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SCR脱硝系统及其流场优化研究

2024-01-22 08:53樊雄飞何宝晶伍力拓杨祖旺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标准偏差烟道入口

王 轶,樊雄飞,顾 超,何宝晶,李 伟,李 兵,伍力拓,杨 浩,杨祖旺,张 健

(1.青铜峡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青铜峡 751600;2.西安格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西安 7100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一次能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虽然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占比逐年升高,但煤炭仍占据主导地位[1-3]。煤炭燃烧伴随着大量的污染物生成,为减缓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部在2011年颁布了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严格要求NOx的日平均排放质量浓度控制在100 mg/m3,超低排放法规要求NOx的日排放质量浓度需低于50 mg/m3[4]。目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是降低燃煤排放的氮氧化物的主要技术之一[5-6]。我国超过95%的超临界燃煤电厂采用SNCR 脱硝系统,满足超低排放标准的煤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0.3 亿kW,占煤电总装机量的93%。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的脱硝性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NOx质量浓度[7-8]、NH3质量浓度[8]、烟气温度和流速[9]、催化剂性能[10]、锅炉负荷[11]和NH3与NOx的摩尔比[12]等。其中NH3与NOx摩尔比是影响NOx还原的关键因素,如果喷NH3量不足,将导致NOx排放超标并造成大气污染;相反,如果喷NH3量过多,将造成大量的NH3逃逸,同样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危害[13]。

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高渗透率,使得燃煤机组不得不在负荷循环过程中承担越来越频繁的调峰任务[14]。这些瞬态过程使NOx的生成速率和SCR系统性能不断变化。在这些复杂的条件下,烟道中的NH3喷入量很难精确控制,许多燃煤电厂选择喷入过量的NH3以确保调峰运行期间NOx达到排放标准,但会导致NH3的浪费和NH3逃逸的增加。因此,对燃煤机组调峰、变负荷等瞬态过程中SCR脱硝系统的优化调整对燃煤机组的低污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5]。

目前,众多研究人员针对燃煤电厂SCR 系统优化开展了研究。方俊等人[16]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导流板安装对SCR系统中喷NH3格栅前流场的影响,发现在高速区安装导流板对格栅前的流畅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可将其相对标准偏差值CV降至13.62%,有效提升了流场的均匀性。吴宇星等人[17]同样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SCR系统中的流场,发现通过适当增加导流板的数量、改变导流板形状可以在各运行负荷下实现喷NH3格栅前和反应器首层催化剂前的速度CV值均小于15%。韦振祖等人[18]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提出了喷NH3系统前置和导流板优化方案,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案可将SCR入口CV值降至13.2%,改造后NOx的CV值均低于20%。所以,对SCR的流场进行优化,同时精准控制喷NH3量是目前燃煤机组SCR高效脱硝的关键。

本文对某电厂2号燃煤锅炉的SCR脱硝系统及其流场进行优化调整,在保证脱硝效率的前提下降低SCR 系统NH3的喷入量,减少NH3逃逸,以保证SCR和空预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1 改造方法

1.1 SCR系统流场优化方法

在进行SCR 系统优化调整前,首先对原始烟道中A、B两侧的流速和烟气组分进行测量,基于实际工况建立边界条件,对SCR系统的初始流场进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然后通过采集原始烟道中的速度场等数据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并对模型进行流场修正,得到准确性较高的SCR 进出口烟道流场。在充分考虑和分析SCR烟道实际工况的前提下,对喷NH3、整流和导流设备、烟气混合设备和反应器出入口烟道结构的设计进行仿真计算,并对CFD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

SCR系统的流场优化包括省煤器出口水平烟道导流板优化和SCR 顶部导流板改造,见图1、图2。省煤器出口水平段烟道管径突变,内部流场不均匀,因此对烟道内的导流板进行优化设计,来改善喷NH3格栅入口烟气流场分布的均匀性。脱硝顶部烟道位置导流板优化改造,可以基本消除催化剂区域的低速流体区,减小催化剂层入口截面速度偏差。脱硝顶部加装导流板后,SCR 反应器催化剂层的速度分布会更加均匀。

