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沛隆 南 菲
(西安欧亚学院,西安 710065)
党史作为新形势下历史学习重要的内容,是中国发展历史中独特且重要的一环,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政治方向、保持清醒头脑、提升当代大学生政治觉悟的关键,因此是我国各级高校共同努力构筑的政治优势。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会贯通,这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关键。随着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高校“四史教育”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凝聚高校大学生精神力量的载体和“压舱石”,也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培育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有效策略,使得教育常态化,并用长效机制保证学习的效果,积极用红色资源的科学性和发展性,以党史为助推,牢记历史,不忘初心,聚焦立德树人教育方向,为“党管教育”全面落实,有效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常、抓细、抓出成效。大学生应该通过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从发展的视角认清楚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结合中国史、世界史的发展脉络进行综合学习,从而使自己可以用正确的历史观去面对工作、生活、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波动,为自身政治坚定、思想成熟打下基础[1]。为了保持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定力,必须将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形成体系化、常态化、科学化的轨道,确保教育入脑入心,学习久久为功。
党的二十大对于党史的学习讲求守正创新、与时俱进,需要更好地用新时代的辩证思维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此作为踔厉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之源。建党百年的历史证明,党的理论基础、政策指导性、发展先进性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大学生只有深入学习这些理论和政策依据,才能在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与变局中,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努力。
党建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引领,同时也是指导各级建设发展重要的基础,更是党在基层核心作用发挥的载体,只有把高校党建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抓落实、抓创新,才能确保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过程科学、缜密,确保学习的路径正确[2]。高校作为落实社会主义教学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办学方针的“主阵地”,必须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抓好经常性的学习、讨论。作为社会主义教育重要的受众,大学生必须始终保持着初心、使命,为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价值体系,成为又红又专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党的路线的践行者。而党史是我党诞生、发展、壮大的“路线图”,更是我党先进性的重要彰显。用党史学习教育指导高校教学发展,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构建,其教育内核孕育着党建的光辉,也是党的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发展、党建作用的不断发挥,组织发力、党员示范成为各级高校“四史教育”工作重要的政治工作抓手。因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任务的艰巨性,更需要用高校丰富的党建实践来凝心聚力,同时通过组织凝聚力量,聚指成拳,用党员师资队伍的模范带头,团结更多的干部群众,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不断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力和学习兴趣。以党建为支撑,引入党史发展脉络,引经据典才能积极团结高校发展过程中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百年建党的磅礴力量,使其成为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在新形势、新发展理念下更快、更好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的人才培育目标是致力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区域发展的建设力量,只有用党史学习教育对其学习进行指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以史明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为核心,不断团结凝聚力量、指引方向、落实党的政策,为基层党建奠定更为深厚的党史基础。只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防微杜渐,才能更好地将党的思想先进性融入新发展理念,使大学生治学的目的与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维护党的权威,保持党对高校教育的突出指导作用,发挥党员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对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有效的监督,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课堂,与新发展相得益彰,也确保当代大学生思想过关、政治过硬。
建党百年以来,党的理论基础、政策指导性、发展先进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理论和政策依据,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聚力凝心、融入红色基因、开创特色长效机制学习的最好保证。
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性强,现实指导意义显著,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记忆相关知识点,更需要旁征博引,将我党发展的各个历史节点的脉络串联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科技、对外交流等六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特征,形成清晰的党史学习教育脉络。通过深入研究党史学习教育要求,不断将党的发展过程中经典的历史史实、关键人物、重大事件讲解得更加易懂,积极用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去注释党史发展规律,将我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化整为零,并分解到各类教育学习的情境设计中,并在这种情境中提前构建学习的思考点,对关键史实进行深入探讨,使大学生在辨析中能够跟上历史发展思路,融会贯通,进入情境创设的党史学习教育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深刻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个真理,贴近时代、社会和生活,让党史记忆在常态的学习中与时俱进,达到最佳的长效学习效果。
