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震 赵非凡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闵行 201103)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薹、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也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黄曲条跳甲的幼虫、成虫均可危害蔬菜作物,其幼虫栖息土中,初孵幼虫啃食根部表皮,低龄幼虫剥食根皮,高龄幼虫可深入主根皮层内危害,形成虫道,造成植株腐烂;成虫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被害植株的叶片出现大量孔洞,导致叶菜品质严重下降,甚至失去商品价值。近年来,上海郊区十字花科蔬菜生产损失严重。据统计,上海郊区每年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受害面积高达3.27万hm2,蔬菜损失量超过2.4万t。
黄曲条跳甲在上海郊区1 年发生7~8 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中潜伏越冬,翌年春季当气温达10 ℃以上时开始取食叶片;盛发期为4月底~6月底和9月中旬~11月上旬。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和温度、湿度关系密切,其发生适温为21~30 ℃,低于20 ℃或高于30 ℃成虫活动明显减少[1]。夏季高温季节,黄曲条跳甲食量剧减,繁殖率下降,并有蛰伏现象,发生较轻。相对湿度低于90%,不利于黄曲条跳甲的卵孵化。
黄曲条跳甲属寡足食性害虫,偏嗜十字花科蔬菜,分布广、危害重,主要危害白菜、萝卜、油菜、甘蓝、花椰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同时也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作物,轮作可降低其发生程度。黄曲条跳甲的成虫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2],且具有跳跃、迁移危害性,多栖息在植物叶背、根部及土缝中,遇惊动即跳跃逃避,极难防治[3]。上午8~10点、下午4~6点黄曲条跳甲活动较频繁,常在2片菜叶接触处、菜心内或贴地菜叶背面集中取食,造成叶片出现大量孔洞,甚至只剩叶脉。黄曲条跳甲的幼虫生活在地下,专门蛀食寄主根部皮层,使其表面形成若干不规则的条状疤痕,也可咬断须根,导致地上部分叶片由内到外发黄甚至枯萎死亡,影响齐苗。黄曲条跳甲的成虫和幼虫啃食后造成的伤口还使植株易感染软腐病。
黄曲条跳甲属于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其鞘翅极不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因此,黄曲条跳甲在防治上应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一是清除菜地残株落叶,铲除田间、路边杂草,消灭其越冬场所和食料基地;整枝时摘除老叶、黄叶,并及时带出田外,集中掩埋、沤制。二是播前深耕晒土,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消灭部分蛹。三是与葱蒜类蔬菜等作物轮作,也可与具挥发性气味的蔬菜作物间作、混作或者套种,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重茬连作,有条件的地块可以铺设地膜,防止成虫在根部产卵。
2.2.1 防虫网阻隔
防虫网是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经拉丝制造而成的网状织物,形似纱窗,为新型覆盖材料。防虫网具有透光、适度遮光等作用,不仅能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还可抵御暴雨冲刷和冰雹侵袭等自然灾害。覆盖防虫网之前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和田间杂草等,然后用药剂处理土壤,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夏秋季节蔬菜栽培[4],一般选用30~40 目(孔径0.425~0.600 mm)的防虫网。
2.2.2 全降解黄色诱虫板诱杀
黄曲条跳甲对黄色有趋性,但其跳跃高度有限,黄色诱虫板悬挂的高度和密度应根据作物的种类、生长期和田间虫口基数而定。诱杀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黄曲条跳甲,黄色诱虫板底部一般距地面5 cm,每667 m2悬挂25~30 张。打药施肥时,尽量避开黄色诱虫板,以保证其杀虫效果和使用寿命。黄色诱虫板粘满害虫后,及时更换。
2.3.1 黄曲条跳甲性信息素
将黄曲条跳甲诱芯固定于粘虫板中间,粘虫板底部距地面5 cm,每667 m2悬挂15~20 套,即每隔6~7 m悬挂1 套。定期观察诱虫板上的虫口数量,虫板黏满害虫后应及时更换,1 个月左右更换1 次诱芯。诱芯使用前应在冰箱中冷藏保存,一旦打开包装,尽早用完,未用完的诱芯应密封冷藏保存,不易长期存放。
2.3.2 生物农药
可选用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每667 m2施60~90 mL)或0.3%苦皮藤素水乳剂(每667 m2施100~120 mL)或32000IU/mg苏云金杆菌G033A可湿性粉剂(每667 m2施150~200 g)兑水均匀喷雾防治。药剂应存放在低于25 ℃的干燥阴凉库房内,不宜与碱性物质混用。
黄曲条跳甲的化学防治分为幼虫防治和成虫防治。
2.4.1 幼虫防治
土壤翻耕时每667 m2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3~4 kg,可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幼虫,降低虫口基数,控制苗期虫害发生程度。
2.4.2 成虫防治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注意轮换使用药剂,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可选用28%杀虫环·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每667 m2施30~40 g)或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每667 m2施14~16 mL)兑水均匀喷雾防治。高温季节的中午阳光强烈,黄曲条跳甲能飞善跳,成虫大多潜回土中,为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应在早上7~8时或下午5~6 时施药,施药时喷湿土壤,并做到喷透、喷匀。田块较宽的,应先喷四周,包围杀虫;狭长田块,可先喷一端,再从另一端喷过去,做到“围追堵截”,防止成虫逃窜。施药动作宜轻,以免惊扰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