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昭
(山东东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00)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地基问题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若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未能充分应对和处理,就可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1]。当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时,地基就会产生局部或整体破坏。当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变形时,会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可能导致结构开裂破坏[2-4]。而地基的渗漏量超过容许值时,会发生水量损失造成事故,在地震、暴雨和爆破等工况下,可能引起地基液化、失稳和震陷等危害[5]。地基基础的完整性是反映地基基础尺寸的相对变化、材料的紧密性和连续性的一种综合性指标,许多工程事故起因往往在于地基存在严重的缺陷,因而需要对地基完整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将结果与最终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整体规模、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等众多方面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评定[6,7]。灌区由多种水工建筑物组成,包括泵站、闸室、渠道等,其构筑物选址于不同地质环境条件,当地基承载力等特征不符合稳定要求时,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固处理[8]。相关实例表明,泵站地基经加固、置换处理后满足现行规范要求[9]。
本文实例为山东某大型灌区新建排涝泵站,灌区始建于1958 年,1960 年建成运行,1962 年因涝碱停灌,1970 年复灌,后经不断完善,建成1 条总干渠和3条干渠,各类水工建筑物5 000多座。复灌以来,该灌区累计引进黄河水资源超过510 亿m3,滋润着36 万hm2的鲁西大地,承担了聊城65%的耕地灌溉任务,保障了100 多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区内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高程为24.7 m,最低点高程为16.6 m。灌区土质为砂土,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多种作物。
灌区区域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北断块区的东南缘,郯庐断裂带纵贯境内南北,区域内广大平原地区皆为第四季覆盖,灌区工程地质主要为黄泛冲积平原。根据现场调查及试验分析成果,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结合时代、成因及物理力学特性,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可分为9 个工程地质层,其物理力学性状见表1。灌区新建排涝泵站,其地基位于第四层淤泥质粉质黏土(Q4al)及第五层粉土(Q4al),据勘探成果、调查分析及试验表明,第④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土体强度低;第⑤层粉土(Q4al)属中等液化土层,存在粉土液化问题。
表1 灌区土层物理力学性状表
上游最高运行水位为23.50 m,下游最低水位为17.00 m,最大水位差△H=6.50 m。根据勘测资料,得出允许渗径系数C=9。据泵室结构布置,现状的防渗长度为48.50 m,按SL 265—2016《水闸设计规范》的要求,泵站防渗长度L应满足公式:
根据式(1),最大水位差时的防渗长度L=C△H=9×6.50=58.50 m>48.5 m(现状防渗长度),说明现有结构尺寸不满足渗径要求。故此次采用在上游侧增加渗径长度的方式改善渗流条件,在出水池地板下延伸至两岸设置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截渗墙,桩体长12.00 m,直径为0.50 m,桩体之间搭接0.10 m。因此,此次泵室结构渗径总长度为48.50+2×12.0=72.50 m>58.50 m,满足要求。
此次对泵站的泵室、上游翼墙进行抗滑稳定计算,分别对泵室和翼墙的完建期、正常运行期、洪水期、地震期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表3。泵站底板底高程为12.60 m(不含倒角),前池翼墙底板底高程为12.80~14.20 m(不含倒角),分别位于⑤层粉土及④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第⑤层粉土摇振反应迅速,低干强度,低韧性,属于液化土层,地基允许承载力为100 kPa。第④层淤泥质粉质黏土高压缩性,韧性低,土质不均匀,地基允许承载力为70 kPa。由表2,3 可知,泵站和上游翼墙地基反力最大值分别介于101.05~159.60 kPa,112.00~151.53 kPa,均大于第④、⑤层的地基允许承载力,即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表2 泵站稳定计算成果表
表3 上游翼墙抗滑稳定计算成果表
泵站站身底板位于⑤层粉土,该层土为中等液化土层。而泵室底板、翼墙底板均存在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分别按承载力不足与液化土处理两个方面进行处理。
地基承载力不足处理方案: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处理方案,利用站身底板与挡墙底板加固地基,桩径为0.60 m,灌注桩间、排距分别为2.15,2.00 m,泵室底板桩底高程为-3.40 m,翼墙部位桩底高程为0.40~2.60 m,桩顶高程比底板顶高程少0.3 m。液化处理方案:由于第⑤层粉土层厚不大,此次结合地基承载力处理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的加固形式进行液化处理,即将灌注桩桩端深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地层。根据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单桩承载力可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承载力确定,计算公式:
式中:Ra——单桩承载力,kPa;up——桩周长,取1.88 m;qsi——桩侧土磨擦阻力特征值,粉质黏土取36,粉土取53,中细砂取70;lpi——土厚,m,取淤泥质粉质黏土厚2.8 m,粉土厚3.2 m;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取1 500 kPa;Ap——桩截面面积,取0.28 m2。
经公式(2)计算,站身单桩承受上部荷载为709.14 kN,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阻力所提供的单桩允许承载力为926.08 kN>709.14 kN,表明经桩基加固处理后,承载力满足要求。
同理,上游翼墙采用C30 钻孔灌注桩加固地基,直径为0.60 m,桩中心距2.20 m,桩底高程为0.80~2.20 m,单桩承受上部荷载为637.43 kN,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阻力所提供的单桩允许承载力为662.32 kN>637.43 kN,亦表明承载力满足要求。并且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层,加固处理后的桩基不存在液化问题。
地基基础埋藏于地下,具有一定隐蔽性,对建筑主体结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大型灌区新建泵站的地基进行分析,针对地基存在的粉土液化与承载力不足问题,采用针对性加固处理的措施,桩基工程实施后,地基液化与承载力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在泵站加固处理施工期间,应注重开展已投运排水防涝设施的隐患排查,全面扎实做好泵站防备汛工作,慎重比选地基工程监测方案,依据监测数据分析加固处理后的地基基础处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