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2024-01-25 12:54郑玉宝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块茎种薯马铃薯

郑玉宝

(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辽宁 本溪 117000)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肥量比较大,每生产1 000 kg马铃薯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N)5 kg,纯磷(P2O5)2 kg,纯钾(K2O)11 kg[1];但是肥料施用不合理不仅造成了肥料利用率低,而且还造成了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各种环境污染问题。 尽管马铃薯抗旱能力高于大田作物,但不意味着种植马铃薯就特别适应干旱了,恰恰相反,马铃薯生产需要大量水分的,每收获1 000 kg 就需要从土壤中带走750~800 kg 的水分[2]。 根据马铃薯生长需肥特点,在马铃薯滴灌补水时施入合适的肥料,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地块选择

选择与玉米、小麦等谷类作物轮作2 年以上地块,其次是高粱、大豆,不宜与番茄、茄汁甘蓝等蔬菜相接茬。 地势高、pH 5.5~6.5 微酸性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排良好、沙质壤土。 详细了解上茬作物除草剂使用类型及残留情况,不存在除草剂药害的地块。 不能轮作的地块,应详细了解前茬作物的类型、土传病害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同时深耕改土,减少病害发生。

2 整地

整地的时间有秋耕和春耕两种。 秋耕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上冻之前,田间土壤持水量占最大持水量的40%~60%时易耕性较好,若秋季雨多或田地湿、粘重,不易秋耕,可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进行春耕。 一般耕深25 cm 以上,耕前每667m2撒施有机肥(土杂肥,或腐熟的牲畜粪便)2 000~3 000 kg。

3 品种及种薯选择

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保障,应选择适应性当地气候及主要病害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还应根据市场销售需求、产品用途等因素全面衡量确定种植品种。种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量、质量和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脱毒种薯可以增产30%~50%, 高的达到1 ~2 倍以上[3]。 要选择科研单位或信誉好的种子公司生产的脱毒种薯,提倡秋季购种,以便及时进行种薯催芽处理。

4 种薯处理

4.1 出窖

播前把种薯从贮藏窖中取出,进行挑选及行种薯处理,出窖的时间应根据种薯的贮藏情况、催芽的方法以及播期3 方面综合考虑。 如果种薯在窖内贮藏保存较好,没有萌芽情况,则可根据种薯处理的不同方式确定出窖时间;如果采用“催芽”处理时须播前30 ~40 d 出窖。 如果窖内种薯贮藏不好,萌芽过早,应尽早出窖,摊铺在室内、温室、或大棚内,使之见散射光,以抑制芽继续徒长,并促使幼芽绿化及根点生长。 种薯出窖后及时进行挑选,剔除病薯、烂薯,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的,表皮光滑等特点的块茎。 如出窖时块茎已经发芽,则应选择芽粗而短壮者,淘汰那些幼芽细弱而丛生的块茎。

4.2 催芽

催芽主要作用是使幼芽伸长到一定长度,以促进一系列物候期提前的措施。 日光育芽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日光育芽可使生育期进程提前在播种前进行,特别是根点播种之前形成,种植后在地里早发根,苗期健壮,早熟、增产效果明显,一般早熟7~10 d,增产10%~15%。 播种前30~40 d 种薯出窖,剔除病烂薯块后晒种1~2 d;装袋或装筐覆盖遮光物品,在15 ℃左右条件下催芽7 ~10 d,待芽长到高粱米粒大小时移入散光下散放,最好是单层摆放,最厚不超过3 层,可选在温室、室内或大棚内,保持12 ~16 ℃, 照晒20~30 d, 每隔5 ~7 d 翻倒1 次,充分见光。待芽长到0.5 cm 左右,变成浓绿或紫色,芽的基部有根点出现时,催芽工作完成,即可播种。

5 切块

5.1 切块

切成30~50 g 带有1 ~2 个以上芽眼的立体快,多带薯肉,切勿切成薄片,充分利用顶芽,切出病薯要剔除,并且立即更换切刀,切刀可用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消毒,每人两把切刀轮流使用,当用一把刀切种时,另一把刀浸泡于消毒液中,避免切刀传播病菌。

5.2 包衣

马铃薯种薯表面、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病菌,通过拌种可有效预防病菌的侵入,预防病害的发生。 拌种药剂均匀包裹在种薯表面,药剂均匀分布在土壤周围,长时间地保护幼苗。 拌种后,能促进种块发芽,苗齐苗壮。 具体方法:甲基托布津100 g+多菌灵100 g+中生菌素70 g+滑石粉2.0 kg 充分拌匀,然后与100 kg 刚切好的种薯均匀地混合,使之完全粘在种块上。

