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往交流交融视域构建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参与度综合评价体系

2024-01-25 01:24蔡寅春朱洺新
民族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村寨民族社区

蔡寅春 朱洺新

(1.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民政厅办公室,四川 成都 610065)

旅游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旅游的本质是诗意的栖居,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旅游阅历的丰富,对旅游的需求开始从浅层次的观光游向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迈进。人们对寻找自我本真和心灵归属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于文化“寻根”和对其他民族文化沉浸式探索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传统旅游村寨成为众多旅游者关注的目的地,由此涌现出诸如桃坪羌寨、丹巴藏寨、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旅游村寨。

近年来,全国旅游地出现了一些旅游现象,基本都是围绕游客、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经营商等发生的矛盾。学术界逐渐开始从民族社区视角来审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他们的视角切入点大多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是基于个案作描述性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对民族社区参与旅游的指导意义不强。对民族社区旅游参与度的评价,多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较少有定量研究,且定量研究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导致评价结果说服力不强,难以推广。在为数不多的主客观相结合的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多采用权重直接结合原始数据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在某些特殊数据条件下可能导致排序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及理论,构建了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视角的旅游地社区参与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定量研究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获得复合权重,运用综合比重值法求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对案例地进行对比研究,对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意愿程度、质量以及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民族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基本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以社区参与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获得复合权重,运用无量纲加权综合值法计算加权综合值,运用改进TOPSIS方法和传统TOPSIS法对加权综合值进行检验,运用综合比重值法求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建构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参与度评价指标体系。

亚曼达·斯龙萨(Amanda Stronza)通过研究得出,在旅游地不同的发展阶段参与旅游的效果是不同的。[1]C.L.詹金斯(C.L.Jenkins)等研究表明,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政府和社区参与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政府负责宏观干预,而社区则扮演的是具体旅游活动的执行者,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2]2017年,王忠国首次将“互动空间”概念引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随后多位学者以互动空间概念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旅游空间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和参与方式。[3]布罗克特(Bultler)提出,在旅游的快速发展时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规模以及形式在逐渐扩大,但外来投资商的介入,使社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权在不断减弱。[4]因斯基普(Inskeep)认为社区参与旅游活动有三种形式: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形式参与。[5]不同的学者提出参与模式,大致都是通过社区参与的意愿进行分类,并且都构建了各自的参与体系,在参与维度上有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参与,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V·S阿维拉(V S.Avila)、里德冈崎令治(Reid Okazaki),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建构了自我评价体系。从社区参与的各维度,建构参与模型,以此来评估检验参与度质量和效用,改进在不同阶段中的参与模式,从而推动地方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地发展程度不同的社区,其参与旅游活动也是有差距的,地方经济越发展,社区参与的形式越多样,成功的经验也越丰富。[6]2002年郑向敏等将社区参与分为三个层次:初级、积极、成熟,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参与度层级也是不同的。[7]2011年许宪隆、张成以共生互补性竞争和规则性合作中的“三交”实践为主要内容,对民族地区“共生”研究深入展开,[8]在此基础上2016年袁年兴、许宪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共生融入”多民族流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9]2017年孙九霞、黄秀波的研究丰富了社区内部差异政治的实证案例,村民之间的利益争夺从“空间冲突”演变为“空间协商”。[10]2019年孙九霞、罗婧瑶以旅游为背景指出中国传统村庄正日益突破地域共同体形态,进而形成旅游业背景下的乡村“新三交”具体场景。[11]宋博翰、王文力在此基础上认为现代旅游已成为“新三交”的重要形式。[12]2021年余志远等从地方依恋的视角研究了民族地区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研究得出社区参与旅游主要有:“合作激励”“利益激励”“机械被动”“自我激励”四种模式,而他们的地方依恋感针对不同的参与模式又有所差异。[13]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参与是相互交织的关系,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旅游效益感知这一因素在二者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较而言,我国旅游社区参与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年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旅游社区参与概念、机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日渐深入,我国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分析社区参与,并结合当下旅游地发展的现状,对相关理论进行提升。在研究方法上,由定性研究逐渐转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目前,我国社区参与研究还未将现状评价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视角来开展专门讨论,民族地区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视域建构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更是处于真空地带。目前我国学者对现状的评价多见于研究背景中,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也以主观定性阐述为主。这就导致无法对旅游社区参与的意义、价值和状态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不利于发挥现状评价对社区参与的诊断、鉴定和导向作用。同时也无法在全域旅游和人口大流动情况下针对“三交”探索出新规律和新特点,难以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探寻出“三交”视域下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兼具科学严谨的一般方法论。

