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平,吴 潇*,李 坤
(1.永丰县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江西 吉安 331500;2.曲阜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济宁 273199)
永丰县地处赣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 627.3 mm,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8 ℃,无霜期279 d,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大豆等作物生长。大豆是永丰县主导粮油作物之一,是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利用传统种植技术导致大豆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理想,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于大豆种植中是大势所趋。
品种是决定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基础要素,因此在种植大豆前做好品种选择工作非常关键。豆农应当考虑当地气候特点、病虫害流行规律、用途等因素科学选种,优先选择经过当地农业部门审核认定和适应性好、高产、优质、抗逆性和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以永丰县为例,当地主推春大豆新品种(赣豆10 号)、鲜食大豆新品种(赣鲜2 号)、夏大豆新品种、秋大豆新品种(赣黑豆3 号)。确定大豆品种后,豆农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知名厂家的豆种,建议由村集体统一购买,严把豆种质量关,即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85%、含水量≤12%[1]。
在大豆播种前,做好豆种处理工作尤为关键,是提升大豆发芽率、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生概率的重要举措。选择晴朗天气在地面均匀摊铺晾晒豆种,8:00—10:00、15:00—17:00 为最佳晒种时间,晾晒48 h,每隔2~3 h 翻动1 次,均匀晒种,打破豆种休眠期,激发种子酶活性,杀灭表皮致病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根瘤菌、微肥、硼砂、钼酸铵等进行拌种,以达到全苗壮苗的效果[2]。施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建议施用由杀菌剂+杀虫剂复配而成的大豆专用种衣剂,在豆种表皮形成防护膜,可防治病虫害,达到供肥的作用,促进大豆生长。
大豆种植对土壤要求较低,但想达到绿色优质高产的目标,豆农要高度重视该工作。选择种植地时,要做好空气、土壤、水源检测工作,确保环境良好,种植地不可靠近化工厂、制药厂,避免污染大豆。优选土层深厚、保水性强、富含有机质、灌排水方便、pH 值在6.0~7.5 的沙壤土种植大豆。豆农要树立良好的轮作倒茬意识,坚持与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制度,达到改良土壤、减少田间菌源残留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的目的。收获上茬作物后应该及时整地,深翻深松土壤并晾晒,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和致病菌,增加土壤通透性。控制好翻耕深度,深度在25 cm 以上为宜,确保打破犁底层,为大豆生长营造有利环境。整地的同时配合施加充足的基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法,结合土壤测定数据确定基肥施加量和比例,一般施加腐熟有机肥3.00 万~3.75 万kg/hm2、三元复合肥300~600 kg/hm2即可,培肥地力,为大豆苗期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若采用种肥同播技术,整地时不必施加底肥[3]。
在大豆播种时,应实施精量化播种技术,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合理控制好播种时间,耕作层深5 cm 处,温度稳定在12 ℃时可种植大豆,若土壤墒情较差,应浇水造墒后再播种,或自然降水后抢墒播种,保证大豆出苗率。种植大豆时可应用免耕精量播种技术,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提高播种效率。播种前要做好机械设备检查、检修工作,防止在作业时出现故障。机械播种时要控制好行进速度,做到匀速行进,以防大豆苗扎堆或缺苗断垄。控制好播种密度,行距45 cm、株距13 cm、深度3~5 cm,过深过浅均会影响大豆植株生长。机播时用种量为60~75 kg/hm2,墒情较差的地块留苗27 万~33 万株/hm2,墒情较好的地块留苗22.5 万株/hm2。大豆机械化播种时,可将肥料施加在大豆植株一侧的3~5 cm 处,禁止切忌种、肥同位,防止烧苗。播种覆土后要适当镇压,以起到抗旱保墒的作用。黏土不镇压,防止表土板结[4]。
大豆种植后若遭遇持续降水天气,会导致土壤板结,对幼苗出土极为不利,因此豆农要高度重视松土工作,降水后及时通过人工锄、耙除等方式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确保幼苗及时出土,防止缺苗断垄影响大豆整体产量。
种植大豆后应密切留意出苗情况,若发现有缺苗、死苗等现象,应认真分析原因,做好补苗工作。可以采用移密补疏的方式带土补苗,补苗后浇适量水,保证幼苗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挖出死苗后应消毒土壤再补苗,以防治病虫害。
做好间苗定苗工作,为大豆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提升大豆整体产量,因此豆农要高度重视间苗定苗工作,建议在第1 片复叶全展期定苗,第2 片复叶展开后间苗,间苗时重点去除弱株、病株、混杂株,保留健壮苗。
中耕除草可避免杂草与大豆植株争夺水肥,保证养分和水分集中供应,同时能够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因此,豆农要认真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制订完善的中耕除草计划,可以在长出第1 片复叶且子叶未落时进行第1 次中耕除草,此次中耕要浅,避免对根系造成损伤。苗高20 cm、搭叶未封行时进行第2 次中耕除草,此次中耕要稍深,保持根系呼吸通畅,避免植株倒伏。苗前除草可以采用化学除草法,苗后除草可以采用人工除草法。豆田常见杂草包括牛筋草、狗尾草、马齿苋、灰菜、铁苋菜等,常用除草剂包括精禾草克、盖草能、稳杀得、苯达松。要严格控制除草剂用量,大风及高温天气禁止喷药,防止产生药害。
做好田间水分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缺水或富水均不利于大豆生长。豆农要结合自然降水情况及大豆需水规律进行浇水或排水,满足大豆对水分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大豆全生育期需灌水3~4 次,要重点做好幼荚形成期、开花期、鼓粒期的浇水工作,若需水关键期持续干旱、土壤发白要尽早浇水,采用喷灌法、滴灌法、沟灌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若遇持续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特别是进入成熟期,要尽可能排出田间积水,避免植株根系腐烂影响大豆产量及品质。
