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冯毅超
电子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产生、采集、存储、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农业生产也不例外。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现代科技之一,将其应用在农业机械等领域,对促进我国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电子信息技术在种植业机械中的应用。
(1)播种机械。安徽省戴峰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2BFG-13 型智能电控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和播种机结合研发,有效解决了下肥下种不均匀及跨区不通用的难题,具有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特点,配套拖拉机使用,适用于小麦、早稻、油菜、黄豆、芝麻等多种农作物精确高效播种,实现在多种不同土质土壤的地块进行播种作业。
(2)收获机械。中联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芜湖)研发生产的4LZT-7.0Z 型履带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增加倒伏检测与自动控制、含杂检测告警与自动控制、损失检测告警与自动控制和谷仓粮满率检测告警功能。该产品用于谷物的联合收获,可根据收割环境与作物状态的不同,自动调整最优的工作状态,实现减少含杂、降低损失,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收获质量和作业效率。
2.电子信息技术在养殖业机械中的应用。
(1)孵化设备。蚌埠依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孵化4.0”智慧工厂,集成应用红外线成像、激光照蛋、AI 算法、工业机器人、伺服驱动等核心技术,实现种蛋处理、照蛋落盘、禽雏处理全线自动化,使孵化场用工减少50%—70%。
(2)种猪选定与育种设备。安徽斯高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CDZ0620 型种猪选定与育种设备,引进法国先进技术,用于帮助养殖单位挑选出生长性状较好的猪作为种猪,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智能化控制等特点,能够完整记录每头猪的生长性状数据,数据通过互联网上传云服务器进行存储,可以在Web 浏览器中浏览和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可以将数据接入国家育种数据中心,减少数据转换环节。
3.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中的应用。
(1)色选机。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MSXC-360RS2 型色选机,整机结构高度模块化、标准化,70%部件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大幅提升了可靠性、环保性及生产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色选机分选效果不稳定的难题。适用于大米、小麦、玉米等颗粒状农产品分选分级,高效剔除各种杂质,分选精度高、损耗低、产量大。大米选净率可达99.99%,单机产量30—40吨/小时。
(2)坚果挑选设备。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MY8045-80XS 型坚果内部缺陷X 光检测机,搭载X 光成像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从物料密度、厚度、成分等肉眼无法辨别的维度检测差异,识别精度达0.05 毫米,适用于带壳坚果的内部缺陷及异物检测,如核桃、碧根果、夏威夷果、巴旦木等。以核桃为例,可检测并剔除空瘪粒、皱缩粒,以及金属、石头、烟头、扎带、塑料、枝干等异物,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产品,保障品牌利益。
4.电子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1)轨道运输机。安徽易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7ZDGS-200 型智能果园轨道运输机,采用无线遥控和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安装有应急停止装置、限速装置、速度检测传感器等,具有作业统计、工况显示和手机APP 监控功能,可以远距离遥控、任意点停动、速度平稳可调,实现以机代人的重大突破。该机广泛适用于设施农业、山区丘陵地区蔬果、茶叶、肥料、农药、小型农机具、林木等的运输,也可应用地铁站及长距离狭窄区域物料运输,运输效率是人工的20 倍以上。
(2)果品分级机。安徽唯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6GFJX-6 型果品分级机,采用智能物料识别、超清全方位视觉检测、高速精准剔除分离、智能LED 无影式冷光源系统等先进技术,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分选效率高等特点,解决了果品人工分选效率低和劳动力需求高等制约因素。主要用于小果径类干、鲜果分级,如蓝莓、圣女果、荔枝、板栗、红枣等精准分级,满足行业分级需求。
1.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不够重视。目前,有关部门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我国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农业机械信息化方面的较大差距,亟待解决。
2.对农业机械信息化的研究和投入相对不足。电子信息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尤其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和实验设备,配备专业型、研究型和技术型的高素质人才。从目前来看,在该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例如,安徽省农机补短板产品研发补贴资金主要依靠省财政,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很难兑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信息化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
3.技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水平低、技术更新缓慢、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和综合性能的发挥,这与相关技术研究与农业机械的实际应用相脱节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很多农业机械只适合平原地区使用,而对于丘陵或山区农业机械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农业机械的信息化程度发展不平衡。
1.逐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对农业机械信息化的认识。作为现代农业的践行者,高素质农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加大信息化知识培训,增强农业机械的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农民的知识和技能现状,通过针对性地教育与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机手的操作水平。一是要增强农民的信息化意识,降低现代农业机械在农村市场推广的难度。二是加强农机信息化实操训练,提高农民对现代信息化农业机械的应用能力,避免农民担心用不了现代农业机械等问题。
2.采取项目整合叠加,加大对农业机械信息化研发经费的投入。2022 年,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 年)》,16 个市也制定了“两强一增行动方案”,要求大力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复式、智能化农机具,积极开展农机补短板、新产品研发,电子信息技术在安徽省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是对比发达国家的机械化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机信息化新产品研发、科研机构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使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在我国农业机械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结合“三农”工作实际,统筹推进农业机械信息化发展。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在研发、销售、使用、维修服务等环节的信息化应用,使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融合,更加贴近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实际,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和使用,加快推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