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婧,高嘉培,杨爱飞
(玉溪市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3100)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于社会发展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制订高效可持续、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改善土地质量和保障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越来越被重视。
在众多土壤改良方法中,生物炭由于其原材料广泛、技术简便、养分含量高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农业工作者的关注,研究生物炭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使广大研究者和生产者更好地认识生物炭并开展相关研究。同时,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生物炭是一种由生物质原料经过高温热解和炭化后所得到的稳定性碳质物质,其分子中含有大量的孔洞、微孔和介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生物炭的主要来源有生物质废弃物、植物残渣、木材、农业废弃物等,经过高温解炭后得到生物炭[1]。
从物化特性分析角度来看,生物炭具有很多优异特性。生物炭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和固定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增强土壤肥力。由于生物炭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能够增强土壤储水能力,提高土壤整体的水分利用率,改善极端干旱和高温天气下农作物生长环境。生物炭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够慢慢释放养分,为农作物提供持久的营养[2]。
同时,生物炭的物化特性还表现在其独特的热稳定性上。生物炭在高温下形成的碳结构使其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分解,使得生物炭在许多工业和农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生物炭可以作为气体吸附剂和催化剂,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吸附剂和净化剂,还可用于燃料和能源生产等。
此外,生物炭还表现出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生物炭在土壤中缓慢分解的过程中会逐渐释放出一些有益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为农作物提供持续的营养,促进植物生长。这种特性使得生物炭成为一种理想的土壤改良剂和肥料添加剂。生物炭的应用也需要考虑到其潜在的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因此,在推广生物炭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制订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生物炭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3-4]。
大量生物质原料的采集和生物炭的生产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反而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生物炭的应用需要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和土质类型,过度使用可能会影响土壤基质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在生物炭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推广生物炭的可持续利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物炭通过其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影响了土壤肥料吸附、释放的作用,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生物炭所具有的属性中较高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使其能够大量吸附一些环境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或有机分子等,形成了“负载体”的复合物,类似于天然的根际土地皮层结构,营造更宜耕种果蔬的环境[5]。生物炭的加入提高了土壤pH 值和固定营养元素的能力,促进了施肥后土壤中若干营养元素的快速循环利用。
采用生物炭进行土壤改良可以促进各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快速利用和循环,增加土壤有效性,提高肥料效益等,具体表现为提高土壤机械配合力和质地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并能调节土层水分的积存和释放;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及缓解土壤酸碱度等在内的调控作用,同时也有很好的静电导体特性,增加延长肥料的有效期。此外,在培育根系群体方面,生物炭对空气、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协同作用更明显。
目前,已有不少针对生物炭的科研试验和应用案例,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比如,某农业研究院通过添加大面积的生物炭,组成了名为“炭花园”的试验田,在该园区内使用生物炭后的种子出苗率较未使用时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作物拔节和根系生长也得到了改善,极大提升了当地的农业经济效益。同时,节约了30%左右的肥料用量和40%左右的水量,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对于水质、空气净化等其他方面都产生了很好的支持效果[6]。
通过与不同类型肥料的配合施用,生物炭可以发挥出更加显著的肥料效益。具体而言,当与有机肥、复合肥等高氮化肥结合施用时,生物炭可以增加肥料的活性,并改善土层C、N 环境,提高土壤pH值和宏微观孔隙度。同时,也可以降解淀粉酶类物质,使大分子有机物转变成小分子有机物,加快营养物质吸收转移;放线菌等固氮菌类利用生物炭作为基质结构后,还可以保持一定量且稳定的N 输入速率,促使肥料被作物有效地吸收,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生物炭能够促进N 在土壤中的循环过程,并增强了土壤对N 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可以加速土壤中硝酸盐和氨态氮等化合物的转化过程,从而使这些元素快速地进入到植物体内。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土壤中固氮菌的活性和数量,从而促进N 积累和利用。此外,生物炭还具有较高的PO42-吸附能力,可以有效补充土壤和肥料中的P、K[7]。
将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和建立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空余量和内部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另一方面,由于生物炭具有类似天然“根层土”的结构特点,可在强化微生物群体的同时提升深层土壤肥力水平。因此,通过合理加入生物炭,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和长远维持。
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具有不同的吸附性能和利用效率,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生产工艺和原料差异会影响生物炭的质量和性能,而高质量生物炭的生产成本相较于传统煤炭仍较高。
对生物炭的施用量和方式也需要根据土壤情况进行调整。此外,生物炭还受到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需要加强相关宣传、推广和培训力度,同时,生物炭在生产工艺、管理等技术上仍有待完善。
由于生物炭是从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转化而来,具有不同的原料来源和制造工艺。常见的类型包括木材生物炭、秸秆生物炭等。此外,生产工艺也对生物炭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例如,胶凝剂型生物炭采用纳米二氧化硅或钛酸盐溶液为胶凝剂,在低温(约500 ℃)和无氧条件下进行生料固化处理,以提高生物炭的基础存储密度和物理力学强度。
为了解决生物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推广和使用生物炭的同时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在制订标准和规范方面,应加强工作,促进行业发展并规范市场行为。积极与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合作,针对不同地区和作物特点,确定合适的生物炭品种及使用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技术指导,如创新开发专业应用软件。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和沟通交流,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产品推广及使用信息反馈,全面提升用户接受度;在生产工艺上,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能力,采取节约清洁能源、拓展并逐步标准化,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和产品品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物质材料转化为生物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是新型环保、高效、多功能肥料的代表。全球都对生物质生产电力、制气、制热并制备生物炭等领域进行积极研究,市场需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发展前景广阔。
人们对于生物炭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从实验室的观点来看,有关理论存在一定的限制,其在短期内的应用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农业的应用中,生物炭应对土壤的调控效果有一个长远的、可靠的数据,要加大在实验室外的试验力度。
从田间管理情况来看,生物炭对于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以及控制肥力释放方面的影响,要有充足的资料做为理论支持,对于生态的保护效应,是否和试验一样明显。特别是在生物炭的用量方面,应确定使用剂量方案,低剂量的生物炭效果是非常好的,但高剂量的生物炭效果较差。未来,生物炭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特殊的优势,在土壤改良和修复领域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生物炭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来增强其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能力,从而提高土壤养分、保水能力,增加微生物数量,有效提高土地质量。
生物炭作为有效的吸附材料,在废水和废气治理、垃圾填埋场和水库等复合污染环境中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还可以在炼钢、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当前生物炭产业正在逐步由规模化朝着专业化方向拓展,未来会拓宽应用场景。可以进一步研发具有多种功能的生物炭产品或纳米级的改性生物炭,并结合人工智能和云技术实现精细农业和城市智能化管理。生物炭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应用,如添加医药用途的植物提取物、酵素等成分,可制成高效的生物活性剂,同时可作为木地板、宝石、手工艺品等制作材料,拓宽其应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加强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科学评估体系,推动生物炭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从生物炭的概念、制备、性质与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阐述了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土壤肥力提高和环境改善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了未来生物炭发展趋势和应用潜力。随着生物炭的不断优化和应用技术的提升,其在环境保护、土壤修复、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当前全球对可再生资源的追求和环境污染的关注下,生物炭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环保的农业肥料助剂,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生物炭标准及技术规范,加强生产应用与科研环节之间的联系,实现生产、学术、政策的共同推动,为引领生物炭行业更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为不断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