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音乐研究
二十世纪欧美中国音乐研究学位论文述要(上) ………………………………………………宫宏宇(1·004)
论工尺谱起源与唐代文字谱的关系……………………[澳]斯蒂芬·G. 耐尔森 著 李小艾 译(1·023)
虽密尚能走马,虽疏犹不透风:记倪秋平先生…………………………………………………梁 雷(1·036)
异域之眼:民间唱本的海外收藏及其学术意义…………………………………………………葛恩专(1·044)
如兰芬芳 隽永绵长——“如兰芳音”策展纪实与思考………………………………………裘陵维(2·004)
二十世纪欧美中国音乐研究学位论文述要(下) ………………………………………………宫宏宇(2·023)
周文中与中美音乐交流(1972—1989)(上) …………………………………………………宫宏宇(4·004)
唐乐与“唐乐计划” …………………………………………[英]劳伦斯·皮肯 著 喻 辉 译(4·024)
荣鸿曾琴学研究之研究……杨越麟 戴 微(4·035)
作曲理论研究
一种革命——论中国交响音乐创作之于奏鸣曲式刚性原则的弱化……………………………彭志敏(1·058)
从作品曲式的框架分析到音乐元素运动逻辑的解读——对罗伯特·舒曼《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分析的教学笔记……………郭 新 魏 明(1·075)
后申克理论的原则、方法及思考……杨和平(1·089)
回声是带着羽翼的声音——沉思周文中《谷应》及其与瓦雷兹《电离》的深刻联结……………………………… [美]史蒂芬·希克 著 鲁 瑶 译(3·102)
基于语言文化的中国现当代声乐创作研究:音节、音素与音色之关系………………………刘涓涓(3·116)
线性思维与藏族民风的有机融合——论徐昌俊交响诗《雪域高原》的音乐语言 ……………周 姝(3·132)
乔治·哈斯音乐创作的四个和声特征——以微分音钢琴协奏曲《有限近似值》为例………严亦果(3·144)
基于对称性思维的嵌套式结构布局——巴比特《三首钢琴曲》中第三首的音高组织逻辑………………………………………………………………李 峥(3·156)
海尼兴、拉莫和意大利通奏低音传统——八度法则中的调性与和弦概念(上) …………………………………………………………[德]路德维希·霍特梅尔 著………………艾 力 陈琛琛 王阿西 译(4·123)
中国音乐史研究
传统史学基础上首次新的通史性学科知识建构——顾梅羹《中国音乐史》述评……………修海林(1·097)
运河音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兼及区域音乐研究的点、线、面问题…………………康瑞军(1·105)
《碣石调·幽兰》与《琴用指法》两卷关系考辨 ………………………………………………彭 岩(1·112)
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音乐学研究………………………………王清雷 张玲玲 李文欢 徐长青(2·088)
隋唐五代音乐文献概论(续编) ………………………………………………………王小盾 陈珺璐(2·101)
实验音乐考古研究中所蕴藏的逆向工程思维与方法………………………………潘子敬 訾 威(2·119)
曾侯乙编钟钟铭的“五音不全”表象探究………………………………………………………黄大同(4·064)
清华简《五音图》《乐风》试探 ……方建军(4·072)
华阳顾氏递传明初“飞瀑连珠”臞仙琴样连珠式琴——概及明“宁衡益潞”王府斫琴………王 风(4·077)
“楚商调”新解 ………………………朱诗旖(4·090)
上海工部局乐队广播音乐活动研究(1925—1945) ……………………………………………林 媛(4·096)
博物馆音乐文物策展研究专栏(二)
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策展理念与实践创新——以“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为例……吴 艳(1·118)
从“物”的视角谈博物馆展览的构筑——以“声声慢心弦动——福建古代音乐文物展”为例…………………………………………………………郭月琼(1·126)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音乐文物考察…万 博(1·133)
乐苑往事
两次声乐专家课的教育理念启发……钟碧如(1·146)
研究述评