图1 省煤器出口水平烟道导流板优化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optimized horizontal flue deflector at the coal economizer outlet

图2 SCR顶部导流板改造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SCR top deflector modification

1.2 SCR系统精准喷氨优化方法

根据SCR 系统的实际工况建立被控系统的稳态和动态响应模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在线完善模型,并修正预测值。首先,对燃煤机组各燃烧工况下的NOx排放进行精准预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建立动态燃烧模型,对燃煤机组燃烧工况与NOx质量浓度历史相关性的自学习大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数据库进行快速精准定位,实现对环保总排放的NOx精准预估。其次,采用锅炉及反应器模型预估的方式,根据系统优化控制目标,直接计算氨气喷入量,精确控制的脱硝系统氨气流量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精确控制的脱硝系统氨气流量控制原理Fig.3 Precise control principle of ammonia flow control in denitrification system

(1)入口NOx质量浓度预估:锅炉燃烧产生的NOx量与锅炉燃烧的各种参量相关,在锅炉负荷较大时,产生的NOx量较大。根据锅炉燃烧状态和出口NOx量的相关性分析,建立锅炉燃烧与NOx产生量模型,从而预估出口NOx量,同时用NOx实际测量的结果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长期修正拟合,减少NOx含量测量延迟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2)氨气控制模型中,不仅考虑反应器入口NOx总量(风量×NOx质量浓度),同时计算反应器氨耗率,保证对出口NOx的精确控制。

(3)分析和配比脱硝系统左右侧氨气喷入量,保证脱硝系统两侧氨耗率均衡,降低氨逃逸率。

试验确保测试期间2号燃煤锅炉机组负荷稳定在200 MW,最大波动幅度不超过5%;煤质基本不变;燃料配比不变;制粉系统固定运行方式,给粉均匀;甲乙侧引风机挡板开度变化不大;烟气量和烟尘量均匀稳定;锅炉没有投油助燃;脱硝系统处于完好状态,可正常稳定运行;锅炉控制系统和主要仪表运行均正常。同时对烟气分析仪、烟气流量计等检测设备进行标定。基于此,测量SCR反应器进出口界面的NO/O2质量浓度场、速度场分布,并统计对比分析喷氨量,以此判断2 号机组SCR 脱硝系统智能测控及其调平系统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在优化改造后,其性能指标是否满足相关排放标准。

2 评价方法及指标定义

2.1 烟气流速测量及评价方法

烟道中流速的测量采用等截面网格法。在SCR进口的直烟道选择测量面,在选定测量面的宽度方向开设若干测孔,在每个测孔深度方向上选取若干测点。采用标准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界面上各网格点的动压。根据上述测得的动压计算该截面的平均动压,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Pd为流量测量截面处平均动压,Pa;Pdi为流量测量截面处各个等分面积上的时间平均动压,Pa;n为测点数量。

采用大气压力表测量当地大气压力,分别采用铠装K形热电偶和U形管压力计测量选定截面处的介质温度和静压。

选定截面处介质流量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中:qv为选定测量截面处流量,m2/s;A为选定测量截面面积,m2;ρ为选定测量截面介质密度,kg/m3,其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式中:ρ0为标准状态下介质(空气和烟气)的密度,kg/m3;Pa为选定测量处大气压力,Pa;Ps为选定测量截面处静压,Pa;t为选定测量截面处介质温度,℃。

2.2 NOx排放质量浓度测量及评价方法

在SCR 反应器的进口和出口烟道选定测量截面,利用网格法进行烟气取样,烟气经不锈钢管引出烟道外,经过冷却、除尘和除湿等预处理后,进入电化学烟气分析仪(德国,Testo350,±1%),测量烟气中NOx的含量,以此获得选定测量截面的NOx质量浓度分布(本文所提及的NOx质量浓度均为修正至标准状态、干基和6%标准氧的NOx质量浓度。)。