目前,国内在社区参与研究中,仍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薄弱。以层次分析等主观定量方法为主,在层次熵分析法等主客观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中,在指标选取、数据处理结果检验等方面又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总体而言,对旅游社区参与评价的定量研究十分匮乏。民族地区旅游社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腹心地,其参与评价的定量研究紧迫,更是长远规划的科学数据所需。

目前,国内对社区参与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备,导致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评价结果的利用价值不强。基于此,本文以旅游学术界和旅游业界关注度颇高的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运用社区参与理论、系统理论来建构本研究的社区参与系统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定权,改进TOPSIS法检验和综合比重值法确定评价值的方式,对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度进行评价体系构建。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梯队,不仅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理空间,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新时代“三交”发展的枢纽中心。在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建构相关参与度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地社区居民、游客、旅游业经营者的交融,也为民族地区旅游地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三交”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参与系统

(一)“三交”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方式

奥森(Osun)认为,当前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决策参与、旅游获益两方面的被关注度较高。皮尔斯(Pearce)等认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在规划、开发运营环节也是要被关注的。[14]本文基于历史进程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民族地区旅游社区提出六个方面的参与模式:决策参与、收益分配参与、资源环境保护参与、专业培训参与、运营管理参与和传播参与。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决策参与,是社区参与的高级层次,是社区主体增权的主要途径。旅游经营管理参与,包括了经营旅游业相关的所有项目,如餐饮、酒店、交通、旅游纪念品等。目前诸多民族村寨流水线化的交通路线、旅游纪念品等多以政府、企业主导。旅游收益分配参与,包括社区参与景区门票分红、房屋租用和土地征用的补偿等。旅游培训参与,包括社区参与旅游从业技能培训、环境保护培训、社区卫生治理培训等。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参与,包括社区参与卫生整治、植树造林、旅游资源保护与修复等。“三交”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参与方式结构如下图(图1):

图1 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方式

(二)“三交”场景下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系统

自组织系统是自发的,自己组织、发展、改进的具有自创项目的系统。其发展也是自然演变的过程,从无序向有序不断演进。[15]自组织这一系统是复杂高级的,需要通过外力有序展开。社区参与自组织系统,是纵深结合、自下而上、自主有序、互助协作的系统,通过内部不断自我完善,从而走向科学发展模式。民族村寨作为“三交”的重要场景,旅游作为“三交”的重要形式,其参与系统同样具备自组织能力。苗红从社区参与的视角构建了旅游发展系统结构图,[16]本文在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系统结构图,如下(图2):

图2 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系统结构图

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系统是开放的复杂系统,其开放性是历史进程中“三交”的必然结果。社区参与行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政府、当地居民、开发商、参与旅游活动的人及社区等。从自组织理念来看,社区内部的驱动才是社区参与发展、优化和健全的根本动力。民族村寨内的居民是社区发展的内核,是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不能离开民族村寨居民谈民族旅游发展,政府、开发商、游客等外部行为不应该成为主导社区参与发展的力量。

二、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机制及自组织功能与“三交”的关系

(一)系统运行机制与“三交”正相关

在系统内部,从参与能力、途径以及收益三个要素施加运动变异的作用,同时共同对社区参与主体施加运用变异的作用,旅游发展子系统受到社区主体运动变异的作用,又对社区参与能力等三个要素施加反馈演化的作用,为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参与系统提供内部驱动力。旅游作为“三交”的重要形式,“三交”程度与社区参与能力等要素呈正向相关性,社区主体在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社区主体所施加的运动变异作用力越大,旅游发展子系统所施加的反馈演化作用力也就越大,整个系统的内部驱动力就越强大。

