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问题与振兴路径
——以广东紫金县茶产业为例

2024-01-25 08:51:26苏沛钰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紫金县智化数智

苏沛钰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瞩目,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并非完成时态,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短板。而乡村振兴正是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党中央发布《数智乡村白皮书(2021)》,首次阐述“数智乡村”[2]概念。当前,数智乡村建设已经步入数智驱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广东紫金县茶产业为案例,探析当前数智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难题及其破解路径,对于开创数智中国建设新局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生发逻辑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3]。作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必然嵌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

1.1 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的一以贯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要矛盾运动中不断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发展阶段迈进,农业现代化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不可缺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引导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4],随后又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了农业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之一。1954 年9 月,周恩来提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5],明确将“农业现代化”提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维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农村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地推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的内生动力,极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农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1993 年,家庭承包责任制写入宪法,由此初步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框架。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现代农村建设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6]。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基本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方位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摆在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2020 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接现代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到二〇五〇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更是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坚实支撑。

1.2 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是包含全体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当前,乡村资源不足、人才流失等困境仍是制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掣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粮食优质安全、乡村宜居适业、农民幸福富裕,促进农业生产全面转型、农村建设全面进步、农民生活全面升级,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当今,“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7]。与高水平的城镇化、工业化相比,乡村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克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现实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弥补城乡“数智鸿沟”、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让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口在现代化建设中赶上步伐,不断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夯实根基。

1.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乡村振兴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最鲜明的印记和最亮丽的底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通过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带动而实现的,其实质是“串联式”的单向发展过程。西方现代化道路,资本对剩余价值无止境追逐,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索取,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安全风险高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是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方面,乡村振兴不是以城镇化的完成为基础,而是推动两者在时间上进展同步、空间上布局统一、功能上耦合倍增。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并非资本逐利的手段,而是推进乡村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8]。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始终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国人口规模中农村人口占比大,城乡教育差距、收入差距等发展失衡问题尤其严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厚植物质基础又增强村民精神力量,促进农村的物质财富丰裕和村民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智乡村建设的现实难题

数智技术逐渐融入紫金县的乡村建设,推动着紫金县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但目前数智化建设仍以试点为主,数智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依然存在问题和挑战。

2.1 研究区域概况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县内“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质碱性”[9],具有种植茶叶的自然优势,迄今为止已有六百多年的植茶历史。2013 年,深圳龙华区与紫金县结成全面对口帮扶关系。龙华针对紫金县的茶产业开展了“企业+合作社+农户+产学研机构”的产业帮扶模式,打造“物联网+区块链农产品溯源平台”,推动智慧茶园建设,以茶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在深圳龙华的倾力帮扶下,紫金县茶叶由“小叶子”成长为“大茶业”,成为“大湾区优质茶罐子”[10]。

如今,紫金蝉茶成功跻身广东三大名茶,紫金县成为“中国茶业百强县”。不仅如此,茶产业“解决劳动就业20000 多人,户均年增收11000 元以上,全县茶企向农户、村集体分红965 万元”[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 年的7725 元增加到2021 年的19573 元”[10]。紫金蝉茶已成为该县农户就业增收致富的“金叶子”,紫金县已成为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因此,随着紫金县农业农村数智化转型,剖析数智乡村建设问题与挑战及其破解路径,对于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田野研究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选取紫金县紫城镇、苏区镇和龙窝镇中的五家不同规模的茶园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各茶园的种植区、加工区、科普展示馆等的日常运作。针对茶园工作人员及相关工作者的不同身份分为三类群体开展针对性访谈,受访者共22 人,访谈时间为二十分钟至一个小时。围绕数智技术应用、茶园现状和茶产业发展等话题对茶园负责人员开展半结构式访谈。前往附近村委会了解本乡镇居民的就业情况和对口帮扶政策引导下的脱贫成果。对于参与茶产业的村民,围绕数智技术对他们的影响、日常生活、劳动情景等话题展开访谈。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所示。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2.2 数智技术应用环节单一