SCR 反应器进口和出口选定测量截面处的NOx质量浓度计算公式如式(4)—(6)所示:

式中:φNOin,act,O2和φNOout,act,O2为SCR 进口和出口选定测量截面各点的NO 体积分数,10-6;ρO2,act为实测O2质量浓度(干基);ρNOxin和ρNOxout为SCR 进口和出口选定测量截面NOx质量浓度,mg/m3;为SCR 出口和进口选定测量截面处NOx质量浓度的平均值,mg/m3;0.95为经验参数,在燃煤产生的NOx中NO占95%,NO2占5%;2.05为NO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的转化系数。

烟道中选定测量截面的NOx质量浓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CV值计算公式如式(7)—(9)所示:

式中:ρNOxi为烟道中选定测量截面各点NOx质量浓度,mg/m3;ρ------NOx为选定测量截面处NOx质量浓度平均值,mg/m3;δ为NOx质量浓度分布标准偏差,%。

3 结果与讨论

3.1 改造前2号锅炉测试

3.1.1 改造前SCR入口烟道流场分布

改造前2 号锅炉200 MW 工况下SCR 入口烟道流场分布如图4 和图5 所示。本文图中H1—H7 测点相对位置均为面向烟道由右至左。由图4 和图5可知,SCR入口烟道A侧烟气流速最大值出现在H7测点,为14.8 m/s;烟气流速最小值出现在H1 测点,为8.0 m/s。SCR入口A侧烟道平均值为11.3 m/s,标准偏差值为2.6 m/s,相对标准偏差值高达23.4%。对于SCR入口烟道B侧流速最大值出现在H1测点,为14.5 m/s,略低于A 侧烟道最高流速;烟气流速最小值出现在H6 测点,为9.2 m/s,高于A 侧烟道最高流速。对比A 侧烟道和B 侧烟道,B 侧烟道流速的平均值高于A 侧烟道,为11.6 m/s;但是标准偏差值和相对标准偏差值较低,分别为2.1 m/s 和18.3%。由上述SCR入口A侧和B侧入口烟道的烟气流速可知,二者的相对标准偏差(CV)较大,速度分布不均匀,不利于SCR脱硝系统的安全运行。

图4 SCR入口A、B侧烟道风速分布Fig.4 Wind speed distribution in the A and B side flue of SCR inlet

图5 A、B侧烟道风速统计值Fig.5 Statistical values of wind speed in A and B side flues

3.1.2 改造前SCR入口NOx分布

改造前2 号锅炉200 MW 工况下SCR 入口NOx和O2分布情况见图6 和图7。由图可知,在SCR 入口A侧烟道选定测量截面7个测点中,H4的O2质量浓度最高,为3.8 mg/m3;H2 的O2质量浓度最低,为3.0 mg/m3。对于A侧7个测点的NOx,H3的NOx质量浓度最高,高达255.6 mg/m3;H1的NOx质量浓度最低,为164.6 mg/m3。SCR 入口A 侧烟道选定测量截面的NOx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05.9 mg/m3,标准偏差为32.3 mg/m3,相对偏差为16.1%。SCR 入口B 侧烟道选定测量截面的7 个测点中,H7 的O2质量浓度最高,为4.8 mg/m3,高于A侧烟道;H1的O2质量浓度最低,仅为2.4 mg/m3,低于A侧烟道。对于选定截面测点的NOx质量浓度,H2的NOx质量浓度同样最高,高达250.0 mg/m3,高于A 侧烟道;H4 的NOx质量浓度最低,仅为170.3 mg/m3,同样高于A侧烟道。相对于A侧,B侧烟道选定测量截面的NOx质量浓度平均值较高,为208.6 mg/m3;但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A侧烟道,分别为31.9 mg/m3和15.3%。由于改造前2 号机组的流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偏差过大,同时通过分析烟道选定测量截面的NOx实测值发现,SCR 的A、B 两侧烟道NOx分布偏差也较大,不利于SCR系统的有效脱硝,导致机组烟气排放不达标。