在系统外部,政府、开发商、游客、非政府组织和学者等,通过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形式,形成耗散性,对系统施加外部的影响力,促进系统内部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从历史进程上看,“三交”程度正是取决于这种内外部共同作用的力度,而“三交”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反作用于内外部力的相互作用。在内部驱动力和外部影响力的共同作用下,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参与系统的运转。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政府、开发商对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参与度影响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政府主导进行的,这就大大弱化了其他社区主体对社区参与的动力供应,系统内部的驱动力严重不足。

(二)自组织功能稳固“三交”发展

从自组织理论看(图3),旅游发展决策参与为社区参与提供制度、组织、监督和渠道的保障,达到社区主体增权的目的;旅游经营管理参与为社区提供旅游就业和旅游创业机会;旅游培训参与则提高了社区参与旅游的技能和意识,相互作用以达到社区居民获益的目的;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参与为社区提供优美的社区环境、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文化传播参与保障了社区旅游发展中传统民族文化和生存生活方式的保留,达到资源保护、文化传承的目的,进而也稳固了“三交”的场景和形式,达到“三交”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模式。主体增权有利于居民实现更多获益,继而能更好地、更自觉地进行资源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主体增权、居民获益、资源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共同推动系统实现优化和升级,最终达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良性循环的目的。因此,当下要判断旅游地民族村寨在参与旅游发展中系统的运转状况,就必须先对旅游发展决策参与等六大要素的支撑能力和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也为本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明确了对象、奠定了基础。

图3 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系统自组织功能

三、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度评价指标体系

(一)以往评价指标选取的逻辑错误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根据上文论述,同时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民族地区旅游地社区参与的实际情况,选取决策参与、经营管理参与、资源与环境保护参与、收益分配参与、培训参与以及文化传播参与六个评价要素,构成要素层(B)。本着独立性、全面性、科学性的原则,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构成指标层(C)。[18]27个指标中,正向指标19个,适度指标6个,逆向指标2个。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见表1):

表1 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度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复杂问题简单化,分层分级对两个指标的关联性作出判断与分析来建立矩阵,通过计算得出对应特征向量以及不同方案重要程度的权重,以便科学地选择最优方案。[19]这种分析法的缺点在于主观色彩较重,以专家分析和经验分析为主,从而导致评价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不强。为了克服这一缺陷,需要引入客观定量的赋权方法——熵权法。

(二)熵权法概述

复杂系统中由于信息量巨大,因此为了测量其准确性和有序程度就需要引入熵的概念。本文所采用的熵,是指信息熵,若指标的信息熵值越大,表明其状态越紊乱,可掌握的信息量就越小,贡献度就比较小,在评价体系中占的权重就越低;反之说明其状态就越稳定,可掌握的信息量就越大,对系统的有序性贡献度就越大,在评价中其权重就越高。理论上讲,当熵值达到最大时,表明不确定性最强,系统处于最紊乱状态;当熵值等于0时,表明不确定性消失,系统处于完全稳定状态。熵权法(IEW)与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相比,客观性更强,是一种客观定量的研究方法。[20]熵权法的缺陷在于由于统计数据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一些重要信息无法体现,从而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严重脱离。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以客观数据计算出熵权,并对其指标权重再修正。[21]

(三)TOPSIS法概述

TOPSIS法能比较充分地利用数据信息,其思路是取各评价指标中的最优值组成最优解向量,构成系统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最优状态;取各评价指标中的最劣值组成最劣解向量,构成系统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最差状态。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各评价指标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就需要对各指标进行赋权,这样才能直观地得出各个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和排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评价指标既接近最优解又接近最劣解,导致无法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我们需要对TOPSIS法进行改进。改进TOPSIS法在交通规划项目评价、农业产业项目优选等领域已得到运用,效果良好。因此本研究决定采用垂面距离TOPSIS法作为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参与度评价的排序工具。[22]TOPSIS法在企业绩效评价、区域竞争力评价、产业项目优选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旅游发展研究中,用TOPSIS方法研究的较少,大多应用在经营旅游业相关项目的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以及经营旅游项目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评价等。如舒波、郝美梅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旅游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评价。[23]文艳、郑向敏从西部省际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比较指标分析旅游业发展。[24]将层次熵赋权的改进TOPSIS法运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社区参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较少。