数智技术应用环节指的是数智技术横向联结生产、研发、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贯穿供应链全链条,包括智能生产研发、数智采购仓储、可视化实时运输、精准供需对接销售服务、消费互联等。目前,数智技术主要应用在生产环节,销售和物流环节并未得到同步应用。针对于销售衔接环节,据茶园负责人员所言,建设电商服务中心旨在推进线上、线下双轨推广模式。然而,一方面,该中心的数智应用尚未成熟,生产与销售的衔接环节、线上与线下运营存在数据链条脱节问题,各系统独立运作未形成有机统一体,从而掉入信息孤岛陷阱。另一方面,线上销售平台的运营知识与经验不足,缺乏数智营销平台搭建的复合型科创人才。因而,与茶园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相比,数智化销售空间发展相对滞后。在物流衔接环节,茶园的冷链、物流等系统还未实现数智化、标准化、规模化运作。部分规模较小的茶园,出于成本与技术的考虑,尚未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电商平台发展起来需要成熟的物流运作系统啊,但是现在物流资源是零散分布的,物流(系统)还没有完全数智化转型。”(茶企负责人A02)由此可见,缺乏数智化的物流系统,物流资源难以集中,已然成为了茶企推动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的障碍。

深究数智技术应用环节单一的原因,首先,企业依旧以传统信息系统建设的视角看待物流数智化问题,对于生产、流通及销售环节的数智化转型,缺乏顶层设计。其次,企业推动数智化系统建设时,各部门信息传递衰减、数据共享不足,导致各部门主体、各系统成为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数据堡垒”的困境。再次,乡村经济相对落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资源缺乏等,对人才吸引力不足,这使得乡村缺乏具备电商运营知识、智慧平台系统设计经验的复合型数智化人才。

2.3 村民数智素养总体偏低

乡村居民是数智乡村的直接参与者,然而,当前数智技术并未深入渗透到茶农日常劳作中,村民仍未完全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一方面,紫金县的数智技术应用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茶农普遍缺乏机会系统学习茶产业数智化的相关知识,因而难以参与到日常的数智乡村建设中。另一方面,村民本身参与数智乡村建设的热情和意愿不高。“我们也有教他们(茶农)数控设备的操作,但是改变很难啊,学起来吃力,大多(茶农)还是习惯用以前的方法。”(茶企负责人A07)当前,茶农仍是依靠祖辈传承的技艺和日常实践积累的个人经验开展劳作的,对于数智化技术及知识尚未入脑入心入行。因此,数智技术嵌入农业乡村空间依然受到社会文化条件和经验的制约。

深究村民数智素养总体偏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人口结构上,紫金县面临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困境,老龄化程度加剧。全县“60岁及以上人口为85338 人,占18.19 %,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62080 人,占13.23%”,与2010 年相比,“15-59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79 个百分点,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4.98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3.23 个百分点”①数据由紫金县统计局提供,数据发布时间为2022-07-06,数据来源:www.zijin.gov.cn。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的青中年人常年外出务工,留存县内人口年纪偏大,认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偏低,故难以融入数智乡村生活。另一方面,村民接受新知主观能动性程度偏低,对新技术和知识持有抵抗心理。“这个传感器也没多大用处,你看这树这么多,湿度(对茶叶质量)有什么影响?我都干了一辈子这活了,祖祖辈辈都这样干,相信机器还不如信自己。”(参与茶产业的村民C05)“我不想学它(机器)怎么用,它会把茶叶破坏掉的。”(参与茶产业的村民C07)可见,部分茶农对数智技术持怀疑态度,对自身知识储备及工作经验比较自信,排斥接受新知。

2.4 数智乡村治理路径滞后

在精准帮扶的政策引导下,紫金县乡村治理以自上而下(政府-企业-村民)的被动单向治理路线为主导,而自下而上(村民-企业-政府)的自觉能动反馈路径缺失。在自上而下的数智化乡村治理路径下,一方面,各主体营建需求、文化认知层面的差异成为各主体间的“数字壁垒”,各主体尤其是茶农未能充分融入数智乡村生活,制约当地数智技术的推广和实施。另一方面,各个主体间实际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乡企主体间资源配置失衡。“我们小茶园都是人工采摘,(技术人员)是有来指导过,但(设备)条件跟不上,我们(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也跟不上”(参与茶产业的村民C11)。小规模茶园的技术循环传导路径滞后,村民与技术人员之间尚未构建起点线面串联的数智技术传导回路。

帮扶政府、当地政府联合产学研机构合作为乡企提供数智技术和政策支持,规划着乡村的未来发展。“技术和物资都是他们(帮扶政府)带来的,当然我们(当地政府)也很配合,多亏这个对口帮扶政策,我们这里的村民生活才能改善。”(村委工作人员B01)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政府主体都起着支撑作用。因而,政府不可避免成为数智乡村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起主导作用。但是,乡村治理观念尚未与时俱进,在数智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未摆脱传统治理意识观念的束缚,在现实的治理工作中仍然沿用传统自上而下治理方式。不少基层干部仍以“人治”的思维模式治村治事,没有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村民政治冷漠、参与的程度与热情不高,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上的自主性不足。

