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美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级别最高、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强、社会影响力最广、联合主办部门最多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工业分析检验赛项是依据高职、中职分析检验技术相关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始建于2006年,每年举办一次。2012年起该赛项纳入到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1],2020年起改革为化学实验技术赛项。化学实验技术是利用现代化学技术对各类天然或合成材料进行物理常数与化学性质测定、定性与定量分析、制备与合成的专门技术技能,通过竞赛营造崇尚技能氛围,培育选手工匠精神,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促进选手化学实验技术能力提升,引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2012—2019年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为团体赛,由2名学生组队参赛;2020—2022年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为个人赛,由1名学生参加比赛;2023年化学实验技术赛项改革为师生同赛,由1名教师选手和1名学生选手组队参赛。2022年高职化学实验技术参赛院校达到56个单位,参赛学生选手56名。2023年高职化学实验技术参赛院校达到60个单位,参赛教师选手、学生选手总计120名。
历年赛项竞赛内容见表1~表2。
表1 2015—2019年工业分析检验国赛
表2 2020—2023年化学实验技术国赛技能操作考核内容
技能操作考核内容
由表1、表2 可以看出,随着赛项内容的变革,考核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科目越来越多,用到的仪器越来越复杂,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以2023年高职化学实验技术为例。
1)模块一:原料分析与目标产品合成,要求参赛选手具备的技能有:
(1)HSE 的应用。
(2)制订原料分析、产品合成的工作方案。
(3)根据实验需要配制相关溶液。
(4)完成合成实验原材料的定量分析。
(5)完成有机物合成操作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
(6)对合成产品进行纯化。
(7)完成化学类实验室组织与管理。
2)模块二:产品质量分析与评价,要求参赛选手具备的技能有:
(1)按要求做好仪器分析实验的个人安全规范操作。
(2)按照指定测定方法对产品进行定量分析.
(3)根据实验需要配制相关溶液。
(4)对气相色谱仪的使用能力.
(5)运用信息技术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结论。
(6)完成化学类及大型仪器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
3)模块三:实验室安全与气相色谱仿真,要求参赛选手具备的技能有:
(1)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有效地控制实验室风险。
(2)熟练掌握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能够准确地进行分析检验.
(3)具有严谨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
(4)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快速解决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各模块涉及的主要药品试剂标签、软件操作界面可能会采用英文标识,所以不仅要求选手具有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目的是接轨世界技能大赛。
纵观历年赛项内容,由过去只考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相关内容,到现在不仅考察分析相关实验,同时考察有机合成、无机合成相关实验;由过去考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到现在考察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精密、先进仪器的使用;由过去个人赛,到现在师生团体赛,不仅要求选手练好自己的考核内容,同时考察师生之间的配合能力;由过去一个模块考核时长3.5 h,改革为考核时长6.5 h(中间预留一定的休息时间)。因此,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组建结构化指导教师团队,要有年龄梯度、职称梯度,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分工不分家。指导教师要有强烈的参赛热忱,良好的合作意识,保证足够的辅导时间。此外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给学生做参赛动员前,把学院近年来的参赛成果整理出来,与学生分享。重点回顾以前参赛学生训练、比赛、获奖的精彩瞬间,以及指导教师团队的风采,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常学生自愿报名,通过任课老师、辅导员推荐,参照学生进校成绩及在校表现,通过校级技能大赛遴选,确定大赛培训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观察,结合阶段性考核,分批次淘汰学生,最终确定正式参赛选手。参赛选手必须踏实认真、听从指导、灵活应变、善于思考、心理素质过硬、具有主动性。考场上特别要求学生要心理素质强大,能适应考场上和平时练习时的不同,能够做到随机应变。考场上大家的水平差别不大,更多的是考核谁的心理素质好,谁的应变能力强,所以以上素质均要具备。
大赛会发布很多文件,包括竞赛规程、大赛样题、评分标准、补充文件、相关通知等,因此需要指导教师仔细研读文件,找到其中的侧重点、注意事项,在备赛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要做到反复研读文件,以达到每次研读都有新收获,发现新问题,为备赛指明正确方向。特别是评分标准,指导教师一定要做到熟知每一个考核点和注意事项,并且学生也要仔细查阅、掌握评分标准,确保在训练过程中避开扣分点,有效开展实践训练。
备赛期间一定不能闭门造车,指导教师团队内部成员要时常沟通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把控好实验进程。此外,指导教师也要积极寻找外部指导,包括与兄弟院校相关老师进行探讨、咨询,请专家现场来指导,向仪器厂家沟通请教,按时参加赛前说明会,掌握赛项组委会透漏的一手信息。有人认为,技能大赛不但要在赛场上比拼技术能力,在赛前也要比拼信息获取能力[3]。在备赛期间,除了要提升参赛团队的专业能力,还要提升信息获取能力[4]。
大赛辅导期间,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擅长的科目主攻某一模块,比如有的老师负责分析模块指导,有的老师负责合成模块指导,有的老师负责仿真、理论指导,待学生对整个考核内容有所掌握之后,每位指导老师也要熟悉整个考核内容,做到能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们要更改实验条件,主动给学生实验设置一些问题,观察学生能否很快发现并解决,判断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此外,老师要及时记录学生每天的实验数据,从而分析实验还有哪些可以优化的地方。
比赛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1)第一时间回忆报告单、实验数据,以及实验过程中的细节、注意事项等。
(2)赛后学生、老师进行书面总结,进行资料收集,比如各种文件、视频、照片、宣传册、笔记等。
(3)细节决定成败,严谨赢得成功。一定要让参赛选手注意每一个细节,才能比别人更有优势,离成功就更进一步。
(4)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加入大赛裁判库,必然会获得一些有用信息,备赛期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大宣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大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的主动性。
(6)建立大赛教学资源库,汇总历年大赛各种资料,不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一方面服务大赛,另一方面对于教学也大有裨益。
由于大赛难度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指导教师专业技能必须不断提升。老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要想出成绩,教师自身就要主动学习,向本校的老师学习,向兄弟院校的老师学习,向本领域的专家学习,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就是,老师水平越来越高,学生水平亦逐步提高,先进老师带动年轻老师成长,从而促进学校老师整体水平的提高,那么师资力量就越来越强。由于大赛的改革,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前来学校做报告,不仅有利于提高大赛成绩,同时加快学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大赛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为背景,检验选手独立地进行合成、质量控制、分析检测、制定实验室工作计划、记录工作过程和评价工作结果的技术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积极营造崇尚“劳动光荣、技能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选手工匠精神。通过竞赛,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行业资源、企业资源与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引导分析检验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符合检验检测行业领域的技术应用趋势与方向。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要与企业对接,按照企业所需条件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所学内容更接近真实情境,更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泛的理论。
随着技能大赛考核所用的仪器越来越复杂、昂贵,要想获得一定的成绩,学校必须支持购买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以及一些精度更高的玻璃器皿,配置优良的电脑设备,由此促进了学校硬件条件的提升,使得老师们可以接触到更先进、精密的仪器,同时同学们也有机会使用到这些大型仪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服务于大赛指导,同时广大学生日常课程中也可以安排相关实验,造福于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分析检验工作。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职业院校办学实力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如何能在这一平台上大放异彩,需要各参赛院校积极认真准备,学校高度重视,指导老师尽心尽力,学生持之以恒,方能取得一定的成绩。通过对比历年大赛内容,希望能够给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一些启示,为科学备赛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