施加化肥是大豆高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之一,所以在田间管理环节,豆农要高度重视肥料管理工作,结合大豆需肥规律、长势,制订科学的追肥计划和方案,科学配比肥料,合理控制追肥量,满足大豆对肥料的需求。苗期追施尿素75 kg/hm2、过磷酸钙120 kg/hm2,促进大豆根瘤发育和根叶生长;花期追施尿素105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防止花荚脱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鼓粒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750 kg/hm2,隔7 d 喷洒1 次,连喷3 次,若出现脱氮现象,建议混合喷施尿素水溶液7.5 kg/hm2,保证大豆高产稳产。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一旦发生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品质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以施用化学药剂为主。农药残留极易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大豆品质。在防治大豆病虫害时要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化、生态化防治技术。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优选抗病虫害性能强的大豆品种;认真筛选豆种,剔除有病虫害的豆种;重视播前豆种处理工作,包括晾晒、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降低大豆苗期病虫害发生概率;合理控制大豆种植时间,避开病虫害盛发期;做好选地、整地、施肥工作,深翻、晾晒土壤,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和致病菌,为大豆生长营造有利条件;合理控制大豆播种密度、播种量,保持适宜的光照、通风条件,培育健壮的大豆植株;加强养分管理,结合大豆长势施肥,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控施氮肥,保证肥料配比合理,提升大豆抗病性;做好水分管理工作,满足大豆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保证田间土壤湿度适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及时清除杂草,避免害虫的繁殖;做好秸秆粉碎还田工作,减少次年害虫基数。
规模化种植大豆时,切记不可单一种植某一品种,应科学、合理地搭配种植不同品种,以便于保持生态多样性,发挥生态调控作用,预防病虫害;推广应用大豆间作、套作技术,有助于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减少病虫种群数量;在田间地头种植蛇床子、菊科等显花植物,可诱集和涵养害虫天敌,进而防治大豆虫害;做好大豆病虫害普查、监测工作,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指导豆农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提高检疫意识,杜绝大豆病害和有害生物入侵,预防大豆病虫害。
利用害虫趋光性特征,在大豆田间悬挂黑光灯、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夜间开灯,白天关灯,可有效诱杀地老虎、蛴螬等害虫。利用害虫趋色性,将黄板悬挂在大豆田内,悬挂300 张/hm2,结合大豆植株高度灵活调整黄板高度,悬挂黄板的高度要始终高于大豆植株20 cm,进而诱杀蚜虫及烟粉虱等害虫;利用害虫趋味性,将性诱剂、诱捕器放置在田间防治病虫害,设置诱捕器35 个/hm2,每隔7 d 更换1 次诱捕器,每隔28 d 更换1 次诱芯,可诱杀金龟子、棉铃虫、豆天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利用糖醋液诱杀害虫,将糖、醋、白酒、水、敌百虫按适当比例调配,混合均匀后装入容器内放置于田间,可诱杀地老虎、金龟子等害虫。
以虫治虫技术是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如赤眼蜂、食蚜蝇、草蛉等,是大豆食心虫、蚜虫、棉铃虫、金龟子等害虫的天敌,将其分批次释放于田间并加以保护,可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如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苦参碱、多抗霉素等药剂可防治大豆病毒病、霜霉病以及大豆蓟马。重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升大豆抗病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利用化学技术防治大豆病虫害,以喷施化学农药的方式为主,豆农应选择广谱、绿色、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霜霉病,可以交替喷施40%百菌清悬浮剂600 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防治蚜虫,可以交替喷施3%啶虫脒乳油1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防治根腐病,可以交替喷灌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20%莱菌清可溶性粉剂400 倍液;防治豆荚螟,可以交替喷施2.5%溴氰菊酯3 000 倍液、40%氰戊菊酯3 000 倍液。此外,交替施用农药可防止大豆产生耐药性。
大豆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作业,推荐利用大豆联合收割机或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作业,提高收获效率。合理控制收获时间,大豆机械化收获最佳时间为完熟初期,此时大豆叶片全部脱落,植株呈现原有品种色泽,籽粒含水量低于18%。为保证大豆收获质量,降低破损率,要结合大豆植株含水量合理控制滚筒转速,滚筒转速控制在600 r/min 为宜。降低炸荚所造成的损失,合理调控拨禾轮转速及高度,并在拨禾轮的轮板设置缓冲物,降低拨禾轮对豆荚所造成的冲击,防止炸荚。此外,大豆机械化收获时要合理控制割茬高度,适宜高度5.5 cm,不可过高。严把大豆收获质量关,收获损失率要控制在3%以内,脱粒破损率要控制在1%以内,脱净率应高于98%。
永丰县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县之一,其中大豆是当地主导粮油作物之一。为保障永丰县大豆产业绿色化、高效化发展,要创新大豆栽培技术,摒弃传统、落后、粗放的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与应用大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掌握大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重点做好选种、豆种处理、土地整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工作,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为当地豆农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让大豆产业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