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人民观

2024-01-26 13:55梁文凤崔苗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周恩来为人民服务

梁文凤 崔苗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和新中国开国总理的周恩来,对人民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了毕生的思考与实践。其人民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民历史观,即厘清力量之源,依赖于民。二是人民利益观,即时刻为民着想,造福于民。三是人民民主观,即克服官僚主义,取信于民。周恩来的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典范,在我国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坚持和发扬周恩来的人民观,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着力点:首先,政治层面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其次,经济层面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此外,社会层面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建设。

[关键词]周恩来;人民观;为人民服务

[作者简介]梁文凤,中共淮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江苏淮安 223005;崔苗,中共延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陕西延安 716000。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8-0014-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讲话上强调,周恩来同志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

周恩来的人民观来源于多个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周恩来是最早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共领导人之一。1922年3月,24岁的周恩来在给觉悟社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②正是因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周恩来在一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③周恩来的人民观,又是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智慧基础的。周恩来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从6岁起就在外祖父家阅读了大量的古典书籍。儒家的德治、仁政、爱人等道德观念,墨家的尚贤、兼爱等学说,道家的柔和、无私等观点,浸染、熏陶了幼年的周恩来。同时,西方近代民主观念是周恩来人民观的重要思想启蒙。周恩来曾被姨表舅(嗣母的姨兄)龚荫荪主动接到龚氏家塾寄读。龚家有丰富的藏书,其中一些是宣传近代科学与西洋文明的书刊。由此,周恩来曾称龚为自己政治上的启蒙老师。南开时期,他广泛阅读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和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著作。1916年,周恩来发表了著名的哲学论文《老聘、赫胥黎二氏学说异同辨》,这篇哲学著作通篇闪耀着他反对权威,崇尚独立思考,看重人的主体意识和民主精神。近代中国社会民族危亡之际的特殊国情是周恩来人民观形成的时代条件。此外,淮阴的地域文化,母教仁慈、礼让,这些家庭因素深刻地影响了周恩来的人格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对周恩来人民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和新中国开国总理的周恩来同志,对人民观进行了毕生的思考与实践,其人民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周恩来的人民历史观。即厘清力量之源,依赖于民。首先,树立人民群众至上观点。周恩来从唯物史观出发,旗帜鲜明地指出:“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归根到底,一切胜利的取得是依靠人民的力量。”④所以周恩来始终把群众利益置于个人之上。1959年9月,周总理第二次到密云水库视察时,看到水库沙盘模型上没有移民标志,就对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说,你们的模型图表中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修密云水库有5万人需要迁移,你们对这5万人作了安排没有?你们这是见物不见人啊,是一条腿走路,是走不好的。其次,相信和尊重人民群众。周恩来始终认为,领导者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必须尊重群众、相信群众,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天,周恩来就把人称“猪鬃大王”的猪鬃出口商古耕虞请到中南海的家里,对他进行了恳切的谈话,并把新中国猪鬃公司全权交给古耕虞负责。古耕虞在事后感慨道:“周总理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⑤此外,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周恩来一贯认为,群众比我们智慧多、办法多,要先恭恭敬敬的当学生,然后才能提出指导性意见。因此,他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吴春安两次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会议,周总理都接见了他,并且认真地听他谈如何施肥、选种、下种、管理等一整套种植棉花的方法,有时为了弄清楚种植棉花的一个细节,周总理常常要问他好几次。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担任总理的生涯中,周恩来始终把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到“我们搞经济建设,搞科学文化建设也要靠六亿五千万人民。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⑥

周恩来的人民利益观。即时刻为民着想,造福于民。周恩来认为,权力就是人民赋予的责任。周总理自己不恋权位,也从不把权力赋予家人和亲属。他对妻子邓颖超同志的“限职、压薪”和对晚辈的“十条家规”便是权不谋私的佐证。周恩来心里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时刻关心人民的安危冷暖。1975年2月,周恩来的病情已相当严重了。一天,他刚做完手术,还没有下手术台,就把时任中国肿瘤医院院长的李冰叫到跟前,用细微的声音吃力地说,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的情况,你知道不知道?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李冰万万没有想到,正在同癌症作斗争的总理,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惦念的却是万里之外的广大矿工!周恩来同志任开国总理长达26年,始终坚持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的一致性。他在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亲自抓粮食工作的例子,就可见他利为民所谋和亲民、爱民的崇高精神风貌。据文献档案记载,1960年6月至1962年9月的两年4个月中,周恩来关于粮食问题的谈话有115次。从总理办公室退给粮食部办公厅现存的32张表格中,周恩来改动的笔迹有994处。仅《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三年度粮食生产产量和征购的估算》这张表格上,他用红蓝铅笔做的标记就多达145处,调整和修改数字40处,批注数字70处,批注文字7处,在表格旁边计算数字6处。这些统计数字,生动地体现了周恩来同志关心人民疾苦的拳拳爱心。周恩来同志自觉地遵循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不谋私、情为民所系动真容、利为民所谋勤操劳。

周恩来的人民民主观。即克服官僚主义,取信于民。周恩来一向尊崇民主、弘扬民主、注重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建设。首先,明辨官僚主义的表现。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系统地对官僚主义的表现给以描绘,他按官僚主义的不同表现列举了二十种,如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等等。如果没有平常的细心观察,没有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心,没有对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的精神,没有公仆意识,是总结不出来的。其次,分析官僚主义的危害。周恩来认为,官僚主义严重违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实干兴邦的严重障碍。周恩来认为,用人工作中,乱点鸳鸯谱的情况,是对待人才的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必须纠正,以便把人才用在最需要的地方。1956年他看到一份材料,反映轻工业部所属五个单位的高级知识分子中,安排使用不当,用非所学的竟占差不多10%。他惊讶地说,这是多么严重的损失!并气愤地指出,那种马列主义懂得较多,天天谈政治,但在专业上钻不进去,搞不出成绩的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而不能让他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此外,提出官僚主义的治本之策。周恩来认为,树立平等观点,最主要的是强化党群、干群、上下级间的平等意识,尤其要从党员、干部和上级机关抓起。1961年6月19日,他指出“我们要造成民主风气,首先要改变干部的作风;改变干部的作风首先要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⑦尽管周恩来同志的威望相当高,革命经验相当丰富,但他从来都以平等一员的资格出现。他是全国政协主席,但他却说:“在政协里边,在我们个人的来往当中,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有领导机关和政策才是代表领导的。”⑧

周恩来的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典范,在我国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坚持和发扬周恩来的人民观,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着力点。

首先,政治层面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1956年,周恩来针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现状敏锐地指出,苏联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过分集中也可能危及民主。所以我们“要时常警惕,要经常注意扩大民主,这一点更带有本质的意义。”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愛国统一战线⑩。

其次,经济层面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周恩来在1937年发表《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人民观宣言》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奋斗的总的目标之一是:‘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人民观民生活’,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阐发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促进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推动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绿色发展;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坚持开放发展;推动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享发展。

此外,社会层面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建设。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⑫因此,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等⑬。

[注释]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7.

②周恩来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9.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27.

④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74.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不尽的思念[M].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85.

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99.

⑦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24.

⑧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93.

⑨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07.

⑩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7-39.

⑪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77.

⑫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2.

⑬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48.■

猜你喜欢
周恩来为人民服务
论周恩来对新四军的卓越贡献
浅谈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贡献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坚守“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推动保险事业发展
“不忘初心”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