图6 SCR入口A、B侧烟道NOx和O2分布Fig.6 NOx and O2 distribution in the A and B side flues of SCR inlet

图7 A、B侧烟道NOx和O2统计值Fig.7 Statistical values of NOx and O2 in the A and B side flues

3.1.3 改造前SCR出口NOx分布

改造前2 号锅炉200 MW 工况下SCR 出口NOx和O2分布见图8和图9。由图可知,在SCR出口A侧烟道选定测量截面的7个测点中,H7的O2质量浓度最高,为4.7 mg/m3;H5的最低,仅为3.80 mg/m3。在A侧烟道选定测量截面的7 个测点中,H4 的NOx质量浓度最高,高达81.4 mg/m3;H7 的NOx质量浓度最低,仅为45.7 mg/m3。SCR出口B侧烟道选定截面的7个测点中,H6和H7的O2质量浓度相同且最高,为4.4 mg/m3;H1和H3的O2质量浓度相同且最低,均为3.2 mg/m3。B 侧烟道选定测量截面7 个测点中,H7的NOx质量浓度最高,超过80 mg/m3,为81.9 mg/m3;H1的最低,为50.9 mg/m3。相较于A 侧烟道,B 侧烟道选定测量截面7个测点NOx质量浓度的平均值较低,为63.1 mg/m3;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则高于A侧,分别为14.1 mg/m3和21.6%。经分析发现,SCR出口的NOx质量浓度偏差较大,且高于超低排放标准(50 mg/m3)[19]。

图8 SCR出口A、B侧烟道NOx和O2分布Fig.8 NOx and O2 distribution in the A and B side flues of SCR outlet

图9 A、B侧烟道NOx和O2统计值Fig.9 Statistical values of NOx and O2 for A and B side flues

3.2 改造后2号锅炉测试

3.2.1 改造后SCR入口烟道流场分布

改造后选定的测量截面由改造前的1个截面增加至3 个不同深度的截面,深度由小至大分别记为D1、D2 和D3。对2 号机组改造后,SCR 入口烟道流场分布见图10和图11。由图可知,选定的3个不同深度截面的最高流速均出现在H1,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9.9 m/s、10.1 m/s 和11.0 m/s;3 个不同深度的截面最小流速分别出现在H4、H5 和H5,分别为7.4 m/s,6.9 m/s和8.2 m/s。A侧入口3个不同深度截面21 个测点流速的平均值为9.0 m/s。此外,SCR 入口A 侧流速的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显著低于改造前,分别为1.0 m/s 和11.4%。对于SCR 入口B侧烟道3个不同选定测量截面的最大值同样出现在H1,分别为10.3 m/s、11.2 m/s、10.8 m/s,最小值分别出现在H3、H4、H6测点,分别为7.5 m/s、8.5 m/s 和7.8 m/s。B 侧烟道3 个不同深度选定测量截面21个测点的流速均值为9.2 m/s,与A侧的均值仅相差0.2 m/s。相较于改造前B侧烟道的标准偏差值和相对标准偏差显著降低,分别为1.0 m/s 和10.7%。此外,A 侧入口烟道流速的标准偏差值相同,相对标准偏差仅差0.4%,所以改造后SCR 入口烟道A、B 两侧的速度分布均匀,相对标准偏差较小,显著改善了SCR 入口流道的流场分布,且满足相对标准偏差≤15%[20]。

图10 SCR进口A、B侧烟道流速分布Fig.10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A and B side flues of SCR inlet

