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娟
(武汉工程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项目为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1]。这是发展“智慧图书馆”的理念首次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21年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也达到新的热度,不但出现在不少主流学术期刊的选题指南中,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转型还成功入选了2021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2]。“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也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作为承载着服务教学科研重任的高校图书馆,是新形势下高校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3]。全国高校在各省高校图工委的推动下纷纷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愿景与目标。不少高校都将智慧图书馆转型与升级纳入重点发展规划,希望借此推动读者服务朝着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持续迈进。
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概念[4]。它创新性地将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在一起。智慧图书馆将通过物联网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硬件上引入信息感知传感器、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等智能化设备来改造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更重要的是软件上借助云计算、增强现实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完全改变了图书馆的现有生态[5]。智慧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智能交互能力,从而将书籍与人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信息交互的网络。对应于图书馆的转变,并非所有读者都持积极态度。主要的担忧来自3个维度,首先是认知维度,有读者会担心因为对新技术缺乏了解而丧失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其次是安全维度,不少人会担心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与滥用;最后是行为模式维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接受变化,有一些用户会坚持使用已经习惯的行为模式。总体上,由于客户群体的忧虑,新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往往会遇到不少阻碍,而且不同的人群对于信息技术的倾向是不相同的。如果将符合读者群体需求的信息技术先行部署,就能一定程度上改变服务对象目前的行为模式,降低部署其他技术的难度。由此可见,探讨读者群体对于智慧图书馆涉及的各类信息技术的倾向性对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在智慧图书馆涉及的各类技术中,目前投入应用较多的是线上图书馆。线上图书馆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电子图书和资源的服务平台。相比传统的实体图书馆,线上图书馆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首先,线上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用户只需要有网络连接的设备,如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方便地阅读电子图书和查找资料,避免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其次,线上图书馆拥有庞大而丰富的数字资源。无论是文学作品、学术论文、参考书籍还是报纸杂志,线上图书馆都可以提供丰富的内容供读者选择。而且,由于电子图书不受空间限制,线上图书馆的藏书量更大,涵盖的领域更广。此外,线上图书馆提供了一系列便捷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快速找到所需的书籍或资料,还可以在电子书中进行笔记、标注,并方便地与他人分享。同时,线上图书馆还支持在线借阅和续借,大大减少了用户的等候和手续办理时间。最后,线上图书馆注重用户体验和互动。用户可以通过在线社区、讨论组或评价系统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借鉴、讨论。这种互动与合作的模式丰富了阅读的乐趣,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总之,线上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便利、丰富和互动的阅读体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线上图书馆将继续为读者提供更多创新和优质的服务。线上图书馆开拓了现有图书馆的应用领域,同时也帮助图书馆实现功能上的转型。但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线上图书馆用户的使用行为以及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被用于分析可能影响用户接受度与行为意愿的一些重要因素。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将大大有利于理解服务对象对于该项技术的接收过程,从而在阅读推广措施制订与资源分配中能够更好地促进线上图书馆的应用普及,为未来进一步走向智慧图书馆奠定基础。国内对于UTAUT模型也不算陌生,近年来经常可以看到应用于电商推广或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案例。但从文献数量看来,图书馆方面的应用不多。例如姜景等[6]就利用UTAUT分析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微视频观看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推进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程越欣等[7]在参考UTAUT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感知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愉悦、感知交互、自我效能感等变量,构建概念模型探究自助服务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UTAUT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和预测用户对信息技术采纳和使用行为的模型[8]。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用户的社会影响、认知态度、认知有用性和认知易用性等因素,以预测用户对特定技术采纳的意愿和行为。UTAUT模型通过对用户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和企业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采纳行为,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本项目的研究主题为线上图书馆用户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该模型是Venkatesh等[9]在参考了8种主要的技术接受理论和行为意愿理论(技术适配模型、创新扩散论、理性行为理论、规划行为理论动机模型、复合TAM 与TPB 模型、PC利用型以及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前广泛用于新技术的接受过程的研究[10]。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指全校师生,很明显这个群体在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传统的UTAUT模型并不完全适应于研究目的,需要对模型框架进行一定修改。本研究中在结合高校图书馆环境及高校图书馆读者特点的基础上,对UTAUT模型进行了2个方面的修改,具体如下:
(1)核心变量。将核心变量“绩效预期、努力预期、社群影响、便利条件”具体化成“信息丰富度、学习难度、宣传引导和便利条件”。
(2)调节变量。根据高校图书馆读者的特点,模型中设置了3 个调节变量,分别为性别、专业与读者类型。设置“专业”的原因是不同专业的读者对于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删除“自愿性”,读者对图书馆的访问均为自愿行为,该变量无须研究;在调节变量中引入了“读者类型”,主要分为本科生、研究生与教师,因为不同的读者类型对线上图书馆的诉求也不同。基于以上设定构建的UTAUT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框架