红色基因的融入对于党史学习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经常性的工作,经常化、科学化,才能确保社会主义高校的政治优越性得到发挥。高等学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思政理论教学在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史学发展等领域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常态化的教育过程,将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特色和教育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高校党史发展中重要的抓手。结合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成果,高校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可以重点介绍与党史有关的具体内容。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在“一国两制”背景下,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以此为红色教育资源,给大学生更多的社会发展史学习成果展示,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将现代世界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节点进行汇总学习,从而从各个历史时期的共性与特点中得到更多的学习体会。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果的历史学习中,可以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的巨大成就作为教育辅导,让大学生体会新发展理念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延伸到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史实,了解我党在历史上对社会发展做出的科学指导,使大家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党史学习教育贴近现实,结合社会发展历程,积极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历史观点,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突出作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一直是现代人们作为鉴戒的重要依据。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过程,应该将党史作为线索,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认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助力他们的思想成长和思维发展。党史作为近现代中国史的光辉篇章,是我国近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历史成果汇总,可以通过学习,使得高校党员干部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进程,并且积极体会社会主义发展及共产主义实现之间的唯物历史观发展过程。
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养成,对于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学出成效、入脑入心具有积极的作用。党史学习教育与历史教育既有共通点,也有差异处,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围绕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政治思想发展潜力,通过学习、分析、思辨,提升学习中的大局意识,将明党史、知党恩作为主题主线[4]。建党百年的恢宏画卷,向我们展现了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领导者,通过唯物史观,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在任何现实条件下,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够正确面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且用符合中国特色的方法、实践去加以解决。
党史作为大学生党员践行入党誓词、规范党员模范作用的理论指导,必须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研究党史、分析党史、发展党史,积极转变历史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分立的情况,用新发展的理念宣扬党史,用更加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推陈出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用切实有效的宣讲观点和教学理念,启迪大学生的历史思维,传导党的发展理念,用专业的教学方式、创新的理论落点、丰富的实践内容、经常性的学习讨论,引导大家积极思考党的发展史,以形成更为深厚的党史积淀,也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创新在任何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要,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创新思维也是激发其创造力和思维碰撞的关键。应该注重创新学习方案,不断推陈出新,将重大红色历史事件用现代的语言体系和风格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借以提升学习效果。
只有学会辩证、科学地分析历史、解决问题,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对于经典的红色事件,如党的诞生、南昌起义、新中国建立、香港回归等与人类历史发展的要素科学结合,融汇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带给他们对于党史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凭借党史学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结合的方法,通过介绍真实的党史事件,让大家从心里对党的诞生与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学习的热情。利用红色事件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既是更好地开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又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阶梯”,可以通过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极思考,培养良好的唯物史观,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潜能,结合他们“辩思”的特点,为其“学他人之长,滋养个人修为”打下坚实基础。
新时代高校党建承担着为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历史重任,不但需要提升组织建设发展格局,更需要紧跟时代脉搏,以史明志,赓续红色基因,以党建为抓手,立根树魂,以党史为鉴,锚定方向,铸牢思想防线,确保学校建设向着正确的发展方向生根发芽,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涉及思想灵魂地学习过程,相较于高校其他教育,其作用突出,只有积极地学习党史、通过党的历史发展认识党领导中国革命及发展的实践,才能从自身的理解出发,做出触及灵魂的思考,这种思考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党建的现实结合,用发展的观点促进铸魂立德。在高校大学生教学、管理领域开展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用党史讲党史,而应该更多地从党史的发展内涵出发,通过建党百年过程中的革命实践过程,用鲜活的历史实例,给大学生构建思想碰撞和学习讨论的舞台。用我党发展的曲折历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教材,客观分析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困难,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科学、求实、发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观念,从而真学、真信、真懂,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厚实理论基础,打牢思想根基,以建党百年的发展经验为蓝本,树立远大理想。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最高学府,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理念,这就要求用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强基固本,构建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以史明志汇聚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担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