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雨补鲁 从“世外桃源”来到人间

2024-01-25 08:35李刚明
城市地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世外桃源天坑村寨

李刚明

“山色重重叠叠高,峰峦如织接云霄。”雨补鲁,贵州兴义市清水河镇的一个布依族村寨,坐落于群山围绕的天坑之中,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2018 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方水土的秀美与神奇,让外来者纷至沓来,想一探究竟。

天坑里的“世外桃源”

“天坑”,是由所处地域的地下河强烈溶蚀、侵蚀,地面坍塌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特有地形。雨补鲁村所在的位置,被地质专家评为“华夏天坑之首”,而彝语中,“雨补鲁”代表“低洼的地方”,村落由此得名。

步入村中,四面环绕的高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陡峭壁立,巍峨雄浑,将整个村寨与外界隔离。青山莽莽处,有灰白泛黄的山壁凸现,崖壁湿润时,有水滴“叮咚”,人站在高处眺望,好似一幅流动的自然山水画卷展于眼前。

通向村寨的唯一进出口是一座高高的石寨门,寨门用五面石头砌成,高达十米,宽四十六米,气势雄伟。寨门中间只留下一条约三米宽的通道,也由石块铺就而成。环视前后上下,此寨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使人心生探索的冲动——偏于贵州绵绵群山一隅的雨补鲁村,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番谜,等待人们去解?

石砌的村道两旁和散落的民居周围,高大的芭蕉翠绿欲滴,让人有些怀疑是不是误入了南国的热带雨林;又似霸气的壮士戍卫四周,威风凛凛。越往村寨里走,越能感到土地的平旷、树木的葱茏、村野的清静。村中的建筑全用石头砌成,气质古朴,正应了当地流传的一句话:“石头村寨石头房,石头路面石头墙;石头桌凳石头磨,石头碓窝石头缸。”一切融于青山绿水,十分和谐,无不透出远离尘世喧嚣的清幽。

石墙青瓦的民居散落在山脚一带,或两三户相连,或独户而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数条小巷蜿蜒曲折,把整个村落串联成寨,丝毫不拥挤,显得自然舒适。周遭的绿树荫蔽着农户的石房,高的盖过屋顶,矮的也齐院墙生长;但最令人一惊的,还是那一簇簇、一溜溜绽放于墙内墙外的三角梅,在石墙映衬下,粉红鲜艳的花朵随风颤动,娇艳妩媚的模样,为这个深山里的村落平添了无限美韵。

整个村落干净整洁,房屋前面是大片开阔的农田,泥土黝黑,肥沃而细腻;一阵阵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地里大片的向日葵早已弯下腰,葵花籽厚实饱满;挂满淡红色穗子的玉米林似一道绿色的屏障,从这头望不到那头,再过段时间,每家的檐廊都会挂满金色玉米棒,每家的院坝也会金灿灿一片。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从田园绕行,过一茅草搭建的亭子,便寻到了隐于葱茏田野中的地漏,俗称“天眼”,是村中最受游客欢迎的“网红打卡处”。地漏的下方是暗河,地面的雨水通过地漏渗透到暗河。经过长期雨水冲刷,地漏开始自然坍塌凹陷,逐步形成碟状图形,呈喇叭状展现。这处地漏明显凹于地面三米左右,曾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村里设计了一套艺术方案,让村民们使用该地随处可拾的火山石块,沿“天眼”四壁铺满,在底处只留一人大小的洞口,这样简单装饰后,从上往下拍摄出的“天眼”极具视觉冲击感。

一路走来,遇上的村民大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或扛着农具走向田野,或三三两两聚于院落,坐在石板石凳上,一边悠闲地聊着家常,一边安然地打量着路过的游客。有些老奶奶和大妈大嫂,会在屋前摆个小摊,放上自家产的花生、大蒜、核桃、葵花籽、菜瓜、鸡鸭蛋等,或生或熟,供游客挑选。她们既不高声吆喝,也不大力叫卖,只是很随意地招呼着,卖掉或卖不掉也无关紧要,只图一个随心自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遗世独立的古村落,何不是一幅“世外桃源”的自然画卷?几百年的历史沉淀与岁月变迁,未曾改变雨补鲁的容颜,人居住其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给自足,怡然自得。

望乡台上溢乡愁

雨补鲁村的村口有一处空地,地面全由石块铺就,北边有处石砌的高台,平时用作停车场,在一些重要时节,当地村民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和庆祝活动,村民称其为“望乡台”。放眼望去,两株巨大的榕树呈伞状屹立于望乡台上,据当地人说,这两株大榕树与村寨中央的那株树一样,一年四季枝繁叶茂,从未枯萎。

