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双双
近年来,优化养老布局、探索多元化医养结合新模式,缓解居家不方便就医、医院不方便养老的现实难题仍大有可为。
当问及青年人,幸福是什么?答案不尽相同。当问及老年人,幸福是什么?答案不谋而合: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2005年,上海率先提出了“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即老年人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不过,2023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通过调查发现,北京99%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选择机构等方式养老。
由此可见,优化养老布局、探索多元化医养结合新模式,缓解居家不方便就医、医院不方便养老的现实难题仍大有可为。
社区医院:保障“家门口”就医
“现在,步行10分钟就可以就医、拿药,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家住重庆市渝中区的韦培高兴地说,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保障了居民“家门口”就医。
韦培患有慢性高血压多年,是上清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在家庭医生吕俊的指导下,定期检查、规律吃药,血压保持稳定状态。吕俊向记者介绍,“我们还建立了微信群,签约居民可以随时线上问诊,团队里的家庭医生会及时解答,需要时也会上门服务。”
據悉,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率居全国第二。渝中区素有重庆“母城”之称,预计到2025年常住人口为56.8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2.5万,老龄化率达22.01%,如何利用好城市资源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成为老龄化治理的必答题。
上清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重庆市打造“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生动缩影。在这里,专家门诊、全科诊室、中医馆、慢性病管理科、口腔科、康复理疗科、放射科等科室一应俱全。据中心主任钟宇介绍,这里是重庆市全科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强化“全科+专科+专病”的联动,范围覆盖上清寺街道7个居委会,常住人口总数为52185人,常住住户数为19381户,区内居民都可以在10分钟以内到达中心。
近年来,社区康养服务版块逐渐成为大健康产业的一大分支。这得益于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统筹推进医养服务。比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重庆市渝中区多措并举下,成效显而易见。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渝中区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机构标准化率100%,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城心医养:更近人间烟火气
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养老服务细分日渐成为焦点,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涌入了无数竞争者。这一背景下,具备雄厚资金的保险业纷纷布局养老社区,打造“保险+服务”新模式,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
“我住在这里两年半了,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到专业的医疗照护,都很方便,跟在家一样。”今年83岁的孙阿姨因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选择入住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这是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家保险”)打造的首批城心医养社区样本之一。
不同于其他保险公司普遍选择在城市近郊买地自建养老社区,大家保险另辟蹊径,在城市核心区租赁物业改造养老社区,相对整体投资少,回本周期短。通过市场调研与观察,大家保险发现,老年人不舍得远离子女,还希望离最好的医疗资源近。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洞悉,大家保险确定了 “临近医疗,亲近子女,更近人间烟火”的“城心养老”模式。
“除了依托附近的三甲医院,我们社区自身设置了内科、中医科、康复科、全科、检验科、超声科等处室,配备了30余名医护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也可以参与医疗报销。”大家健投运营管理部总经理、朝阳社区院长杨恕向记者介绍,截至2023年年底,朝阳城心社区已入住620名老年人,入住率超过95%。
医养结合,“医”是基础,“养”是核心。作为高品质养老社区,大家的家城心社区按“模块化、专业化、人性化”打造康养服务体系,推出了“医疗、康复、护理、康乐、旅行、安居、膳食、疗愈”八大服务模块,并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形成定制化服务方案,助推“养老”走向“享老”。据了解,朝阳城心社区住宿费为1-2万/月、餐食费1800元/月,满足高收入客户群的医养需求。
历经四年,大家保险投资的养老服务网络初具规模。目前其已在北京、南昌、天津、成都、太原、长沙、济南、杭州等13个城市完成15个城心医养社区布局,通过探索差异化路径,为发展新时代养老产业开辟了新的赛道。
远程问诊:市场前景更广阔
2023年12月13日,北京大雪纷飞,气温骤降,但北京老年医院的医生们却忙得热火朝天。2019年,这里依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数据平台,搭建了北京老年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致力于为北京社区及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优质、规范、便捷、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我们针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卫生服务需求,搭建了北京市‘1+17+N+X’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刘小鹏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结合17家区级医疗机构及N家辖区医疗机构,实现了17个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100余家医养结合机构联网,初步搭建全市老年健康体系核心架构,潜在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老年人口约46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21.3%,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加速趋势。“现在,北京每天新增60岁以上人口640人,按此速度,北京从中度老龄化社会发展到重度老龄化社会只需十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介绍说。
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刘小鹏表示,“北京老年医院的医疗资源丰富,院内不同专业的临床专家随时可以通过远程平台,为来自社区或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目前,平台主要提供服务类型有:远程咨询与会诊、健康预警、双向转诊、网络科普教育课堂等。未来,北京老年医院计划在服务京津冀的基础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更多地区。
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始终是中国老龄化产业的核心。2023年12月17日,第三届老龄中国发展大会传递出信息:2030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化人口达4亿,老龄化产业将近13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在日本,银发经济总量达1.1万亿美元,与20年前相比几乎翻了一番,占全部消费的近50%。与之类似,欧盟的银发经济年增长率为5%。国际经验表明,尽管人口老龄化为社会带来诸多挑战,但也创造了银发经济新蓝海。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未来,伴随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需求持续扩大,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也是推进国内经济增长和供给侧改革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