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朴丽,刘忠妹,许木果,丰玉云,张阳梅,赵志平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0)
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又称百香果、鸡蛋果,属西番莲科西番莲属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巴西、厄瓜多尔、秘鲁、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为主产区[1-3],国内西番莲大量栽培在江苏、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温暖气候地区[4]。西番莲在植物列表中共有7 个品种,其中黄果西番莲和紫果西番莲是最常见的主要品种,具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5-7]。
西番莲成熟果实拥有浓郁香味且营养丰富,常被新鲜食用或榨成果汁,有“果汁之王”的美誉[8]。近年来,西番莲因其均衡的营养和保健功效而广受欢迎[9],西番莲的其它部分也先后被开发利用。在美国和欧洲国家,西番莲因花朵大而美被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叶被广泛用作镇静剂;果皮中多酚、纤维和微量元素含量高,被广泛用于制酒或制茶、烹饪菜肴、提取果胶和药物成分以及加工饲料,种子可食用且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组成)[4]。西番莲作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无论是用于生产新鲜果品,或是作为食品、保健品或药品的配方,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其地理分布、产量、主要化学成分、加工利用和我国引种栽培现状及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对国内外西番莲近几年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西番莲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6 世纪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陆发现了西番莲,而后其迅速传播到欧洲和其他地方,至19 世纪末已广泛分布于新旧大陆的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0]。尽管自1553年以来西番莲科植物的记录就已经存在,但是关于该科植物的属和种的数量一直存在争议[11]。由一些相继发表的科学研究可知,西番莲科由18~23 个属,500~700 多个种组成[12-14]。其中,西番莲属是西番莲科中物种数目最多的,约有500 个种[15]。如今,西番莲物种分布在全球各地,大约96%的物种分布在美洲,以巴西和哥伦比亚的尤为丰富,估计分别有150 和170 种,其中巴西特有89 种[16-17]。
紫果西番莲原产于巴西南部、阿根廷北部和巴拉圭靠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边缘地区。黄果西番莲为紫果种的突变体,有人认为其起源于巴西,也有部分人认为待考证,文献记载黄果西番莲由澳大利亚引入夏威夷后,快速在当地发展起来[18]。黄果西番莲较适宜生长在热带低海拔地区,也适于较暖和的亚热带地区,耐寒性较紫果种弱,抗病性较紫果种强。紫果西番莲是西番莲中最耐寒的一种,在海拔600~2 000 m,降水量在706~1 270 mm 的地区生长旺盛,适宜于凉爽热带山区或接近山区以及海拔高、不太暖热的亚热带地区[18-19]。黄果种产量高达50 t/hm2,而紫果西番莲的产量相对较低,为10~15 t/hm2[20]。
根据粮农组织报告,2015年至2017年,百香果全球产量平均达到150 万t[21],巴西是主要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的65%,其次是哥伦比亚和印度尼西亚,同时巴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百香果消费国,国内供应难以满足需求。就国际供应商而言,厄瓜多尔是最大的出口国,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截至2020年末,我国全年西番莲总产量达88.39 万t,国际贸易以果汁进口为主[18]。
紫果种和黄果种果汁的营养成分见表1。西番莲中蛋白质含量低,尤其是紫果种。有研究表明,紫果西番莲果皮和果肉蛋白质含量相似,分别为64.7~75 mg/g DW 和65.3~77 mg/g DW,而种子中含量最高,为122~132 mg/g DW,与玉米和燕麦等其他种子相当[22]。但氨基酸含量丰富,有学者测出每100 g 紫果鲜果中,氨基酸总量为1 269.35 mg,高于火龙果、猕猴桃,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96.54 mg,占氨基酸总量的23.36%,高于枇杷和杨桃[18,23]。从表1 可看出,西番莲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仅次于水分,其碳水化合物中存在少量支链淀粉[24],可溶性糖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组成,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区果实含糖种类及占比不同,还受果实成熟阶段、生长条件和环境的影响[25]。在矿物质方面,除P、Fe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外,紫果与黄果种的其余元素含量相同。西番莲果肉或果汁是天然的维生素C来源,紫果西番莲果汁中维C 含量高于黄果,与橙子和猕猴桃等其他富含维生素C 的水果相比,西番莲中还存在大量的核黄素和烟酸[26-27]。
