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下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艺术支教分析

2024-01-27 13:41郝晨伊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支教

郝晨伊

摘 要:教育事业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我国坚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但目前云南偏远地区的艺术教育资源依然紧缺,艺术类课程更是没有条件开设。为解决此问题,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搭建网络支教平台,开展线上艺术支教,可以有效地解决云南偏远地区中小学艺术课程匮乏的现状。线上艺术支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使其更快更好地运用于云南偏远地区学校,文章对线上艺术支教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线上艺术支教;支教;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14

1 艺术教育现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地区经济水平的不同使教育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优秀的师资力量会自发地向发达地区聚集,沿海东部地区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云南偏远地区。云南偏远地区相对落后,对教育教学不够重视,艺术教育更是被当作奢侈品,很多人认为其美而无用,同时艺术课程的师资也较为紧缺,学生获得的艺术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改变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严重失衡的局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云南的教育事业,如针对大学生的特岗计划、西部计划、志愿者支教等。这些政策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未彻底改变云南偏远地区艺术教育匮乏的局面,因此,艺术教育的情况并不理想。

2 网络支教平台的创立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线上支教平台创立,通过平台连接教师和帮扶学校,对偏远地区进行艺术课程的支援教育。如上海杉达学院嘉善光彪学院建立线上支教实践平台,为偏远地区在校大学生提供支教途径和路径的同时,也为他们引入新的师资力量。河北美术学院建立艺术支教社团,在校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对河北偏远地区的工作。

如何对传统支教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使云南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是云南教育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难题。从目前来看,支教教师资源极其有限,不能完全覆盖云南偏远地区的学校。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下,利用互聯网技术搭建网络技术平台,成立线上教育已经成为现实。山东华宇工学院对“互联网+支教”平台做出详细设计,支教教师与偏远地区各学校都可用该平台进行注册登陆,寻找适合的支教对象。由此看来,线上支教平台创立的这一难题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完善。

3 线上艺术支教的实际应用

3.1 线上艺术支教的亮点

3.1.1 解决艺术课程匮乏的现状

线上艺术支教的加入使云南偏远地区艺术课程能够正常开设。在中小学义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学生需要学习语数外主课,还需要学习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为解决云南偏远地区的学校无法开设艺术课程的情况,可以通过互联网作为桥梁,将山区学生与城镇优质教师连接,形成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帮扶。云南偏远地区学生的艺术知识储备不足,接受艺术教育的能力相对较弱,对艺术的认知也不够全面,因此,线上艺术支教会根据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储备来拟定特定化的教育教学方案,以此契合当地学生特点,以便更加有效、精准地帮助当地学生学习艺术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线上艺术支教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方便促进艺术教育资源的普及;其次,线上艺术支教可以通过互联网储存,以便学生对教学视频反复观看,还能调整视频进度、倍数,针对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吸收课堂知识。

3.1.2 解决艺术师资力量储备问题

云南偏远地区艺术师资配备不足,多数学校缺乏教师,无法正常开设艺术课程。利用互联网将城镇优质地区的艺术教师资源分流到偏远地区,形成教师资源共享。城镇的艺术教师在教授完成原本校内课程后,按照线上艺术支教排班在线教授云南偏远地区学校的艺术课程,实现“一师两校”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缓解城镇师资储备过剩的现状,还能解决云南偏远地区艺术师资匮乏的难题。

3.1.3 开拓学生视野,展示多样文化

线上艺术支教是一种共享的教育模式,它连接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地域,在教授课本内容的同时,可用互联网技术将城镇地区学生与云南偏远地区学生连线,进行线上课堂互动和交流学习。线上艺术支教的教师在教授课本必学内容之余,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交叉讲授,更直观有效地给学生展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给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开展线上交流学习,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多样性,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各地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本土文化以外的更多元化的知识与社会。

3.1.4 开设特色课程,传承本地民族文化

云南偏远地区相对于城镇更具有艺术资源优势,甚至某些地区仍保留着大量“原生态无污染”的文化艺术成果。这些艺术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瑰宝,但遗憾的是这些资源并没有得以很好地保存和传承,甚至有些艺术成果遭到根本性破坏,难以修复。为保存和发展各民族宝贵的文化艺术,精准地线上艺术支教还包括学习研究本地民间艺术,保护当地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与纯粹性。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云南偏远地区艺术师资匮乏,保护传统文化艺术观念薄弱,许多学校没有很好利用和保护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导致资源流失。为响应国家政策,支教教师应尽其所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延续。线上艺术支教的教师作为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应在充分了解当地情况后,制定相应学习计划,除加入必学课程外,还应当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艺术,对其进行整合并编入教学课程,带入中小学艺术课堂,让本土文化艺术资源继续传承和发展。

3.1.5 引入多样化线上课后艺术兴趣班

在每周固定的课程学习之余,可引入课后线上艺术兴趣班,为云南偏远地区的学生增加接触更多艺术课程的机会,拓宽学生视野,也使学生的艺术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可通过互联网开展舞蹈、美术、音乐、书法等不同课后线上兴趣班。

3.1.6 打破时空限制,保障课程连续性

线上艺术支教对教师的工作地点较为灵活,不用到达云南偏远地区开设课程,节省路程和时间。支教老师只需配备计算机,通过网络就能完成线上艺术支教。支教者在整个支教过程中只需要承担较少的成本,且线上艺术支教对教师的自身安全性更有保障。支教教师每周定时定点“零距离”与学生开展线上课程,可保障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2 问题分析

3.2.1 课堂秩序的维护

线上艺术支教通过互联网技术作为媒介,连接支教教师与云南偏远地区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彼此通过多媒体进行交流互动,缺乏现场感,因此线上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得不到相应保障。

