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非遗+手机APP”的融合研究

2024-01-19 05:22龚春英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遗传受众用户

龚春英

(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商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早已发展成个人便携式网络信息终端,而下载各类手机APP 则成为民众获取资讯和服务的常见方式。在新媒体背景下,利用手机APP 的传播优势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存和丰富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档案资料以及传承和推广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机APP传播非遗的优势

(一)功能齐全

如今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在功能上与数码照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不相上下,同时体量轻薄,便于携带,而且操作简单,深受用户的喜爱。手机APP 开发技术也日趋成熟,集视听功能于一体,特别是其AR 相机、实时定位、收藏和分享功能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相较于单纯的文字记录,手机APP 记录和保存资料更准确、更全面。借助成熟的媒介技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 听到、看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非遗全貌。

(二)信息量大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推广和宣传非遗的主要手段,但这些传统手段常受版面、时段、印刷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在内容展示、接收信息的灵活性以及精准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相对而言,手机APP 在非遗内容展示上受版面制约小,呈现的信息量更大。人们通过所下载的手机APP 不仅可以认识到非遗作品本身,还可以详细了解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关注其传承与发展现状。此外,手机APP 的内容延展性更强,围绕非遗项目可拓展多元咨讯版块,增强受众的黏性。同时,手机APP 浏览方式便捷,更迎合当下人们碎片化阅读需求。

(三)交互方式简单

用户借助手机APP 记录非遗信息和分享非遗体验方便而快捷。手机APP“让每个人都成为保存中国非遗珍贵记忆的主人”[1]。与此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的记录和分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用户利用视频剪辑相关的APP 就可以轻松地对所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后期加工,然后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 快速传播。手机APP 下载方便,交互方式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所看到的感兴趣的非遗项目实时地记录、上传、与他人交流,这迅速拉近受众与非遗的距离,极大地扩大了非遗的传播范围。

(四)用户群体广泛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我国网民有10.07 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者高达99.6%,与2020 年12 月基本持平[2]。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大,使用手机上网已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日常。不仅如此,近年来手机APP 发展迅猛(图1)。数据显示,2019 年上半年,在网民群体中,15—19岁、20—29 岁、60 岁及以上年龄层人均装载手机APP 的数量分别是66 个、54 个和33 个[3]。手机APP的下载量说明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手机APP 的需求量大,这为非遗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思路,使得“非遗+手机APP”融合成为可能。“非遗+手机APP”突破了非遗的地域限制。借助互联网,无论在哪里,人们都可以通过手机APP 了解非遗知识,包括非遗传承人的信息、非遗作品的介绍、非遗传承的现状。对以非遗为主题的手机APP 进行推广和应用,可以为地方文化推广和非遗教育提供重要的平台。

图1 APP在架数量

二、“非遗+手机APP”融合的可行性

在非遗传承过程中,结合不同门类非遗的特点,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和传播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而使用手机APP 进行非遗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能够有效激发民众对非遗的兴趣。“非遗+手机APP”的融合势在必行。

(一)利用手机APP为非遗传承人灵活建档

非遗传承是一种活态传承,需通过传承人这个载体予以呈现。传承人是非遗得以延续的灵魂和关键。截至目前,我国已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以2018 年第五批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为例,入选的1082 人中,80 岁以上的有107 人、40 岁以下的有7 人,平均年龄为63 岁[4]。由此可见,非遗传承人的年龄普遍偏大,因此及时、完整地为非遗传承人建档很有必要。传统的建档方式比较单一,多为文字记录,很难及时、动态地展现非遗传承人及其所传承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轨迹。当下,利用手机APP 建档无疑是一种创新,不仅有助于推进建档进程,而且使档案记录更丰富立体,利于传承[1]。除文字记录外,利用手机APP 为传承人建档还可以录音、录像、访谈、直播等形式更鲜活地展示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的本来面貌。这些资料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被记录和补充,还可以长久保存。

(二)利用手机APP 可持续记录、完善和保存非遗信息,推动非遗数字化保护进程

如今,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影响,非遗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利用数字化手段来传承和保护非遗已成为大势所趋。非遗数字化保护,顾名思义,即在非遗保护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信息采集、存储、展示和传播方面的优势,将非遗信息由传统形态转换成数字形态加以保存并赋予新的解读,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再生,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5]。建立非遗数字信息库,既能实现非遗信息的永久保存,还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多元化地展示非遗风采,方便受众了解非遗文化,有效地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市面上可见的以非遗为主题的手机APP 平台大多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介绍非遗项目、非遗知识或非遗传承人。如时代记忆APP 通过设置“非遗头条”“匠人”“历史记忆”等不同版块,图文并茂地向广大受众介绍非遗、非遗传承人及其动态,如图2所示。