本研究模型中影响高校线上图书馆读者使用意愿的4个核心变量是信息丰富度、学习难度、宣传引导和便利条件。
信息丰富度是指线上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例如各类电子资源的多寡,这关系到读者在线上图书馆能够解决的各类问题。如果线上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多服务,解决更多的问题,对于读者使用应该是有推动作用的。
假设H1:信息丰富度对读者的使用意愿存在正向影响。
学习难度是指读者使用线上图书馆相应的系统或软件之前必然经历的学习过程难度。系统如果设定变量过多或功能过于复杂,很容易提升学习的难度,令学习时间延长。这经常导致读者对于使用相应系统存在抵触心理,有可能降低读者的使用意愿。
假设H2:学习难度降低对读者的使用意愿存在正向影响。
高校图书馆线上平台的使用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宣传引导工作。例如线上或线下的讲座培训、图书馆页面上给出的明确链接乃至图书馆公众号上提供的自媒体内容。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明确的了解线上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可能的操作方式。
假设H3:宣传引导对于读者的使用意愿存在正向影响。
线上图书馆目前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转向多平台接入,例如支持用手机、平板或电脑访问。跨平台接入的好处在于读者可以在各种应用场景下使用线上图书馆,而且当读者使用同一账户登录系统后,读者在不同平台上的浏览数据可以在云端实现共享。读者可能会因为线上图书馆的便利选择线上服务。
假设H4:线上图书馆的便利条件对于读者的使用意愿存在正向影响。
从研究背景出发设计了调查问卷量表,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Liket)五点尺度量表。问卷分为2部分,一部分为核心变量的测量题项,另一部分为个人信息采集。
研究问卷的对象为本校图书馆读者,包括本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本科生委托任课老师将线上文档链接传至受试的班级常用通信群,让其在线答卷。要求受试班级在两节课之间的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答卷,预测答卷需时3 min左右。教师数据与研究生数据也是推送到不同的微信群中,以在线文档方式进行采集。本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407份,回收问卷407份。对回收问卷进行一致性检测后剔除9份无效问卷,最终确定本次调查有效问卷为398,问卷有效率为98%。
本研究借助SPSS软件实现对UTAUT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数据信度与效度是评估研究中数据质量的重要指标。数据信度(reliability)指的是测量工具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数据效度(validity)则是指测量工具能否真实反映出所要求衡量的概念。在研究中,需要确保数据信度和效度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数据信度可以通过内部一致性(例如Cronbach’s α系数)和测试重测(test-retest)方法来评估。数据效度则可通过内容效度、构造效度和准则效度等方法进行评估。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信息丰富度、学习难度、宣传引导和便利条件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本次调查的信度达到要求,所使用的量表和问卷有效。
表1 信度检测(基于标准化项目调整的Cronbach’s α系数)
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X2为2253.147(df=191),显著性概率为0.000<0.001,整体KMO 的值为0.825>0.8,说明所选取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SPSS AMOS是一款使用结构方程式探索变量间的关系的软件。借助软件Amos20.0依据研究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并验证模型拟合程度,结果显示,RMR值为0.031,表明实际样本数据与假设模型之间可以适配。此外,假设模型中的GFI、NFI、CFI、AGFI各项判断值均大于0.85,这结果说明,假设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适配度达到可接受水平。
模型假设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4个假设中有3个成立。其中,信息丰富度与学习难度对读者的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宣传引导对于读者的使用意愿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有趣的是,线上图书馆的便利条件对读者使用意愿并不存在正向影响。
表2 模型假设验证结果
观察几个调节变量对于校验结果的影响发现不同群体的结论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读者类型对于假设1的验证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教师与研究生的信息丰富度影响明显高于本科生,如表3所示。
表3 读者类型对模型假设1验证结果的影响
研究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UTAUT)模型构建的线上图书馆用户行为模型,不仅分析了读者在线上图书馆的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不同的调节变量对于读者使用意愿的影响,对于开发、调整图书馆的线上平台,促进图书馆的智能化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表明,线上图书馆的内容丰富度与学习难度对读者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内容丰富度对应的是线上图书馆所具有的各项功能,包括各类电子资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型的读者(教师,研究生)与学习型读者(本科生)对内容丰富度的需求迫切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研究型读者更容易被不断增加线上的服务内容以及信息资源吸引,提升线上图书馆的使用意愿。另一方面,随着各个大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与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对于高校图书馆,线上高校线上图书馆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经费下满足研究型读者对于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应该是高校线上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线上图书馆学习难度的降低以及易用性的提升也会提升读者进入图书馆的使用意愿,例如,在线上的人机交互界面中,更加简洁明了的菜单、快捷的按钮等都将大大提升读者的学习效率。另外,随着一些智能化技术,例如AI技术、模糊逻辑语音识别技术等对于现有搜索引擎的增强,也将使读者能够迅速地跳过学习期进入到熟练使用阶段,从而更有意愿使用线上图书馆。减少读者因为使用障碍而退出的可能性,这是线上图书馆系统平台开发者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宣传引导在线上图书馆读者意愿的影响因素中仅存在有限的正面影响。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还与目前图书馆的工作重点相关。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重点还是对于现有馆藏资源的推广,因此大量的读者甚至对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的宣传和引导缺乏印象。这说明提升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引导加大投入。例如,增加相关数据库的介绍与知识普及,以及在线上线下的讲座等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本次调查中,便利条件对于线上图书馆使用意愿影响的正向假设被否定。这说明读者并不特别关心是否能够跨平台使用线上图书馆或者读者对于现状已经感到满意。从读者的使用角度分析,读者并不愿意特别为图书馆的服务安装特定的App或微信小程序。而且作为线上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献资源的阅读,在手机和平板上的阅读体验远远不如读者使用电脑的感受。尤其是研究型的读者更愿意在具有大屏幕与高速处理器的电脑上访问线上的电子资源并且借助网站里提供的相关工具完成文献的检索、筛选、获取以及对比等工作。因此,对于高校线上图书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应该集中资源搞好常规网站的建设,而将移动平台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