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刚 张洪菊 林升华
(凉山州蚕种场,四川 德昌 615512)
原原母种繁育不仅承担家蚕种质资源的继代任务,还要担负原原种的繁育任务。桑蚕母种种性维持不仅直接关系到各级蚕种的繁育品质,对蚕品种使用推广也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凉山州蚕种场生产实际,谈谈原原母种种性维持的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原原母种繁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对从业技术人员要求较高。从事该项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在繁育过程中能区分蚕品种在饲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遗传基因形成的还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准确掌握每个品种在不同时期变化特点。因此选任选种组工作人员时应十分慎重。选派技术员不仅要技术过硬、思想积极上进、工作责任心强,且必须要有3 年以上的生产一线实践经验。而一旦担任选种技术员后不轻易调换岗位,以确保选育工作的连续、稳定。同时参与选种工作的成员必须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具备养蚕基本技能,能做好繁育各阶段的具体工作。蚕期生产中,凉山州蚕种场一直坚持执行每日4 次饲育,人员分工合理,养蚕前按照饲育量合理计划劳动力,在收蚁时人员一次性全部到岗,并将人员进行分组,每天2 班,分白班和夜班轮流轮值操作,技术人员和班长分工全时段跟班管理和指导。
凉山州蚕种场现繁育母种有 “781A(B)”“7532A(B)”“菁松A(B)”“皓月A(B)”“871A(B)”“872A(B)”等3 对育成品种的12 个品系,除“871A(B)”“872A(B)”只作种质资源保存继代繁育外,其余品种即继代又繁育原原种。采用春繁秋用、秋繁春用的方法继代,在多年多代的繁育过程中严格遵守家蚕选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将“五选”工作贯彻落实到位,各品种遗传性状和经济性能都保持稳定水平。特别是繁育的一代杂交蚕种“781×7532”、“菁松×皓月”等优良品种深受蚕农和茧丝企业喜爱,是目前攀西、云南等多个蚕区的当家推广品种。
凉山州蚕种场实行原原母种繁育继代与原原种制造同时进行,生产的原原种均为自产自用,在生产原原种过程中选择最优蛾区中最优个体进行母种继代。原原种繁育量则结合原种的需求确定当年当季原原种留种蛾区数和制种数量。为保证种质资源的优势基因不丢失,保存继代品种除实行春秋两季均繁育继代的方式外,含多化性血缘品种还采用秋繁的基础上适当给予一定高温冲击,以增强品种抗逆性。同时在继代过程中,凉山州蚕种场还不定期地在异地引种回场进行饲育比较,发现优良系统及时替换,并采用回交充血等方式进行复壮,在维持品种固有性状的基础上稳定其经济性状,延长品种的推广使用年限。
原原母种选择,注重蛾区选择优于个体选择,体质选择优于茧质选择,而茧期选择优于其他时期选择,同时考虑后期经济性状表现。选择中不突出某些个别指标,注重每个指标均衡。斑纹、体形、茧形的选择符合品种合固有性状,数量性状(如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则坚持“去两头、留中间”原则进行选择。
选卵:蚕种浴消前后、进入催青室催青前、点青进入黑暗处理时、收蚁点数卵壳后各选择1次。
选蚕:小蚕期眠起不齐迟眠蚕较多的蛾区作淘汰处理,大蚕期小蚕发生多、发现有不符合该品系固有性状蚕的饲育区视其情况作蛾区或个体淘汰。
选茧:不符合品种性状的茧、病态、半病态茧、同宫茧,以及茧质成绩不符合入选范围的种茧均作淘汰处理。
选蛹:削茧调查和称量环节有异常的蛹一律淘汰。
选蛾:苗尾蛾及大肚饿、卷翅蛾等不良蛾等均作淘汰。
谱系图是原原母种繁育有序开展的首要保障,是各品系血缘关系和成绩的完整体现,是进行选育工作的主要依据。每季蚕期制种结束后,及时将本季选留原原母种情况录入谱系表。方便后期追本溯源(查阅亲代来源和各小系血缘关系等),对维持种性稳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出库时清理核对各品系有无混杂,淘汰产附差、死卵、不受精卵多的母种,催青母种进行点数不良卵并记载。蚕种点青后用0.3%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卵面消毒;待转青时进行1 次选择,选留不良卵少,卵量适中,转青齐一的母种包种备用。
母种抗逆性较差,需精细饲养,要创造优良蚕期饲育环境,确保各龄期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尽可能做到饲育环境一致,高温时期在保障蚕正常生命温度环境的前提下,减少空调使用频率。严格分区管理,实行单蛾育,严防品种混杂。小蚕期高温多湿,大蚕期通风排湿。挑选优质桑叶喂养,良桑饱食,适时加眠网,及时除沙扩座,保障蚕体质强健,加强4 龄造卵期蚕期饲育管理,根据不同品种食桑量不同特点,及时补桑,给桑时要均匀,避免桑叶堆积,箔内余桑过多。
上蔟约60 h 后结合眼看手摸掌握好采茧适期,采茧后及时将蚕茧摊好铺平,防止堆积发热,减少缩尾蛹发生;通过眼看手触方式选出同宫茧、畸形茧、薄头茧、薄皮茧、小茧、扁茧、胴切茧、破风茧、棉茧等,选中普通茧在饲育登记调查表内记载登记,并分类放置。
种茧保护温度24 ℃环境中,春季7 足天,秋季8 足天进行调查。全茧量调查采取随机抽取雌雄蛹各20 颗称量调查,结束后将蚕蛹及时对号还原茧壳内。通过综合评比方法对入选原原母种的区剖茧鉴蛹、区分雌雄,再进行个体称量,每个品种个体称量结束后对个体茧质成绩进行集中度打表,根据集中度,在个体调查表上勾选留种个体。
技术人员通过谱系表及综合成绩整理出各蛾区交配形式,一般采用同母号异蛾区进行交配,制种前认真核对各蛾区饲育号,在每个蚕箔上挂上标签写上交配方式及雌、雄符号便于制种操作。一般将雌蛹放置于温度较高的上层,雄蛾区放在温度较低下层。交配时统一标准,将写有饲育号和茧号的雌雄蛾蛾袋相对立放于蚕箔内,雌雄蛾放在蛾袋上并用单蛾蛋圈框住交配(一般将雄蛾蛾袋放最上层方便杀蛾人员操作)。制种工作时间性较强,劳动力需求大,需要对制种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分工,确保忙而不乱,有序进行。
做好蚕前蚕室蚕具及环境的清洗和消毒工作,清洗消毒后经抽样镜检无病原才能收蚁养蚕。做好预知检查和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工作,切断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发生。贯彻桑叶全程消毒技术,防止微粒子病食下传染的发生。生产中认真执行防病、防微管理制度,防止因蚕病发生而影响母种选育。
为防止桑叶带毒,造成蚕食下传染,小蚕期用0.28%~0.31%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消4 min,大蚕期用0.30%~0.3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消5 min,浸消桑叶储藏时间超过8 h 不再使用。每日使用桑筐用完立即彻底消毒,确保用叶安全。
在凉山州蚕种场选种开展母种继代、原原种繁育工作中,通过加强管理,规范饲育技术,良桑饱食;合理确定选育方向,注重选择结果;做好防微、防病工作,现行繁育使用的蚕品种种性维持好,实现选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