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三重逻辑

2024-01-23 22:06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豪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3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中国式中华民族

文/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从一大之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党的初心使命[2]。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任务的差异决定了党在各个时期的建设方案各有不同,文章通过分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逻辑架构,有助于党的历史使命的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使命的科学认知,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底蕴。

(一)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使命的阐述。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市场和资源的掠夺日趋激烈,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日渐加重,面对这种情况,无产阶级意识到反抗资产阶级压榨的紧迫性,无产阶级者应该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随之成立。《共产党宣言》的正式发表,表明无产阶级正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时期更是认识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无产阶级者需要领导革命建立共产主义政权和社会,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历史使命思想的基础上,认识到阶级斗争和革命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实现历史使命的一次伟大尝试,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共产主义的发展。列宁基于俄国现实,将政党建设、国家建设的思想引入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创新源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5]。在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优秀品质,例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奋斗的进取精神,勇于牺牲、敢于奉献的爱国精神,这些优秀品质推动了党在历史使命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促使了党的历史使命的发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对人民利益、群众需求的解决和民族问题的改善,彰显出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充分说明党的历史使命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和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将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一词的产生也与民本思想的发展过程紧密相关,在我国古代,诸子百家就曾提出过民本思想,如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是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本思想进行的扬弃研究,这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

(三)实践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使命的探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使命的认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承和发展党的历史使命理论,是党在历史发展时期的理论指引和实践动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核心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方案,完成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根据国内实际情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核心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6]、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改革开放主张,明确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以经济发展带动国家总体建设。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工人阶级角度阐释“两个先锋队”思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阶段性规划,指出党的经济发展方向,阐述党在历史使命中的责任和义务。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阐述了党在建设时期的发展任务,突出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总结了党在使命发展中的正确领导和主要成就。习近平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为根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接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践行历史使命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新时代的百年征程中,始终奋斗在第一线,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了各种疑难问题,实现了国家繁荣、民族富强的历史任务。

(一)“站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起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意识到在革命斗争中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意识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只有真正解决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摆脱人民身上的束缚,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新秩序。抗日战争时期,党面对外敌的侵略,联合国民党和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抗日战争结束后,通过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最终胜利,为新中国的和平发展打下了坚固的根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表明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国家遗留问题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提出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为国家发展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实践与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产业凋零,工业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急需提高,国家需要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建设方针,改善国内发展局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阶段性计划的完成,筑牢了党实现历史使命的根基,促使中国人民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

(二)“富起来”: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发展。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意在解决国家建设、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改革开放的正式实施,是以经济建设引领国家发展和人民富裕的过程,实现了中国经济从穷到富的新变化。这一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吃穿住行发生了很大改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多样。改革开放一段时间后,经济发展的辐射范围从沿海向内地延伸,产业结构、规模变化明显,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拉动了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人民平均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在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实现历史使命的经验,凝心聚力推进了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和人民富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三)“强起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国家对经济、工业设施的建设,促使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生活、生产环境日渐改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研判,意味着中国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7],党的历史使命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党稳步推进各个领域的建设,推动了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华民族在富起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党的二十大更是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探索适合国家建设的实践路线,有利于党践行历史使命的初心。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实践逻辑

实践逻辑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究历史使命的解决方案及实现路径,需要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初心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践行提供实践支撑,推动使命进程的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推动了实现人民富裕的历史进程,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实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自身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9]。新时代,深入贯彻和落实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社会建设中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深入解决人民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例如地区间的贫困悬殊程度、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等问题。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教育领域的支持力度,做好人民群众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领域的社会保障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初心使命。在革命发展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方针,以严格的规定要求自己,塑造党廉洁的革命形象。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敢于在发展中找问题,在自我革命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执政本领和廉政建设,推动国家的建设进程。勇于自我革命,对党的领导、国家发展、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建设作用,有助于党永葆历史使命的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认为党应该重视自我革命的发展。十九大对新时代党建设目标的规划,是在党全面领导的基础上,以理想信念为基,全面推进党在思想、组织、纪律和作风等领域的自我革命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党的二十大更是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在自我革命中完善党的制度建设,加强党内思想教育,提高政治选拔标准,整顿党内作风问题,打造自身廉洁形象,推动党践行历史使命的决心和信心。新时代,以自我革命推动历史使命的践行,有利于党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党在自我革命中提高执政能力和先进本领。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在长期历史探索过程中的实践积累和理论创新,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始终坚定维护人民利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带领人民走出苦难,迈向幸福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案,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注入新的活力,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践行历史使命道路明确了发展方向。2.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是确保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指引,是国家发展、民族繁荣的行动指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同于以往世界、国家间的已有道路,而是基于中国的党情、国情、世情以及制度的变革,在革命探索进程中不断完善、进步的新型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合作中共赢。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在长期历史探索过程中站在国家、人民立场基础上确定的基本原则,指出了国家在人民富裕问题上应该如何做、怎样做的方法和路径。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利益关系。5.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精神上的需求日益彰显。如何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需要党完善已有的文化基础设施,加大对文艺工作者的支持力度,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化作品,打造物质丰富、精神富足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结语

新时代,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对历史使命的新认知,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路线,对于引领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践行历史使命的百年历程,彰显了党实现初心使命的决心和信心,体现出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科学把握。百年岁月,党和人民铸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了国家繁荣、人民富裕,赢得了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小康的胜利,推动历史使命的发展,需要党团结领导人民,以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取得党践行历史使命的伟大胜利。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中国式中华民族
中国式民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