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刁佳妮
(沈阳工学院 辽宁·抚顺)
[提要] 现今时代互联网技术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跨界联盟方式来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知识的转移,知识转移过程会受到互联网环境的影响。本文在阐述已有相关理论基础上,阐释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影响其知识转移的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催生与进步。全球资源配置格局不断改变,全世界范围的信息流动性都在增强,促进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战略联盟。近年来,跨界的概念提供了把经营领域不太相关的企业联系起来的可能性,企业跨界联盟成为了企业间进行战略联盟的一种典型形式,交换资源进行互补。
企业进行跨界联盟的过程中,企业的知识占据重要的地位。跨界联盟伴随着企业间知识的转移,而知识转移的效果又影响了跨界联盟的实现效果。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等学科理论知识,拓展了对知识转移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知识转移过程的模型,将跨界联盟和知识转移的研究有机结合,开辟了融入网络环境的研究新领域。本文针对性较强,将补充知识转移研究的理论体系。(2)本文将促进企业间选择跨界联盟,并促进知识转移活动障碍的消除。跨界联盟的竞争力来自联盟成员,本文对知识转移进行理论和动因分析,使联盟成员更清晰明确知识转移的过程以及知识共享的优点。(3)本文具体为我国的企业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跨界联盟获取知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推动我国企业进行跨界联盟的步伐,使其提升自己的知识转移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知识创新,促进持续健康生存发展。
本文进行了对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理论探讨和过程分析。进一步分析出互联网环境下影响跨界联盟知识转移的因素,最后对照影响因素提出对跨界联盟知识转移过程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启示。
(一)企业跨界联盟的内涵。企业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一种合作关系。全球化使得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也使得企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化,企业间关系更加的密切复杂。战略联盟的两个存在方式是合作和竞争。这种竞合关系如果利用得当,会促使整个联盟的竞争力提升。这种战略联盟不只是资源上、经营方式上的形式改变,更是一种知识的转移过程。战略联盟可以分为跨界联盟和非跨界联盟。
跨界是指从某一个经营区域进入另一经营区域,各个独立的不同行业的企业主体互相融合,进行整合渗透。跨界共享是指来自不同产业的企业,以契约、协议、合资等方式,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形成的共享资源、能力、信息等的组织合作形式。战略联盟合作协议为企业间的要素流动提供了契约式机制,而不同合作机制下的战略联盟的结构特征与合作内容具有的差异,会使战略联盟畅通企业间要素流动的作用不尽相同。在跨界联盟过程中,可以在经营区域、市场营销体系等各种资源上进行更深入的全方位的合作,来促进产品的销售,双面获取企业利益。
(二)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的内涵。知识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能力。知识对企业来说,是其拥有的关于企业经营事实的信息和经验的无形资产和企业进行创造学习的动态过程,是为了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对企业战略行为可以进行指导的智力资本。日本学者Nonaka 结合隐性和显性知识的概念提出知识螺旋理论,认为企业知识的创造模式分为四种,社会化、外在化、内隐化和综合化,越来越多成员参与互动知识的转换速度越快,产生新的知识螺旋上升。英国学者拉海拉德和G哈默在《公司核心能力》中提出知识的掌握应用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体现,知识是企业能力的根源,决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和效能的发挥。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的努力创造来进行知识的丰富,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发展和营销创新,但如果企业自身的发展跟不上市场环境的变化,那么企业可以从外部上通过战略联盟来得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企业进行跨界联盟是一种创新的经营战略,是主要以知识资源来建立的联盟关系,从本质上体现出知识的流动和创新。知识共享是一种互动的对知识具体传送储存的过程,在此既要有知识资源分享和交易意识,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联盟伙伴之间是否能共享更多的知识,取决于他们之间是否存在高度信任。而尹航等认为除知识宽度外,知识深度也是战略联盟伙伴选择与联盟绩效关系的动力机制,有助于联盟伙伴实现高效的知识互动,提升联盟整体创新绩效。
