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美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4-01-22 03:20田慧霞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美育大学

田慧霞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教育、 科技、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是龙头。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职业型、 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进入新时代以来, 党中央、 国务院连续发文, 对职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高位部署, 党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不断完善, 尤其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 4 号)、 2022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等相关文件出台发布, 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 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 对高职院校赋予了更多的时代重任和使命, 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职院校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新时代背景下, 随着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社会对高质量、 创新驱动型技术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 高职院校要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职业专业技能, 更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全面发展, 从而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工巧匠、 大国工匠, 满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美育是审美教育、 情操教育、 心灵教育, 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 能提升审美素养、 陶冶情操、 温润心灵、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1]。可以说, 美育是人文素养的高层次教育, 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2]78。 新时代以来, 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 不少高职院校对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进行了探索, 大学美育课程的育人导向不断凸显。 但是, 受社会环境和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以就业为导向, 更注重立竿见影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 大学美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利用, 高职学生尚未实现全面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 大学美育课程应积极响应时代召唤, 正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学情特点, 明晰课程目标, 重构课程内容,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改革和丰富考核评价方式, 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 以承担起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育高素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使命。

一、 基于育人要求, 明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最为关键的准则, 是一门课程的起点和归宿, 也是国家教育目的和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在课程上的具体化。 高职大学美育课程目标的设置既要体现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精神和要求,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又要体现美育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前文已经提到的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明确了对职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对学校美育工作国家也进行了顶层设计并下发了相关文件。 2019 年教育部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从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工作原则, 指出美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 以美培元, 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美育” 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养类公共基础课, 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在充分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和专业特点, 发挥公共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作用,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高职大学美育课程应以实现新时代对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为宗旨,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实践为取向, 立足岗位需求,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通过各种审美活动, 融合以美育人和职业素养的要求, 确定课程目标。 下面是笔者根据任教的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大学美育课程特点, 从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三个维度拟定的课程目标(详见右表一: 大学美育课程目标)。

表1 大学美育课程目标

上述课程目标, 注重教学内容的美育内涵和时代气息, 实现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 从知识、 能力、 价值三维目标来构建课程, 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专业综合素养及就业、 创业竞争力, 最终实现全面发展[3]43。

二、 基于培养目标, 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构建的重要方面。 大学美育课程涵盖了艺术、 文化、 历史、 哲学等多个领域, 课程内容涉及面较为宽广, 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琐碎零乱或者肤浅笼统, 难以构成整体的认知印象。 随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全面优化课程内容是大学美育课程得以存在并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与普通高校相比, 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学时更为有限,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 实现美育目标, 必须精心筛选和构思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决定了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 素质的方向。 选择经典的、 具有时代性和符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美育内容, 并结合学生专业职业特性, 对大学美育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有效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 实现育人目标。

以现代文秘专业为例, 本专业旨在培养思想政治坚定, 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秘书人才。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美育教育” 课程应把现代文秘职业标准的工作要求作为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以秘书职业岗位能力发展为本位, 以实践为取向, 找出秘书工作所需知识、能力、 素质结构与审美教育的结合点。 在课程内容结构上, 可以打破传统美育学科章节式编排, 按照职业教学模式, 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块, 可根据审美客体不同层次的审美活动, 将课程内容构建为四个教学模块。 模块一: 认识美(介绍美的性质和特点, 探讨美的不同形态); 模块二: 感受美 (主要以自然美为对象, 感受风景美、 生态美, 并了解中西自然审美差异, 提高观察美的能力); 模块三:欣赏美 (以艺术美领域为对象, 欣赏音乐、 绘画、汉字、 辞章等艺术美, 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模块四: 创造美(主要以社会美为审美对象, 理解人物美、 劳动美、 科技美的内涵和创造美的价值)。(参见表二: 大学美育教育课程内容)

表二 大学美育教育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 弱化大学美育艰涩难懂的美学理论知识, 增加职业相关的应用案例, 提高相关内容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匹配度, 彰显职业特色。比如在“欣赏汉字之美” 教学模块, 根据文秘职业特点, 分别从汉字特点、 汉字设计、 汉字艺术形式以及汉字的传承与发展等不同角度介绍汉字及艺术作品, 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 审美原则、 创作规律以及汉字在危机中生存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课程通过讲授理论、 分析作品、 交流观点以及实训教学环节中的主题训练, 配合延展阅读、 优秀作业展示等模块,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力和文创设计能力。

同时,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论思想, 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秉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有正确政治方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念, 充分挖掘美育课程基因式思政元素和 “理想信念” “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 等嵌入式思政元素, 融入名胜古迹、 艺术作品、 国学经典、时代人物、 时事热点等素材, 实现“美育+思政+专业” 的有机融合。

三、 基于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大学美育教育不应该是“一纲一本”, 也不能只存在一种课堂形态。 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应灵活设计多样化参与式学习方式, 形成动态的课堂具体形态。

(一) 构建 “多主体” 合作的授课模式

即在“思政+美育+专业” 的教学框架下, 由通识课教师、 企业指导教师和艺术指导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合作式教学[4]55。 如现代文秘专业可以对接企业, 以其真实工作任务——文秘办公“三办” 即办文、 办会、 办事和新媒体运营挖掘典型案例, 将审美活动等应用到工作中, 邀请专业课教师、 企业方参与评价, 实现美育、 办公自动化等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形成“审美能力—专业应用—职业迁移” 的教学主线, 通过团队成员间的磨合、 集思广益, 全面了解职场项目任务策划的工作状态, 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职业素养显著提升。

(二) 创建“多维度” 互动的课堂模式

以 “互联网+” 技术为手段, 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 通过沉浸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式, 赋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的内涵, 创建“师师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的多维度、 多层次互动的课堂模式[5]84。根据不同内容和环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前, 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源,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学习, 探讨古今中外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中, 在教师教授环节, 立足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 通过课堂讲授, 师生互动, 合理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 解决教学难点, 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渗透方法指导和思维培养,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原则。 在影视、 小说、 戏剧等艺术形式教学中, 创设真实情境, 采用沉浸体验式教学,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对审美的深层次、 全方位体验, 将对象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传递给学生。

(三) 探索“多课堂” 融通的育人路径

借鉴岗课赛证育人模式, 依托社团活动, 打通通识课、 专业课,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实现全员、 全程、 全方位育人, 落实“五育” 并举的育人目标。 例如现代文秘专业可以把专业特点和学院社团相结合, 开展“校园辩论赛” “经典诵读” “摄影比赛” “书法比赛” “征文比赛” 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能力等。

四、 基于育人成效, 改革评价方式

教学实施的完成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 大学美育课程具有综合性、 实践性的特点, 同时, 高职教育要与社会生产一线紧密结合, 因此,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能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 目前,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理念已经被大家认同。但是, 在教学实践中, 还存在着评价指标不具体、评价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尝试构建了大学美育课程的评价量表。 (参见表三: 大学美育课程评价量表)

表三 大学美育课程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体现了多元评价主体以及动态的考核过程。 采用学生自评、 组间互评、 任课教师评价、专业课教师评价、 企业方评价等方式, 依托线上教学平台, 关注学生的美育历程,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将美育的评价理念贯穿于大学美育课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实现评价全过程、 多元化。 同时我们还在努力探索增值评价, 课中通过监测学生的进步空间, 课后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给予发展性评价, 拓宽增值评价维度。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美育大学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留白”是个大学问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