四、综合评价值计算方法

表2 案例数据

如果不采用原始值,采用无量纲化值,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出评价对象的排名,却不能反映出其所处的阶段和状况,对其内部指标的结构差异也不容易直观进行分析。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原始数据,研究者提出一种综合比重值法,首先要验证无量纲加权综合值法评价结果的正确性,之后,如果要将有量纲的原始数值反映到评价值中,那么原始评价值必须与无量纲加权综合值比重一致,即某个评价对象的无量纲加权综合值(Yi)在总无量纲加权综合值(Zi)中占的比重(Fi)和该评价对象的原始数值加权评价值(Qi)在全部对象的全部原始数值加权总分值(Ri)中的比重,这样根据原始数据加权总分值(Ri),可以倒推出该评价对象应有的加权评价值(Si)。最后再根据评价对象原始加权评价值在原始数值加权总分值(Qi)中的比重(Vi)分布,用原始数据加权应有的总分值(Si)乘以比重(Vi),重新计算其每个指标应有的加权评价值(Ti),用这个应有的加权评价值进行求和运算得出综合评价值(Ki)。[25]这个评价值既能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优劣排序(与运用无量纲加权综合值法计算出的排序一致),又能反映出评价对象所处的阶段和内部结构,基本能够准确反映出实际情况。

五、“三交”视角下评价模型的建构

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主观权重,运用熵权法获得客观权重,两者相结合形成复合权重。运用加权综合值法获得无量纲评价值,运用改进TOPSIS法和传统TOPSIS法对无量纲评价值进行检验。根据无量纲评价值的比重分布,运用综合比重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缩放,得出与无量纲评价值比重一致的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值既能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排序,又能反映评价对象所处的阶段和内部得分结构(图4)。

图4 评价模型

七、评价模型的数学原理及操作步骤

(一)层次分析法确权(见表3-表12)

表3 子矩阵一致性检验

表4 总矩阵一致性检验

表5 B对A的相对权重

表6 B1下属指标相对权重

表7 B2下属指标相对权重

表8 B3下属指标相对权重

表9 B4下属指标相对权重

表10 B5下属指标相对权重

表11 B6下属指标相对权重

表12 评价指标AHP权重值θi

邀请旅游行业的10位专家,根据1到9的比例标度对评价体系同一层级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每位专家都独立进行判断,以减少主观误差。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R值全部小于0.1,表明10位专家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由此,可以求出各评价指标的AHP权向量θi。

(二)熵权法确权

步骤一:若m个评价对象有n个评价指标,可构建原始决策矩阵(Mij)m×n:

(1)

步骤二:首先解决指标趋同性问题,然后适度指标以及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这种处理有多种方法,各有优劣。叶宗裕、樊红艳等对数据同趋势化的方法选取有过专门研究。综合对比之后,选取倒数法对逆向指标进行同趋势化处理;选取均值法对适度指标进行趋同化处理。

逆向指标:

yij=1/xiji=1,2,3…n,j=1.2.3…m

(2)

适度指标:

yij=xij/¯xj(xijxj时),i=1,2,3…n,j=1.2.3…m

yij=¯xj/xij(xij>¯xj时),i=1,2,3…n,j=1.2.3…m

(3)

步骤三:对原始决策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规范化矩阵(Pij)m×n:

(4)

数据无量纲化的方法很多,无量纲化方法不同对评价结果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比重法。比重法在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过程中,在分母的处理上用到了各个原始数据之和,再用各原始数据,在总体中数据中所占的比重来说明数据的无量纲化结果,这种方法保持了原始数据一致性整体系的关联系数,更加科学地得出综合评价系统,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

步骤四:利用熵值计算公式,求出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

(5)

熵值越大,可知的信息量就越小;用1-ej来代表差异性系数,差异性系数越大,可知的信息量就越大,熵权也就越大。

步骤五:利用熵权计算公式,求出各指标熵权Wj。

j=1,2,…,n

(6)

步骤六:将AHP法权值θj与熵权值Wj合并,得到复合权重λj:

,j=1,2,…,n

(7)

(三)无量纲加权综合值

步骤七:对无量纲数据进行加权求和运算,得出无量纲加权综合值。

(8)

(四)改进TOPSIS法检验

步骤八:对规范化决策矩阵进行加权运算,得到加权矩阵(Vij)m×n:

(9)