3.2.2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

线上艺术支教的局限性还在于学生对老师的上课动态仅仅通过多媒体观察。某些艺术实践性教学学生不能全方位观察,如美术动手实践示范、音乐乐器实践等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不能完全掌握。另外,支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通过多媒体掌握,无法进行现场教学成果檢查,在课时有限情况下,教师在教授必学课程内容后,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无法一对一检查,这是线上艺术支教的一大弊端。

3.2.3 当地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

开展线上艺术支教,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据实地调查,云南偏远地区大部分学校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基本配备多媒体设备。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也是一大难题。线上艺术支教的两个终端需要操作和使用多媒体,支教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基本没有问题。经调查,大多数云南偏远地区学校教师年龄较,他们对多媒体的操作和使用不熟练,在使用设备方面存在许多困难,难以适应线上艺术支教。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应当促进现代多媒体软件、硬件的完善,简化多媒体的使用步骤,使乡村教师能够更方便的操作和使用。另一方面有必要对乡村教师开展多媒体操作和使用的专题讲座,组织各学校派遣1~2名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基本操作的统一培训,保障线上艺术支教顺利开展。

3.2.4 艺术类课程实操性受限

中小学艺术类课程,主要分为音乐、体育和美术。音乐课程在进行线上艺术支教教学时,理论知识由支教教师通过线上开展教学,实践性课程的开展受到限制,只能通过多媒体展示,不能全面地进行教学示范。其次,学生在进行艺术实践性课程时,支教教师通过多媒体很难观测到每位学生的课堂实践表现,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体育类课程在运用线上教育教学时更加困难,由于场地的限制,很难使用线上教育,这也是线上艺术课程支教需考虑和解决的难题。

3.2.5 线上艺术支教平台的完善

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优质的线上支教平台,但没有建立官方统一的“互联网+支教”平台。一些优质平台的使用需要收取相应费用,且操作流程不是特别便捷,对于云南偏远地区不精通多媒体的教师,操作设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线上支教平台来统一管理,营造更加有秩序和有保障的支教平台。另外,线上艺术支教目前缺乏整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急需整理和完善线上艺术教学大纲。

4 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4.1 意义

线上艺术支教用最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是促进支教事业发展的一条崭新道路,它能够利用互联网连接支教志愿者和云南偏远地区艺术课程资源匮乏的学校,缩小与发达地区艺术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线上艺术支教更容易规划系统的教学体系,培训专业的教师团队。线上艺术支教从各方面来看都对支教教师更加便捷,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热衷公益的有志青年志愿者加入支教行列,解决城乡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艺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社会问题,用所学专业为云南偏远地区的学校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线上艺术支教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支教,应将两者相结合,让云南偏远地区的学生在长期的线上教学中陪伴成长,与教师在短期的传统支教中相聚,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关爱与温暖。线上艺术支教模式的优势远远大于传统支教模式,大力发展线上支教才能快速改变云南偏远地区艺术课程匮乏的现状。

4.2 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仍然以传统支教模式为主,但其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如支教可持续性差,效果不明显,成本过高,支教老师的安全和生活难以得到保障,支教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等。但线上支教几乎不存在以上问题,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线上支教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通过网络可以达到全国资源共享,实现“零距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互动学习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调研显示,云南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基本覆盖网络和配备计算机,使大范围投入线上艺术支教距离成功更进一步。2020年以来,线上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教育,是推进高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探索。据统计,截止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10.79亿,且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为主。线上艺术教育正是利用这一时代特点,与互联网传播快、影响广、普及率高等优点相结合。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开始到云南偏远地区,承担起教育重任。调查显示,约有50%以上的云南高校艺术大学生在空闲时愿意参加支教活动。支教不仅能解决云南偏远地区艺术教育的现状,也能锻炼和磨砺当代大学生,使他们尽早的适应和步入社会,为以后加入教师行列作充分的准备。

5 结语

对于云南偏远地区的学生,支教教师带去的不仅是艺术理论知识,还有艺术与社会碰撞产生的新思想、新理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了解艺术,培养健全的人格。艺术教育在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完善人的素质方面起着独特作用。线上艺术支教以网络志愿服务方式,让受过高等教育的艺术类学生或工作者去从事支教,能有效提升云南偏远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水平,在开设艺术课程的同时,开展艺术课外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部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更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缓解云南偏远地区艺术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应大力推进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艺术支教,才能快速解决教育公平和教学资源均衡分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0-07-29)[2020-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马明镜,周柳芝,马永春.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互联网 + 支教”模式的探索[J].智库时代,2020,(04).

[3]吕衍祥,徐世雨.“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支教新模式探索[J].高校管理,2018,(12).

[4]蒋好著.弘扬“红船精神”,搭建高师院校研究生支教团实践育人平臺——以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支团为例 [J]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Ⅱ辑;高等教育;山西青年,2018,(07).

[5]张冲郭,曦婷.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乡村美育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09).

[6]张宝.远程支教社区平台设计与开发——以北京西城教育研修网支教社区平台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04).

[7]张彩娟.校地共建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平台的条件与路径——基于教育帮扶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06).

[8]邢胜男.S校“互联网+”远程在线美术专业支教Y县的实践总结与反思[J].社会科学Ⅱ辑; 信息科技,2021,(06).

[9]吴小春,宋立会,魏津,张东娜.艺术院校支教社团建设及运行研究——以河北美术学院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0,(04).

[10]王志飞,梁晓琳,张宇奇.“互联网+支教”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信息科技,2022,(02).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支教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浅谈互联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传播学门外的互联网技术反思:《Daedalus》互联网专辑剖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