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发展路径探索

2024-01-26 18:05:52陈可欣
广东蚕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农产品数字化数字

陈可欣

数字农业发展路径探索

陈可欣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4)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文章介绍了数字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农业扶持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涵盖农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等优化路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数字农业;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2023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农业也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新时代农业现代化以信息化、数字化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核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本文就数字农业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的发展路径,以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数字农业的概念

数字农业的概念是于1997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正式提出的,是“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化地球”等新概念的引申。数字农业是指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设计、控制、管理[1]。通过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农业各环节,以数字化技术重塑农业,使农业生产活动可按照降成本、改环境、提产量、增品质等人类需求的目标发展。

建设数字农业,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学、植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基础学科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对农作物、土壤的实时监测,采集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病虫害与水肥情况等信息,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现象,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 数字农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1 有益于增加农民收入

数字农业利用大数据技术、遥感技术对种植过程和养殖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预防自然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提高生产效益;利用智能系统和自动化技术,既能节省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劳动力,又能减少生产资料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电商平台宣传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而实现增收致富。

2.2 有利于持续提升农业生产主体的素质

数字农业要求农业生产主体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及智慧化系统。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内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如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物流等方面的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利用等技术[2]。培训形式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外出培训与就地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通过终身化的培训,使农民掌握数字农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2.3 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节能、精准灌溉,能够有效解决土地水土流失、反渗透、盐碱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引导农民科学化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效益最大化;全方位检测和调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要素投入,尤其是规范化学农药使用方式,从根本上减少农药残留污染,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数字农业的支持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更精准,农产品品质评价标准更加明确。

2.4 有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阶段性供应不足与供过于求并存,需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农业经营结构和生产结构两方面[3]。数字农业的落实,势必要调整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多元经营”,其催生出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数字技术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助力农业高效发展。数字农业相关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管理和监测,帮助农户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有效供给,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

3 数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与农业数字技术有关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致使农村农业大数据平台难以成形,农村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缓慢。除此之外,我国尚未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农情监测系统,缺乏针对不同区域的监测数据平台,还缺乏针对不同地域特点的信息采集工具和设备;一些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数量少,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也不高。

3.2 数字农业扶持机制有待持续完善

目前,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仍然是由政府主导,缺乏成熟的运作机制。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及多项相关政策对数字农业的发展给予扶持和指导,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偏差,导致数字农业与乡村产业发展融合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在有关政府部门、数字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力推动之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若干区域性、行业性的信息平台和公共数据中心,但是这些平台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运作效率。

3.3 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数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然而,在数字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却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受城镇化影响,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问题加剧。大量青年前往城市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留守人员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程度较低,难以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4]。第二,缺乏复合型人才。数字农业迅速发展,要求相关高等院校培养大量农学和管理学的复合型人才,但各院校并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因而造成数字农业人才短缺的局面[5]。

3.4 数字农业生产管理体系欠缺

在数字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并未得到及时的升级。具体而言,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农业种养精准化程度偏低。农业生产数据采集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环境检测存在不精准的问题,致使农作物生命周期的精确化管理难以实现。第二,农产品市场行情资讯更新不及时。由于未能及时获得最新市场行情资讯,农业经营者难以制定正确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易导致农产品滞销。第三,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迟滞。受传统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影响,大多数经营者未能将相关的财务现状及时准确地上传至有关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4 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4.1 完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是实现农业数字化的前提条件。首先,政府应加强乡村带宽工程建设,增加乡村基站数量并定期检修,解决农村地区存在的互联网覆盖率较低、网络信号差等问题,为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提供设施保障。其次,配备农业信息采集、加工与分析工具,收集当地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及农业种质资源数据等,导入智慧化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起符合当地情况的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在建立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需协同建设其他配套设施。例如,改善农产品物流运输设施、构建物流网点、加强本地区冷链输送网络建设,提高物流枢纽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保障。

4.2 优化数字农业扶持机制

通过优化政策扶持机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第一,完善数字农业政策体系。国家已经先后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及其他各类有关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数字乡村建设顶层设计和政策框架基本成形。地方政府需结合地方数字环境和资源等因素,对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出台符合当地发展规律的数字农业建设政策和措施。例如,浙江省支持山区26县开展电子商务助农,加快“网上农博”县域全覆盖。第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健全奖励机制。对参与到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工作中的科技公司和涉农企业给予相应奖励或减免税收。例如,奖励当年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农业的农业经营主体,奖励该年在解决农业发展难题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农业社会服务组织。第三,加大对数字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各地政府应当将数字农业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工程来抓,落实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的资金政策,打通多元资金扶持通道,为数字农业提供经费保障。

4.3 加强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实现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一方面,政府牵头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根据学校教学情况,设置农业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联合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例如农业专业联合信息技术专业、管理专业培养。根据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地方政府与各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毕业后直接输送至乡村地区,助力当地数字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落实农村地区数字化人才的常态化培训。在当地农村开设固定培训点,开展专业农业知识、信息化农业生产系统操作、智能化农机具使用等培训工作。对于通识性和政策性知识,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农民进行远程教育培训和指导,或发放相关学习资料供农民自主学习;实操性较强的内容,可带领农民赴数字农业示范区开展集中观摩学习活动,或安排专家到现场进行讲授指导。最后,健全数字农业人才引进机制。地方政府可给予丰厚补贴条件,吸引来自高校和城镇的数字化人才向乡村下沉;也可以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基地共建、技术人才引进及共享等方式实现人才的流转。

4.4 构建涵盖农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涵盖农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后续营销等诸多环节。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制定农业生产营销计划提供有效指导,辅助政府部门、农业企业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做出正确决策。首先,在农业种养环节,建立环境监测系统、节水灌溉系统、自动化投喂系统等,实现种植和养殖的监测与动态管理,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在农产品营销环节,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商+追溯体系”模式。其次,电商平台拥有先进的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技术与物流体系,聚集了大量农产品生产者与经销商,能够有效把握农产品生产者信息、物流信息和价格信息,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6]。最后,在数字农业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也应进行数字化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各方主体应秉持诚信自愿原则将财务信息上传至平台,在共享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实现财务预算、控制、分析的信息化动态管理,为各方主体制定决策和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5 结语

农业数字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应当充分探析当前我国数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在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农业扶持机制完善、数字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快构建涵盖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农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赋能乡村振兴,使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型为“农业强国”。

[1]田娜,杨晓文,单东林,等.我国数字农业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4):210-213.

[2]王红,赵锁劳,张岳,等.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探究与实践[J].南方农业,2022,16(8):173-175.

[3]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2):104-115.

[4]葛峰,许秋霜.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J].广东蚕业,2022,56(10):146-149.

[5]赵星磊,高日升.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及数字农业发展路径[J].广东蚕业,2022,56(12):83-85.

[6]赵丙奇,章合杰.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的运行机理和实施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1(8):52-62.

F323;F49

A

2095-1205(2023)11-115-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3.11.34

陈可欣(2000—),女,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等教育、农村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农产品数字化数字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