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湾区标准研究 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坚强支撑

2024-01-20 17:58张佩玉
中国标准化 2023年7期
关键词:湾区纲要粤港澳

张佩玉

2023年,步入“十四五”规划中期,《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入深度实施阶段。各标准化研究机构在科研计划中列为首位的课题是什么?它们将对标准化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为此,《中国标准化》杂志采访了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张定康。

《中国标准化》:您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如何理解?其对我国今后的科技发展有何影响?

张定康:《纲要》在“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任务要求。通过认真学习,结合实践探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一是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方面。科技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驱动力,是适应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迫切要求。而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依据。科技创新成果的每一次成熟与进步,往往都是通过标准中的一项项技术要求和具体指标呈现。这些要求和指标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关键技术领域的标准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要求。他恳切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我理解这是《纲要》提出“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的大背景,任务中列举的若干个领域与“四个面向”的要求基本吻合,这也是标准化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行动,更是标准化工作者在新时代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作为全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规模排名首位的大省,广东在《纲要》列举的相关领域中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和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和《纲要》要求,结合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双十”战略性产业和“制造业当家”部署,我们今年正积极瞄准并确立以“高端制造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同时,关注元宇宙、6G等未来产业,开展关键标准研究,以“灣区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要抓手,逐步扩大专业领域研究布局,落实好《纲要》要求,有力支撑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要求,把我们熟悉的领域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二是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方面。近年来,我院与广东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产业、科技主管部门建立了长期有效的沟通互动机制,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智能电网等领域将科技创新与标准化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批重大专项,通过联合研究,不仅提升了科技创新成效,也提升了专业标准化水平。标准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产出、科技成果核心指标转化、科技项目验收时的标准化工作考核、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标准化工作内容等工作事项被写入到相关部门发布的政策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政策引导作用。2023年有望恢复2010年就曾设立的广东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对符合条件的重要技术标准及相关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全社会标准化创新活力。这些工作都是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互动的成果和尝试。《纲要》提出的“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我认为是将两项工作一体化、整体性、系统性、闭环管理式的部署,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化水平,反之以标准引领科技创新落地见效。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机制体制和组织架构层面,将科技重大专项的主管部门、产业主管部门与标准化主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工作在同一方向、同一频道上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发挥整体合力效应。系统性谋划主要体现在专业领域的创新与标准的系统性、科学性、全域性布局上,实际上就是确定重点任务,尤其在基础通用、产业共性、新兴产业和融合技术等领域的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同步开展,在未来产业先行一步,发挥前端布局、资源聚集和科学高效的全域系统效应。在闭环推进提升上,科技创新和标准化都是持续性工作,将科技创新与标准有机结合,从预研、立项、实施、验收到奖励、应用、推广普及与持续提高,形成完整的闭环提升式管理,其中既有成熟稳定的闭环管理的推进模式,又有持续提升的创新机制体制。这种方法论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的常态化长效互动机制。这才是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三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方面。《纲要》给出了明确方向,应该说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过去十年,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材料等专业标准化领域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成果转化工作。我们先后承接了相关领域的国家863计划、全省重大专项等项目,提出了“湾区标准”的运作模式,积极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华南中心),探索了一些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互动发展的政策性机制路径和方法。比如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开展高端装备、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努力促成建立了与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发布产业规划政策的机制,将各项标准化工作结点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有机对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形成机制。在工作中,我也深感这些工作与中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还不相适应,与《纲要》提出的具体措施落地还有差距。面对如今来之不易的标准化大好环境我们会倍加珍惜,努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政策及法规建设上下功夫,用好系统内的知识产权资源,强化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与标准化互动有机结合,强化科技人才与专业标准化人才的互动交流与队伍能力建设,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标准等有机统筹谋划项目,将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标准中必要专利与标准群、专利池建设有机结合,并推进研究,打造核心竞争力,努力探索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方法和路径,为全省“制造业当家”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打造更优的法规政策环境。

《中国标准化》:贵单位如何组织开展2023年科研课题任务,请具体介绍目标、计划、内容。

张定康: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科技规划的重点之年,也是《纲要》实施的第三个年头。2023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高質量发展大会”。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2023年的重点科研课题将紧紧围绕《纲要》提出的“高水平开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等相关任务,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等展开,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部署。具体我从三个科研课题方向作具体介绍:

一是继续开展湾区标准研究,重点服务广东“双十”战略性产业和“制造业当家”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开放离不开高水平标准,而广东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纲要》在“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任务中,有很多内容也与广东制造业相关。2018年底我们提出构建“湾区标准”的主张,在广东省政府和国家标准委田世宏主任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落户我院。让广东产品走出去、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开放水平,开展“湾区标准”研究,深化交流合作,是国家赋予的重要职能。过去两年我们建立了“湾区标准”的创新体制机制和高端智库,连通了与港澳特区政府间协作渠道,在党中央确定的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三个区域先行开展了一些标准化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3年我院将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双十”战略性产业和“制造业当家”部署,在我院熟悉的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瞄准关键技术,形成3~5个湾区标准化研究专项。同时,发挥平台作用,推动政产学研联合,开展合作研究,争取年底形成一批“湾区标准”重大项目和研究成果,助力全省战略性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深化全域标准化理论体系研究,重点支撑我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1年《纲要》明确提出“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的任务,而全域标准化理论体系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这一课题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理论体系”。结合国家标准委2023年要求广东加强全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先行先试探索的要求和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我们现已着手在县市区域层面、乡镇街域层面和村居域层面,瞄准各区域工作任务,聚集高质量发展,分类开展全域标准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争取年内形成县级、镇级和村级三个层级的全域标准化支撑体系,努力为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和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理论基础和依据。

