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莲 汪东 李姝婧 马彩云
摘 要:以某医学院校生物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为研究方向,对本专业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对专业的思想稳定性,专业的认同情况及专业的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解生物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生物专业;专业思想;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73
专业认同感直接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目标及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生专业认同感受到家长与学校的高度关注,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受来自个人、学校及就业方向等多种因素影响,较高的专业认同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足够的动力学习专业知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以后的就业观。本文通过对某医学院校生物专业的学生从专业的思想稳定性,专业的认同情况及专业的学习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1 专业选择背景情况
2 专业思想稳定性情况
2.1 专业思想稳定性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生物专业共380名同学调查发现,有76.58% 的学生是自愿填报生物专业, 23.42% 的学生是由于因他人意愿、调剂或其他原因选择填报生物专业,进入生物专业学习后有过调剂意愿的学生占 55.26% ,没有调剂专业意愿的学生占44.74%,见表2。
2.2 专业思想稳定性情况分析
从表2、表3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选择生物专业的时候,有86.58%学生是自愿或是听从他人意见来选择专业,在进入大学学习生物专业后 , 有调剂专业思想的学生占55.26%。有7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学生进入大学后会感觉到自己学习的专业和自己想象的不大一样,从而引起心理落差,这种情况下,學生真正进入专业学习后,可能心理会有较大波动,造成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性。
3 专业认同感情况
3.1 专业认同感的调查情况
总体专业认同感的情况见表 4 所, 对专业喜欢程度调查中,比较喜欢的有127人,一般喜欢的有235人,对专业的喜欢人数高达95.26%,仅有18人不喜欢;在对就业情况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比较了解的占23.16%,一般不了和不了解的占76.84%;在对就业前景的调查中,有20.79表示乐观,64.74表示一般乐观,14.47%表示不乐观;在对就业岗位的选择调查中,有高达40.79%的学生选择其他岗位就业。
3.2 专业认同感的调查情况分析
从上述表4的调查结果来看,生物专业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态度整体还是比较喜欢的,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就业前景比较积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有高达40.79% 的学生有考虑不在本专业就业的思想,说明学生们对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困惑,对专业的信心还是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4 结论及对策
4.1 结论
通过对生物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专业整体情况还是比较认可的,虽然由于对专业背景了解不够深入、期望值与实际情况的落差、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对就业前景尚有困惑,但是学生还是愿意积极主动去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时,我们要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到生物行业专业性、重要性及发展前景,看到从事生物工作的价值。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们综合能力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4.2 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对策
4.2.1 加强生物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专业思想稳定性
受医学院校自身办学定位的影响,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尚存在学校归属感不强,专业认同度低,学习动机弱,就业前景迷茫等问题,进入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会情绪低落,直接影响学习积极性。学院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一、新生辅导员给学生开第一次年级大会的时候,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近几年的考研情况、就业情况、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数据及优秀毕业生创业案例,增强新生对专业的信心,并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生平时的教育中。二、发挥专业老师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专业老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有效感染学生,给学生传导正能量,邀请优秀的专业老师给新生上专业导论课,通过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发展前景、优势等,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三、充分发挥校友作用,邀请优秀的毕业生返校办讲座,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及他们对生物专业发展状况的了解,用实际案例增加学生对生物专业的认可。
4.2.2 推行导师制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除辅导员以外设置导师,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专业特长,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就业方向。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实验组,在导师的科研团队中,学生可以得到导师的深入指导,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学生将来继续深造或是较好的适应社会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职业实践,通过职业访问等方式,了解自己理想职业的社会需求、职业需求、职业环境和基本状况,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并对比自身专业、个性、兴趣、特长等实际情况,找出自身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差距,进而确定发展目标,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生涯规划,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个性发展、成长成才的目的。
4.2.3 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的课程设置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紧密联系,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和学习模式优化尤为重要,这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模式的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改变为主动学习模式,重视个体化差异,注重个性培养,打破常规,开展创新性、发散性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楼尊.专业角色认同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J].高教探索,2010,(5):8387.
[2]李栋,许美玲,纪龙,等.预防医学本科学生专业认知状况及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13,(3):6061.
[3]廖满媛.基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1:122123.
[4]侯俊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J].教育现代化,2019,6(5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