(三)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过程模型。知识转移的过程,是知识提供方发送知识、知识接收方接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过程。企业选择联盟之后,会发觉双方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在某些合作的经营问题上可能会产生分歧,那么企业会被动地接受或是主动地学习所需的另一方的知识。所以说跨界联盟提供了知识转移的必要条件,促进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传播,改善联盟成员的知识体系。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是指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跨界联盟的过程中,作为企业学习的一部分,一方的知识会转移应用到另一方的企业中,是实现多次反复互动修正的动态过程,知识的传递流动会影响联盟成员的知识体系。Fang Wei 提出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在不同主体间流动并增值的过程。
双方在跨界联盟过程中,会促进相互的知识资产进行共享,内化为自身的企业能力,形成知识转移。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过程符合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又存在一些其他特点。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知识发送方通过通信工具可将知识上传到网上,接收方通过网络检索,对知识产生理解内化。本文提出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如图1 所示。(图1)
图1 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图
在知识转移前,双方首先要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找寻行业整合的知识需求,产生跨界联盟及知识转移的动力。双方在选择跨界联盟的时候伴随着资产资源的交流,可能是联盟成员间人员的专业行业知识交流或是技术专利的共享,或者是共同研发合作或是渠道共享等过程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这些均可作为知识源。知识转移初期,行业A 中的企业a 作为知识发送者,要选择知识源进行编码。知识转移过程中a 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载体,如口头传授、书面文件或是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知识信息等方式,让B 行业中的b 企业可以尽量有效获取到原始真实知识信息,并对此进行解码。但是,在发送和接收的中介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干扰,这种噪声障碍可能由于许多因素造成,知识接收者b 企业应排除噪声干扰,筛选修正获取的知识信息,注意其时效性,并与自己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最后,从知识的接收者b 到知识的发送者a 会形成一个处理后知识的反馈回流,使a 将其与最初发送知识对照,发现知识的扭曲和受到的干扰,感知知识转移的效果,从而修正和改进日后的知识转移。
(四)互联网环境对跨界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互联网目前已进入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基本技术,以去中心化、智能化、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为标志的Web3.0 时代。互联网环境促使了现有产业的开放共享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而高效的知识转移是新兴产业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
跨界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可以结合网络效应,比如在最初,企业在网络服务上分享自身的资料与寻找联盟对象的具体要求,来寻求与自身匹配的联盟者。联盟成立之后,网络资源也化身成企业的知识资源,联盟成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官网官方账号或电子邮件通信等方式,也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共同使用的软件,来创造某些领域的共同参与,处理相应的知识信息,还可建立企业的数据库、产品交易数据等来共享一部分数据。与此同时,将网络平台作为一种合作的销售渠道,进行混合线上销售。在某一企业产品的销售页面上可以提供联盟成员的产品链接,进行相应的宣传销售,或是根据某一节日或重大事件,来共同推出某特色大型活动。根据这些网络服务,可以让消费者获得更丰富有趣的使用体验。在互联网环境下,联盟企业进行更好的沟通,互动共享知识。
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转移过程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效率和准确性受到干扰。这些影响因素如图2 所示。(图2)
图2 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示意图
(一)知识本身特点。知识具有模糊性,显性知识的转移较为明显,但隐性知识的转移难以捕捉。知识转移的组织拥有的知识大多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不能编码难以表达,属于知识拥有者自己所有,进行转移的知识比较难以理解,这会阻碍知识的转移过程。