三是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展相关标准化研究。《纲要》的“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明确提出“建立绿色建造标准。建立绿色社区、村庄建设标准”等要求。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从2023年起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绿美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广东,绿美村居、绿美镇街、绿美县区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形成一批地方标准化研究成果,是标准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也是2023年我们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力争2023年年底形成研究成果,2024年年初形成地方标准,并开展试点建设等工作,立足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可评价的标准化最佳实践方案。

《中国标准化》:在2023年的科研课题任务里,列为首位的研究课题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定康:(一)重点课题 2023年列为我院首位的科研任务是“以‘湾区标准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研究”专项。这既是落实《纲要》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具体行动,也是围绕省委省政府“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部署,立足构建以“湾区标准”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与路径方法。

(二)研究重要性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5年多来,我院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建设,创造性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执行标准”(以下简称“湾区标准”)清单管理模式。研究中心成为“湾区标准”清单确认唯一权威机构。前期我们围绕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和养老等25个领域,公示了110项“湾区标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将以“一个湾区,一个标准,湾区通行”为目标,不断促进大湾区内各行业的联通、融通、贯通。2022年12月,广东省委提出要突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这必然需要运用先进的“湾区标准”手段,对产业进行全局的新认知,并促进产业发展新形态、新模式,转化为新的规则。

一方面,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直接与国际市场对接的优势,有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一致的市场环境,并以直接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标准为主体的社会生态。另一方面由于标准的制修订需要完备、先进的基础研发和复杂的标准制修订过程,需要长期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的支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机制,将大湾区标准化工作从民生领域向制造业推进,以“湾区标准”促进三地要素流通,将有效驱动粤港澳三地标准化资源与科技、产业资源对接,推动科技、标准和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湾区标准”积极构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与路径方法,有利于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建立开放的制度环境并获得国际认可,更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湾区融合发展方案。

《中国标准化》:对于首要研究课题,计划如何开展实施(合作机构、专家资源、推进计划、阶段性研究目标)?

张定康:我院将立足现有人员和条件,充分应用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广泛组织粤港澳三地社团、企业通力合作,在省确定的“双十”产业中,以合作研制关键技术标准为突破口,扩大“灣区标准”国际影响力,发挥“湾区标准”在“制造业当家”部署中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在合作机构方面,借助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和广东的产业优势,在充分发挥由院士专家组成的研究中心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作用的同时,用好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国家级标准化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提升“湾区标准”水平和知名度。

课题将通过以下四项重点任务实施推进:

(一)推动湾区标准化体制机制建设顶层设计研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部省联合共建工作步伐,聚焦构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标准化规则相衔接的湾区标准化规则和制度体系,依托大湾区标准化高端智库(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汇集高端智力资源,围绕湾区制造业重点领域,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突破口,系统布局,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制定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政策与规划路线,争取出台《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于“区域利益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粤港澳联席会议制度和各类专责小组的功能,健全粤港澳三地标准化协调机制和对话机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二)研究建立“湾区标准”品牌机制。打好专业领域基础,立足系统科学构建,积极打造“湾区标准”品牌,形成“湾区标准”品牌保护与促进制度。不断扩大“湾区标准”辐射范围,组织企业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培训项目,宣传介绍“湾区标准”及相关应用案例。推动建立“湾区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快速机制,扩大“湾区标准”国际影响力,对接高标准规则,衔接国际市场,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支撑。

(三)“湾区标准”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体系与路径方法研究。聚焦“双十”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节点,明确年度湾区标准规划清单与指南,推动实体经济营商环境高标准接轨,以“湾区标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深入湾区标准推广实施与效果评价机制研究,争取出台《促进湾区标准推广实施指南》。建立“湾区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开展统计分析、公开通报与效果评价工作,加快实现“一个湾区,一个标准,湾区通行”。

(四)围绕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广州)建设,持续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国际标准化人才。持续深入开展制造业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尤其是在“双十”产业中,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并重点面向省属国有企业和民营有影响力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情况调研与推进,促进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形成机制体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国际标准化人才。

《中国标准化》:首要研究课题预估会收获哪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对本地乃至全国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在本课题基础上,将开展哪些方面的持续性研究和拓展?

张定康:首要研究课题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标准化区域建设的部署,有效促进三地的要素自由流动和规则对接,体现促进大湾区“联通、融通、贯通”的发展要求;并以广东“双十”战略性产业和“制造业当家”部署为主攻方向,形成的研究机制及应用体系能不断推进“湾区标准”的品牌效应,形成的标准可促进区域间的深度融合,为产业技术、服务发展提供渠道及平台,更好地支撑全省战略性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实践性强,且内容丰富,广大标准化工作者只要充分结合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围绕本地区中心工作和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将标准化手段贯穿始终,就一定能创造不负时代的非凡业绩,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湾区纲要粤港澳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