、2名稻鱼综合种养专家。采用一一比较两个指标重要程度标度的方法确定指标相对权重值。5名专家在yaanp软件自动生成指标重要程度调查表独立打分,其结果导入yaanp系统,系统综合5位专家的结果自动计算稻渔种养适用稻评价指标权重结构形成权重数据。稻渔种养适用稻评价指标权重结构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如图3所示。
6 结 语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价值评价的基础是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价值评价动态元指标集合的模型,开发了相应的元指标数据库及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价值评价管理系统,依托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制定和发布了T/SAAE 001—2022《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价值评价第1部分:通用服务规范》、T/SAAE 002—2022《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价值评价第2部分:种植类评价指标体系》等5个系列团体标准。
本文提出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有以下特点:(1)依据国家标准按全类、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建立了分级元指标数据库,对给定的成果类型,系统能很快检索和推荐与成果相关的元指标,从而为快速构建成果评价指标模板创造了条件;(2)元指标库可以进行按需修订,调整层级和内容,实现动态调整,结合评价方法库可形成计算机评价系统;(3)选定评价方法后可进行全项指标评价、多项指标评价或单指标评价;(4)可通过系统定期、不定期或实时动态实施评价,也可针对一项或多项科技成果实施评价;(5)评价模型适用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交易等相关服务中对应用价值的评价。
本文的成果已经用于示范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姣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74-75.
[2]陆建珍,徐雪高,汪翔.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7):238-242.
[3]李春好,李巍,何娟,等.目标导向层次分析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18,26(9):170-182.
作者简介
郭文胜,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化、检验检测工作。
邓刚,通信作者,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化研究。
郭雨庭,本科生,主要从事药学研究。
(责任编辑:张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