图2 时代记忆APP主要内容版块

(三)利用手机APP 为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提供销售平台,实现非遗生产性保护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非遗发展的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非遗手工艺人很难通过该技艺获得足够的生活收入来源,导致非遗传承难以为继。重塑传承人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依赖政府资金资助不是长久之策,是要帮助其恢复自身的造血功能。非遗生产性保护在目前广受认可。相较于传统保护措施,生产性保护强调在保持非遗的真实性等核心属性的前提下,将非遗文化信息巧妙地转化为文化产品,借助生产和流通手段,让非遗技艺真正“活”起来,以生产促保护,以生产助保护,从根本上推动非遗技艺的有效传承[6]。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以非遗为主题的手机APP 针对手工技艺类非遗除了常规的介绍以外,还重点挖掘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将非遗文化展示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非遗传承人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向手机用户实时呈现手工技艺及其相关衍生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与用户进行在线沟通交流,平台同时开通线上商城,以方便用户购买,如图3 所示。借助手机APP 平台,手工艺人不仅可以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也获得了经济利益,从而激发传承的积极性。

图3 时代记忆APP非遗商城部分画面

(四)手机APP 为非遗与受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相对于传统媒体对非遗信息的传播,指尖上地传播方式……在感官上激发年轻一代传承人的传承热情,同时吸引更多年轻受众的关注。”[7]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进行非遗文化传播时,传受双方存在较明显的距离感,互动有限。作为现代传媒的手机APP 平台给予受众更多的自由。在手机APP 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全方位地展示非遗技艺和非遗作品的制作过程。每一个受众身兼传、受双重身份。在平台上,以受众的身份与非遗传承人或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可获得所需的知识给养,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相较于传统媒体,手机APP更大程度上消除了传受双方的屏障,拉近了民众与非遗的距离,使古老的非遗文化从“遥不可及”变得“触手可及”。

三、“非遗+手机APP”的融合要求

(一)相关职能部门要努力承担传播重任,组织开发专业的非遗类APP

手机APP 的传播优势的确为普通用户记录和分享非遗提供了便利,推动了非遗的广泛传播。运用智能手机APP 应用软件对非遗进行传播,既可以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鲜血液,解决非遗传承过程中的人力不足问题,又丰富了非遗传播手段。但非遗记录者的记录行为大多具有随意性,缺乏对非遗知识的专业理解。如何让手机APP 的有关非遗内容更专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牵头协调,组织非遗传承者和手机软件开发应用人员共同参与软件开发,使其成为更有权威的非遗传播平台,以推动非遗的积极传播。

(二)拓展手机APP 功能,增加非遗知识展示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手机APP 是当下人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传播和交流工具。如何吸引手机用户,从欣赏非遗、关注非遗到热爱非遗、主动传播非遗,这对非遗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非遗+手机APP”大多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对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进行介绍。为吸引不同层次用户,平台要改变服务意识,变“我们推什么你们就看什么”为“受众想了解什么我们就推什么”,改变程序宣教,增加非遗展示的趣味性。“非遗+手机APP”无论是主题选择和文案设计,还是颜色图案、背景音乐选择等方面都需照顾到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背景的受众的情感体验。

(三)根据非遗的文化特点,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

“非遗+手机APP”不仅要丰富非遗的展示形式,还要扩大用户的参与度。手机APP 要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激发受众的兴趣。如增加实时动态上传,设置互动话题讨论功能,或者建立线上话题吧,为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民众提供线上交流的平台;优化平台的社交功能,开通受众与非遗传承人的沟通渠道,做到点对点交流,最大限度地拉近非遗与受众的距离,在互动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受众;平台还要充分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如通过点击率掌握用户的兴趣点和阅读习惯,通过评论了解用户体验,从而弥补相应不足。要让受众真正成为非遗的守护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非遗传承过程中。

(四)加大营销力度,提高手机APP 的知名度,扩大用户的下载量

依靠手机APP 进行非遗的传播,首先面临的困难在于扩大软件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因此要做好推广工作。在其他平台同步开通账号,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提高手机APP 的知名度和下载量。“非遗+手机APP”在推广时,要充分利用好平台,如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多管齐下,通过在各平台所注册的官方账号进行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即时资讯,不定期地进行有奖征文活动;通过官方微博进行有奖转载活动,扩大关注度;通过抖音账号发布最新的非遗短视频,或者推出短视频征集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用户对非遗的兴趣。

四、结 语

近20年,人们的阅读方式和获取资讯的渠道悄然发生了变化,数字化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兴起。利用手机APP 推广非遗无疑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创新手段,但在“非遗+手机APP”的推广传播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将手机用户“引进来”,更要使他们“留得住”。非遗是文化内核,手机APP 相关运营者、非遗传承人要牢记“内容为王”,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价值,以优质精湛的非遗内容吸引人们主动关注APP。在此基础上利用手机APP的传播优势将之活态呈现出来,及时更新信息,适时制造话题互动,持续在内容展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

猜你喜欢
遗传受众用户
非遗传承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注用户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注用户