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与装备
不同炒青工艺加工机采茶原料的比较效益研究张荣祥,董智杰,刘瑜,等(1-5 )
优质黑茶渥堆工艺优化李玉川,董晨,陈玉琼,等(1-10)
福鼎白茶初加工设备与配套技术陈家雅,谢凤,孙威江(1-17)
平阳黄汤机械闷黄关键技术初探王家鹏,叶丽琴,范起业,等(2-5)
夏季黄芽茶最佳工艺研究李明泇,王玮轶,梁星,等(2-10)
传统绿茶品种改制白茶试验研究王燕飞,鲍夏鸿,魏然,等(2-18)
高山白茶的原料评价与加工工艺初探卢秦华,汤玉平,徐学月,等(2-22)
西湖龙井茶手工技艺关键要点唐小军,周映(2-29)
基于XGBoost 算法对茶叶揉捻工艺参数的研究陈侠,柳军,杨亦扬,等(2-32)
黑茶箱式渥堆机的研制及品质成因分析田时雨,封雯,倪德江,等(2-39)
不同品种石斛花茶窨制工艺品质初探夏瑞萍,李芬,金娜,等(2-46)
烘焙对祁门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张晓磊,刘亚芹,周汉琛,等(3-13)
不同堆闷时间对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滕翠琴,吴健华,庞月兰,等(3-20)
基于品质成分分析的银猴种红茶适制性研究林钰虹,鲍夏鸿,魏敏,等(3-27)
福鼎白茶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宁红梅,蓝基财,陈银杏,等(3-37)
武夷岩茶精制加工工艺与设备邱瑞良,张雪儿,吴成建,等(3-41)
品质化学
六大茶类加工关键工序及风味物质研究进展安会敏,陈圆,李适,等(4-5)
茶叶滋味成分研究进展周峰,柯家平,姜宗德,等(4-15)
白茶风味品质形成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陈林,陈键,宋振硕,等(4-22)
不同加工工艺对梅占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魏芷炫,戴浩民,王晓霞,等(4-36)
产业与文化
富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展望陈建华,吴梅娟,刘健伟,等(1-85)
安吉白茶全产业数字化建设案例章玉,班友柱,吴小清,等(2-68)
平阳黄汤茶品牌建设实践与思考钟维标,徐斌,冯海强,等(2-74)
《德国茶叶市场年报》解读与启示王佳懿,江可懿(2-77)
大食物观视域下的中国茶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周继红,王云,叶雅姝,等(3-5)
新昌县茶产业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白家赫,周竹定(3-9)
深加工与跨界应用
茶多酚素饼贮藏品质研究及货架期预测潘俊娴,潘春飞,苗幼珺,等(1-22)
液态发酵茶饮研究进展冉苒,蒋洁琳,潘淑康,等(1-31)
茶渣在复合材料及生物营养物等领域的应用进展丁正蛟,潘淑康,贾鳗(1-36)
茶多酚对大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潘俊娴,吕杨俊,蒋玉兰,等(3-45)
龙游黄茶茶粉对大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潘俊娴,吕杨俊,蒋玉兰,等(3-52)
绿茶在水醇复合体系中的浸提规律研究蒋玉兰,吕杨俊,潘俊娴,等(3-57)
茶黄素活性功效、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左小博,孔俊豪,宋鹏鹏,等(4-57)
茶多糖研究进展与展望刘芷珊,石玉涛,肖锟月,等(4-65)
茶及植物类芳香水的加工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龙丹,洪鹏,李博洋,等(4-74)
标准与规范
国内与国际茶叶标准化建设现状与展望张亚丽,陆小磊,李文萃(1-41)
西湖龙井茶产品标准发展历程及现状调查分析黄小萍,杨宇宙,许玲燕(1-45)
中国名茶团体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左俊英,刘影影,刘丹丹,等(1-51)
质量与检测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红茶水浸出物含量快速检测吴瑞,尹玲玲,王天乐,等(1-57)
基于PacBio 三代测序的茯茶加工过程真菌群落分析白亚妮,冯璞阳,秦涛,等(1-63)
抹茶加工不同阶段中真菌多样性变化分析蒋玉兰,徐海霞,朱跃进,等(1-69)
平阳黄茶适制品种比较研究高玉萍,谢前途,涂云飞,等(1-77)
松阳县2019~2022 年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分析钱园凤,潘瑛洁,王月圆,等(2-52)
晒青毛茶与普洱熟茶茶汤中的滋味物质比较周心如,范苏行,张田芳,等(2-56)
辐照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刘其升,何明维,王霄然,等(2-62)
梧州六堡茶春茶鲜叶气候品质评价初探叶瑜,匡昭敏,徐芳(3-64)
植物工厂生产方式下铁观音茶树栽培技术谢辉煌(3-69)
基于高光谱成像和外观特征的祁门工夫红茶质量数字化评判尹玲玲,吴瑞,高钰敏,等(4-43)
现制红茶奶茶开封后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初探苏小琴,宋鹏鹏,孔俊豪,等(4-51)
信息与交流
不能忘却的民国茶界泰斗、雨花茶的奠基人陆溁 (3-74)
骏眉红茶的产品质量关键——金骏眉茶的创新制作技艺(3-76)
全新元素提升“ 新昌名优茶”——大佛龙井、天姥红、天姥云雾三大品牌LOGO 注册成功(3-77)
ISO/TC34/SC8 国际标准化组织茶叶分技术委员会第29 次会议线上召开(4-81)
ISO/TC34/SC8/WG14 茶多酚工作组及WG10 绿茶术语工作组线上会议顺利召开(4-81)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在日照召开(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