关于雨补鲁村的过去,有人说这里是陶渊明笔下“桃源”的原型,更为具体和准确的说法是,村寨的陈姓祖先在距今大约六百多年前,因避灾避难迁徙到此,世代繁衍。

在村寨中央那株大榕树的一侧,建有“陈氏宗祠”。宗祠照例是石砌的青瓦房,一排三房,左上侧搭有一风雨廊坊,两边各一排木质板凳,供来人小憩。整座宗祠遵循了黔西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形制,封火山墙,穿斗木结构,小青瓦覆底,虽说是全村寨陈姓人家的宗祠,但修建得并不铺张华丽,而是保持了简约适度的风格,一如整个村寨的淳朴无华,看上去有些老旧,却一点儿不显破败。

雨补鲁村还是全国现在少有的单姓村寨,据说村里的原住人家有95%都是陈姓。相传明朝初年,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展开大战。陈友谅最终落败,突围时亡于流箭,追随他的部属、族亲也四处流散,大汉政权随之土崩瓦解。陈氏亲族为躲避朱元璋政权的迫害追杀,只能一路向西南蛮荒之地逃亡。最先逃至贵州古夜郎国(今贵州普安)一带短暂居留,后与当地头领董晖不和,不得不再次迁离,历经艰难,辗转到了兴义。

一行人行至兴义清水河镇的一处天坑时,饥渴难耐,突然发现半山腰上一汪泉水滔滔汩汩,尝起来清澈甘醇,顿觉神清气爽;再环顾四周,只见山障环护、绿荫覆盖,底处土地平畴,是一处远离战乱纷扰的天然屏障之地。于是,这群避难之人在此驻留,建村而居。如今,经过数百年繁衍生息,雨补鲁村当初只有几户人口的陈氏家族已增至一百二十余户,人数达六百余人。

尽管筚路蓝缕的陈氏族人早已把异乡当作新的家园,他们依然没忘来时路,没忘故土。他们在村口建起望乡台,在村中央建起宗祠,那里有他们思念的方向和惦念的祖先。对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古老的生命哲学问题,雨补鲁村的村民给出了最好诠释。

风雨寨门的沧桑往事

整个古村寨最聚人气的地方,当属村寨中央那株百年大榕树。树干粗壮得需四五人合抱才能围住,树冠硕大,郁郁葱葱覆荫上百平方米。这里常聚一些闲暇的村民,有顽童小孩在树下大石间玩耍嬉闹,有老人坐在阴凉处一边拾掇着手里的小活计,一边唠着家常。在这儿也可以观看到古村寨全景风貌:房屋俨然,鸡犬相闻,良田平畴,阡陌纵横,石块小路,茂林修竹,相映成趣。

但这般岁月静好下,也有一段沧桑的历史,村寨人一心想过的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也曾经被无情打破。

自清雍正时起,清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了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这些举措不断挑起边民与清政府的纷争。雨补鲁村的古寨门数度损毁与重建,见证着村寨的衰与兴:三百多年前,石寨门被毁重建;在“逐客民、复苗地”的苗变斗争中,寨门再次被损毁,于清嘉庆十八年修复;1856 年又发生了“咸同之乱”,寨门遭兵乱三度损坏;所幸的是,2015 年,在雨补鲁古村落抢救性建设中,寨门得以完整修复。风雨寨门,一部历史。

村寨内的参天古树、百年老宅、古井、溶洞、泉眼,也都是“天坑里的乡愁”。2015 年,雨补鲁村被列入黔西南州“美丽乡村”示范点,授予“中国传统保护村落”称号,当地政府以“天坑古寨寻秘境,传统文化觅乡愁”为主题,对村落的山水田园风光进行了精心打造,一番努力之下,雨补鲁村得以蝶变新生。

在村中,偶遇一对刚从外边返家的青年夫妇,他们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轻快悠闲地漫步。攀談中得知,小伙子前些年在南方的大都市打拼,事业也算小有成就,可在前段时间,他还是毅然决定离开大都市回到家乡雨补鲁。按他的说法,离开与返回都不需要理由,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乡恋,是一个人的根,可以让人内心安顿,简单快乐。

日暮时分,漫步于村寨街巷,倍感宁静清幽,雨后的寨子氤氲着草木之香,渐渐升起的炊烟,与天坑上空时不时飘荡的朵朵白云在视线里交融,让人分不清是烟是云。环绕屋后村前的溪水淙淙流淌,一直流向远处的田野,浇润着树木庄稼。这里的人间烟火,这里的物华天宝,这里的空灵寂静,成就着华夏最宜居的“天坑人家”,现代都市人内心追求的“世外桃源”,或许正是此处。

编辑+李锦媛

猜你喜欢
世外桃源天坑村寨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墨西哥神秘“天坑”面积迅速扩大
我想寻一个世外桃源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无蚊村寨丁屋岭
天坑探奇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归纳演绎,寻觅文化的“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