(二)知识载体。传递知识的承载体存在不足以完整地表露信息的局限性。如果联盟间人员的沟通表达能力不足,对知识产生了一定的扭曲,会使传递失误;通过语言或是书面的形式不能完全解释知识的内涵;技术手段的落后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知识发送者。知识传递一方的主动性差,相关能力不足。如果知识发送方传递知识的意愿不够强烈,因发送知识较为麻烦而不愿主动,甚至因为个人或组织的利益问题而阻挠知识的发送,那知识转移的过程就会很困难。或者,发送方不存在态度问题,虽不干扰知识的发送,但自身能力不足,难以将知识信息归纳编码,在发送时扭曲了要传递的知识,就会影响知识转移。
(四)知识接收者。知识接收一方缺乏意识,接受能力差。知识经过传递到了接收方这一头,但是知识接收方并没有意识到知识转移的存在,未发现或不愿将知识解码为自己所有,或是因经验不足,归纳能力差,无法将获取的知识内化整合,难以为自己的组织所利用。
(五)双方差异。知识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语言文化、组织环境等这些情境特征的不同,或是双方的知识距离过大,知识的层次差距太大,成员实力明显不同,这样会使双方认知难以匹配,会造成双方的沟通传递出现障碍。而且跨界联盟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行业,行业的不同会影响知识传递,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业并不了解甚至完全不涉足,可能使联盟成员难以理解对方的知识,接收知识后整合出现问题,难以为自身所利用。
(六)联盟意愿。在联盟中双方的合作意愿不足。由于可能存在机会主义行为,有成员投机性联盟想获取某些短期利益,会对自己的资源过于保留不愿共享,想从另一方多攫取利益。联盟不坚定难以维系,过于松散,投机一方可能会产生背叛行为。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使联盟成员之间产生信任问题,由于难以确保对方是否真诚联盟,造成联盟不彻底,知识难以得到转移。如果双方对于某些经营问题产生冲突和不一致,会影响联盟成员间的关系,干扰知识传递。
(七)互联网环境。因为当今时代的干扰,网络也成为知识转移的载体媒介之一,但网络信息庞杂,对信息的收集和筛选更要耗费时间精力,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且容易受到错误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干扰,会影响知识转移的准确性。网络和现实接触的不同,也使得网络传递的知识的真实性受到影响,更容易使联盟成员产生信任问题,可能采取过于保守的姿态来对待其他成员。通过网络可以对其他联盟成员进行搜索,甚至可能对其内部员工进行人肉搜索,这样会影响联盟成员间的关系,产生冲突。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传递可能使双方对知识距离的差异不够了解,干扰知识转移。
通过以下策略可以对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进行优化。
(一)选择合适方法。对于不同的知识类型可选择直接转移或是间接转移的方法。显性知识好识别,易于采用间接转移的方法,不必非通过直接近距离传授,而隐性知识缺乏直观表达,更难有效地转移。显性知识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远距离转移,而隐性知识需要通过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员进行直接传授,近距离连续转移。总之,要选择合适的转移方法,提升其效率。
(二)知识载体优化。要选择合适的传递知识的媒介,媒介要能充分表达知识信息,尽量不产生干扰和扭曲。如果是口头形式要选择表达能力较强的员工来传递知识,知识接收方要选择接收信息能力较强的员工来学习,口头形式比较随意化、非正式,应结合其他媒介共同进行知识的传播。如果采取书面形式,应当详尽地写明一切细节,并附上注意事项等问题,附有成员的公章,防止被偷换或造假。在互联网环境下,也可把知识转移成网络信息,上传到网络上,接收方通过网上检索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利用好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库、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和软件工具等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有效使用,减少知识获取的差异。
(三)知识源优化。首先,知识发送方应该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识别自身的知识和联盟成员的知识情况。知识源应该对自身的知识有系统化的理解,才能将知识更好地传播出去。其次,发送方要诚恳地提升自己的转移意愿,不能闭关保守不愿分享,在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同时要对知识有所开放。最后,知识发送方要提升转移知识的能力。应该选择有良好表达能力和管理知识的人员来传递知识,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培训,使人员对对方的企业状况有所了解,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人员更好地传递知识。
(四)知识受体优化。知识接收方也要对对方和自己的知识状况有深入了解。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联盟成员的知识,这样会提升知识转移的速度,要有充足的想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学习意愿,增强对知识的重视。同时,也要增强接收知识的能力,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建立一定的目标,增强自身学习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增添学习知识的氛围,选取有能力的人员作为负责人。还要提升知识整合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把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结合创新形成新知识。