图11 A、B侧烟道风速统计值Fig.11 Statistical values of wind speed in A and B side flues

3.2.2 改造后SCR入口NOx分布

同样的,改造后SCR 入口的NOx分布选定的测量截面同样为3个不同深度的截面D1、D2和D3,见图12—图14。由图可知,A 侧入口烟道选定的3 个不同深度截面O2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H3、H2 和H3,分别为3.88 mg/m3、4.23 mg/m3和4.51 mg/m3;O2质量浓度最小值均出现在H6、H5 和H6,分别为3.26 mg/m3、3.23 mg/m3和3.12 mg/m3。根据入口3个不同深度截面的O2质量浓度,计算对应6%标准氧的NOx质量浓度。由图13可知,D1、D2和D3的NOx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H5、H7 和H1 测点,为256.1 mg/m3、272.2 mg/m3和271.6 mg/m3;最小值出现在H6,为234.6 mg/m3、239.5 mg/m3和223.4 mg/m3。A 侧D1、D2 和D3 截面21 个测点的NOx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50.7 mg/m3。此外,相较于改造前,改造后的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9.6 mg/m3和10.5%。B侧入口烟道3个不同深度截面D1、D2 和D3 的O2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H7、H1和H6,分别为4.62 mg/m3、3.87 mg/m3和3.92 mg/m3。3个不同深度截面的NOx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H7、H3和H6测点,分别为279.8 mg/m3、266.6 mg/m3和279.9 mg/m3;最小值出现在H1、H2 和H1,分别为229.7 mg/m3、240.7 mg/m3和260.9 mg/m3。B 侧D1、D2 和D3 截面21 个测点的NOx质量浓度平均值为260.5 mg/m3。相较于改造前B 侧烟道,改造后的B侧烟道NOx的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降低了19.2 mg/m3和10.3%。对比改造前后SCR 入口A、B两侧烟道NOx质量浓度,显著增加烟道内NOx质量浓度分布的均匀性;对比改造后的A、B 两侧烟道NOx质量浓度,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相差0.4 mg/m3和0.2%,表明改造后的SCR入口A、B两侧烟道的NOx分布均匀,且符合改造要求。

图12 SCR进口A、B侧烟道O2分布Fig.12 O2 distribution of SCR inlet A and B side flue

图13 SCR进口A、B侧烟道NOx分布Fig.13 NOx distribution of SCR inlet A and B side flue

图14 SCR进口A、B侧烟道NOx统计Fig.14 NOx statistics of SCR inlet A and B side flue

3.2.3 改造后SCR出口NOx分布

改造后SCR出口的A、B两侧烟道同样选取3个不同深度(D1、D2 和D3)的截面测试NOx分布,结果如图15—17所示。由图可知,A侧入口烟道选定的3 个不同深度截面O2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H4、H1和H1,为3.51 mg/m3,4.21 mg/m3和3.95 mg/m3;最小值分别出现在H5、H7和H4,分别为3.11 mg/m3,3.14 mg/m3和2.99 mg/m3。D1、D2和D3的NOx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H1、H1 和H7,为46.8 mg/m3、60.3 mg/m3和57.4 mg/m3;最小值均出现在H5,分别为37.9 mg/m3、38.6 mg/m3和49.9 mg/m3。D1、D2和D3 不同的测量截面上21 个测点NOx质量浓度的均值为47.1 mg/m3,相较于改造前降低了16 mg/m3,符合超低排放要求。相较于改造前,SCR 出口A 侧烟道NOx质量浓度的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6.5 mg/m3和7.2%。SCR 出口B侧烟道3个不同深度的O2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H7、H7和H2,为4.12 mg/m3、3.76 mg/m3和3.95 mg/m3;最小值分别出现在H1、H3 和H3,分别为3.23 mg/m3、3.23 mg/m3和3.27 mg/m3。D1、D2和D3的NOx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H7、H5 和H7,分别为56.3 mg/m3、59.0 mg/m3和59.5 mg/m3;最小值出现在H1、H6 和H1,分别为35.9mg/m3、46.5mg/m3和41.1mg/m3。D1、D2和D3 截面21 个测点的NOx质量浓度的平均值为51.6 mg/m3,比改造前显著降低了13.6 mg/m3。相较于改造前,改造后SCR 出口B 侧烟道3 个不同深度截面的21 个测点的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7.6 mg/m3和9.15%。SCR 出口A、B两侧的NOx质量浓度均值相差4.5 mg/m3,标准偏差相差0.7 mg/m3,相对标准偏差相差0.2%,所以改造后SCR 出口NOx质量浓度分布均匀,且满足超低排放要求,达到了改造的目的。