2022 年“音乐感知与认知学会”国际学术会议综述………………………………侯建成 杨 欢(1·151)
让音乐回归声音,让科技服务艺术——读中译本《频谱音乐:构建模型与创作技巧》的札记…………………………………………………………鲁 立(1·160)
音乐情绪感知跨文化研究的现状与挑战…………………………………………………………黄 君(4·142)
品空纳万境 悟混沌初开——评李博唢呐协奏曲《悟空七章》的隐喻结构与拼贴叙事……张宝华(4·150)
现代复调的理论前提、技法形态与艺术呈现——评析刘永平之《现代对位及其赋格》 ……胡宝帅(4·157)
民族音乐理论研究
PON已经历了好几代技术变革,ODN网络也已基本完成部署,功率预算达到32 dB。50 G PON需要兼容已有ODN网络,功率预算是重大挑战。数据中心使用25 G激光器,其发射光功率在0 dBm左右,不能满足32 dB光功率预算要求。25 G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接收50 G PAM4时的接收灵敏度大约为-20 dBm@1E-3,通过均衡补偿高频响应。虽然当前灵敏度有所改善,但要满足32 dB功率预算仍存在挑战,需要产业链进行突破。
试谈蒙古族民歌与匈牙利民歌的亲缘关系………………………………………………………乌兰杰(2·041)
当代萨米音乐唱片中演绎的“萨普米”:民族与家园…………………陈心杰 [加]克里萨拉·哈里森 著……………………………………陈心杰 译(2·049)
社区音乐在学术共同体历史中的建构——以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社区音乐活动委员会为例……………………………………………………………夏侯晓昱(2·061)
川滇交界彝族马布的考察与辨析研究…………………………………………………戚金惠 杨 琛(2·069)
【古鲍老】【鲍老儿】亲缘关系初探 ……唐珺倩(2·076)
壮族多声部民歌的表演实践与认知模式…………………………………………………………朱腾蛟(4·108)
音乐表演研究
论笛子协奏曲《巴楚行》的演奏难点——兼谈乐器法运用的得失……………………………徐 鹏(2·128)
创作与表演双重视角下的当代筝乐演绎——以《暖春》的演奏实践为例………………………刘文佳(2·135)
方石小提琴协奏曲《龙船调》的指法运用与设计思路…………………………………………刘梦恬(2·143)
音乐美学研究
什么是音乐分析美学?——基本研究观念与五个论题…………………………………………王文卓(2·149)
天地人神四重维度下的葛洪乐论思想研究——以《抱朴子》内外篇为例……………………王 维(2·159)
武汉音乐学院建校七十周年纪念专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 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李端阳(3·004)
以德艺双馨为引领的音乐表演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胡志平(3·013)
武音这十年: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武汉音乐学院党政办公室(3·025)
“武汉音乐学院谭鑫培戏曲艺术研究中心”戏曲研究专栏
【栏目引论】戏曲音乐文化的守望者:谭鑫培戏曲艺术研究中心………………………………孙 凡(3·040)
谭鑫培的意义——为武汉音乐学院“谭鑫培戏曲艺术研究中心”而做的专题讲座…………汪人元(3·043)
“京师尚楚调”的回溯与反思 ………路应昆(3·051)
戏曲音乐创作的几种方式………………………………………………………………蔡际洲 刘 曦(3·058)
西方音乐史研究
退出与退化:声音本体论中的文化批评与皮埃尔·舍费尔的具体音乐………………………刘彦玲(3·068)
音乐中的“反讽”:修辞策略与意涵诠释 ………………………………………………………李格格(3·077)
“噪音”的起义——1960 年代西方摇滚乐声音文化的重述……………………………………温 亮(3·091)
音乐传播研究
推进全球音乐学术交流:RILM 的社会责任 ……………………………[美]兹德拉夫科·布拉热科维奇 著……………………………………穆 谦 译(4·045)
“新理念荟萃”还是“伪科学集腋”?——德国音乐期刊《序列》(die Reihe)探赜 ………沈 伟(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