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文/文
1983年牡丹江的冬天冷得出奇,春节前的火车站汇集着返乡归家过年的人们。旅客们行色匆匆登上列车,期待着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从牡丹江开往沈阳的461次列车就要发车了,站台上亲朋好友的告别声响成一片。
在靠前的一节车厢里,两个少年依偎在一起,望着站台上为他们送行的人们,泪水止不住地涌出眼眶。隔着厚厚的车窗,他们依依不舍地向为他们送行的人们招手告别。这是一对失去父母双亲多年的亲兄弟,大的叫焕良,15岁,小的叫焕忠,12岁。这个春节他们要回吉林农村的叔叔家过年。而站台上为他们送行的,是一群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照顾他们生活起居、抚育他们成长的工厂领导和招待所的阿姨们。
送行人群中的一个中年男人,隔着车窗指了指桌上的吃食,示意他们路上要照顾好自己。少年也点点头,将桌上的吃食往身前拢了拢。这个男人是爸爸生前的战友兼同事何师傅——多年来一直照顾两人的何叔叔。
这对孤儿这些年是经历了怎样的困苦生活,又是遇到了多少善良的人们呢?那就让我们从头讲起吧。
1971年,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104车间的工人杜应因八型肺结核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撇下了妻子和一个尚未懂事、一个尚在襁褓的两个儿子。而杜应的妻子是一个从农村进城不久的家庭妇女,不可想象,丈夫的离世给这个本就患有结核和心脏病的女人带来了多么沉重的打击啊!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
这时,104车间的何师傅和妻子出现在了杜应家中。
何师傅和杜应在部队时是战友,一同转业来到北方工具104车间,他们在一个班组工作,在一个宿舍睡觉,情如亲兄弟。杜应病重的那段时间,正是何师傅不眠不休地在医院陪护着他。
“嫂子,为了孩子,再大的困难也要挺住,有大伙帮忙日子慢慢会好起来的。”
在那之后,何师傅夫妻俩就经常出现在这对孤儿寡母的家中,买煤、买柴、修棚子、搭炉子……杜家的一切事务全由他们照料着。有的时候忙起来,连自家的活都忘了。
1973年,刚满两周岁的小焕忠得了肺结核,就连医生都说,孩子身体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那个年代,医院的药品异常匮乏,甚至连最普通的葡萄糖都成为稀缺。没有药品,怎么给孩子治病啊!这时,何师傅和爱人跑遍全市的医药公司和医院,连平时不怎么接触的人他们都求到了,费尽了千辛万苦,才帮小焕忠淘来救命的药品,将焕忠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看到老何夫妻为自己一家付出的艰辛,焕良焕忠母亲常常感到自责和无奈,心里感激又无从表达,为了不再继续拖累他们,她决定带孩子回吉林扶余的娘家去,那里毕竟还有亲人可以帮衬他们。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回到娘家的第九个月,焕良焕忠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在失去父亲一年后,又让病魔夺走了母亲。这一年焕良5岁,焕忠2岁。远在数百公里外的老何夫妻听到这个噩耗,泪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他们心疼两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啊。老何一刻也坐不住了,立即找到了厂工会和车间党支部,希望组织上能够给焕良焕忠这对可怜的孤儿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厂工会和车间领导了解到兄弟俩跟着年迈的姥爷一同生活,老的老,小的小,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工厂领导也被兄弟俩的艰难处境所触痛,“两个孩子是工厂职工的遗孤,就是北方工具厂的孩子,工厂不能不管啊!”
经研究,工厂领导决定采取措施救助这对陷入困境孩子,并立即派老何和另一名工会的同志前往吉林扶余探望可怜的兄弟俩。
到了扶余,老何紧紧抱着两个孩子,强忍着泪水对孩子的姥爷说:“老人家,工厂派我们来看看老杜的孩子。”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手绢包着的小布包递给老人,“工厂决定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从今往后,给两个孩子每人每月8元的生活抚养费。”
老人将两只手在身前的衣襟儿蹭了蹭,颤抖着接过老何手里的钱,嘴里一直呢喃着,“孩子们有活路了,孩子们有活路了。这该咋感谢你们好呢?”
此后的多年中,工厂每年都派人看望两兄弟,并将生活费从第一年的8元,提到12元,再次提到15元。直到孩子的姥爷去世,工厂准备把两个孩子接回工厂抚养。可是孩子户口的迁移又出现了问题,老何在牡丹江和吉林间往返多次,终于将户口问题解决了,1982年焕良和焕忠又回到了牡丹江。这时焕良已经14岁了,焕忠也已经11岁了。在工厂领导和无数叔叔阿姨的关心和帮助下,他们在厂招待所有了自己的房间,并且终于可以上学了。104车间的同志们听说两兄弟回来了,自发地组织捐款,再由车间工会主席将63元5角的捐款和新买的被褥送到了他们手上。老何的爱人是七中的老师,班级的孩子们听说焕良焕忠兄弟的遭遇,也自发组织捐书捐衣,两兄弟上学用的衣物文具也都有了。
在工厂领导、爸爸生前的同事、招待所阿姨等众多热心人的关心帮助下,两个孩子慢慢长大了。焕良踏着父亲的足迹进入了北方工具厂工作,焕忠也供职于某食品加工企业,兄弟俩先后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兄弟俩始终对党对工厂心怀感恩之心。焕良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已年过五旬的他依然坚守在兵工事业的生产一线,凭借多年积累的车工操作经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入职新员工,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公司技能骨干。焕忠也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单位的骨干,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党、对工厂、对所有热情帮助他们的好心人的感恩之情。
四十多年前,老何老杜兄弟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他们的战友情、工友情已经超越了手足亲情;四十多年过去了,焕良焕忠兄弟吃水不忘挖井人,用平凡岗位上的勤奋劳动和默默付出回报社会。他们虽然幼小便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但工厂给了他们一个更大的家庭,而所有帮助他们的叔叔阿姨,给了他们父母般的温暖和关爱。
北方工具,在七十六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发生过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但在兵工战士强军报国的豪情里裹挟的朴实善良和细腻柔情,却在焕忠焕良兄弟的故事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新一代兵工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自己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承担着“强军报国、强企富民”神圣使命的企业而骄傲和自豪,没有理由不为自己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富有温情、极具柔情的大家庭里而感到安全、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