表1 紫果和黄果西番莲果汁营养成分[26]
西番莲果实从内到外均可被加工利用,黄果类甜度优于紫果,群众接受度高,多以鲜食为主。而紫果口味酸,大部分人难以接受,价格也更便宜,目前多用于加工利用方面,可节约成本。果肉可直接食用或用作沙拉、冰淇淋和其他糖果的调料,其他烹饪用途包括制作果汁、利口酒、酸奶、果酱、果冻和果脯等[19]。
西番莲果汁营养丰富、香味独特、口感特别,是一种优质的食品加工原料。西番莲果汁常被添加到其他果汁中以增强香气,但因其酸度较高,需添加糖分加工成复合型产品才具有较好的可食性。目前西番莲果汁主要用于加工成果汁复合饮料、果酒、果醋、果脯等。任二芳等认为,百香果汁添加量为30%制得的果脯品质较优。有研究报道,通过往西番莲汁中添加如番木瓜[28]、沙田柚[29]、石榴贡梨[30]等果汁在适当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复合饮料颜色均匀,果香协调,酸甜适口。生产西番莲果汁的两个重要环节是稳定和杀菌处理。杨阳等[31]使用空间-时间消光图谱技术测定不同稳定剂对西番莲果汁稳定性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复配添加配比为0.35%CMC-Na+0.15%琼脂和0.30%CMC-Na+0.20%琼脂,其沉降速率最低,果汁稳定性强。朱香澔等[32]使用超高压对西番莲果汁饮料进行灭菌处理,与巴氏杀菌相比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且延长了27 d 的货架期。
此外,一些商家正推出枸杞、芍药等中药配制的百香果果茶[33],不仅香味适宜、口味清爽,还具有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滋养皮肤、抗疲劳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西番莲果实含种籽约160 粒,其质量约占果重的10%。种籽是西番莲果实中蛋白质(占DW的13.2%)和脂类(占DW 的14.9%)最丰富的部分,所含的膳食纤维与果皮相似,纤维素占521 mg/g DW,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较低,分别为24 和22 mg/g DW,这意味着种子中存在的膳食纤维主要是不溶的[34]。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预防便秘和痔疮,有益于体重管理和肠道健康[22]。西番莲种籽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69.3%,此外还含有油酸(14.4%)、棕榈酸(10.1%)和硬脂酸(2.9%),不仅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还可促进多种维生素吸收[35]。目前对西番莲种籽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籽油的提取及加工,超临界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的开发提高了种籽出油率,所提取的籽油抗氧化性也更强,自由基清除率高达80%以上,可用于烹饪和开发具有美白抗皱功效的茶霜等功能性产品。
西番莲果皮质量约占水果湿重的51%,是加工的主要废弃物。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西番莲果皮在工业上也得到了相关的应用。西番莲果皮中纤维含量最高,占干重的61.7%。其次是果胶,研究发现黄果果皮中的果胶含量最高为337 mg/g DW,紫果为329 mg/g DW[36]。有研究表明,提取的果胶含量多少与提取方法密切相关[34,37]。优化方法后提取出的果皮果胶显示出与商业果胶相似的质量,具有良好的凝胶形成能力,高凝胶稳定性,在酸性环境中质量良好,粘度高出两倍[38]。果胶在制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中被用作营养纤维输送、胶凝剂、食用涂层和稳定剂,特别是在糖果、果冻和其他产品的生产中[39]。因此,西番莲果皮可用于开发新型富含纤维的健康食品,也可作为商业果胶的潜在替代来源,纳入不同的食品配方中[38]。在紫果西番莲果皮甲醇提取物中还检测到与抗高血压活性相关的GABA,其浓度较高(2.4~4.4 mg/g DW),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下降相关[40]。有报道称,紫果果皮中还含有胡萝卜素和花青素-3-葡萄糖苷。综上,西番莲果皮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可作为果胶和药物成分的来源,或添加入动物饲料中[4]。
