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凤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曾经作为广西省的省会城市,也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出现过。桂林作为岭南地区与中原相衔接的重要地方,是南北文化的交流碰撞之地,这也是桂林成为历史文化城市的原因之一,不同文化的碰撞,再加上秀美的山水自然环境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共同构筑了这一座集自然、人文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千峰环野立,一水抱环流”是桂林地理环境的一个突出特点,呈现出山、水、城市之间的联动关系,突出表现了桂林城市山水城市的独特特点,本文主要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下桂林山水城市的相关景观规划,选取桂林市七星公园为主要研究典范展开研究,进行相关一系列的思考与感悟。
根据有限的资料信息,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搜集关于山水城市与桂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进行提取、分类与总结;再此基础上在进行系统分析法与归纳总结的办法,对山水城市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对七星公园自然与人文等各个要素进行拆解进行对立统一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七星公园的山水景观特点与问题并对其提出建议。
中国山水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陶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且其山水文化的核心思想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能见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痕迹,深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同样也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布置,包括对城市的选址、规划思想甚至社会活动的“风水”现象等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由于百万年前社会经济状况而出现的自然山水崇拜到封禅祭祀的神仙思想到儒家隐逸思想的传播发展到最后山水诗画以及园林的出现与修建,都在不同阶段形成了属于他们自身的山水文化特征与表现形式。
而另一条值得提及的山水文化思想延申则是基于山水文化之上的风水思想。它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但由于有其独特的内容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结合宗教有了它自己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空间、园林、城市的布局都有着巨大的指导性意义,至今对中国得景观营造与社会活动也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如从古至今都仍然推崇着的“藏风得水”、“山环水抱”等思想观念。因此可见思想一直以来处于一个指导地位,它指导着人们相关的一切社会活动,而山水城市的建设也应该围绕着核心思想而展开,才能使其得以传承并富有其深厚的意义与内涵。
钱学森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将山水城市概括为”把中国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国山水画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1]当时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响应热潮并且对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等方面都开始展开了对于山水城市的相关讨论,从此山水城市的相关研究便成为许多相关学科争相研究的对象。
本文则从生态内涵、文化内涵与景观内涵三方面展开对于山水城市的相关赘述。从古至今,山水城市的核心理念都追求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出一种人为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容相生,无论是从古代出于利用自然层面与自然的相处还是如今出于保护自然的相处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都做到了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妥协。其往往与城市中的生态绿地、生态建筑等密切结合,可以从宏观到微观展开视野,并赋予其深刻的生态内涵。而中国传统文化下,山水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营造与布局,涵养和酝酿着城市的文化,共同构筑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城市典型,结合历史与不断进步的社会开拓出属于不同时期的特征。而景观方面山水城市则是从古代的崇尚自然逐渐转化到山水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独特的景观风貌。
桂林七星公园总面积101.51hm2,山体面积60.93hm2,占全园面积的60%,水域面积3.97hm2,占全园面积的3.9%。七星公园内部的主要山体为普陀山与月牙山,相对高度达127m,以山地为主,且地形起伏较大。可见七星公园内部山水占比规模较大,其中山体占比尤为突出,山水特色明显,对于城市山水城市景观规划研究而言具有典型意。
七星公园园林布局形式为混合式园林,是自然式布局与规则式布局的融合,全园除部分区域呈中轴对称外并无明显主轴,其余地方呈自然式布局,而园内山水的布局特点则与园林布局形式密切相关,呈现出山水相依,混合的布局形式。
其中,规则式布局表现在园内普陀山与月牙山呈现左右对称之势,中间以华夏光之广场为对称中心,由于华夏光之广场较为空旷,作为月牙山与普陀山的陪衬背景,山水格局呈现出别样一番风味,如图1所示。而园内的栖霞寺则也呈规则式布局形式,门前水池呈左右对称之势,如图2所示;自然式布局则表现在七星公园的各个角落,以园内的天权湖为突出代表,水系呈自然形式分布于园内的各个地区,并联通周围的山体、植物、路径与山石小品共同构筑呈现出一副自然之景。