(五)联盟成员战略匹配。跨界联盟成员之间本身的行业有所不同,双方应该对各自的行业和经营状况进行了解,树立长期的有共同利益的目标,进行战略目标匹配。联盟者的品牌应该有可以匹配的相似的目标顾客、品牌内涵和市场特征等,这样才能进行互补,共同传播,促进效益实现1+1>2。另外,互相尊重企业文化,尊重不同的行业规则,求同存异,不能否定对方和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要进行一定的企业文化融合,增强文化交流和学习。联盟成员之间可通过战略匹配缩短知识距离水平,消除知识壁垒,对于某一方面知识水平较低的一方要积极学习提升自己,知识水平较高的一方要乐于分享传递知识给对方。双方要互相帮助,降低学习成本,增强知识转移有效性。
(六)巩固强化联盟意愿。联盟成员应通过以下方式来巩固联盟意愿,增强联盟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和提升知识转移水平。
1、长期共同发展。企业应具有良好的共同发展的心态,不能只局限于自身的资源,要有共享的眼界,有长期的联盟意愿,制定联盟长期目标。联盟需要有一定契约关系的约束,联盟成员间应该建立一定的监管机制和惩罚机制,来防止投机主义行为的发生,减少联盟成员的投资损失,防止联盟声誉受到破坏。
2、加强信任沟通。联盟成员间应该建立信任机制,争取机会多交流沟通,增强双方的紧密接触和互动,使双方的知识了解加深,促进知识转移的成功,增强隐性知识的转移。在沟通过程中,要增强双方的紧密接触和互动,人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信任,通过完善信任沟通,在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同时,增强知识转移,提升联盟知识水平。
3、及时解决冲突。成员间应及时解决冲突。跨界联盟企业间本身具有行业差异,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经营问题产生分歧,对于这些不同的观点需要良好沟通互相协调。双方一旦发生争执或冲突后,应该站在总体立场上,不能只顾自身短期利益,应为大局着想,采取换位思考的策略,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调整,使联盟的共同利益得到提升。双方要提升自身的忍耐力,不能过激反应,但也不能一味迁就和退让而造成自身的严重损失,要共同面对和解决联盟遇到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这种冲突,来刺激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提升联盟的竞争力。
4、双赢实现共同利益。联盟应促进长期共同利益的实现,确保双赢,不能只顾自身发展而忽视甚至损害对方的利益。联盟要共同努力,来提升利润空间,使合作获得的收益超过投机行为或是一方单独经营可得的收益,这样更能切实保证联盟的稳定。联盟后的预期收益可观,且公平分配,双方都能得到比联盟之前更多的利益,实现双赢,才能巩固联盟,也更好地促进知识顺利转移。
(七)识别网络环境。首先,应该注意网络环境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互联网较为开放,有大量的各个层次的用户使用,联盟成员应该增强对网络知识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不能对网络信息完全照搬照抄,避免受到庞杂网络信息的干扰。其次,网络信息具有时效性。由于时代变换和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也需要更迭。某些网络上的资源可能是陈旧的,对于现今企业的发展可能有不准确或是不适用的情况,那就要避免这些陈旧的知识进入企业的知识学习系统而产生干扰。最后,互联网具有虚拟的特点,那么联盟成员间必须要有一定的信任机制或契约关系,保持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减少知识转移的阻碍。
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企业选择通过跨界联盟的方式来提升企业实力,这个过程中知识会得到转移。本文研究了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转移相关问题,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进行跨界联盟过程的本质是知识的转移,应该重视双方知识的学习,在选择联盟伙伴时要了解对方的知识水平,选择与自身的知识距离较小的联盟对象,主动学习汲取联盟成员的知识。(二)知识转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知识源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个过程的主体主要是编码的知识发送方和解码的知识接收方,通过媒介载体进行知识的传播。这个过程受到噪声的干扰,因此需要对照反馈,修正改进。(三)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包括知识本身特点,知识发送方或接收方其中一方的意愿和能力问题,以及双方的差异,信任机制和互联网环境特性等因素。(四)企业可以根据影响因素入手,站在知识源或知识受体的角度,提升自身发送或接收知识的能力,采取战略匹配、巩固联盟意愿、识别网络环境等各种优化策略来促进网络环境下联盟的知识转移。双方应为了联盟共同的利益制定长期的目标,抑制投机行为,强化信任机制,积极沟通,良好解决冲突,巩固联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