3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智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数智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0]。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推动乡村建设主体的思维认知、乡村建设过程的要素资源数智化转型,使农村生活奔向现代化。

3.1 推进数智技术创新供给

针对于数智技术应用环节单一的现实难题,首先要提升数智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率。“在农业生产经营、物流运输、加工增值、乡村功能释放”[11]等方面实现数智化转型,形成与数智深度融合的新型电商销售空间,破解其与生产空间因物理隔离产生的“黑箱”困境。

其次,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推动数智资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一体化加速升级迭代,搭建联系各信息系统的数智桥梁,实现线上电商服务与线下实体服务的深度融合。

再次,培养和引进复合型技术创新人才。一方面,以点扩面不断加快本土产业技术人才的培育,依托产学研机构创建“乡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乡村振兴产业院校和培训基地。另一方面,吸引产学研合作机构的技术人员在本乡扎根服务,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乡村振兴帮扶人才专项补贴,同时也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实施政策优惠吸引技术创新人才。

3.2 提升乡村居民数智素养

针对村民数智素养总体偏低的现实难题,首先,降低乡村居民接触数智技术的门槛。降低智能设备驾驭难度,简化数智平台使用流程,从而提高村民参与数智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针对空心化、老龄化较为严重的乡村,乡村社区应开设智能设备使用课堂,帮助村民普及智能设备相关技能、知识以及预防网络诈骗的常识,指导村民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社区和茶园自助设备等数智产品。

其次,开展密切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数智新技术、新应用培训。一方面,针对村民群众开展基础的数智技术应用培训,诸如智媒网络平台使用、智慧乡村平台使用以及电商平台使用等。另一方面,针对参与生产经营的村民,重点授予农业生产、运营和电商服务的数智化技能与知识,从而加快乡村居民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数智化转型。

再次,弥合村民数智观念上的鸿沟,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政府和乡企主体提高数智信息供给能力,从村民的生活需求、劳作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出发,寻找各主体间的共通点,主动化解部分村民对于数智文化逆向输出的敌意,激发其对于数智技术相关知识求知欲,从而提升乡村居民数智化理念、素养和技能。

3.3 优化数智乡村治理路径

针对数智乡村治理路径滞后的现实难题,要强化自下而上的数智化协同参与,构建起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良性互动的数智化治理路径(图1)。首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农村智慧治理体系建设,运用数智平台,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推动村民自治不断走向纵深。研发“数智乡村”在线自助平台,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制约作用,实现对乡村有力监督。由此激发乡村居民主人翁意识,激活乡村治理的新动能。再次,政府主体充当企业与乡村居民之间的“桥梁”,促进数智乡村建设各主体之间的数智资源沟通与共享,发挥数智乡村治理资源的最优效应。政府、企业、村民三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数智化进程,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治理有机结合,使乡村治理方式朝精准高效、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新动力。

图1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数智化乡村治理路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数智乡村建设,一方面,数智要素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叠加倍增效应,数智创新驱动谱写着农业农村数智化新篇章。另一方面,目前数智技术应用仍存在薄弱环节、城乡“数智鸿沟”尚未弥合、自上而下治理模式未能充分发挥数智乡村建设主体潜能。因此,审视数智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和潜在风险,对于构建高质量乡村数智生产流通体系、畅通数智乡村建设主体合作路径等问题的研究有待深耕。在此意义上,研究反映数智乡村产业新模式、现代乡村生活新业态,可为数智乡村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此外,随着技术介导农业乡村空间数字化转型实践日益受到关注,从微观视角分析乡村空间重构也将是未来数智乡村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建议既要提高数智技术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应用程度,也应重视数智化赋能乡村治理,走好乡村建设“数智化之路”,将数智流量变成发展增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数智底座。

猜你喜欢
紫金县智化数智
专题《数智共生 设计未来》
包装工程(2024年8期)2024-04-23 04:03:58
沙漠公路数智化升级探索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44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紫金县10名“红领巾讲解员”“持证上岗”啦!
源流(2022年11期)2023-01-29 11:26:24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沙冒智化的诗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38
沙冒智化的诗
香格里拉(2021年2期)2021-07-28 06:51:04
The first Disney Mulan trailer i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