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子巧 黄梅英 罗智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广西 钦州 535000)
国有林场是林业建设的生力军、造林绿化的中坚力量、森林培育的稳固阵地、生态屏障的核心主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秀美山川的展示窗口和科技兴林的示范样板,在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国有林场改革后,其高质量发展成为焦点。赵荣等[2]研究了10 省94 个国有林场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加强森林资源监管、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建议。刘海英等[3]研究了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成就、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组织、经营和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国有林场的发展状况对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2]。
截至2022年底,广西13家区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86.2万hm2,资产总额达493.7亿元,经营总收入45.9亿元(不含5家重点企业),营业利润1.08亿元,年产苗木1.8 亿株。具体实践中,部分林场存在森林资源培育聚焦不足、树种单一、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队伍建设相对欠缺等问题。广西Q 林场作为13家区直国有林场之一,是广西靠海的区直国有林场,同样面临着上述部分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广西Q林场实际情况,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该林场发展现状,探究该林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林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截至2022年底,该林场经营总面积9.1 万hm2,场内林地分布3县1区,场外林地分布在13个市42个县区范围内。林场共有职工2 270人,其中在职职工859人,离退休职工1 411人。林场共有42个经营管理机构,其中下设10个内设管理机构、17 个二层经营管理单位、9 个场内营林分场和6 个场外造林单位。
近年来,该林场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做大做强一产、做特做精二产、做活做优三产”的思路,形成了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香精香料加工为特色,林下经济、园区经济、土地开发和森林旅游为支撑的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一产建设苗木基地10.8 hm2,年育苗245.35 万株;培育桉树商品林面积2.91 万hm2,木本香料树种601 hm2;发展林下经济约186.7 hm2。二产建成投产香精香料加工生产线1条,产能23 000 t,每年产值约1 500万元。三产建成一批林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开发储备新场部商业用地约26.67 hm2;打造以花为主题,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和森林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北部湾花卉公园。截至2022年底,Q 林场经营总收入29 974.88 万元,资产总额340 573.76万元,总产值8.66 亿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96万元。
截至2022年底,Q 林场商品林面积3.45 万hm2(场内0.39 万hm2,场外3.06 万hm2),人均商品林面积39.73 hm2;桉树总面积2.91万hm2,人均桉树面积33.87 hm2,排名靠后。场内可经营商品林少,场外优质林木收购难度大[4]。森林资源总体以及后续发展动能有待提升,是制约Q林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历史遗留等多种原因,Q林场被占种及非林化使用的林地面积较大。Q林场自2018年以来回收了1.70万hm2(其中2018—2020年回收了1.35万hm2,2021年至今回收了0.35 万hm2)。该部分回收的林地成为Q 林场场内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推动了Q 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部分剩余的林地回收工作难度较大。国有林地被部分占种及非林化使用,影响了林场的日常工作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5]。
金融债务化解是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的难点[6]。当前,Q 林场为培育森林资源、建设国储林以及发展油茶产业,向政策性银行融资贷款,资产负债率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场高质量发展。
将油茶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林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7]。目前Q 林场种植油茶的经验不足,林场林地分散,场内土壤较贫瘠,立地条件不够好,投资成本较高,缺少系统、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加上场外收购林地竞争激烈,落实林地种植油茶较为困难。油茶属于经济林类型,需要精细化管护,场外种植油茶的成本较高,后期管护难度大,经营效益难以保障。目前油茶以人工采摘为主,油茶果成熟后的采摘期较短,人工采摘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林场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8]。以建设国家储备林为抓手,加大林地流转林木收购力度,争取每年新增林地6 667 hm2左右。按照树立精确的经营导向、推行精细化的管理、落实精准的营林技术措施、打造精通业务的管理团队的营林工作要求,落实经营措施,抓好营造林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积极提高林分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场外造林每个轮伐期桉树平均产量超过180 m³/hm2。重点针对林地贫瘠、病虫害多发、台风影响导致桉树产量低等问题,大力实施桉树高产示范工程,力争一个轮伐期平均产量由目前的97.5 m³/hm2提高到150 m³/hm2,为科学发展桉树提供参考。
准确掌握待回收林地具体信息,根据待回收地块的实际情况,落实“一地一策”措施,明确回收重点地块,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开展回收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村委的沟通汇报,利用林长制考核契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回收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回收渠道,成立综合整治小组。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带动回收。落实多方保障,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林地回收工作,提供人、财、物等后勤保障。
因地制宜制定油茶种植技术方案,推广“油茶+N”的发展模式[9]。加强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使相关重点油茶的国有林场在油茶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发展油茶造林工作,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结合林场场外造林发展实际,积极对接场外造林发展区域林业主管部门,解决场外油茶项目用地问题。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油茶技术培训或现场指导,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加快与相关科研单位、公司开展技术合作研究,拓宽油茶用途,开拓油茶销售市场。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盘活林场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林场工业园区租金收入逐年增加。有序推进石英砂、大理石和风电等资源开发,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商住用地、商铺及闲置物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早出效益、多出效益。通过产业园区建设、林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等,增加固定资产建设的投入,有效保障林场日常的支出[10]。
人才是实现改革及发展的重要基础[11]。要深入实施Q林场人才队伍建设方案,通过培训历练、读书考试和技能考核等方式,强化人才的理想信念,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林场人才队伍的学习力、领悟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全面提升职工能力素质,为林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2]。
推动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的重要举措。Q林场长期以来重视生态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是北部湾生态安全体系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分析Q 林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林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共同推动林场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增长、林场增效和职工增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