图15 SCR出口A、B侧烟道O2分布Fig.15 O2 distribution of SCR outlet A and B side flues

图16 SCR出口A、B侧烟道NOx分布Fig.16 NOx distribution of SCR outlet A and B side flues

图17 SCR出口A、B侧烟道NOx统计Fig.17 NOx statistics of SCR outlet A and B side flue

3.2.4 精准喷氨改造喷氨量计算对比

调取2 号锅炉SCR 系统优化改造前后5 天,每天相同6 h 的历史参数,选取SCR 测量截面A、B 两侧的喷氨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分析改造效果,改造前后选定测量截面A、B两侧的喷氨量分别如表1 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5 天中,SCR 脱硝系统入口NOx平均质量浓度为208 mg/m3,发电量为200 MWh。A 侧6 h 累计喷氨量为146~185 kg,B 侧6 h累计喷氨量为158~179 kg;单天A、B两侧累计喷氨量304~364 kg;单天每小时喷氨量55.0~60.7 kg;6天内平均每小时喷氨量为55.6 kg。液氮单耗量为0.278 3 kg/MWh。

表1 改造前、后SCR系统喷氨统计Tab.1 Ammonia injection statistics of SCR system before and after renovation

改造后,SCR 脱硝系统入口NOx平均质量浓度为255 mg/m3,发电量为200 MWh。A 侧6 h 累计喷氨量介于135~143 kg,B侧6 h累计喷氨量介于149~162 kg;单天A、B 两侧累计喷氨量介于292~303 kg;单天每小时喷氨量为48.7~50.5 kg。5 天内平均每小时喷氨量49.5 kg。液氮单耗量0.200 9 kg/MWh,比改造前的液氨单耗降低0.077 kg/MWh,降低了27.8%。一方面,因经过优化后流场和NOx、O2分布均匀,NH3喷入反应器后可更均匀的和NOx混合,并进行NH3-NOx催化还原反应,NH3-NOx可更充分进行反应。其次,流场优化后,烟道A、B 两侧的烟气分布更均匀,避免了SCR 的温度因为烟气流速和NOx组分的不均匀而导致温度不均匀,使得全部的SCR催化剂均处于NH3-NOx催化还原的最佳反应温度窗口内。另一方面,在SCR 精准喷氨优化中,建立了动态燃烧模型对燃煤机组燃烧工况与NOx质量浓度历史相关性的自学习大数据,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数据库进行快速准确定位,所以在锅炉变负荷过程中,可快速精准预测NOx排放量,并快速反馈到SCR 喷氨控制阀门,避免过量的氨喷入反应器内。此外,建立了被控系统的自学习和自适应模型,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时在线训练,使其逼近真实控制系统。依据脱硝系统的环保和经济指标,通过模型实时计算,可以确定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最优控制目标。所以,在经过神经网络控制和专家控制等复杂人工智能算法和控制组态,对各瞬态过程中SCR系统的喷氨量可以实现精准控制。综上所述,经过对SCR 的流场优化和喷氨精准控制,一方面NH3-NOx可以反应更充分,同时SCR 催化剂表面分布更加均匀,使其全部处在SCR 反应的最佳温度窗口。同时,在瞬态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负荷精准预估NOx生成量,并反馈给喷氨系统,实现了精准喷NH3的目标。

4 结束语

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高渗透率,使得燃煤机组在瞬态过程中NOx的生成速率和SCR系统性能不断变化,导致向烟道中的氨喷入量很难精确控制。本文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对燃煤锅炉的省煤器出口烟道导板和SCR顶部导流板进行优化,建立被控系统和动态响应模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在线完善模型,实现了SCR系统中流场和NOx分布均匀,达到了精准控制喷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标准偏差烟道入口
倾斜改正在连续重力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
昆钢公司120t转炉固定段烟道漏水分析及治理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秘密入口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平滑与褶皱表面目标的散射光谱的研究
互感器检定装置切换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