图1 华夏之光广场(注: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图2 栖霞寺(注: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在地理位置上坐落于小东江畔,全园由小东江环抱,结合周围山体与园址内部的具体地理条件,引水入园,山水镶嵌。在空间上依山体走势划分全园的布局结构与景点分布,如园内当中的月牙山景区、辅兴山景区、普陀山景区、儿童游乐园、动物园、天权湖、乐水瀑布等景点就呈自然形式,根据园内的山水空间结构均匀地分布在园内地各个区域之中。
景源类型大致可分为自然景观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山岳景观、水域景观、天文、气象景观与生物景观,人文景观要素包括建筑、史迹与风物景观,它们能起到引起人们欣赏与审美活动的作用[2]。
七星公园中与山水景观相关地自然景观中自然山岳景观包括有普陀山、月牙山与辅星山;奇峰为骆驼峰;洞府为七星岩、元风洞、月牙岩与龙隐洞;石林石景为钟乳石与沉积岩。除此之外七星园之中地人工山水现象也较为常见,除开其自然地喀斯特山体之外,园内也进行一些相应地地形处理,将土、石塑山结合,构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自然山水环境,不仅能够在景观上起到点景、引导等美观作用,还能再功能上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与建筑驳岸等作用。其中水域景观中自然水景景观包括有小东江、灵剑溪与潭等,人工水景包括溪、湖、池、瀑布、跌水、喷泉、壁泉、涌泉、水帘等多种表现形式。(图)无论是七星公园的人工山体还是人工水景,都在潜移默化当中划分园林的内部空间,从微观层面影响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形式与空间结构特点[3]。
应结合打造一个属于桂林所特有的山水文化特色山水景观规划模式,契合桂林作为历史古城的定位目标,形成属于桂林的山水城市名片。如七星公园的山水景观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内涵,这样会使得关于公园的山水景观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特点,有别于其它以自然山水作为依托的景观公园,但是桂林公园中却十分欠缺对于这一特色的表现和彰显,对于本土文化的表现较为薄弱,未能很好的体现桂林历史名称的特点,使其缺乏特色显得千篇一律。可以结合许多种表现形式来结合打造,从宏观层面上做到改变山水格局较为不现实,但是可从微观入手,把握影响各个园内景观组成与划分布局的要素,从微观层面上融入地方特色,打造其独特性,从而提升桂林山水景观布局的整体文化内涵。
由于桂林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名称,来此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以七星公园为例纵观整个桂林的服务对象不仅仅面向于当地的居民与流动公民,更多的其实是面向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游客,因此享有旅游景点特殊身份的七星公园常年游人众多。由于游人众多因此对公园自然性质造成的破坏就极大,而除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之外,对其山水景观影响最大的则就是对水质的破坏,游人制造的垃圾和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质,如栖霞入口处溪流出现水质发臭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山水景观卫生环境[4]。
七星公园相关于山水的管理方面欠佳,桂林市的所有公园也都具有同样的问题。如关于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如一些著名或者极有价值的山体与水体景观或因为风化作用与人为干扰对其造成了破坏,但是却并未能很好的采措施,影响其风貌的呈现;部分植物的养护与管理也有所欠缺,甚至部分水域附近出现死亡、干枯的现象,一些残余物质作为污染流入江河,不仅未能起到净化作用反而影响水域美观与质量[3]。且由于周围建设时并未考虑到整体格局的影响,有些建筑或者周围环境受到了建设性与开发性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个大环境的公园山水景观的结构与美观程度。
桂林的山并不雄伟壮观,水也并不大气磅礴,而是具有其特有的秀美特色,我们便可抓住这一特点并将其与桂林的特有文化相融,结合许多种表现形式打造独属桂林的山水景观特色。从宏观层面上做到改变山水格局较为不现实,但是可从微观入手,把握影响园内景观组成与划分布局的各个要素,从微观层面上融入地方特色,打造其独特性,从而提升桂林山水景观布局的整体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借助乡土植物的方式来烘托和彰显桂林特色,从地理环境、山水景观与民族风情三个层面进行相关展现。
纯净、清洁的水体会给人舒适的感觉,并且景观的水质对于景观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针对水质的一些污染情况对其进行相关的管理措施。相关部门可以切断关于公园的一些水质污染来源,控制一些相应污水的排放状况,将水质改善;动水当中定期安排人进行清理与打扫;净水之中则种植相关的一些水生植物,既能起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观的作用[5]。
对桂林公园和城市中的相关山水景观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如值班安排,人员分工等进行细化与系统化,更加科学地对其山水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并且纵观周围环境而言,应该考虑到周围地区地对其的联系与影响,对于周围建筑与相关建设的一些控制指标理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原则上减少对于公园及城市山水布局与景观的一个整体影响。同时还可以将阻碍和对山水布局造成严重阻碍地建筑进行拆除和搬迁。
通过对七星公园山水景观的探索与分析,发现关于七星公园山水景观的相关特点与问题,挖掘位于整个桂林城市山水关系存在的共通点,从小视角的微观山水层面反映出整个桂林城市的山水景观情况,并对桂林城市的山水景观规划提供一些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