步骤九:计算最优解S+。

(10)

其中,

步骤十:将最优解点作为坐标原点,对加权矩阵V进行平移,得到平移矩阵Tij:

(11)

步骤十一:计算最劣解H—,

(12)

步骤十二:计算垂面距离Ui:

(13)

Ui值越小,表明与最优解越接近,排序越靠前。

(五)传统TOPSIS法检验

步骤十三:运用传统TOPSIS法,比较评价对象的贴近度Ci,然后再对排序的结果进行检验。

(六)综合比重值法求评价值

步骤十四:对第i个评价对象的无量纲化值Pij进行加权求和运算,得到Yi;

步骤十五:对Yi进行求和运算,得到Zi;

步骤十六:求出第i个评价对象的Yi值在Zi中的比重(Fi)。

步骤十七:对第i个评价对象的原始数据值Xij进行加权求和运算,得到原始评价值(Qi)

步骤十八:对(Qi)进行求和运算得到原始总评价值(Ri)

步骤十九:求出评价对象应有的加权评价值(Si),即Fi·Ji

步骤二十:求出评价对象指标原始加权分值在原始评价值(Ri)中的比重(Vi):Vi=Xij/Qi。

步骤二十一:求出评价对象每个指标应有的加权分值Ti=Vi·Si

八、结论、建议及讨论

(一)结论

本文对社区参与评价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熵权定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构建了包含适度指标和逆向指标的评价体系,主要结论如下:

(1)以往社区参与评价体系中,将全部评价指标默认为正向指标的思维是错误的,并非所有指标都是越大越好。民族村寨由于其历史“三交”特性和区位“相对闭塞”特性,正、逆指标结合才更严谨,部分评价指标在一定区间或某个点上为最佳,故应该将这些指标设定为适度指标。

(2)为达到全面、科学和准确的目标,需要对常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在某些维度设置逆向指标十分有必要,通过逆向指标抵消部分负向信息对评价结果的干扰。

(3)对原始数据使用加权综合值法,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差,这种偏差虽然不会大到影响参与阶段划分的程度,但是可能会使分值非常接近的两个评价对象排名发生变化。

(4)引入改进TOPSIS方法对加权综合值进行检验,用垂面距离代替传统的欧几里德距离,进一步证实了使用改进TOPSIS法检验的评价结果是科学可靠的。

(5)为了使综合评价值能反映出评价对象所处的阶段和内部结构,将原始数据体现到综合评价值中,提出了综合比重值法。通过综合比重值法对原始综合评价值进行修正,使评价值既符合排序结果又能反映出评价对象所处的阶段和内部得分结构特征,减小了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可能对综合排序的影响。

(二)民族村寨旅游业与“三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讨论

1.提升主体意识

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居民既是旅游活动的受益者,也是民族交融的参与者和旅游地社区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承担者,应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旅游决策中,发挥社区自治的作用,以本我主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加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合理和谐的生产生态空间既是旅游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也是全域旅游规划的需要,更是“三交”场景中新形式新模式的发展需要。对属于居民私有财产的传统民居等应积极加以保护和修复,对民居进行改造用于旅游经营时,应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对社区中的公共景观和古迹等,应联合进行保护,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公地悲剧”的出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旅游过程中的“三交”在以外界不侵扰模式还原本地生态情况为重点,“三交”在新场景下带来更多的是现代化环保、现代化文明理念。因而在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中应更多采用低碳环保的材料和设备。同时,发挥社区在环保宣传和环境监督上的作用,定期开展社区绿化、卫生整治等活动。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居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客源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他们都是旅游文化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真诚、互爱是交融的基础,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旅游地达到主客共享的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有助于推动“三交”发展,“三交”得到充分发展反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呈现文化自信的载体

旅游商品的文化挖掘、文化符号的提炼,可以梳理、研究、分析、设计出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文化内涵的低端产品不断被淘汰。应扎根弘扬民族文化,创立地方旅游产品的文化品牌,展示出“三交”场景下文化产品的多维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文化产品、人工智能文化产品、共享式文化产品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以各民族文化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将各地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从而推进各民族的精神交融。

猜你喜欢
村寨民族社区
我们的民族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无蚊村寨丁屋岭
多元民族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