6 播种

根据气温和地温,适时早播。 可以利用马铃薯播种机进行播种,选用青岛洪珠大垄双行播种机,垄距110 cm,每垄种两行,每667m2播种株数5 000 株,开沟深度15 cm,播种机开沟器后面自带喷头在喷施25%阿米西达悬浮剂40 ml/667m2,然后播种机依次完成播种、施肥[复合肥(15 ∶15 ∶15)75 kg/667m2]、覆土、镇压、铺设滴灌管、覆膜、膜上压土1 次完成。

7 田间管理

7.1 膜上覆土

地膜覆盖后,马铃薯出苗时需要及时引苗,否则地膜下的幼苗受热,芽尖会被考死甚至腐烂,造成缺苗断垄。如果在苗出来之前在膜上覆盖一层土,在土壤重力作用下马铃薯就可以轻易穿破地膜,不需要人工引苗。 如果地膜覆土少,则重量轻马铃薯幼芽不能克服地膜的韧性自行穿出,致使马铃薯在地膜下受热害腐烂。 如果覆土较厚,严重影响了地膜的增温效果,出苗时间较长。 正确做法是:出苗前(幼苗离地面2 cm)地膜表面覆盖1 层2 cm 厚细土,在土壤压力的作用下马铃薯可以轻易穿破地膜,出苗比较整齐,出苗率较高。

7.2 追肥

滴灌追肥优点一是适时适量地直接把肥料施于马铃薯根部,便于吸收,减少损失,充分发挥肥效。 二是可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提供养分,这样满足了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三是可根据马铃薯不同的生长期营养特性需要的变化,提供不同的养分进行调控。 四是由于地膜覆盖,肥料自然挥发小,肥料随水集中施用在作物根部,施用集中,但是溶解在大量水里所以浓度小,因而对马铃薯是安全的,而且节省了很多人力,效果很好。 利用滴灌施肥,肥料利用率达70%以上,缺点:选用追施的肥料必须水溶性好,杂质少,否则容易堵塞滴灌管。 具体做法是:出全苗后植株4~5 片叶时结合滴灌追施尿素5 kg/667m2,封垄期追施硝酸钾 4 kg/667m2, 10 d 后追施硫酸钾5 kg/667m2。 施肥时,前0.5 ~1 h 滴清水,中间滴带肥料的水溶液,具体数量根据每次滴灌的面积精确计算出需要的肥料用量,现在比较简单的注肥可有用加肥泵或文丘里施肥器,滴肥后1~2 h 再滴清水(根据土壤湿度适当减少和延长滴灌时间),以防未溶解肥料堵塞毛管滴孔。

7.3 水分管理

全生育期灌水8 次左右(根据气候条件调整),灌水量120 m3/667m2左右。 播种后3 ~4 d 第一次灌溉,灌溉后土壤相对湿度50%左右,避免浇水过多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或造成种薯腐烂。 出苗后再第二次滴灌,灌溉后土壤相对湿度60%~70%,团棵期至封垄期灌水2 次,每次滴灌后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然后5~7 d 1 次,每次滴灌后土壤相对湿度70%~80%,收获前7 d 停止浇水。

7.4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应以防为主,主要防早、晚疫病,可选用代森锰锌、克露、银法利等,早熟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应喷药3~4 次,晚熟品种5 ~7 次。 虫害主要防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等。

8 收获

马铃薯收获质量影响产量和将来贮藏质量,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进行适时收获、提高收获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8.1 适时收获

马铃薯不像很多作物有严格的成熟期,马铃薯成熟期是指当50%的植株茎叶由绿转黄时,即进入成熟期,此时块茎极易从匍匐茎端脱落脱离而停止膨大。 可以根据栽培目的、当市场价格或对块茎的需要等情况,不用到等到成熟期收获,而在商品成熟期收获;收获时期有时也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考虑,收获太晚则因气温太低,薯块也易于损伤。

8.2 提高收获质量

应选晴天收获,临时堆放地及贮藏等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收获过程要耐心细致,认真调试收获机或犁的深浅,及收获机的震动幅度,防治机械伤和犁伤;捡拾时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块茎损伤,减少块茎上的泥土及杂物;严防块茎在收时太阳灼伤、淋雨和受冻;收后的块茎应晾干、散热,但作为食用薯防止日光长期日曝晒。

猜你喜欢
块茎种薯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马铃薯有功劳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胖胖的马铃薯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