由于生理代谢旺盛,西番莲果实采后水分流失严重,品质会迅速恶化,保质期很短。采后贮藏第3 d 便出现呼吸高峰期,果实的外观、品质都开始下降[41-42]。滕静等研究表明,HDPE 膜(高密度聚乙烯)包装的西番莲贮藏效果优于纸箱、泡沫箱、LDPE 膜(低密度聚乙烯)、铝箔和PVDC 膜(聚偏二氯乙烯)[42]。Chen 等研究表明,高氧(90%)气调包装能有效抑制西番莲果实呼吸和剥形,保持维生素C 和溶解度,提高百香果总酚含量,提高百香果采后品质[43]。陈丽凤等研究表明,西番莲果实在6℃和8℃下贮藏28 d 时,好果率可达到90%以上[44]。孟祥春等研究得出,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果实常温贮藏4 d 可延缓果面色泽转黄,风味与刚采摘及常温贮藏2 d的果实接近[45]。钟智炜发现,微孔包装(MP)结合壳聚糖涂层包衣(CH)可有效减少百香果采后水分流失,抑制微生物生长,抑制果实失重,有效提高抗氧化水平,减少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积累,此外该技术还可延缓原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将百香果的保质期从常温下3 d 延长至12 d[46]。罗冬兰等研究发现,褪黑素和1-MCP 复合处理延缓百香果贮藏期果实衰老,保持果实品质的效果优于单一处理[47]。
我国西番莲栽培已有百年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48],虽引种较早,但国内西番莲产业发展较晚。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国内(不含台湾省)西番莲种植总面积约2 300 hm2,其中:广西800 hm2,重庆约730 hm2,云南330 hm2,广东约200 hm2,福建约100 hm2,海南约70 hm2,其余地区零星栽培约计100 hm2[8]。2017年底,福建西番莲栽培面积近7 000 hm2,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2倍[49]。至2018年底,广西西番莲种植面积达23 534 hm2,产量达22.0 万t,种植面积及产量均为全国第一,其次是福建、广东,西番莲栽培面积分别为10 000、6 500 hm2左右,年产量分别达20、12.5 万t[50-51]。云南位居第四,种植面积达3 000 hm2,产量达4.8 万t。海南省西番莲栽培面积约为333.33 hm2,冬季上市正值广西和福建等省区西番莲缺市季节[52]。2019年,广西西番莲种植面积超过20 000 hm2[50]。贵州西番莲规模化、商品化栽培始于2016年,果园面积从2019年的4 700 hm2发展至2020年11 200 hm2,种植规模跃居全国第三,仅次广西、福建[53]。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国内西番莲产业发展日益加速,规模化的商业性栽培兴起,云南作为国内西番莲栽种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种植西番莲效益显著的省份,德宏、西双版纳、红河、临沧、玉溪、文山等地区均将西番莲作为精准扶贫的产业重点发展。2020年底德宏全州共发展种植面积达3 800 hm2[54]。截至2020年末,我国西番莲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73 000 hm2、88.39万t,较2019年增长21%左右,2020年全年总产值80.9 亿元,较上一年翻了一番。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国内西番莲栽培面积大幅提升,2019—2021年,西番莲年种植面积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18],主栽品种有台农一号、紫香一号、满天星和黄金西番莲[55]。 由于西番莲具有生长周期短、挂果期长、山区可种植的特点,近年来被多个县区优选为精准扶贫项目,目前是国内热区、亚热区各省份乡村振兴的重要果树产业之一。贵州、广西等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西番莲产业模式帮助贫困户以流转土地的形式入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取得良好效果。
除我国外,近10年来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等国的西番莲产业也快速升温,特别是越南已发展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西番莲产区,虽管理粗放,但产业链较为成熟,大型的果汁加工出口已经形成[56]。我国目前进口的西番莲果汁90%来源于越南,而国内对西番莲果汁的需求还处在供不应求状态。总的来看,严重制约我国西番莲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缺乏自主研发的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苗木销售市场欠规范;科技投入不足,产业发展配套技术落后;产品综合利用率低,深加工能力不足[57-59]。
目前我国西番莲产业已初具规模,但要长远发展,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研项目的投入、深加工企业的技术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建议如下:1)在产业链的始端种植环节加强西番莲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选育优良品种;2)建立无病毒健康种苗繁育体系;3)建立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实现高效高产能。此外,为避免滞销和提高附加值,还要加强产后加工研发,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打造品牌效应。西番莲作为水果产业中“短平快”项目之一,已然成为政府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建议加快推动我国西番莲全产业链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